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含水率及表面含水率试验
- 格式:docx
- 大小:11.96 KB
- 文档页数:1
细集料试验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4.1干筛法试验步骤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第页,共页
细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检测单位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单位委托日期
工程名称报告日期
见证单位见证人
检测依据JTS/T236-2019判定依据JTS202-2-2011工程部位/用途包含混凝土等级检测类别
样品信息显示全部样品信息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试验结果评定有抗冻要求无抗冻要求
>C45≤C40≥C60
C55~
C30
<C30
含泥量(%)≤2.0≤3.0≤2.0≤3.0≤5.0泥块含量(%)≤0.5≤0.5≤1.0<2.0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1.0≤1.0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
当深于标淮色时,应进行砂浆强度对比试
验,相对抗压强度不应低于95%
砂中氯离子含量(%)
钢筋混凝土用砂≤0.07
预应力混凝土用
砂
≤0.03
云母(%)<1.0≤2.0
轻物质含量(%)≤1.0≤1.0
坚固性≤8/
吸水率(%)//
含水率(%)//
表观密观(kg/m3)
堆积密度(kg/m3)//
紧密密度(kg/m3)//
堆积空隙率(%)//
贝壳含量(%)//
亚甲蓝值//
碱活性(砂浆长度法)(6个月年)
(%)
//
颗粒级配
筛孔尺寸(mm) 5.0 2.5 1.250.630.3150.16累计筛余(%)
级配范围0-100-2510-5041-7070-9290-100
级配图
检测结论:
附加声明:红色为可变信息
地址:电话:传真:
检测:审核:批准:日期:年月日。
细集料试验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4.1干筛法试验步骤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1.石子的最大粒径是指石子公称粒径的上限。
(√)2.砂子的细度模数Mx越大,则该砂的级配越好。
(×)3.细集料的压碎指标试验,加压至100kN,稳压5S,再卸荷。
(×)【加荷至25kN】4.压碎值不能代表粗集料的强度。
(×)【压碎值是衡量粗集料力学性能的指标,能够代表粗集料的强度】5.砂的筛分曲线既可以表示砂的颗粒粒径分布情况,也可以表示砂的细度模数。
(×)6.各种集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为了达到较高的密实度,必须采用连续级配类型混合料。
(×)【也可以采用间断级配】7.集料的孔隙率又称作空隙率。
(×)8.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细集料越粗。
(√)9.细集料的吸水率就是含水率(×)10.细度模数是划分集料粗细程度的指标。
(×)【是划分细集料粗细程度的指标】11.石料抗压强度试验的加压速率应控制在1.0-1.5 MPa/s内。
(×)【0.5-1.0MPa/s】12.石料抗压强度试验试件浸泡时间为24h。
(×)【48h】13.GB/T 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中石子的颗粒级配试验采用干筛法和水筛法。
(×)【标准中只规定了干筛法】14.石子的含泥量公式中,分母为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
(×)【为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15,石子的堆积密度试验中,容量筒根据集料的公称粒径选择,大一级的粒径也可选用小一级的容量筒。
(×)【容量筒根据集料的最大粒径选择,大一级的粒径不可以选用小一级的容量筒,否则试样少缺乏代表性】16.粗集料的压碎值试验,取(4.75-19)mm粒径的颗粒进行试验。
(×)【9.5-19mm】17.两种集料的细度模数相同,级配一定相同。
(×)【不一定相同】18.粗集料压碎指标计算时取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
(×)【三次试验】19.细集料压碎指标值取最大单粒级压碎指标值作为其压碎指标值。
细集料【筛分】筛除大于9.5mm颗粒烘干,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摇筛10min,在手筛逐个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
称各筛筛余(筛余不得超过G=(A*d1/2)/200)精确至1g。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两次平均值精确至1%。
散失量不得超过总质量1%,否则应重新试验。
细度模数精确至0.01,两次平均值精确至0.1,两次结果差超过0.20时重新试验。
(JGJ 52-2006;注: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水洗。
)【含泥量】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JGJ 52-2006 称400g,精确至1g)。
水面应高出试样150mm 浸泡2h,倒入1.18mm(上)和0.075mm(下)筛,试验前筛的两面应先润湿,将0.075mm筛放入水中涮洗,烘干称其质量,精确至0.1g,(JGJ 52-2006 精确至1g)。
计算含泥量,精确至0.1%。
(JGJ 52-2006 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5%时重新试验)【泥块含量】筛除小于1.18的颗粒,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JGJ 52-2006 精确至1g),水面高出试样150mm,浸泡24h,放在0.6mm筛上用水淘洗,烘干,精确至0.1g(JGJ 52-2006 精确至1g),计算泥块含量精确至0.1%。
【人工砂压碎指标】(JGJ 52-2006)筛分成5-2.5mm,2.5-1.25mm,1.25-0.63mm,0.63-0.315mm四个粒级,每级试样不少于1000g(精确1g),将单级砂装入试模,以500N/s速度加荷至25kN,持荷5s,在以同样速度卸荷。
用每级下限筛筛出筛余(精确1g),计算单级砂压碎指标,精确0.1%,以三分试样平均值作为该级的测定值。
计算四级砂总压碎值,精确0.1%。
【表观密度】称试样300g,精确0.1g(JGJ 1g),装入容量瓶,加水至接近500mL处,摇匀,静置24h,加水至500mL处,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精确0.1g(JGJ 1g),试验称量应在15-25℃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至试验结束,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 96 -工 程 技 术混凝土是工程建筑的重要材料,因此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这种情况下,调配混凝土的合理配比就成为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关键[1]。
