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竞争分为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 …

政府竞争分为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 …

政府竞争分为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 …
政府竞争分为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 …

财政联邦制:政府竞争的秩序框架?

冯兴元1

政府竞争分为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政等领域。政府竞争有利有弊,要全面禁止政府竞争既不可行,也不可取。比如,即便中央试图完全集中权力,它也不可能完全实现取消政府竞争的目的:在高度集中权力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往往会采取消极服从的对策性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政府间纵向竞争的形式。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着“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治乱循环”,2这也说明政府竞争在我国乃是常态,而非例外。

既然全面禁止政府竞争既不可行,也不可取,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政府竞争的秩序框架,以保护正当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

国内外一些学者把中国的财政体制视为财政联邦制或者准联邦制。比如,彼得·格罗奈维根(Peter Groenewgen)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里认为我国属于“没有严格定义的联邦结构”,3鲍尔认为“中国不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其公共财政体制具有联邦制度的一些特征”,4黄佩华等认为中国的体制存在联邦制特点他们认为“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与一些没有严格定义的联邦结构如奥地利,印度、我国,尼日利亚、西班牙、瑞典和南斯拉夫等显然也是有关系的”。5何梦笔(Herrmann-Pillath)等认为中国经历了一场“静悄悄的联邦化”。6蔡(Tsai)则把中国的体制称作为“正在演进中的财政联邦制(evolving fiscal federalism)”。78克鲁格(Krug)等认为中国是一事实上的财政联邦制。9罗兰德等更多的学者直称我国的财政体制,属于“财政联邦制(fiscal federalism)”。10还有一些学者把中国的经济与财政体制视为联邦制。比如,温格斯特提出我国

1冯兴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email:fengxy@https://www.doczj.com/doc/bc18242189.html,.

2林新军、宋爱忠(2003):“中国历史‘治乱循环’现象浅析”,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4卷第3期。

3格罗奈维根(Peter Groenewgen),彼得(1996):“财政联邦主义”,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第390-391页。

4鲍尔,罗伊(2000):中国的财政政策税制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关系.中国税务出版社。

5黄佩华、迪帕克(2003):《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北京,中信出版社。

6Carsten Herrmann-Pillath und Zhu Qiuxia(1998).Stille F?deralisierung oder kalte Desintegration?-zum institutionellen Wandel des chinesischen Steuerstaates,in:Welttrends,Zeitschrift für internationale Politik und vergleichende Studien(Hrsg.):Nummer21,S.103-130(Preprint Diskussionsbeitr?ge Heft16der Fakult?t für Wirtschaftswissenschaft der Universit?t Witten/Herdecke,also Duisburger Arbeitspapier zur Ostasienwirtschaft Nr. 45,1998).

7Tsai,Kellee S.(2002):Off Balance: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Fiscal Federalism”in China.April1, 2002.https://www.doczj.com/doc/bc18242189.html,/~polysci/faculty/tsai/offbalance.pdf,25.March2003。

8Carsten Herrmann-Pillath und Zhu Qiuxia(1998):Stille F?deralisierung oder kalte Desintegration?-zum institutionellen Wandel des chinesischen Steuerstaates,in:Welttrends,Zeitschrift für internationale Politik und vergleichende Studien(Hrsg.):Nummer21,S.103-130(Preprint Diskussionsbeitr?ge Heft16der Fakult?t für Wirtschaftswissenschaft der Universit?t Witten/Herdecke,also Duisburger Arbeitspapier zur Ostasienwirtschaft Nr.

45.

9参阅Krug,B.,Zhu,Z.&Hendrischke,H.(2004).China S Emerging Tax Regime:Devolution,Fiscal Federalism, or Tax Farming?ERIM Report Series REference No.ERS-2004-113-ORG,no.1.

10有关财政联邦制的描述,可参阅罗兰,热若尔(2002):《转型与经济学》,张帆、潘佐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抗也把中国的财政体制定位为“财政联邦制”,参阅海闻、姚洋编:《财政联邦制与地方政府行为》,北京大学我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1999年。

的体制属于“市场维护型联邦制(market preserving federalism)”,认为我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美国属于市场维护型联邦制;11蒙特诺拉、钱颖一和温加斯特提出我国属于“中国式的联邦制(federalism,Chinese style)”。12这些学者指称“市场维护型联邦制”是传统的“财政联邦制”的扩展。“市场维护型联邦制”和“中国式的联邦制”均属于钱颖一所称的“第二代联邦制理论”。13本文将简要界定财政联邦制的涵义,阐述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正后的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和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评述中外学者对我国财政体制的“联邦制”视角讨论,提出笔者自身有关我国财政体制定位的看法,那就是“准财政联邦制”。笔者基于上述分析还就我国财政制度变迁的方向和政府竞争的秩序框架提出规范性看法,指出除了关注朝着完美型财政联邦制方向改进中国的“准财政联邦制”之外,还要关注把“市场维护型联邦制”、宪政规则和地方民主等制度安排作为政府竞争秩序框架的补充成分。

一.有关传统财政联邦制的概念界定

基本的或传统的财政联邦制理论(theory of fiscal federalism,或称“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是一种规范理论。它作为公共经济学的分支,最初是由马斯格雷夫和奥茨发展而来的。14该理论关注公共部门职能和财政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划分,15按照奥茨的话,“基本的财政联邦制理论以一般的方式奠定了一个有关财政职能在不同政府层面的划分以及适于履行这些职能的财政工具的规范框架”,16关注“理解哪些职能和工具最好要集中,哪些安置在那些分散化的政府级次”,17也就是研究权能(支出方)和财政工具(收入方)如何安置在不同的(纵向)行政级次上。18基本的财政联邦制理论强调了如何在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收和支出以提高社会福利。传统的财政联邦制理论强调过多的分权可能引致一系列的配置扭曲、区域不平等以及财政不稳定问题。因此,财政联邦制理论区分哪些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哪些属于地方性公共产品,此外财政联邦制理论也分析事权、支出权、收入权的划分问题。这一理论往往涉及马斯格雷夫提出的三大财政职能在各级政府级次的划分。这三大政府财政

11Weingast,Barry R.(1995):"The Economic Role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Federalism,Markets,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11(1):1-31;Weingast,B.R.1995,'The economic role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vol.11,no.1,pp.1-31.

12参见Montinola,Gabriella,Yingyi Qian,and Barry R.Weingast(1995):Federalism,Chinese Style: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 in China,World Politics,October1995,以及Qian,Yingyi,1999:The Road to Economic Freedom,Chinese Style.Paper presented at the"Economic Freedom and Development"conference in Tokyo on June17-18,1999,sponsored by the Mitsui Life Financial Research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November1999.

13Qian,Yingyi,and Barry R.Weingast(1997).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1(4),pp.83-92.

14Musgrave,Richard(1959).Theory of Public Finance:A Study in Public Economy,New York:McGraw; Musgrave,Richard and Peggy Musgrave(1980):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McGraw-Hill Book Company;以及Oates,Wallace(1972).Fiscal Federalis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5King,David(2009).Fiscal Tiers:The Economics of Multi-Level Government.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1984;Bird,Richard,Fiscal Federalism,2009年7月5日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bc18242189.html,/UploadedPDF/1000529.pdf;

16Oates,Wallace E.:Introduction(1998),in:Oates,Wallace E.(ed.):The Economics of Fiscal Federalism and Local Finance.Cheltenham and Northampt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p.xiv.

17Oates,Wallace E.(1999).An Essay on Fiscal federalism,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37(3),

pp.1120-49.

