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4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性研究摘要:对于奥尔夫音乐而言,其教学特征为即兴性、元素性、参与性以及综合性,因此也有着“整体性艺术”的美誉。
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针对光线、声音与触碰均相对敏感,可其感知音乐的能力却趋近于正常儿童。
对此,教师应通过音乐试图将儿童的内心、精神世界打开,在解决行为问题的同时,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
对此,本文将对奥尔夫音乐的具体应用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自闭症;奥尔夫音乐;语言发展;研究分析引言: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能够解决自闭症儿童存在的许多问题,例如行为力、关注力和语言理解等,其中作用体现最明显的是沟通及语言理解能力。
因此,教师应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进一步强化锻炼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一、简析奥尔夫音乐治疗基本概述关于音乐,奥尔夫的观点是其为动作、音乐、舞蹈及语言的融合体,不是进行被动式的音乐学习,而且是主动感知、参与及体验的一个过程[1]。
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依据每名患者的能力程度与自身特点,科学设计音乐参与活动,合理安排儿童可以完成的任务。
在治疗中,患者和治疗师共同参与活动,在进行治疗时,患者和治疗师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其中患者参与音乐活动实现动作、音乐及语言之间的密切结合,让其能逐步认识、听懂与感受音乐肢体传达出来的内涵,以非语言的形式进行交流和与表达。
与此同时,在具体治疗中采用的音乐素材应具备明确的奥尔夫特色。
通常活动内容(如图1所示)如下:身体律动、声音感知和演奏体验等。
至于小组活动、个别干预等是基本的奥尔夫音乐治疗模式。
图1:奥尔夫音乐教学基本内容二、简析奥尔夫音乐法的具体应用(一)开展动作律动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儿童彼此间的互动模式,可是自闭症儿童均有程度不一的感统失调问题,针对触觉十分敏感,和人进行接触时儿童会显得比较抵触乃至于排斥。
对此,教师应借由该方式到达“脱敏”的效果,建议在音乐中尽可能加入碰肩、握手等范围较小的触碰,以后在适当加入互相贴脸、相互拥抱等一些简单的亲密动作,另外也可以将指令教学插入到音乐律动,比如增加一些方位名词或者是动词,例如蹲下、旋转、跳跃等。
奥尔夫音乐治疗结合ABA应用行为分析治疗自闭症及多动症患儿言语障碍个案报道作者:肖钰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2期【摘要】目的:觀察奥尔夫音乐治疗自闭症患儿多动症及言语沟通障碍的疗效。
方法:每日首先采用言语治疗,让患儿重复简单常用词汇及短句,然后用奥尔夫音乐治疗诱导患儿进行静坐并维持,每个疗程一个月,共计三个月,每疗程结束后采用《音乐治疗师手册》中的音乐治疗前、中、后测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及言语评定。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治疗;ABA应用行为分析;自闭症音乐治疗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1989 年版)对音乐治疗学定义:音乐治疗学是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是一种改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行为的方法,通过研究环境与行为的关系来制定相关策略。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
上世纪40年代,美国儿童精神科临床医学家Leo Karmer教授首次对11例自闭症儿童的临床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于1943年发表研究论文《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Autistic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提出“早期婴儿孤独症” (Early infantile autism)这一概念(Leo Kanner, 1943)。
1 资料与分析1.1 病史患儿新新(化名),6岁,2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经过4年时间各地求医诊治,今来我院求进一步康复。
行专科体检,运动功能正常,言语及轻微认知功能障碍,自闭症。
1.2 诊治经过及分析患儿于2016年8月25日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经系统康复评定后对患儿拟定康复治疗计划并实施,其中针对自闭症的治疗如下:(1)言语及认知治疗:言语训练师的训练下,进行言语及认知的训练;(2)音乐治疗:奥尔夫音乐治疗;(3)ABA应用行为分析。
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音乐教学方法,重视音乐和身体的结合,通过合唱、合奏和舞蹈等形式,激发儿童的音乐兴趣,培养儿童的音乐能力。
在智障儿童音乐教
学中,奥尔夫教学法同样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音乐和身体的结合,可以帮助智障儿童通过身体的参与,更直观地
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表达。
在教授节奏感时,教师可以引导智障儿童进行一些身体上
的动作,如拍手、敲击乐器等,使他们能够通过身体的感受来体验和表达音乐的节奏感。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群体合作,通过合唱和合奏等形式,培养智障儿童的协作能力和团
队意识。
通过与其他同学一起演奏乐器或合唱歌曲,智障儿童可以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同
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互动、合作来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情感体验,通过音乐的表达与情感的连接,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表
达自己的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温暖、鼓舞人心的音乐作品,引导智障
儿童借助音乐的情感表达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激发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奥尔夫教学法以游戏为基础,追求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增加智障儿童对音乐教学的
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让智障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理论和
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
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音乐和身体的结合、群体合作、情感体验和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智障儿童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
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龙源期刊网 奥尔夫音乐在自闭症学生康复训练中的个案研究作者:何琳来源:《学生之友·创新教育》2019年第01期摘要:运用奥尔夫音乐训练,对自闭症学生个案干预研究。
得出结论,奥尔夫音乐活动能提升自闭症学生的注意力、认知、情绪行为问题、动作协调等;达到康复的效果。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自闭症;康复奥尔夫音乐活动重视学生自主地参与其中,进行身体律动、音乐感知、即兴表演和言语沟通,能有效促进自闭症学生运动(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自由即兴的原因活动、团体融合的活动形式很好地提升自闭症学生模仿能力、榜样意识、情感交流及语言与沟通能力等。
一、基本情况分析(一)研究对象小刘,男,六岁。
(二)初步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小刘具备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如走、跑、爬等;具备听的能力,能听声音寻找生源;指导自己的名字,能做到点名答到;能认识自己的物品,认识自己的父母;能参与一些小游戏,但双手协调能力、周身协调能力较差,甭提控制能力不足,精神动作比粗大动作的发展更为薄弱;不能分辨大小、多少等,不会唱数数字;无意义语言为主,自言自语,共同注意较少;规则意识教差,情绪经常不稳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铭感。
