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 格式:docx
- 大小:114.84 KB
- 文档页数:7
全国趋化因子理论与实验学习班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2002年8月18-19日细胞因子总论1.导言在免疫系统中,各种免疫细胞均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调节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行使功能,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cytokine)。
细胞因子除存在于免疫系统外,在机体的各个系统也广泛存在,发挥极为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某些情况下可产生病理作用。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干扰素(interferon,IFN)、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趋化因子(chemokine)、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等,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异常情况下也会导致免疫病理反应。
1.1 研究历史1957年,Issacs等人发现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一种因子, 可抵抗病毒的感染, 干扰病毒的复制, 因而命名为干扰素,这是发现第一个细胞因子。
但以后很长时间内,对细胞因子的了解只限于发现一些细胞培养上清液具有各种生物学活性,例如,分裂素或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含有T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TCGF)、B细胞生长因子(B cell growth factor,BCGF)、T细胞替代因子(T cell replacing factor)活性;脂多糖(LPS)刺激的单核巨噬细胞可产生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LAF)、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等,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细胞因子的含量非常低, 并且多种细胞因子同时存在, 纯化困难, 因而限制了对其进行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细胞因子对体内外免疫应答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细胞因子是一类信号分子,能够在体内外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调节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活化、增殖、迁移、凋亡等功能,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协调。
各种细胞因子之间也能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络调节机制,影响着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结果。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功能细胞因子是一类多功能的生物分子,包括细胞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细胞凋亡因子、炎症因子、免疫调节因子等。
它们根据其作用靶细胞的不同,可分为自身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体液免疫反应中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增殖分化中的细胞因子等各种类型。
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来调节免疫反应,同时还能参与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组织再生、炎症和感染等生物学过程。
例如,在感染过程中,炎症因子会激活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内源性抗原呈递细胞,提高其抗原特异性,促进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参与,增强细胞毒性和细胞水平的免疫防御能力。
二、细胞因子的调节机制细胞因子受体是大多数细胞因子功能的关键,在免疫系统中也是调节和协调免疫应答的重要节点。
细胞因子通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与其受体之间的结合对细胞本身的,增殖、分化、活化、迁移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能够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
一方面,不同细胞因子也能够调节受体表达和亚型分布,从而影响受体的信号传导效率和特异性。
另一方面,许多细胞因子还通过信号通路的交叉与积累,可能产生相互协同的作用或产生竞争和抵消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因子的调节效应和生物学效应。
以IL-2为例,它不仅能够直接激活CTL和NK细胞,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还能间接诱导IL-1β、IL-6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合成,通过形成正反馈回路来进一步加强免疫应答。
三、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交叉调节作用和扰动作用等多种类型。
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指具有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的一些低分子量趋化因子(多为8-10KD)的蛋白质(如IL-8、MCP-1等),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趋化因子Chemokine激发白细胞趋化性的小分子分泌性蛋白质。
是可受化学诱导物及细胞因子调节、并能刺激细胞趋化运动的一类细胞因子。
依照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可分为:①α趋化因子,含有保守的半胱-X-半胱(C-X-C)模体,主要是激发中性粒细胞趋化性;②β趋化因子,含有相邻的半胱氨酸残基(C-C),主要吸附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③γ趋化因子,仅含有一对半胱氨酸残基,激发淋巴细胞趋化性(即淋巴细胞趋化因子);④δ趋化因子,含有一个半胱-X-X-X-半胱(C-X-X-X-C)模体,其作用仅局限于脑部,并被锚定在膜上。
所有受体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