18维基百科“fiscal federalism”英文词条解释。

职能为:19

(1)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全国性政府和地方政府均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受益范围来负责生产公共产品。全国性政府生产全国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生产地方性公共产品。

(2)财政的分配职能:财政的再分配最好由全国性政府来负责承担,地方政府负责承担容易因其外溢效应而失效。

(3)财政的稳定职能:稳定经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应该由全国性政府来负责承担,地方政府实行财政和货币政策容易因其外溢效应而失效。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有关财政联邦制的理念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政府,包括单一制、联邦制和邦联制。20财政联邦制概念也不仅仅关乎正式联邦制国家中的财政分权,也同样适用于非联邦制国家,即便它们没有正式的联邦宪法安排。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政府形式都在“财政上”出现联邦制;它只意味着“财政联邦制”是一组可以运用到所有试图推行“财政分权”的国家的原则。根据沙尔马的解释,财政联邦制与财政分权两者之间存在着如下区别:财政联邦制构成一组指导原则,一个指导方案,它帮助设计全国性政府以及全国性级次以下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而财政分权则涉及应用这些原则的过程。21沙尔马还认为,联邦制与非联邦制国家在应用这些原则的方式不同,因为两者政府的政治与立法环境不同,从而为财政分权提供了不同的机会。22

二.传统财政联邦制理论的缺陷

很明显,基本的财政联邦制理论不同于一般的联邦制理论。首先,上述财政联邦制理论隐含了“仁慈型政府”的假设,而一般的联邦制理论则隐含了“自利性政府”的假设。根据斯坦福哲学大百科全书的定义,联邦制是关于联邦政治秩序的理论或者对之的拥护。在这一秩序中,一个中心与若干分中心之间划分最终权威。不同于单一制国家,在联邦制下,根据宪法规定在至少两个辖区级次之间划分主权,以至于每一级次的辖区单位在一些领域中拥有最终权威,可以独立于其他辖区单位而行事。中心和次级单元之间的权威的配置可以不同,典型的情况是中心在国防和外交政策方面拥有权力,但是次级单元也可以承担国际角色。次级单元也可能参与中央决策机构。在任何联邦制中,州或省不受联邦政府的支配,而且像联邦政府一样,它们的权力直接来源于人民。23可以说,联邦制是一种不同政府对立的、竞争性的利益(opposite and rival interests)之间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府体制。24政府之间的竞争使得政府更加面向公民的偏好而提供公共

19Musgrave(1959,1980),同上。

20Groenendijk,Nico(2002).'Fiscal federalism Revisited'paper presented at Institutions in Transition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IMAD,Slovania Ljublijana.King,David.1984.Fiscal Tiers:The Economics of Multilevel Government,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21参见Sharma,Chanchal Kumar.(2005a).When Does decentralization deliver?The Dilemma of Design,South Asian Journal of Socio-Political Studies6(1):38-45,以及Sharma,Chanchal Kumar(2005b).The Federal Approach to Fiscal Decentralization:Conceptual Contours for Policy Makers,Loyola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XIX(2):169-88。转引自维基百科,“fiscal federalism”词条。

22Sharma,Chanchal Kumar(2005a),同上。

23伊拉扎,丹尼尔·J.(2004).:《联邦主义探索》。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4戴(Dye)认为,“联邦制就是创建政府之间相反和敌对的利益。”参见Dye,T.R.(1990).American Federalism. Competition Among Governments.Massachusetts/Toronto,Lexington Books。另外,霍金斯(Hawkins)认为,联邦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在相反和敌对的利益之间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府理论”。参见霍金斯,小罗伯特·

产品与服务。25

这里,财政联邦制理论的问题是,纵观古今中外,“仁慈型政府”属于小概率事件。这说明,财政联邦制的假设前提存在巨大的缺陷(这里我们称这一问题为“传统财政联邦制问题之一”)。

其次,传统的财政联邦制理论只关注不同级次政府职能和财政工具配置的效率,对财政联邦制下政府权力的来源和限政等目的考虑不足。而一般的联邦制理论则不然(我们称之为“传统财政联邦制问题之二”),后者关注联邦制下政府权力来自于公民,联邦制的目的是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基本自由和权利。较之于分权,政府权力来源和联邦制的目的无疑更为根本。

再次,鉴于人们对一般联邦制理论的了解,尤其是对美国这样的政治联邦制的理解,传统的财政联邦制理论借用了“联邦制”之名,却容易失去联邦制之实。一些财政专家之外的读者往往会因前者把一些非联邦制国家指称为财政联邦制而误以为这些国家的体制符合一般联邦制的特点,至少在财政维度上。换句话说,“财政联邦制”理论会因为“联邦制”之名而误导多数读者(我们称之为“传统财政联邦制问题之三”)。

三.现有文献对传统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扩展与修正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基本的财政联邦制理论或传统的财政联邦制理论虽然有其优点(包括马斯格雷夫并没有把政府出资在竞争性领域直接组织生产作为财政职能的组成部分),但缺点也很明显。需要一种新的财政联邦制理论来替代基本的财政联邦制理论。

基于类似的考虑,钱颖一和温格斯特等人把马斯格雷夫和奥茨的财政联邦制理论称为“第一代联邦制理论”,26提出了“第二代联邦制理论”,其中包括“市场维护型联邦制”和“中国式的联邦制”理论。对于他们来说,联邦制既可以是维护市场型的或者创造市场型联邦制(market creating federalism),也可以是扭曲市场型联邦制(market distorting federalism),市场抑制型联邦制(market suppressing federalism)或市场妨碍型联邦制(market hampering federalism)。27前者如我国的情况,后者如俄罗斯的情况。

“市场维护型联邦制”理论作为“第二代联邦制理论”,实际上强调了分权的额外和重要的好处。它是“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扩展”,但是不只是涉及到财政方面的内容。它有着两个重点:28首先,它拒绝了传统财政联邦制理论中的“仁慈型政府”假定,强调政治和财政(实际上也包括经济)激励对政府行为的重要性(也就是自利的重要性);其次,新的理论超越财政问题研究政府和

B,“代序”,载奥斯特洛姆,文森特(2003):《美国联邦主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5参见Dye(1990)。

26Qian,Yingyi,and Barry R.Weingast(1997).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1(4),pp.83-92.

27参见Weingast,Barry R.(1995);Ladenheim,Kala(1999):Fiscal Federalism&Economic Theories in Federalism,April6,1999.https://www.doczj.com/doc/bc18242189.html,/~kala/fed/econ.htm;Slider,Darrell(1997).Russia’s Market Distorting Federalism,Post-Soviet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v.38,n.9;Eckardt,Sebastian(2002):Russia's Market Distorting Federalism:Decentralisation,Governance,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Russia in the90s.No. 42/2002.Arbeitspapiere des Osteuropa-Instituts der Freien Universit?t Berlin,Osteuropa-Institut der Freien Universit?t Berlin,Arbeitsbereich Politik und Gesellschaft.Herausgeber:Klaus Segbers,ISSN1434–419X. OECD,2000:OECD Economic Surveys1999-2000.Russian Federation.March2000.Jin,Hehui,Yingyi Qian, Barry R.Weingast(1999):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ventives: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28Jin,Hehui等(1999).

经济主体之间的一般关系。

根据钱颖一的总结,第二代财政联邦制与以下理念有关:29

(1)哈耶克知识论:根据哈耶克的知识论,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取得局部知识和信息,这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比中央政府更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30

(2)蒂博以足投票理论:蒂博的理论假定辖区之间的居民可以无成本地流动,辖区竞争的运作类似于市场竞争的运作,使得居民朝着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符合其偏好的社区流动。31如果个人能够在不同地方政府的管辖地自由流动,他们将选择一个政府服务对其有利的、符合其偏好的管辖地居住。假若政府的政策歧视某一利益集团,该集团的人可以退出该政府的管辖地,变迁到另外一个对他们有利的、符合其偏好的政府管辖地。最终,不同偏好的人可以通过“以足投票”集中到不同的同质社区。

上述“第二代联邦制理论”或者“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扩展”框架虽然朝着理论建构的正确方向上迈进了一大步,但仅仅解决了上述“传统财政联邦制问题之一”,并没有解决“传统财政联邦制问题之二”和“传统财政联邦制理论问题之三”。这也是“第二代联邦制理论”或者“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扩展”的不足之处。此外,这里的“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扩展”框架不是在原有的传统财政联邦制的路径上扩展了“财政联邦制”,而是把传统财政联邦制扩展为某种“经济与财政联邦制”,因而有异于我们在探究财政体制意义上对传统财政联邦制的扩展或者修正。

四.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及其修正与补充

财政联邦制需要遵循着一系列的原则,我们称之为财政联邦制原则或者财政联邦主义原则。财政联邦制原则关注不同的财政职能应由哪个级次的政府来履行才能达致财政的效率目标。根据布朗等的总结,存在八项(传统的)财政联邦主义原则:32

(1)多样性原则:它是指联邦制度应当为涉及不同州和地方政府协定的种类和差别提供一定的空间。各个社区对与公共服务的偏好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强迫他们遵循单一的模式。

(2)等价原则:即指在受益地区,公共服务提供的成本与受益要对等。各种公共服务的空间范围各不相同。一些服务的收益是全国性的(如国防),另一些则是地区性的(如道路和洪水控制),还有一些是地方性的(如城市警察和路灯)。要使财政契约真正有效,每项服务都必须通过受益地区的居民投票通过,并由他们支付成本。

(3)集中再分配原则:即指财政政策的再分配职能(即累进税和转移支付)应当集中在联邦这一级政府手中,否则再分配就会变得无效,居住地的决定也

29Qian,Yingyi(1997).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ume11,Number4,pp.83-92,Fall1997。

30Hayek,Friedrich A.(1945):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35,pp.519-30, 1945.