进入学校后,通过观察发现,他对音乐感受能力较强,喜欢听音乐、会模仿人唱歌。
情绪反常时,老师放舒缓的音乐能安静下来。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由于小刘对音乐显示出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音乐敏感性、音乐模仿能力,音乐对其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决定使用奥尔夫音乐活动作为主要干预形式,使小刘在活动中得到音乐感知、身体律动、演奏体验和言语表达的体验,从而提升其感知运动、社会交往、认知、言语能力。
研究中采用中国残联编制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进行干预前后的评估。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自闭症儿童中的运用通过音乐课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体会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自闭症学校音乐课堂中的神奇魅力。
本文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节奏为先导,游戏为载体,培养创造力。
下面就是笔者在教学中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一、节奏为先导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因为他们对有一定规律、一沉不变的事物有独特的兴趣,但他们又是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我约束力、不懂得与他人合作、与他人沟通。
因此,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他们进行节奏训练显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而节奏活动与孩子们的生理、心理节律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比较单纯,直感强,既可以借助“肢体活动”来表现,易于着手,易于被感受和领会,也可以使孩子们参与音乐感知活动的技术难度降至最低的限度。
节奏本身也能独立地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又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基因,从节奏入手,可以通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也可以把三者贯通起来,溶为一体。
节奏为先导,笔者具体在音乐课堂上,经常进行节奏训练,内容大都是儿歌或与上课主要内容相一致的节奏内容,作为其后教学的前引。
进行小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器乐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显著区别于其它教学法的特点,也是训练学生这样做同样非常适合自闭症学校的的节奏和音乐感最好的方式。
.音乐课堂,使学生能够在愉悦地敲敲打打中积极地学习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乐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
具体做法为:运用分组合奏,大合奏等形式进行练习和演奏(乐队人数4人左右),虽然总体的演奏看似比较复杂,但其中每人的演奏都是比较简易的(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学会),这样更能培养学生互相合作、配合协调的习惯,同时掌握了打击乐合奏形式。
利用简短、朗朗上口的歌词念白或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儿歌进行节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笔者一般先是进行朗读在加入拍手(提升为拍身体的其他部位)同节奏的类型,进一步发展为朗读与拍手,朗读与踏脚,拍手与踏脚节奏互补的二重声部节奏类型,最后可再发展为朗读、拍手与踏脚的三重声部节奏类型。
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以音乐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在音乐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来提供帮助。
奥尔夫教学法可以通过音乐的重复演奏来增强智障儿童的记忆力。
智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记忆力较差,难以记住音乐的节奏和音符。
通过反复演奏同一段乐曲,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加强记忆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可以通过合唱的方式来培养智障儿童的合作能力。
在合唱过程中,智障儿童需要与其他孩子一起唱歌,协调各自的音调和节奏。
通过合唱,智障儿童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并且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奥尔夫教学法还可以通过舞蹈和动作的引入来提高智障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
智障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较弱,难以掌握复杂的舞蹈动作。
通过引入舞蹈和动作,可以增加智障儿童的身体活动量,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并且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增加智障儿童的参与度。
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较低,不易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设计各种音乐教学游戏,可以增加智障儿童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多种帮助,包括提高记忆力、培养合作能力、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增加参与度。
通过积极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学习音乐,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
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一、奥尔夫教学法简介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
它注重儿童的自然和个性,通过音乐游戏和合作的形式,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表现力和创造力。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教育的整体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打击乐器、唱歌、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儿童的音乐兴趣,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二、智障儿童音乐教学的特点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上的障碍,通常在音乐教学中有着独特的特点。
一方面,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相对较弱,难以理解和表达音乐。
智障儿童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得到相应的关注和帮助。
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需要针对其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1. 创设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美好。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音乐游戏和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参与性,帮助他们建立对音乐的积极情感和认知。
2. 注重感知训练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儿童的感知训练,包括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训练。