简介人体在防御和清除入侵病原体等异物时,有一种使白细胞趋集的功能,有一些物质能引起这种功能称之为趋化剂或趋化因子,IL-8同时也是一种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也称做趋化激素、趋化素或是化学激素。
是一小分子细胞因子家族蛋白。
趋化因子蛋白的共同结构特征包括,分子量小(约8-10 千道尔顿),有四个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以保证其三级结构。
这些小蛋白因其有定向细胞趋化作用而得名。
当然,这些蛋白有些趋化因子历史上还有其他的名字, 包括已知的SIS细胞因子家族、 SIG细胞因子家族, SYC细胞因子家族和血小板因子-4家族。
有的趋化因子被认为促进炎症反应,而有些趋化因子被认为在正常的修复过程或发育中控制细胞的迁徙。
在所有脊椎动物和一些病毒和一些细菌中有趋化因子存在, 但不存在于其他无脊椎动物. 这些蛋白质结合到趋化因子受体而起作用,趋化因子受体是G蛋白偶连的跨膜受体,选择性地表达在靶细胞表面。
编辑本段功能趋化因子的主要作用是趋化细胞的迁移. 细胞沿着趋化因子浓度增加的信号向趋化因子源处的迁徙。
有些趋化因子在免疫监视过程中控制免疫细胞趋化,如诱导淋巴细胞到淋巴结。
细胞因子(CK)本章教学大纲【目的要求】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与特点掌握细胞因子的分类熟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了解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概念: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命名1. 根据来源:单核因子、淋巴因子等2.根据结构和功能: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GF一、细胞因子的基本特性●小分子蛋白质(8~30kD)单体存在●可溶性●高效性●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围小,近距离作用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三、细胞因子的功能特点1.多效性:一CK多靶多效2.重叠性:多CK一靶一效3.协同性:一CK强化它CK4.拮抗性:一CK抑制它CK5.网络性:多CK互相平衡6.多源性7.双重性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功能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是能够介导白细胞与白细胞之间和白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IL-1, IL-2,IL-3,IL-4,……IL-38(一)IL-1 (又称淋巴细胞刺激因子)1. 细胞来源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
2. 存在形式IL-1α和IL-1β。
3. 主要生物学功能(1)刺激T细胞表达IL-2R及分泌IL-2。
(2)参与炎症反应。
(3)刺激造血。
(4)诱导内皮活化促凝血。
(5)致热源---发热。
(二)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TCGF)1. 细胞来源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
2. 作用方式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3. 主要生物学功能(1)活化T细胞,促进增殖,细胞因子产生;(2)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生;(3)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4)激活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介绍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调节和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受体是细胞表面上存在的特定蛋白质结构,能够与细胞因子结合并传递信号,参与调控细胞功能和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路对于正常生物学过程的进行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细胞因子及其定义、作用以及分类特点,并着重说明其与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将详细讨论细胞因子受体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以及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包括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内容。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结合亲和力和特异性介导的相互作用方式,并分析这些相互作用后所带来的效应和功能调控。
最后,在总结中我们将强调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路,探讨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将尽可能详尽地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现,以期促进对于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并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
2. 细胞因子:2.1 定义和作用:细胞因子是一种分泌于细胞之间起到介导细胞信号传递的蛋白质或小分子。
它们在机体内起到调控和协调免疫反应、细胞增殖、发育和分化以及组织修复等多个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通过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激活特定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在细胞内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2.2 分类和特点: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特点,细胞因子可被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包括生长因子、趋化因子、淋巴因子和干扰素等。
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分泌来源、靶向细胞种类及其生物学效应。
2.3 细胞因子与免疫调节:在免疫系统中,细胞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参与调节免疫应答、促进或抑制免疫反应,并调控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
徐琦新疆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细胞因子cytokine,CK细胞因子☐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种类。