31Tiebout,Charles(1956).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4:416-424。不过,目前仍有一些学者批评把辖区竞争视为财政联邦制理论的内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学者没有寻求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扩展和修正。这里包括伯德(Bird)。参阅Bird,Richard(2009),Fiscal Federalism,2009年7月5日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bc18242189.html,/UploadedPDF/1000529.pdf。

32布朗,C·V和P·M·杰克逊(2000):《公共部门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会被扭曲。

(4)区位中性原则:地区性财政差异常常影响关涉经济活动所在地,一定程度的关涉是财政联邦制不可避免的成本,但这种成本必须最小化。扭曲居住地收入决定的差别性税收必须避免。

(5)集中稳定原则:以宏观政策(稳定、增长)为目的的财政工具的使用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地方政府没有政策工具形成自身的稳定政策。

(6)溢出效应的纠正:辖区间的收益外溢导致无效的支出决定,这就要求上级政府的纠正。

(7)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供应:国家政府应当让每个公民都确信,无论他住在哪个州或地区,他都会得到某些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水准保证,如安全、健康、福利和教育。

(8)财政地位的平等性:尽管再分配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但是财政需要与可能的平衡在不同的地方政府间则存在着尖锐的地区差异,这是不应完全忽视不管的。地方政府间一定程度的财政平等很有必要,这样通过或多或少的税收上的可比努力,才能得以保证最低水准的服务。

从总体上看,布朗等归纳的上述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是非常精到的,但有些地方仍然不一定符合辅助性原则(principle of subsidiarity)。辅助性原则是指尽可能由最低级次的政府来处理公共事务,上级政府只发挥辅助性的作用。33而且广义的辅助性原则还意味着,凡是个人能够承担的,先由个人承担。举例来说,集中再分配原则也许不一定适用。比如,社会保险不在于存在一个统一管理的系统,而更在于存在各地社会保险安排的兼容性和可转换性;再者,这里忽视了公民社会在分散提供再分配方面的强大作用。区位中性原则要使得辖区之间的财政差异对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的成本最小化。按照马斯格雷夫的观点,这要求排除辖区之间的税收结构差别,不仅关系到均等化税收成本(tax costs),而且更事关均等化净财政差异(net differentials)或财政剩余(fiscal residue))。34不过,我们必须避免中央政府推行扭曲居住地收入决定的差别性税收,但同时要允许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区位中性原则可能意味着要求中国的辖区竞争最小化,但辖区竞争对于中国经济的告诉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集中稳定原则体现了马斯格雷夫所言财政的“稳定职能”,可能不适用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一个省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似乎每个省有自己的以宏观政策(稳定、增长)为目的的财政工具也不一定有问题;此外,溢出效应的纠正原则也不一定首先考虑由上级政府纠正,其原因有二:一是存在溢出效应的辖区也可以与其他受益(或者受害)辖区达成协议,共同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向后者支付赔偿);二是上级政府“纠正”,比如改由上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一定必然更有效率,也许更低效(比如上级提供的成本可能更高,满足地方公民偏好的程度也许更低)。因此,这里的“集中再分配原则”不如“相对集中再分配原则”恰当,“区位中性原则”不如代之以中央政府税收的“区位中性原则”,并且应该附加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原则”,35“集中稳定原则”也不如“相对集中稳定原则”恰当。我们可以把经过这样修正后的一整套传统

33冯兴元(2002):《欧盟与德国——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11月。根据维基百科,辅助性是一种组织原则,根据该原则,政府事务应由最小、最低或者权力最分散化的职能当局来承担。

34Musgrave等(1980):第531页。

35税收竞争本身不属于传统的财政联邦制理论内容。参见Bird,Richard(2009).Fiscal Federalism. Downloaded on August30,2009from:https://www.doczj.com/doc/bc18242189.html,/Uploaded PDF/1000529.pdf.

财政联邦制原则称为“修正后的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这里还包括对“仁慈型政府”预设的摈弃,代之以“自利性政府”预设。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这里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服务于财政联邦制国家实现多级财政体制的效率和公平目标,也是非财政联邦制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取向的基准,除非其属于点式经济体或者根本不想以提高财政效率和公平为其目的。满足这些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的财政体制倾向于是最优体制。然而,这些原则很难坚持,其中一些甚至互相冲突,同时与它们相关的还有经济成本。现存的辖区与受益区并不相符,辖区间还存在外部性。多样性原则和地区相对中性原则互相冲突;为形成横向公平做出努力的财政地位平等化可能降低劳动力流动程度,从而降低整个生产率水平。36因此,最优的体制倾向于是上述原则的结合和权衡取舍的产物。

另外,从联邦制的政治理论角度看,上述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存在着内在的集权化倾向。37因此,除了补充以辅助性原则之外,传统财政联邦主义原则的应用还需要服从更基本层面的、维护个人基本自由与权利的规则约束,也就是进一步补充以维护个人基本自由与权利的原则(该原则还隐含了民主财政原则)。比如,从联邦制的宪政层面出发,一国议会可能把该国每年的人均税收水平限定在人均所得的一定百分比之内,那么所有这些财政联邦主义原则的应用均应服从这一宪政约束。再如,上述财政联邦主义原则往往想当然地强调下级政府在其各自无法做出安排时之间求助于上级政府。欧美国家的一些实际最佳操作经验表明,在求助于上级政府之前,还要首先考虑是否由下级政府之间相互协作能够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而且不至于走向集权化。比如德国一些垃圾处理装置就是几个市镇联合提供的。与此相关的原则就是上述辅助性原则。

总之,只有对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加以修正,并补充以辅助性原则和维护个人基本自由与权利的原则,财政联邦制原则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既体现效率,又体现公平;既对多级政府分权制衡,又维护个人的基本自由和权利。唯有如此,方可解决上述传统联邦制问题之二和问题之三。

五.新的财政联邦制理论框架:内容及其意蕴

“第二代联邦制理论”或者“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扩展”虽然有其价值,但仅仅解决了传统财政联邦制问题之一。重要的是,“第二代联邦制理论”是朝着“经济与财政联邦制”方向上对传统财政联邦制扩展,而不是在我们所聚焦于财政体制上。而上文中对修正后的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补充以辅助性原则和维护个人基本自由与权利的原则,可附带地一并解决传统财政联邦制问题之二和之三。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提出新的财政联邦制理论框架,作为对“第二代联邦制理论”或者“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扩展”的替代。可以把这一新框架之为“完美型财政联邦制”框架。

“完美型财政联邦制”规范框架包括了如下原则,合称为“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它们包括(表格1):多样性原则、等价原则、相对集中再分配原则、中央政府税收的区位中性原则、相对集中稳定原则、溢出效应的纠正原则、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供应原则、财政地位的平等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原则、维护个人基本自由