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敲击打击乐器、唱歌跳舞等方式,激发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运用视觉辅助对于智障儿童,视觉辅助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奥尔夫教学法中,常常运用视觉辅助工具,如图案、颜色等,帮助儿童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内容。
通过视觉辅助,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学习效果。
4. 强调合作和互动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合作和互动,通过集体音乐活动和游戏,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让孩子们互相配合、共同参与,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社交能力。
5. 注重个性发展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优势。
运用奥尔夫音乐活动促进自闭症儿童综合能力发展的研究摘要:奥尔夫音乐活动以节奏为基础,以综合性、即兴性、参与性等为基本原理,重视整体感觉的发展,对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发展有明显作用。
本文以小康的个训康复课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奥尔夫音乐活动开展自闭症儿童的综合能力发展的训练。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活动自闭症综合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音乐活动以节奏为基础,以综合性、即兴性、参与性等为基本原理,重视整体感觉的发展,强调人本回归、为人所用。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这种音乐活动可以很好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对其他方面的不足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一、学生基本情况小康,男,2010年8月26日出生,无家族遗传病史。
能力发展现状:(1)感知觉方面:喜欢双手拍球,喜欢把玩有棱角的物体;(2)认知方面:能理解日常用品的功能(如用碗和调羹吃饭,用杯子喝水等);(3)粗大动作方面:能自行行走、上下楼梯、跑、跳;(4)精细动作方面:能堆叠2个积木,独立进行串珠;(5)语言方面:能理解简单的指令(如来、去、坐、上厕所等),能理解自己的名字、玩具、水杯等,心情好时会发出“呜”“啊”等声音。
(6)情绪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我控制力差。
二、制定训练方案此训练从2017年9月开始,至2019年7月止,历经四个学期,持续两年时间。
每学期教师都制定了适合小程发展的长、短期目标。
训练目标: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响感兴趣,能对音乐作出反应;能初步感受声音的强弱、快慢。
2、能用声势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参与简单的器乐演奏活动。
3、伴随音乐,按节拍、节奏做出简单肢体动作;能配合音乐做简单的表演动作。
4、能主动参与音乐游戏活动;能参与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训练内容:声势走线、音乐律动、器乐演奏和音乐游戏训练方式:采用师生一对一训练。
由老师每周一、四下午在学校个训室对小康进行20分钟的奥尔夫音乐活动训练。
奥尔夫音乐治疗在福利院孤残儿童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治疗是一种结合音乐和心理疗法的治疗方法,通过有针对性的音乐活动来
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交互动。
在福利院中,孤残儿童是最需要关爱和支持的群体之一。
奥尔夫音乐治疗正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奥尔夫音乐治疗可以为孤残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在福利院中,孤残儿童常常面临缺乏
父母关爱和情感交流的问题。
通过奥尔夫音乐治疗,他们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
释放负面情绪,增强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音乐能够温暖心灵,抚慰痛苦,让孤残儿童感受
到爱与关怀。
奥尔夫音乐治疗可以促进孤残儿童的身体发展。
许多孤残儿童由于生理或疾病原因,
身体发育相对滞后。
奥尔夫音乐治疗通过有节奏的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孤残儿童的肢体协调
能力和运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肌肉控制和平衡能力,促进身体的发展。
奥尔夫音乐治疗还可以提高孤残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利用音乐的有趣和
创造性,奥尔夫音乐治疗可以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孤残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
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奥尔夫音乐治疗在福利院孤残儿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促进身体发展,增强社交互动能力,还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奥尔夫音
乐治疗,我们可以让孤残儿童感受到爱和关怀,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身心的全
面发展。
奥尔夫音乐应用于孤独症的个案分析关键词:奥尔夫音乐疗法;重症;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生于儿童初期的严峻的儿童神经病,其大体特点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爱好范围狭小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目前我国未对孤独症进行流行病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在2005年我国孤独症儿童30——50万,其中有10%属于中度孤独症患者。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现今世界最闻名、阻碍最普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本来性音乐教育,这种本来性的音乐教育重视体感,以节拍为基础,以综合性、参与性、制造性和互动性为大体原理,课程内容要紧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互动音乐与戏剧演出、声音造型四方面。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为们的音乐”,是制造性的儿童音乐教育,能唤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育学生音乐感觉的金钥匙。
本研究运用了奥尔夫音乐医治中的节拍训练、律动训练、即兴演奏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对1例重度孤独症儿童进行干与医治,使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1,临床资料患儿特点:男性,年龄:5岁,诞生日期2020年6月,家庭成员:4人,父亲、母亲、奶奶、患儿。
父母都是教师。
患儿最先显现病症是语言发育异样迟缓,常常喃喃自语,且语言重复,与家人不亲,不喜爱人抱,不主动找小朋友玩,他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喜爱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常常无目的的活动,坐不住,喜爱单调重复的蹦跳、鼓掌、挥手、奔跑旋转。
目光不与他人对视乃至回避他人的目光,平常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示微笑,也从可不能和人打招呼,老是不自觉的摆动手。
偶然解决他人。
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的摆放积木块,天天要吃一样的食物。
在医治开始前对该儿童的各类行为情绪进行详细的记录,选择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中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对患儿进行了评估,得分为40分,确信为重症孤独症。