对不同区域,因为工作条件存在差异,混凝土各成分的合理配比也不相同。
对海拔较高、气温寒冷的高寒地区,因为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该类地区混凝土的配置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特殊性[2]。
混凝土配置过程中,水泥、矿渣以及集料都是必备的配料,这些配料的性能参数也会影响配置成的混凝土性能[3]。
为了满足高寒地区工程建筑对混凝土的需要,要深入细致地测试各种配料成分的性能进而关键参数的影响。
该文以高寒地区为研究背景,重点关注混凝土配置中集料的影响,尤其是集料含水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进行测试,以期给高寒地区混凝土的配置提供借鉴。
1 高寒地区混凝土配比成分该文选择高寒地区为研究对象,其混凝土主要配制成分包括水泥材料、矿渣材料、集料、减水剂和水等。
其中,作为该文重点研究的配制成分集料,又包括细集料和粗集料。
水泥是工程建筑中的常用材料,也是混凝土配制中的重要原料。
从形态上看,水泥是粉末形态的原料,当水泥和水配制在一起后,只需要经过普通状态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就可以由泥浆形态固化成硬质形态。
水泥材料以硅酸钙为主,再和石膏等结合在一起达成了水硬形态。
在高寒地区,水泥的各项参数见表1。
表1 高寒地区水泥的各项参数高寒水泥抗折强度高寒水泥抗压强度高寒水泥固化时间3日效果28日效果3日效果28日效果初始固结最终固结标准值(MPa)标准值(MPa)标准值(d)大于3.5大于65大于17大于42大于45大于60实测结果(MPa)实测结果(MPa)实测结果(MPa)4.78.023.947.6146211该文在高寒地区试验地配制混凝土,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可以将矿渣作为配制材料之一。
当地的矿渣在出矿的过程中经过高温灼烧,干躁成了颗粒细小的微粉状态,这是当地制备混凝土的主要外掺料。
细骨料含水率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含水率。
二、仪具与材料
1、鼓风烘箱:能使用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1000g ,感量0.1g 。
3、吹风机(手提式):450W 。
4、其它:干燥容器、吸管、搪瓷盘、小勺、毛刷等。
三、试验步骤
(1)、称量干燥容器的重量,精确至0.01g (m 1);
(2)、自样品中取各重约500g 的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重量的干燥容器中称重,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量,精确至0.01g (m 2);
(3)、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4)、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精确至0.01g (m 3); 四、含水率计算
%
1001
33
2⨯--=m m m m ω
五、注意事项
(1)、计算精确至0.1%;
(2)、本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下表要求:
六、数据记录。
浅析细集料砂当量指标的质量检测摘要:细集料颗粒是构成沥青混料的最重要矿质物料一种,细集料颗粒的清洁水平程度直接影响着混凝土与细集料颗粒之间的裹附情况和黏聚性,并显著影响着沥青混料的路用特性。
本章重点针对细骨料砂量指标的质量测定和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加以分析,从而在质量测定过程中引起重视,减小偏差,并正确地计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
关键词:细集料砂;当量指标;质量检测细集料粒径的干净程度,直观关联着沥青面层与细集料颗粒之间的裹附状况和黏聚能力,并显著地影响着沥青面层与混合材料的路用特性,目前国外已普遍地通过砂当量指标限制了细小集料粒径的水泥浓度,如全球稀浆封层联合会(ISSA)明文规定使用微表处的细集料砂当量不能少于百分之六十五"",中国《公路沥青路面建筑施工技术标准》1也对细集料给出了砂当量的标准,明文规定使用高速和等级路线水泥沥青表面的细集料砂当量SE不少于百分之六十,其余路线不少于百分之五十.《路面建筑工程中集料测试法规》中也有了砂当量的测定方法、但该指标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实施。
砂当量试验的清洗液通常为相当浓的甘油生产物和氯化钙的水溶液混合,它同时发挥着"扩大"和"平衡"的功能,一方它能够使黏土粒溶涨,另一方面它又能够使溶涨后的黏土粒子漂浮于比例很大的清洗液中,并形成明确的沙-黏土界面结构,从而能够更有效表达最细集料中的含土量。
本章主要针对细骨料砂量参数的质量测定和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加以分析,从而在质量测定过程中引起重视,减小偏差,并正确地计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
1相关概念概述1.1细集料细集材料,是对材料的分类,但具体有所不同,物理常值一般分为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等。
在沥青混料中,细集料颗粒是指粒径小于二点三六mm的天然沙、人工砂石(包含机制砂)和石子;在砂浆水泥中,细集料颗粒则是指粒度小于四点七五mm的自然沙、人工砂石。
1.2砂当量砂石量:是指计算在自然砂石、人工沙、石子等各种细集料中,所含的黏性土及杂物的平均浓度,并用以衡量细集料的洁净水平程度。
细集料含水率及表面含水率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的含水率及表面含水率。
2 仪具与材料
2.1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2 天平:称量2kg,感量不大于2g。
2.3 容器:浅盘等。
3 试验步骤
用来样中取各约500g的代表性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质量的干燥容器中称量,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量(m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量(m3)。
4 计算
4.1 砂的含水率按式(1)计算至0.1%。
ω=(m2-m3)/(m3-m1)*100
式中:ω--砂的含水率,%;
m1--容器质量,g;
m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3--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4.2 砂的表面含水率按式(2)计算。
ωs=ω-ωx
式中:ωs--砂的表面含水率,%;
ω--砂的含水率,%;
ωx--砂的吸水率(由T0330法求得),%。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