36杰克逊(2000):232-233。

37参见Dye(1990)。

与权利原则。前八项原则为原先的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的修正,其中“集中再分配原则”、“区位中性原则”和“集中稳定原则”已经被替代为“相对集中再分配原则”、“中央政府税收的区位中性原则”和“相对集中稳定原则”。此外还增加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原则。这九项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辅助性原则和维护个人基本自由与权利原则。后两者其实隐含了民主财政原则。

表格1财政联邦制原则

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原则修正后的传统财政联邦制

原则

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

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等价原则等价原则等价原则

集中再分配原则相对集中再分配原则相对集中再分配原则

区位中性原则中央政府税收的区位中性

原则、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原

中央政府税收的区位中性

原则、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原

集中稳定原则相对集中稳定原则相对集中稳定原则溢出效应的纠正原则溢出效应的纠正原则溢出效应的纠正原则

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供应原则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供应

原则

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供应

原则

财政地位的平等性原则财政地位的平等性原则财政地位的平等性原则

辅助性原则

维护个人基本自由与权利

原则(其中隐含民主财政原

则)

注:这里的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取自于布朗和杰克逊(2000)书中的财政联邦制原则。

“完美型财政联邦制”框架有其巨大的意蕴:一是它与“第二代联邦制理论”或者“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扩展”框架一样,摈弃了“仁慈型政府”预设;二是它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不仅不排斥“第二代联邦制理论”或者“财政联邦制的扩展”框架,,反而涵括了该框架所支持的“管辖权域之间的竞争”(interjurisdictional competition)或者辖区竞争;三是它重新确认了联邦主义的政治基础,即政府权力来源于公民,联邦制的目的是限制政府的权力。限政又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个人的基本自由与权利;四是它与一般联邦制是对等的,不再名不副实。此外,借助于它与传统财政联邦制和“财政联邦制的扩展”框架的对照,可以对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财政体制依照表格2中的范畴进行财政联邦制定位,以衡量其财政体制的相对制度绩效。

我们引入两类效率,一类是一般财政学的经济效率概念,另一个是宪政经济学的宪政效率,那么从第六类国家或地区上升到第一类国家与地区,经济效率和宪政效率是从低到高的过程。从第一类上升到了第四类国家或地区后,经济效率已经达到最高,随后保持平稳状态。与此对照,从第一类到第五类国家或者地区之后,宪政效率才达到最高,随后保持平稳状态。

表格2各国财政体制的财政联邦制定位

国家或者地区财政体制类型解释财政体制的效率

第一类完美型财政联邦

制符合全部“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

而且是正式联邦制框架

经济效率和宪政

效率均最高

第二类事实的完美型财符合全部“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经济效率和宪政

政联邦制但没有正式联邦制框架效率均最高

第三类传统的财政联邦

制符合所有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原则,但

在满足辅助性原则和维护个人自由

与权利原则上有欠缺,有正式的传统

财政联邦制的法律架构

经济效率最高,

宪政效率次高

第四类事实的传统财政

联邦制符合所有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原则,但

在满足辅助性原则和维护个人自由

与权利原则上有欠缺,无正式的传统

财政联邦制的法律架构

经济效率最高,

宪政效率次高

第五类准传统财政联邦

制符合多数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在

符合辅助性原则和维护个人自由与

权利原则上有欠缺,无论是否有正式

的传统财政联邦制的法律架构

经济效率低,宪

政效率低

第六类非财政联邦制国

家不符合多数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

也不符合多少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

经济效率最低,

宪政效率最低

六.现有文献对我国财政体制的联邦制视角分析

行文至此,我们借助上述的分析框架来厘清国内外学者从联邦制角度对中国财政体制的定性分析。这里我们将具体分析“市场维护型联邦制”、“中国式的联邦制”、“财政联邦制”和“事实上的财政联邦制”。

(一)“市场维护型联邦制”

温格斯特等提出了维护市场型联邦制的五大条件,认为我国属于市场维护型联邦制。根据金和辉等人的研究,38市场维护型联邦制理论的要义是,它可以给政府官员提供更好的促进市场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激励。通过把权力下放给地方,联邦制可以对中央政府的干预施加限制。有两种重要的机制可以使得地方政府的利益与经济繁荣取得一致。首先,管辖权域之间的竞争意味着推行重度干预主义的地方政府可能流失可贵的生产要素,而推行轻度干预主义的辖区可能获得可贵的生产要素。其次,地方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强挂钩关系可能对巩固一个繁荣的地方经济产生强大的财政激励。金等人认为,在转型国家,转型初期的政府往往属于掠夺性政府,自身构成经济发展的障碍。他们建议用联邦制来限制这些国家政府的干预主义倾向。鉴于并不是任何形式的分权都能做到这一点,39金和辉等认为联邦制需要得到某种方式的结构化,以确保地方政府享有其权能和存在适当的激励。

温格斯特等指出实现“维护市场型联邦制”的五大条件是:40

38Jin等(1999):2。

39Parikh,and Barry R.Weingast(1997).A Comparative Theory of Federalism:The Case of India.Virginia Law Review,October1997,83,pp.1593-1615.

40Weingast,B.R.(1995).The economic role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vol.11,no.1,pp.1-31.Montinola等(1995)以及Weingast,Barry R.(2000).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Federalism and The Emergence of Economic

(1)存在一个由若干级次政府组成的等级秩序,这些政府的权威有着明确的划分(delineated scope of authority);

(2)中央政府级次以下政府的自主权(subnational autonomy):中央政府级次以下政府拥有管辖地方经济的主要权能;

(3)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中央级次政府有权管辖共同市场;

(4)预算硬约束(hard budget constraints):所有政府,尤其是中央级次以下政府,均面对预算硬约束;

(5)制度化的权能(institutionalized authority):政府权能的配置是制度化的。

根据金等人的观点,转型期的我国政府缺乏常规性的规则约束,比如法治,民主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内部纵向分权(我国的“联邦制”)可对政府行为施加可信的限制。

金和辉等认为,1979年以来,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了我国的地方政府。这也是我国的市场维护型联邦制的出现背景。这些变化包括:第一,较低级次政府对辖区内经济事务获得了主要的负责权;第二,产品和生产要素开始在区位之间流动,地方政府开始展开地区之间的竞争(inter-regional competition);第三,由于地方政府的支出与其创造的收入紧密挂钩,地方政府面临着强烈的实现地方经济繁荣的财政激励。

按照金等人的论述,维护市场型联邦制可以促进和支持市场的发展,其理由为:41

(1)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分散知识的优势;

(2)地方官员和中央官员之间存在特征差别:曾经在中央工作的地方官员和土生土长的地方官员的差别之一为后者拥有更多的地方知识和地方社会网络资源;差别之二为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目标不一致:中央官员比地方官员更强调全局稳定和意识形态目标。

(3)分权导致管辖权域之间的竞争,竞争带来效率。

金等人提出了以下三大假说:

(1)分权程度越大,非国有部门增长越快,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越大;

(2)地方政府边际留成份额越大,非国有部门增长越快,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越大;

(3)党对人事任命的控制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

在此基础上,金等人用模型和数据检证了三个假说。这三大假说据此均告成立。值得一提的是,党对人事任命的控制无助于地方经济发展,但是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

金等人还提及了市场扭曲型或者市场妨碍型联邦制(market-distorting or market-hampering federalism)。比如俄罗斯的情况。俄罗斯的财政分权制度不能为地方政府提供足够的财政激励,由此地方政府更多依赖转移支付,从而满足不了市场维护型联邦制的预算硬约束条件。

Liberalization In Mexico,China and India,February2000.URL https://www.doczj.com/doc/bc18242189.html,/people/weingast/ https://www.doczj.com/doc/bc18242189.html,p.fedm.MS0.00.pdf,25.March2003。

41Jin,Hehui,Yingyi Qian,Barry R.Weingast(2001):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ventives: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金等人把市场维护型联邦制看作为“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扩展”,放弃了传统财政联邦制理论中的“仁慈型政府假设”,42其原因之一在于“市场维护型联邦制”理论强调财政激励机制对政府行为的影响。金等人认为市场维护型联邦制与财政联邦制的区别之一在于两个理论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方面观点不同:传统的财政联邦制通常不认为区域和地方级政府的自筹资金