2,医治方式(1)医治时刻每周3次,每次30——40分,医治时刻从2021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月终止,共3个月。
奥尔夫音乐治疗实践于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内容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
研究表明,奥尔夫音乐治疗对于治疗儿童自闭症有明显的疗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在1926年创立。
奥尔夫音乐治疗可以使自闭症儿童体验丰富的音乐世界,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文章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治疗应用于自闭症的个案研究,阐述奥尔夫音乐治疗的意义。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治疗自闭症儿童自闭症是儿童的一种发育障碍,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等。
这种疾病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随之家庭也受到了巨大打击,因而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系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方式,并对自闭症儿童干预性治疗极为有效。
因此,笔者以此作为实践性课题项目,进行个案研究。
一、国内外自闭症相关研究根据美国2014年公布的数据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发病的比率为1/66。
在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与此相关的机构如美国自闭症协会(ASA)和全国自闭症联合会(National Autism Association,NAA)等。
其中,在康复研究的实践中较为流行的治疗方法有奥尔夫教学、结构化教育、ABA行为训练等,主要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情绪控制三个方面进行治疗。
相比较,我国的自闭症治疗自上世纪90年代起至今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对自闭症的治疗矫治仍存在局限性,其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探究。
奥尔夫音乐治疗是其中比较有针对性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针对部分对音乐敏感的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进而提高感知能力。
其意义在于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能力。
音乐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声音感知法、即兴演奏法、体律动法、语言表达法。
这些方法有利于对自闭症儿童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的提高。
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创立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和体育的结合来培养孩子的音乐潜能和个性发展。
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他们通过音乐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上的障碍,通常会面临许多学习和发展上的困难。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采用适合他们特殊情况的教学方法。
奥尔夫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为智障儿童提供一种更加适合他们的音乐教学方式。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通过体验式学习来培养孩子的音乐潜能。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通常更适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感官体验来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音乐和身体的结合,通过打击乐器、舞蹈和身体律动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积极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好,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这种体验式学习可以让智障儿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展。
智障儿童往往在情感和社交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展现自己独特的特点。
通过让孩子们参与音乐创作、即兴演奏等活动,他们可以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发挥空间,增强自信心,提高情感表达能力,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这种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对智障儿童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表演。
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团队合作和集体表演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和鼓励,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奥尔夫教学法通过合唱、合奏等方式,鼓励孩子们互相配合,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通过团队合作和集体表演,智障儿童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和发展。
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
在使用该方法时,教师注重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
因此,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
智障儿童通常面临着音乐理解和表现能力的困难。
因此,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而奥尔夫教学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有趣、创新的音乐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对音乐的感性认知和创造能力。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智障儿童理解和欣赏音乐,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1. 借助乐器教授基本音乐概念: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知。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乐器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例如,教授孩子们不同乐器的声音、节奏和音高等基本知识,让他们逐渐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
2. 创造有趣的音乐游戏:奥尔夫教学法注重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有趣的音乐游戏来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例如,利用音乐打拍子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利用绘画和音乐相结合的活动来让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表现力等。