☐熟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了解:细胞因子受体种类;细胞因子与临床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二、细胞因子分类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四、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五、细胞因子受体六、细胞因子与临床引言⏹免疫应答过程涉及多种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些作用是由可溶性分子和细胞膜分子所介导。
⏹介导免疫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可溶性分子主要是细胞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
⏹介导免疫细胞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膜分子包括CD、AM、MHC分子、TCR、BCR等。
CK概念⏹CK是由细胞分泌的高活性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
☐CK由细胞分泌,作用对象也须是细胞。
☐CK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的各种状态,并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传导。
☐已发现200余种。
☐少数CK也有跨膜蛋白形式。
☐8-80Kda,多数<30Kda,单链。
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二、细胞因子分类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四、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五、细胞因子受体六、细胞因子与临床最初按来源分类⏹淋巴因子(lymphokine): IL-2⏹单核因子(monokine): IL-1⏹其他细胞产生的CK:EPO⏹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由白细胞产生并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IL-1~IL-38⏹干扰素(Interferon, IFN)☐干扰病毒复制,IFN-α,IFN-β,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使肿瘤细胞死亡,TNF-α,TNF-β(LT-α)⏹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刺激造血细胞的分化发育,G-CSF, GM-CSF, M-CSF, EPO, TPO……⏹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刺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TGF-β, EGF, VEGF……⏹趋化因子(Chemokine)☐趋化靶细胞,IL-8, MCP-1……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二、细胞因子分类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四、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五、细胞因子受体六、细胞因子与临床CK作用的共同特点⏹理化特性:1.小分子可溶性蛋白(8-30KD);2.多为单链;无抗原特异性3.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3.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作用方式和特点:高效性;时效性;局部作用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为主;多源性;多样性;自限性分泌;⏹存在方式和产生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CK的局部分泌方式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二、细胞因子分类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四、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五、细胞因子受体六、细胞因子与临床重点⏹调节固有性免疫☐激活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调节适应性免疫☐T细胞分泌的因子调节免疫⏹刺激造血☐CSF、IL参与造血细胞的分化⏹促进细胞凋亡☐直接(TNF等),间接(IL-2等)⏹参与炎症反应☐TNF-α、IL-1、IL-6、IFN-γ、趋化因子等被称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其它☐刺激组织的生长与再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关联……Th1与Th2的平衡CK调节B细胞活化与分化CK刺激造血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二、细胞因子分类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四、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五、细胞因子受体六、细胞因子与临床五类CKR结构CK功能抑制分子•CKR拮抗剂•可溶性CKR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二、细胞因子分类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四、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五、细胞因子受体六、细胞因子与临床⏹细胞因子与炎症☐促进炎性细胞的渗出与趋化☐激活炎性细胞☐引起发热、参与炎症病理性损害⏹细胞因子与肿瘤☐抗肿瘤作用:IL-2, TNF☐促肿瘤生长:IL-6⏹细胞因子与移植排斥反应:☐IL-2, IL-1, TNF,IFN-γ增高⏹细胞因子与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SCID, AIDS)☐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细胞因子风暴”与炎症细胞因子临床应用存在下列问题⏹体内效果远不如在体外理想⏹体内应用毒性反应相当严重⏹细胞因子的半衰期过短(以分钟计)细胞因子疗法的改进方案⏹细胞因子的局部应用⏹诱导机体持续产生内源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导向疗法⏹改进体内的应用方案,联合应用优于单独用⏹细胞因子基因疗法小结1. 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2.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包括:调节固有性免疫;调节适应性免疫;刺激造血;促进细胞凋亡,参与炎症反应,刺激组织的生长与再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关联等;3.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复习思考题1. 简述细胞因子的种类。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提到了几种细胞因子:那么,细胞因子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在一定条件下也参与炎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细胞因子种类及功能特点细胞因子种类繁多,已发现200余种人细胞因子,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六大类。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早期发现细胞因子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调节作用,故命名为白细胞介素(IL)。