(self-finance,即要求地方政府依赖自己的税收收入来为其自身支出提供资金)是可欲的,因为分散征收收入可能产生配置扭曲,这种方法经常被用来说明有理由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一定规模转移支付以解决纵向不平衡问题。市场维护型联邦制强调把地方政府的收入征收与其支出挂钩。

实际上,市场维护型联邦制不仅仅是指传统“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扩展”。正如上文所述,它与其说是传统“财政联邦制的扩展”,毋宁说是一种“市场维护型的经济与财政联邦制”。

比较俄罗斯和中国的“联邦制”经验,同样是“联邦制”,由于分权制度安排上的差异,可能是“市场促进型的”,也可能是“市场妨碍型”的或者“市场扭曲型”的。中国属于前者,俄罗斯属于后者。根据朱拉夫斯卡亚,43俄罗斯区域级次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共享税分税办法没有对地方政府提供任何增加税基的财政激励。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量几乎全部被区域级次政府抽取。

实际上,除了经济分权、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因素之外,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还有赖于我国具有一个分散布局的产业经济结构。它是我国改革之前三线建设的无意结果。这种分散布局有利于改革开放后辖区之间展开竞争。44由于历史原因,俄罗斯经济结构比较经济集中,而有效的辖区竞争应该是各方具有一定的可比基础。根据张维迎的研究,辖区之间的竞争也推进了我国地方公有企业的民营化。45

有关中国的“市场维护型联邦制”的分析忽视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还有赖于我国具有一个分散布局的产业经济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维护型联邦制”视角虽然非常重要,但指称我国体制为“联邦制”,仍然有失于过分“西化”我国的体制:因为我国的经济与财政体制的分权是集中权力前提下的分权,不符合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中的辅助性原则,而且这种分权的出发点既不体现权力来自于公民授权的理念和要求,也不体现是创建联邦制国家所推崇的维护公民基本自由与权利的理念和要求,因而不符合维护个人基本自由与权利原则。46进一步观察,我国的总体体制既不是事实上的联邦制(鉴于集中权力前提下的分权安排),也不是正式的联邦制形式。

(二)中国式的联邦制

蒙特诺拉等认为,我国的当前的“新政治体制”属于“中国式的联邦制”。47从这一定性出发,这似乎主要涉及政治联邦制的考量范围。从其具体论证来看,涉及到对政治、经济和财政联邦制视角的分析。故此在此一提。

42Jin等(1999)。

43Zhuravskaya,Ekaterina V.(2000):"Incentives to Provide Local Public Goods:Fiscal Federalism,Russian Style."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June2000,76(3),pp.337-68.

44德国维藤大学何梦笔教授曾经在在2004年与笔者的一次交谈中提到过他的这一观点。

45张维迎(1999):《企业理论与我国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6不过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公民享有的个人基本自由和权利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47Montenola等(1995)。

蒙特诺拉等认为,中国的分权不同于西方联邦制国家:首先西方联邦制国家的联邦制事实上总是植根于一种明确的保护个人权利的制度;第二,西方的联邦制典型地有着雄厚的宪政基础;第三,西方的联邦制总是与政治自由、代表制以及民主化有关。而这些因素在中国均不存在。对于蒙特诺拉等人来说,中国的分权以及其他改革的结果导致各级政府行为的某种程度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这样,尽管缺乏常规的规则约束,即缺乏法治、民主、个人权利,中国各级政府之间存在有效的分权和制衡。这就是“中国式的联邦制”。

蒙特诺拉等仍然是从市场维护型联邦制五大条件角度去分析为什么中国的体制属于“中国式的联邦制”。所涉及的论述内容包括:(1)行政分权和经济分权;(2)财政激励:财政包干制;(3)共同市场条件;(4)硬预算约束情况;(5)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情况等等。

蒙特诺拉等认为,中国的分权改革和其他改革对中央政府的自由裁量施加了可观的限制。这些改革导致如下变化:(1)区域性经济权力中心崛起,比如广东省的情况。(2)地方政府拥有相当独立的财源、权能和政治支持,而且能够获得和控制地方信息和资源。(3)中央领导人个人权威在衰减,地方政府权威在增强,许多地方官员对本地表示忠诚,而不是对中央。(4)市场经济在扩张,中央政府监控地方经济行为的能力在弱化。(5)中央政府任何紧缩经济的企图都会损害其财力。这些因素赋予这些改革某种程度的持久性和不可逆性。

此外,蒙特诺拉等认为,中国的分权作为“中国式的联邦制”也使得管辖区域之间出现竞争(competition among jurisdiction),这些竞争涉及生产要素、资源、外国投资等等方面,包含了许多试验,学习和模仿。这些竞争也对地方政府的行为产生制约影响。

“中国式的联邦制”提法也没有述及毛泽东时代留下的分散区域布局的作用,但是已经述及了中国缺失个人自由重要因素,而维护个人自由是建立真正联邦制的最本原的要求和动因,是真正联邦制的构成性原则。也许正因为我国缺失维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常规的规则约束”,而且这种体制是权力集中前提下的分权体制(典型的是“下管一级”的做法),才被蒙特诺拉等称为“中国式的联邦制”,但无疑与联邦制有着明显的差异。

(三)财政联邦制

一直来时而有文献指称中国的财政体制为“财政联邦制”。钱颖一认为我国1994年的税制改革属于用“正式的财政联邦制”替代财政包干制这种过渡安排。48陈抗也把我国的财政体制定位为财政联邦制。49但是这部分文献对中国的“财政联邦制”特征本身缺乏详加描述。这里,我们只分析陈抗有关“财政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模型。

在陈抗的模型中,有两个行为主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有两个选择:在与地方政府划分财政资源时选取低分成或者高分成。地方政府也有两个选择:伸出扶助之手或者掠夺之手。不同的行为选择得到不同的利益结果,这两个行为主体进行一个完全信息的博弈。这个博弈的结果是:80年代财政包干时,中央政府“分权让利”,选取中央政府低分成,地方政府拥有自身利益,可以从

48Qian(1999)。

49海闻、姚洋编:《财政联邦制与地方政府行为》,北京大学我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1999年。

地方经济的繁荣中得到好处,因此伸出了扶助之手。但是,中央政府低分成和地方政府伸出扶助之手并不是一个纳什均衡。到了90年代,中央政府以分税制代替了包干制,博弈就进入了中央政府高分成、地方政府伸出扶助之手的短暂过渡状态。最后,由于地方政府无法享受经济繁荣的大部分果实,不再具有涵盖利益,因此选择使用掠夺之手,博弈最终跨过临界点,进入了中央政府获得高分成、地方政府伸出掠夺之手的纳什均衡。陈抗进一步以实证分析来检验上述理论。他用预算内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度量扶助之手,用预算外收入和体制外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度量掠夺之手。他发现,估计出的扶助之手指数自从1994年起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全国水平的扶助之手指数从1988年至1993年的0.67下跌到1994年至1998年的0.43,跌幅超过30%。同时他还发现,从扶助之手向掠夺之手的转移回应了1994年中央从低分成到高分成的转变,再次肯定了模型的预测。

陈抗把预算内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度量扶助之手,用预算外收入和体制外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度量掠夺之手,这本身不一定妥当。因为预算内收入内部本身就有掠夺之手的成分。比如我国增值税属于生产型增值税,而不是消费型增值税。其结果是在计算增值税时,增值额不扣除纳税人购置的固定资产的支出以及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只允许扣除属于非固定资产的那部分生产资料。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掠夺行为。而这一掠夺之手不是地方政府伸出的,而是中央政府伸出的。因为这方面的立法权掌握在中央政府之手,而且增值税的75%划归中央政府。另外,预算外收入或者制度外收入也不一定是掠夺之手。比如就拿体制外收入来说。为了修路,地方政府可能集资,然后用未来的路费收入流和基础设施的资本化(使得周边房地产升值)提供回报。这里很可能涉及的是一种受益税。在公共经济学中,受益税是最有效率的税种,因为纳税人可以看到其付出的成本以及获得的受益之间的对等联系。