3. 强调集体合作: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合作。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等活动来鼓励智障儿童与同伴一起创造音乐,锻炼他们的互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通过歌曲和音乐节目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和表现能力: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学生要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唱歌曲和安排音乐表演等形式来鼓励智障儿童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213艺术百家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摘 要】【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许多家长由于外出工作,没有参与到儿童成长的黄金阶段,“留守儿童”也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
但是近年来,“自闭症”儿童的大量出现,给家长及社会敲响了警钟。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在发育过程中,神经发育失调导致的功能障碍。
如今,随着自闭症儿童数量的逐渐增多,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是目前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相关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奥尔夫音乐对治疗自闭症具有明显的疗效,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音乐治疗当中。
本文就针对当前国内孤独症儿童概况及治疗现状,分析了奥尔夫音乐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要点,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意义。
关 键 词】【奥尔夫音乐 自闭症儿童 康复研究基金项目】【自闭症儿童公益性康复服务机构的服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HBNPO2015YBOO4奥尔夫音乐是当前世界影响范围最广的三大音乐体系之一,因其在自闭症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
近年来,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音乐内容,在康复教学方面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尤其是在“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中,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性的功能障碍,即表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存在明显言语交流障碍、行为方式刻板等,前期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更有甚者会走上极端的道路。
而奥尔夫音乐注意体感,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增加了言语交流,能显著的提升儿童的自信心,增加康复几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以及音乐教育家,他所创的奥尔夫音乐在相关的教育领域以及医疗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
在治疗“自闭症”儿童方面,他主张“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思想,即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国内孤独症儿童概况及治疗现状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儿童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由于神经发育失调,导致的一种功能障碍类疾病。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其实是同一种先天疾病。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性格孤僻就是孤独症,其实那是孤独症的误区。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在星儿干预治疗方法中,其中音乐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疗法,得到众多家长的认可。
其中奥尔夫音乐是婴幼儿音乐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训练方法之一,对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1、奥尔夫音乐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性与合作能力
奥尔夫音乐不仅仅是简单的旋律与节奏,更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中,不光让儿童听音乐,更要一起参与到音乐当中,可以互相合作进行戏剧表演、舞蹈编排等,孩子通过视、听、触、嗅、拍打自己的身体、使用打击乐器进行律动与音乐游戏,让孩子能够主动的参与进来,并且与其他孩子进行有效的合作,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与合作能力。
2、奥尔夫音乐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模仿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很多音乐都需要老师做动作,孩子跟着一起做,例如拍打乐器,身体律动,声势练习等,在音乐与游戏中孩子跟着老师的动作进行模仿,极大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模仿能力。
奥尔夫音乐在游戏、舞蹈、戏剧中有很多对动植物动作的模仿,如小金鱼游动,袋鼠跳、花儿生长等,也有对生活中各类职业的模仿,例如司机开火车,铁匠锤铁锤,音乐家指挥等,都可以锻炼孩子的模仿能力。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这些动作的模仿,能够有效的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
3、奥尔夫音乐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专注力
自闭症儿童的专注力是非常强的,但是他们专注的点往往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不受他人打扰,不聆听与回应他人的话语与请求。
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有大量的声势、律动与器乐的练习,要求孩子们跟着音乐不同的旋律与节奏进行不同动作表演。
例如在《鞋匠舞》中,孩子就需要跟随音乐的旋律进行擦鞋,修鞋,跳舞等不同的律动,想要将这一系列动作做完就需要孩子们能够密切关注音乐、身边伙伴的动作,从而进行相互配合与模仿。
从用耳听到用眼看再到用动作进行配合一系列的要求下来,可以有效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4、奥尔夫音乐可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行为
音乐是调节人类情绪的一剂良药,不仅可以抚平人暴躁的情绪,也可以将忧郁的情绪调动起来。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最适合儿童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大多是轻松愉快的音乐与歌曲,自闭症儿童听到后会改善他们的情绪,让一颗暴躁的心归于平
静,让一颗平静的心荡起涟漪,让他们在音乐中能够不断高山自己的行为与情绪,能够快乐成长。
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让自闭症儿童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和改善,助力他们康复训练。
童乐嘉教育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科教研发、教学、培训为一体的专
业幼儿教育平台,旨在传播幼儿音乐教育,以开放、分享、责任、共同成长的
理念,将中国打击乐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国幼儿接受更优秀的音乐教育。
公司主营奥尔夫音乐课程的研发和培训、奥尔夫音乐器材园所整体方案、各类早期教学教育培训、打击乐器等。
我们拥有一流的科教团队,专业的教师团队,优秀的运营团队,多维度探索,矢志为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进步提供持续创新!
童乐嘉现有合作园200多所,范围覆盖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广东、浙江等全国大部分省份,为全国40多万幼儿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