按照其发现顺序给予Ⅱ序号(如IL-1、IL-2等)并命名,目前已经命名38种(IL-1~IL-38)。
2.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分化、增殖的细胞因子。
主要包括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因子(SCF)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等,它们分别诱导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分化、增殖成为相应的细胞。
IL-3诱导早期造血祖细胞分化、增殖为多种血细胞,因此也具有集落刺激因子的功能。
3.干扰素(interferon,IFN)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功能而得名。
IFN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可分为I型和Ⅱ型干扰素,I型干扰素主要包括IFN-a、IFN-β,主要由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Ⅱ型干扰素即IFN-γ,主要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不同IFN的生物活性相似,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增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目前已发现10余种干扰素家族的细胞因子。
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坏死因子因最初被发现其能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得名。
分为TNF-α和TNF-β两种,前者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后者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表一 人主要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 缩写 细胞因子名称 细胞因子功能 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 细胞因子受体:组成链 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细胞/组织 干扰素 IFN 干扰素 诱导抗病毒状态 细胞增殖 NK细胞核CTL的功能 影响同型转换 激活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一些激活的T细胞 IFN/R(1型IFN受体) 几乎所有细
胞
IFN 干扰素 诱导抗病毒状态 细胞增殖 NK细胞核CTL的功能,影响同型转换 成纤维细胞 IFN/R 几乎所有细胞
IFN 干扰素 诱导抗病毒状态 细胞增殖 NK细胞核CTL的功能 影响同型转换和凋亡 APC产生IL-12(促进Th1分化) IL-4产生和Th2分化 激活的Th1细胞,CTLs,NK细胞 IFNR(2型
IFN受体) 除红细胞外几乎所有细胞
白细胞介素 IL-1 白细胞介素1 炎症前反应 急性期反应 诱导发热和能量消耗 介导内毒素性休克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角化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 IL-1R 大多数细胞
类型
IL-2 白细胞介Th1细胞因子 激活的T细IL-2R 激活的T,B素2 T细胞和B细胞激活,增殖,分化 NK细胞增殖和产生TNF,IFN 对外周T细胞耐受和归巢很重要 胞 和NK细胞 IL-3 白细胞介素3 主要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生长因子 T细胞产生IL-10,IL-13 促进抗寄生虫反应 激活的T细胞和肥大细胞 IL-3R 早期造血细
胞,大多数骨髓细胞系,一些B细胞
IL-4 白细胞介素4 Th2细胞因子 对Th2细胞分化很重要 巨噬细胞和IFN的功能 B细胞增殖,分化和同型转换 肥大细胞增殖 激活的T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NKT细胞 IL-4R 造血细胞
IL-5 白细胞介素5 Th2细胞因子 嗜碱性粒细胞趋化和激活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激活的Th2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B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IL-5R 嗜酸性粒细
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IL-6 白细胞介素6 炎症前反应 急性期反应 诱导发热 中性粒细胞的微生物杀伤功能 B细胞终末分化 Th17细胞分化 激活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一些激活的T细胞 IL-6R 肝细胞,单核
细胞,中性粒细胞,激活的B细胞,成熟T细胞
IL-7 白细胞介素7 促进淋巴细胞生成 主要的BM和胸腺基质细IL-7R T,B,NK和
NKT前体细T细胞,T
细胞,B细胞发育 记忆T细胞的发生
和维持
胞 胞
IL-8 白细胞介素8 CXC趋化因子 中性粒细胞趋化 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和抗微生物功能 所有与TNF,IL-1或细菌内毒素接触的细胞类型 CXCR1 CXCR2 中性粒细胞,
NK细胞,T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IL-9 白细胞介素9 促进红细胞样,髓样和神经元祖细胞分化 肥大细胞增殖和分化 抗蠕虫作用(协同IL-4) 激活的Th2细胞,记忆CD4T细胞 IL-9R 多数造血细
胞类型
IL-10 白细胞介素10 抗炎症,免疫抑制作用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激活 Th1细胞因子产生 APC功能 激活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Th2细胞,B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IL-10R 大多数造血
细胞类型