(四)事实上的财政联邦制

一些学者把中国的财政体制成为“事实上的财政联邦制”。克鲁格(Krug)等认为,中国的税制改革(指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反映了国家(指中央政府和全国人大)、征税部门和纳税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导致了所谓的“事实上的财政联邦制”(de facto fiscal federalism),该术语强调了中国的多级行政体制中的联邦制特征并不体现为政治改革的结果,而是作为财政改革的副作用而出现。50克鲁格等主要通过分析存在许多事实上的税制分权安排来说明“中国的财政联邦制”。他们认为,中国的预算外收入和包税制都是“中国财政联邦制”的构成因素。中国存在两个征税系统,即国税和地税系统。尽管

50Krug,B.,Zhu,Z.&Hendrischke,H.2004,'China S Emerging Tax Regime:Devolution,Fiscal Federalism,or Tax Farming?',ERIM Report Series REference No.ERS-2004-113-ORG,no.1。鉴于上述有关财政联邦制的界定,一般意义上的事实上的联邦制的界定似乎不能照搬用于对“事实上的财政联邦制”的界定。莱克在《联邦制:起源、运作与意义》一书中对“事实上的联邦制”做了界定。他认为,联邦制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其一为分权,即中央和地方政府各有划分明确的事务范围,并且在各自事务范围内,享有充分自主权;其二为制衡,即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制度保障或政治实力,可以反制中央的随意干预,使之不能单方面削减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一个政治体制,无论是否以联邦制为名,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是事实上的联邦制。

中央确立税种、税基和税率,但是有效税率最终取决于地税系统的征税努力,而且它的计算只能在事后进行,即在地方征税的实际税率和收费已知之后。

根据我们在表格1上的说明,“事实上的传统财政联邦制”应满足所有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原则。我国的情况与此有区别:我国满足辅助性原则和维护个人自由与权利原则上有欠缺,并且无正式的传统财政联邦制的法律架构;而且,我国的体制应该只是满足了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中的多数原则,并没有完全满足全部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比如我国的社会保障基本上都是分散管理的。异地之间缺乏最起码的相互连通、承认和转换(所谓“相对集中再分配原则”)。我国对国有企业提供流动资金,那更是在马斯格雷夫财政联邦制概念中的财政三大职能之外。

七.我国财政体制的定位:一种与财政联邦制原则的比较

除了上述有关中国财政体制的各种联邦制说法之外,大量存在的说法是中国具有某些财政联邦制的特征。这种看法比上述“市场维护型联邦制”、“中国式的联邦制”或者“事实上的财政联邦制”的提法更贴近现实。按照我们在这里梳理的定义,说这个体制为准财政联邦制,是指我国具有准传统财政联邦制的结构。我国的财政体制,根据表格1的分类标准,可以认为我国满足“事实上的传统财政联邦制”标准中的一大部分标准,一小部分则没有满足,因此总体上属于“准财政联邦制”,而且这种准财政联邦制没有联邦制的正式名分,只是事实上如此。

因此,“准财政联邦制”是我们对中国财政体制的较合适定位。我们按照中国财政体制的分权制衡程度以及新提出的“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来申述具体的理由。

首先,我国的财政体制在总体形式上是财政集权体制,但有着有限的正式分权,所谓财政集权前提下的分权,还有一定程度的事实分权和事实制衡,地方政府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事实上的自主权(参见表格3)。一是中央和省之间有着正式上和事实上的行政分权,有着一定程度的事实上的制衡:我国推行“下管一级”的体制,其中中央负责确立中央和省之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各省级政府确立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中央不可能自上而下控制整个财政管理体制,一般规定省对本辖区内财政管理体制有着较大的自主权;省有对中央形成事实上的制衡关系(比如某种讨价还价、倒逼机制和其他收入动员机制),但不属于正式化、制度化的制衡。二是地方政府组织法对各级地方政府的政府事务主事和管理事权(所谓职权)规定得过于笼统,51而且下级政府必须执行许多由上级政府决定、命令的、交办的事情,但地方政府有着一定的对策性行为以部分抵消上级政府的要求。这里,有关政府事务主事和管理事权的决定权掌握在上级政府手里。这一决策权的行使并非是无止境的:比如上级政府需要顾及有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就是地方性的,由上级来提供既无必要,也多有不便,而且成本可能反而高,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大量公共产品与服务是由地方政府提供这一现状。此外,如果上级政府交办的事务过多、任务过重,地方政府一般会采取对策性行为,比如强调经费、人力不足等等,或者消极应付上级任务,更为甚者,地方政府也可能采取欺骗上级的对策(比如往上虚报粮食储备

51这里的“主事”相当于政府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即“provision”。

数量)。不可否认,上述的财政权力集中安排格局导致政府事务主事和管理事权往往总体上仍然会向下级政府转移。三是在形式上,我国的财政收入、税费立法权都高度集中,下级政府仍然通过采取策略性行为获得一定程度上的事实上的自主权,对上级形成一定程度的事实上的制衡。上级政府通过分税或者分成办法集中了较大的财政收入份额,而且税收立法权集中在中央,收费立法权集中在中央、省和较大的市,但最终仍需要由中央掌握和控制。下级政府有着巨大的空间采取策略性行为:它们通过争取税源或者征收附加税费获得部分事实上的税费立法权;它们大规模举债,这也相当于一种事实征税权,因为债务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最终需要在将来有人偿还;安徽某村村委会还一度征收“宅基税”;52它们规定了大量地方自行收费项目,还私下实施减免税费规定。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有着一定程度的事实税费立法权和收入权。四是支出权划分模糊,总体

表格3中国广义政府事权的划分情况

类型正式制度事实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集中权力前提下的行政和财政分权:“下

管一级”的体制;中央负责确立中央和

省之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各省

级政府确立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预算

法及其实施条例通过授权国务院负责分

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使得人大立法权空置中央不可能自上而下控制整个财政管理体制;省对本辖区内财政管理体制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存在省对中央的事实上的制衡(比如某种讨价还价和倒逼机制),但不属于正式化、制度化的制衡

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在中央级次地方政府通过争取税源(企业所得

税),变相改变税基或者税率,或

者征收附加税费等方法而获得部

分事实上的税收立法权;安徽某村

村委会还曾征收“宅基税”;地方

私自减免税;事实举债

收费立法权高度集中在中央、省和较大的市级次,

最终须由中央掌握和控制大量地方自行收费项目;地方私下的减免收费规定

税费收入(权)税收收入:中央税、共享税(两者作为

大部分税收收入)集中在中央级次,共

享税的地方部分和地方税作为“小头”

归属于地方级次

收费收入:集中在省、市、县共享税的地方部分,地方税,从争取到税源(如企业所得税)征税,征收附加税费,通过变相改变税基或者税率获得附加收入,举债,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私自减免税,转移支付收入等。

有关政府事务主事和管理权的决定权高度集中在中央和省级次通过变通上级政策和决定或者选

择不同的实施程度和准确度等方

法来获得一定程度的事实决定权

政府事务主事和管理权、支出责任、支出外交和国防高度集中在中央级次外交:边境省份参与很多外交活动

国防:各级地方政府均有征兵部

门,地方有民兵、全国有预备役制

52陈桂棣、春桃(2004):《中国农民调查》,北京:人民出版社。

度、边境森林防火有的地方由地方

政府负责;

城市维护与建设集中在市和县级加上规模巨大的预算外、制度外和

债务收入和支出等,县乡实际支出

比率更大

教育、卫生集中在县级加上规模巨大的预算外、制度外和

债务收入和支出等,县乡实际支出

比率更大

社会保障补助集中在省级与正式制度相同

政策性补贴集中在中央和省级与正式制度相同

其他见下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7》和财政部提供数据制作。

上的支出责任(支出权)和支出主要落在地方政府(见图1中“政府本级支出合计”,其中地方政府合计份额占大头),很多教育、卫生、城市建设之类的支出责任(支出权)和支出也如此,外加预算外、债务和制度外支出、土地出让金支出等等支出,总体上看使得我国在形式上属于财政分权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但大量专项转移支付却是财政集权的体现。我国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支出权)的划分非常笼统,除了中央层面的国防和外交支出外,其他支出责任基本上雷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也基本上雷同。由于大量地方公共产

