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新民主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民主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这就意味着要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推翻外来侵略者和本土封建势力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起新的政治制度,实现人民对国家的最高权力的占有和管理,保证国家的权力不被少数人所滥用。
三、实现土地制度的改革。
这就意味着要取消封建地主对土地的私有权,实现土地所有权归全体人民所有,并将土地根据劳动力的贡献进行合理分配。
四、推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
这就意味着要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经济体系,使中国成为一个繁荣强大的现代化国家。
五、实行新文化运动。
这就意味着要进一步打破旧有的封建文化和观念,推进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和道德上实现现代化。
这些内容精炼而有指导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只有在新民主主义的指导下,中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民主、和平和发展。
简述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题目】
简述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答案】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解析】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明了革命的目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以及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具体内容如下: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6、.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授课日期班级授课课时授课形式授课章节名称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使用教具教学目的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前途及纲领。
2.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重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和条件教学难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纲领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业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主要矛盾决定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考勤二、复习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知识老师总结并板书教师举例解说并板书教师板书1.点名检查人数。
2.巡视课堂,绕课堂走一圈,看看是否每位同学书本和纸以及笔准备情况,提醒每位同学将课本打开准备上课。
回到讲台上宣布上课。
检查学生阅读课文情况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总路线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途径、手段等内容的基本概括。
总路线具有统一步调,号召人民的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并使这一胜利真正属于民众,就必须从中国社会的历史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制定符合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民主革命的总路线毛泽东在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它的目的,绝不是要使封建主义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第三章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引导语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的提出《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一).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原因: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造成中国分裂,阻碍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措施:首先,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特权,争得民族独立,使中华民族和人民摆脱外来压迫;其次,形成国家经济统一和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再次,扫除封建势力靠山,为推动政治进步创造条件。
(2)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原因:是帝国主义借以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军阀官僚政客勾结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造成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困难的根源。
措施: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军阀地主,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直到消灭封建剥削本身,解放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
(3)官僚资本主义原因: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成为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压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损害城市资产阶级利益,依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三大任务中,反帝是民族革命的内容,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内容。
中国革命注定要同时承担起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历史重担。
(二).革命的动力1、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2、农民是最广大的动力,最可靠的同盟军。
1852年,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在总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如果能争取到农民,“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扩展资料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经济纲领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心内容)。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现代技术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的政策。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领。
答:毛泽东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同时,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领,作为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1)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一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集中体现。
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是:①“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②“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
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③新民主主义政治既与欧美式的三权分立有本质区别,又与苏联无产阶级苏维埃制度不同,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2)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具体说来: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步骤。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从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毛中特》“道路、路线、纲领”线索近现代史上“路线、道路、纲领”线索1.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2.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路线: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l道路: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纲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纲领,是一个政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第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毛泽东指出,在“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阳,(丙)几个革命阶饭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已被实践证明在中国行不通,而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是将来才能实观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采取的国家政权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活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人会制度。
新民主文国家的国体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这是新民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而人民代表人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准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1)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性质等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3)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
2.思想教育方面通过对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介绍,教育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与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3.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讲解新民主主义三大纲领,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2.教学难点(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2)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历史联系。
课时分配约用4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是改造中国社会的理论指南和思想武器。
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先认识中国社会。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国情是一个综合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状况。
它包括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发展阶段等等。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指的是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半封建”指的是社会经济制度。
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压迫,内受封建主义毒害。
因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纲领,是一个政党公开建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五四运动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而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有融合有斗争,同时也有渗透。
可见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社会发展的综合体现,所以文化的实力不可小觑。
文化纲领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面旗帜,也是表明文化性质的重要标志。
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翻地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所以我讲的关于这个主题主要围绕这九个字“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既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色。
首先来看“民族性”,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也需要民族性,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带有民族色彩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
而在民族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有不足的。
我国现在许多正在播的真人秀节目,都是从外国引进的,还有许多节目被批抄袭,缺乏自己的特色。
所以我们既要继承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因为这是本民族,有着民族性,也要引进外国优秀文化,融合入本国的特色,形成带有本民族特色文化。
在科学性方面,我国还是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可能是我国封建历史太长了,一些封建糟粕文化仍然存在。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各种暴力、涉黄文化充斥着网络。
而在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
民主主义论》一书中在文化方面就指出“我们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的因而文明的中国”。
所以为了继续解放思想,贯彻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一个代表”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同时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也提到这方面。
最后就是“大众的”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可能是广电总局在这方面大力提倡,近些年出现了很多人民群众很喜欢的作品。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人民,而新民主主义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文化纲领要有“大众化”。
“三个代表”中其中就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这种利益包括文化上的。
文化市场需要的是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而不是高端文化。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曾多次提到关于文化建设方面,并且在文化座谈会上,指出文化创作要扎根于人民群众,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这种大众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虽然以后我们不一定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学子以后在文化建设中需要学习和领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