IL-11 白细胞介素11 促进红细胞样,髓样和巨核细胞祖细胞增殖 T细胞,B细胞,中性粒细胞增殖 巨噬细胞功能 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胶原沉淀 BM基质细胞,成骨细胞;脑,关节和睾丸中的细胞 IL-11R 多数造血细
胞和非造血细胞类型
IL-12 白细胞介素12 对Th1分化很重要 巨噬细胞,激活的激活的巨噬细胞,DCs;中性粒细胞,IL-12R 激活的T细
胞和NK细胞,B细胞,Th1细胞,NK细胞产生IFN DC和巨噬细胞因子分泌 CTL和NK细胞毒性作用 记忆T细胞分化成Th1细胞 影响同型转换 单核细胞,B细胞 DCs
IL-13 白细胞介素13 Th2细胞因子 Th2细胞产生IL-4,IL-5,IL-10 不能诱导Th2细胞分化 巨噬细胞因子分泌 B细胞增殖和转换成IgE 抗线虫作用 激活的T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IL-13R 单核细胞,巨
噬细胞,B细胞,内皮细胞
IL-15 白细胞介素15 对NK细胞发育,增殖和产生TNF,IFN很重要 T细胞发育 T细胞激活,增殖,分化,归巢和黏附 记忆CD8T细胞存活 肥大细胞增殖 激活的APCs IL-15R(T,B和NK细胞) IL-15RX(肥大细胞) 淋巴祖细胞;
成熟T,B,NK和肥大细胞
IL-17 白细胞介素17 6个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家族:IL-17A-F 结构独特的白细胞介素 可能诱导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炎症前Th17细胞 IL-17R(与IL-17A和IL-17F结合) IL-17RB(与IL-17B和IL-17E结合) 广泛表达,包
括外周T细胞和B细胞;一些非造血组织 细胞因子 可能早变态和自身免疫反应中使中性粒细胞迁移 IL-18 白细胞介素18 在Th1反应的后阶段增效IL-12的功能 Th1细胞增殖,产生IFN和IL-2R NK细胞毒性作用和产生IFN,TNF 广泛表达 IL-18R 几乎所有细
胞
IL-23 白细胞介素23 促进Th17细胞膨胀 促进记忆CD4T细胞反应 记忆CD4T细胞增殖和分化为Th1细胞 DCs和记忆Th1效应物产生IFN 激活的APCs IL-23R 记忆CD4T
细胞,Th17细胞,DCs,NK细胞
IL-27 白细胞介素27 对早阶段的Th1反应很重要 Th1和NK细胞激活并产生IFN 肥大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炎症前细胞因子 抗肿瘤CTLs和NK细胞的活性 Th17细胞分化 激活的APCs IL-27R 幼稚CD4T
细胞,NK细胞
TNF相关细胞因子 TNF 肿瘤坏死因子 潜在的炎症,免疫调节,细胞毒性,抗病毒,凝固前的和生长刺激效应 造血细胞增殖,激多种类型激活的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 TNFRⅠ TNFRⅡ 广泛表达(除
了静息T细胞和B细胞) 活,黏附,溢出,产生细胞因子 LT 淋巴毒素 分泌的具有TNF样活性的分子 激活的Th1,B和NK细胞 TNFRⅠ TNFRⅡ 广泛表达(除
了静息T细胞和B细胞) BAFF B细胞激活因子 在B细胞发育时分泌的对过渡B细胞存活必不可少的分子 骨髓细胞系 BAFF-R TACI BCMA
B细胞系 B细胞系,一些T细胞 B细胞系,浆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TGF 转化生长因子 抗炎症,免疫抑制作用 对T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吸引作用 巨噬细胞,DCs,T细胞和B细胞,CTLs,NK细胞的激活,归巢和效应功能 血管再生和产生胞外基质蛋白 大多数激活的造血细胞;一些非造血细胞 TGFR 广泛表达
造血生长因子 SCF 干细胞因子 促进HSC存活,自我更新和分化成造血祖细胞 淋巴祖细胞和髓样祖细胞分化 胎儿肝,骨髓,胸腺中的基质细胞 c元件 BM中的
HSCs,CNS和肠中的细胞
GM-CS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促进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祖细胞的发生和分化 BM基质细胞,激活的T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 GM-CSFR 髓样祖细胞
系
G-CS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作用于单核细胞/粒细胞祖细胞并产生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稳定状态和应急产生 BM基质细胞,激活的T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 G-CSFR 单核细胞-粒
细胞祖细胞
M-CSF 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作用于单核细胞/粒细胞祖细胞并产生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BM基质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M-CSFR 单核细胞-粒
细胞祖细胞 骨再吸收细胞的发
生
胞,巨噬细胞
主要名词缩写:BM,骨髓;HSC,造血干细胞;R,受体。 表二 人主要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系统名 趋化因子通用名 趋化因子受体 表达趋化因子受体的细胞/组织 CCL趋化因子 CCL1 I-309 CCR8 Act T,NK,Th2
CCL2 MCP-1 CCR4 Act T,Bas,Th2
CCL3 MIP-1 CCR4 Act T,Bas,Th2
CCL4 MIP-1 CCR5 Mac,Act T,Th1
CCL5 RANTES CCR1 Mac,Act T,Neu,Bas
CCL11 Eotaxin CCR3 Eo,Act T,Bas,Th2
CCL21 SLC CCR7 成熟DCs,幼稚T细
胞和B细胞 CCL26 MIP-4 CCR3 Eo,Bas
CCL27 CTACK CCR10 记忆T细胞
CCL28 MEC CCR3 粘膜T细胞和B细胞
CXCL趋化因子 CXCL6 GCP-2 CXCR2 Neu,NK
CXCL7 NAP-2 CXCR2 Neu,NK
CXCL8 IL-8 CXCR1 Neu,NK
CXCL10 IP-10 CXCR3 Act T,NK,Th1
CXCL12 SDF-1 CXCR4 T CXCL13 BCA-1 CXCR5 B CXCL14 BRAK ? Mon,DCs,Act NK
CXCL16 SCYB16 CXCR6 T,NKT
主要名词缩写:Act T:激活的T细胞;B,B细胞;Bas,嗜碱性粒细胞;BCA-1,B细胞吸引趋化因子1;BRAK,乳腺和肾表达趋化因子;CTACK,皮肤T细胞吸引趋化因子;DCs,树突状细胞;Eo,嗜酸性粒细胞;GCP-2,粒细胞趋化蛋白2;IL-8,白细胞介素8;IP-10,干扰素可诱导蛋白10;Mac,巨噬细胞;MC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EC,粘膜相关上皮趋化因子;MI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NAP-2,中性粒细胞激活肽2;Neu,中性粒细胞;NK,自然杀伤细胞;RANTES,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SCY,小细胞因子;SDF-1,基质细胞来源因子1;SLC,刺激淋巴组织趋化因子;T,T细胞;Th1,1型辅助T细胞;Th2,2型辅助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