图12006年我国五级政府本级支出比重(作为事权和支出责任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07》;财政部提供数据。

品与服务本来就需要地方政府出面提供和管理,地方政府相应的支出份额就比较大。这种地方支出需要构成一种倒逼机制,要求占了财政收入中一大份额的

表格4财政联邦制原则与中国的适用情况

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原则修正后的传统

财政联邦制原

“完美型财政联

邦制”的原则

中国的情况

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中央层面对省采取大一统的正式体制,允许省以下不同的制度安排。地方层面事实存在制度多样性

等价原则等价原则等价原则大部分是(如警察服务),小部分不是(比如跨地区输水,支付的水价没

有反映水的实际成本)

集中再分配原则相对集中再分

配原则

相对集中再分配

原则

部分是。社会保障是由地方政府分散

提供的,不能在区际相互转换或者相

互承认,不是相对集中或者集中再分

区位中性原则中央政府税收

的区位中性原

则、地方政府

税收竞争原则

中央政府税收的

区位中性原则、地

方政府税收竞争

原则

中央政府税收的区位中性原则未完

全实现,大量开发区和特区、中西部

地区的税收情况。存在较大区位差别

和辖区竞争。不过通过平衡财力保持

区位中性不一定是最好的制度,应允

许一定程度的地区差别和辖区竞争,

但宜保持一定程度的区位中性。

集中稳定原则相对集中稳定

原则

相对集中稳定原

中央的正式制度是集中稳定政策。但

实际上中央自己的各种政策之间有

时不存在一致性。作为大国,各省本

身的人口、面积或者产业规模就很

大,为自身辖区的增长和稳定作出贡

献是可行的。离开相对集中稳定原则

有差距。

溢出效应的纠正原则溢出效应的纠

正原则

溢出效应的纠正

原则

溢出效应的纠正不足,比如基础教育

中央提供资金的份额较小(而大量接

受过基础教育的民工是外省提供的)。

卫生也是如此。

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供应原则基本公共服务

的最低供应原

基本公共服务的

最低供应原则

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供应没有作为

正式的政策提出,但正在作为事实的

政策实施(存在中央预算约束),如

教育、卫生等。中央提出的正式政策

反而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违背

此项原则的。

财政地位的平等性原则财政地位的平

等性原则

财政地位的平等

性原则

财力均等化转移支付在增加,专项转

移支付数额巨大,占了转移支付总额

中的大部分,地区之间财力差距较大辅助性原则部分遵守,部分违背

维护个人基本自

由与权利原则

未得到较妥当的遵守,总体上在改善

之中

上级政府提供转移支付要弥补地方收支缺口。而上级政府各部门为了维持部门利益,倾向于多提供专项转移支付而非财力均等化目的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而专项转移支付则体现了这些部门的意志和意图,包括其中个人的意志和意图,这本身却反映了一种集权。

其次,我国的财政体制满足或者部分满足了较多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参见表格4)。比如等价原则是指在受益地区,公共服务提供的成本与受益要对等。我国部分遵从了等价原则,比如多数警察服务;但部分未遵从,比如跨地区输水,对来源地支付的水价没有反映水的实际成本。

再次,我国的财政体制距离“事实上的完美型财政联邦制”的要求则更远。

“事实上的完美型财政联邦制”(表格1和4)要求一国财政体制满足全部“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但没有正式联邦制框架。我国的财政体制虽无正式联邦制框架,但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遵从辅助性原则和维护个人基本自由和权利原则,即便有较大进步。比如对国有企业的多种财政投入(部分参见图1),包括企业亏损补贴,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流动资金,科技三项资金,部分基本建设支出,都不符合辅助性原则;而且国企在竞争性行业的存在本身,就是反竞争行为,对私人产权造成事实上的歧视和侵犯,因而也违背了维护个人基本自由与权利的原则。我国许多地方的“三乱”(即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现象仍然严重,表现出政府的税权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侵犯;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仍然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城市政府对乡村政府基本上具有征地优先权;此外,私人财产保护写入宪法,但宪法条文无法作为诉讼的依据。

八.财政联邦制:政府竞争的秩序框架?

至此,我们看到了展示了我国与完美型财政联邦制的差距(对比表格2和4)。我们是“准财政联邦制”国家,其财政体制既没有实现经济效率,也没有实现宪政效率。我们在几乎所有各条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和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上均存在差距和改进的空间。

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对我们利用政府竞争所能带来的好处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且其“仁慈型政府”预设明显不符合中国的现实。“仁慈型政府”可以作为要求提出,但不能指望政府的仁慈性。我们需要确立一整套规则,从政府的自利性预设出发确立一整套规则和原则,为政府在财税领域的纵向和横向竞争确立秩序框架。这一套规则和原则就是上述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和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按照这些原则,我们要对各级政府进行限权,在此基础上赋予其对应的职能、事权、支出责任和收入权。这套“财政宪法”规则需要以财政基本法或者类似的立法方式确立。

很显然,财政联邦制原则对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政府竞争往往是鞭长莫及的。这里,市场维护型联邦制的原则,也就是那些市场维护型联邦制的条件,可以作为补充性的、在经济和财政两大领域的政府竞争秩序框架大力推行。其做法是努力实现温格斯特的“市场维护型联邦制”五大条件。这里尤其需要关注建立共同市场,各种分权制衡安排的制度化。鉴于建立共同市场的核心是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它主要涉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调节,因此属于行政法甚至宪法的范畴。比如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有权管理同外国的、各州之间的和同各印第安部落的贸易,而且美国的政府之间是可诉的。要解决地方政府竞争当中出现的纠纷,比如地方保护主义,单靠上级政府的“下管一级”做法是不够的,引入政府之间的“可诉性”也许是较为妥当的解放途径。

至于政治领域的政府竞争,这方面的讨论超越了本书的论述范围。但是,引入一整套的宪政规则和地方民主无疑是必要的步骤。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奥斯特洛姆,文森特(2003):《美国联邦主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鲍尔,罗伊(2000):中国的财政政策税制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关系.中国税务出版社。

布朗,C.V.和杰克逊,P.M.(2000):《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陈桂棣、春桃(2004):《中国农民调查》,北京:人民出版社。

冯兴元(2002):《欧盟与德国——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格罗奈维根(Peter Groenewgen),彼得(1996):“财政联邦主义”,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第390-391页。

海闻、姚洋编(1999):《财政联邦制与地方政府行为》,北京大学我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

黄佩华、迪帕克(2003):《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北京:中信出版社。

林新军、宋爱忠(2003):“中国历史‘治乱循环’现象浅析”,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4卷第3期。

罗兰,热若尔(2002):《转型与经济学》,张帆、潘佐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维迎(1999):《企业理论与我国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文部分:

Bird,Richard(2009).Fiscal Federalism.Downloaded on August30,2009from: https://www.doczj.com/doc/bc18242189.html,/UploadedPDF/1000529.pdf.

Carsten Herrmann-Pillath und Zhu Qiuxia(1998).Stille F?deralisierung oder kalte Desintegration?-zum institutionellen Wandel des chinesischen Steuerstaates,in:Welttrends,Zeitschrift für internationale Politik und vergleichende Studien(Hrsg.):Nummer21,S.103-130(Preprint Diskussionsbeitr?ge Heft16der Fakult?t für Wirtschaftswissenschaft der Universit?t Witten/Herdecke,also Duisburger Arbeitspapier zur Ostasienwirtschaft Nr. 45,1998).

Dye,T.R.(1990).American https://www.doczj.com/doc/bc18242189.html,petition Among Governments.Massachusetts/Toronto,Lexington Books

Eckardt,Sebastian(2002).Russia's Market Distorting Federalism:Decentralisation,Governance,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Russia in the90s.No.42/2002.Arbeitspapiere des Osteuropa-Instituts der Freien Universit?t Berlin,Osteuropa-Institut der Freien Universit?t Berlin,Arbeitsbereich Politik und Gesellschaft.Herausgeber: Klaus Segbers,ISSN1434–419X.

Groenendijk,Nico(2002).'Fiscal federalism Revisited'paper presented at Institutions in Transition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IMAD,Slovania Ljublijana.

King,David.1984.Fiscal Tiers:The Economics of Multilevel Government,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Hayek,Friedrich A.(1945):"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35,pp.519-30, 1945.

Jin,Hehui,Yingyi Qian,Barry R.Weingast(1999/2001).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ventives: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Krug,B.,Zhu,Z.&Hendrischke,H.(2004).China S Emerging Tax Regime:Devolution,Fiscal Federalism,or Tax Farming?ERIM Report Series REference No.ERS-2004-113-ORG,no.1.

Ladenheim,Kala(1999).Fiscal Federalism&Economic Theories in Federalism,April6,1999. https://www.doczj.com/doc/bc18242189.html,/~kala/fed/econ.htm.

Montinola,Gabriella,Yingyi Qian,and Barry R.Weingast(1995).Federalism,Chinese Style:The Political Basis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初出现的,是由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____________ 在他的著作______________ 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 个名称的。 2. 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 了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3. 预付资本总周转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的平均周转构成。 4. 年剩余价值率是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的比率。 5. 利息率是____________ 对 __________ 的比率。 6. 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8.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就是 和_____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0.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性,价值是商品的 属性。 11. 个别资本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种形式增大的。

12.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个条件。 13.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现象则表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 前提。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相结合的资本 主义。 17.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政治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其统治。 18. 生产价格就是_______________ 加_____________ 。 19.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调节经济主要手段是国家财政调 节___________________ 、、 21.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目的的经济 形式,括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_________ 成正比,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反比。 2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二、单项选择题 1. 布料与缝纫机在服装厂的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

政府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试题 1、单选题第11 题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 垄断竞争 B. 自由竞争 C. 寡头垄断 D. 完全垄断 正确答案:C 2、判断题第16 题 征收税费、实施财政补贴是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3、判断题第6 题 为满足社会公共物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公共定价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4、多选题第9 题 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A. 生产

B. 供给 C. 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A B 5、判断题第4 题 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原则指参加政府采购投标的人都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6、判断题第6 题 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7、判断题第6 题 公共事业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活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第7 题

()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 政府经济职能 B.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C. 政府救济职能 D. 政府分配职能 正确答案:B 9、多选题第6 题 政府组织收入的数量,在决定资源在()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非营利组织 D. 对外投资 正确答案:A B 10、多选题第10 题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 A. 生产 B. 再生产 C. 初次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C D 11、判断题第11 题 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政府经济学选择题

1. 目前世界上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A. 大部分)采用了社 会保障税的形式。 A. 大部分 B. 只有小部分 C. 很少 D. 全部 2.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D. 都属于购买性 支出 )。 A. 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 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 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 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3. 课税对象是指(C. 税收征收的目的物 )。 A. 具体征税项目 B. 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 C. 税收征收的目的物 D. 都不对 4. 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 为零,这主要是指公共物品具有(A. 消费的非竞争性 )。 A. 消费的非竞争性 B. 消费的非排他性 C. 消费的强制性 D. 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5. 社会保险不包括(D. 汽车保险 )。 A. 养老保险 B. 失业保险 C. 医疗保险 D. 汽车保险 6. 西方财政学理论中著名的“灯塔理论”,主要讲述的是公共物品的( C.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 A. 消费的非竞争性 B. 消费的非排他性 C.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D. 消费的强制性 7. 划归中央税的是(A.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大 )的税种。 A.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大 B.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不大 C. 税源分散,收入规模较大 D.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小 8. 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D. 个人生活用品 )。 A. 国家公共安全 B. 公共医疗卫生 C. 法律与道德秩序 D. 个人生活用品 9. 下列行为具有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是(C. 公共场所吸 )。 A. 发明创造 B. 安装路灯 C. 公共场所吸烟 D. 环保行动 10. 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D. 社会公共权力 )。 A. 财政收入 B. 财政支出 C. 宏观经济管理 D. 社会公共权力 11. 公共选择的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C. 经济学 )的分析方法 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A. 政治学 B. 社会学 C. 经济学 D. 管理学 12. 中国在进一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应当统一管理体制,实现( A. 征缴、管理、使用三分离 ). A. 征缴、管理、使用三分离 B. 征缴、管理统一,与使用分离 C. 征缴、管理、使用三统 D. 征缴与管理、使用分离,管理、使用统一

全国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真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 论真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真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4月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真题 课程代码:000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经济指标是() 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差额 C.对外贸易量D.贸易条件 2.在对外贸易统计中,采用总贸易体系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 C.意大利D.英国 3.银行根据投标人的请求向业主开具的用于保证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不得撤回其投标书,并在中标后与业主签订合同的经济担保书,称为() A.履约保函B.预付款保函

C.投标保函D.工程维修保函 4.谈判招标适用的工程项目一般是() A.专业技术较强,施工难度较大B.专业技术较强,施工难度较小 C.专业技术不强,施工难度较大D.专业技术不强,施工难度较小 5.《服务贸易总协定》正式生效于() A.1982年B.1988年 C.1990年D.1995年 6.国际公认的衡量一国债务率的警戒线是()A.20%B.30% C.50%D.100% 7.我国进口货物计征关税时主要采用() A.从价税B.从量税 C.复合税D.滑准税 8.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和央行应该采取()A.扩张性财政政策,调高再贴现率B.扩张性财政政策,调低再贴现率 C.紧缩性财政政策,调高再贴现率D.紧缩性财政政策,调低再贴现率 9.国际收支交易主体是() A.居民与居民B.居民与非居民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 四、简答题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 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7、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2、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3、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4、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公共安全;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 2、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3、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4、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 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5、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稀缺性;B使用不受限制 四、简答题 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五、论述题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试论政府经济调节能力的有限性。(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4)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以上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说明,具体可以参考书本p32)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皮衣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3、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的问题 4、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政府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 一般来说,衡量微观经济规制效益的依据是() A. 垄断者收益减少而消费者收益增加 B. 垄断者收益减少而国有资产收益增加 C. 垄断者收益增加而消费者收益减少 D. 垄断者收益减少而社会收益增加 答案:A 2.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直接表现为微观经济规制机构的数量、雇员人数和日常运行费用的是() A. 微观经济规制的立法成本 B. 调整与修改微观经济规制法规的成本 C. 放松与解除微观经济规制的成本 D. 微观经济规制的执法成本 答案:D 3. 市场主体拥有的信息数量不够,不能满足决策需要,从而会导致片面性决策,是指市场主体决策的信息存在() A. 不对称 B. 不真实 C. 不全面 D. 不完善 答案:C 4. 英国放松经济性规制的历程表明,经济性规制体制改革的关键是() A. 调整社会与企业的关系 B. 调整公众与企业的关系 C. 调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D. 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答案:D 5. 社会性规制是以对付公共性物品、非价值性物品、外部不经济以及信息偏在等市场失灵为目的的,下列各项社会性规制中,与公共社会服务有关的项目是() A. 环境保护 B. 提高教育质量 C. 防止自然灾害

D. 文物保护 答案:B 6. 只对有争议的产品进行检验,必要时要检查生产企业、经销商和使用者的质量保证条件,以弄清楚质量责任,这属于() A. 抽查型质量监督 B. 评价型质量监督 C. 全面型质量监督 D. 仲裁型质量监督 答案:D 7. 衡量一国外债负担指标的偿债率是指() A. 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 B. 外债余额/出口外汇收入 C. 外债还本付息额/国内生产总值 D. 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外汇收入 答案:D 8. 以下属于我国技术贸易政策的是() A. 避免重复引进 B. 提倡设备的整套引进 C. 减少技术进口,主张自力更生 D. 减少技术出口,避免技术外流 答案:A 9. 在一成员方境内向来自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属于() A. 境内消费 B. 境外消费 C. 商业存在 D. 自然人流动 答案:B 10. 区域经济合作的管理重点是() A.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鼓励要素自由流动 C. 克服区域经济冲突、分工协作 D. 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布局 答案:C 11. 根据2003年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下列行业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A. 林业 B. 通讯设备制造业 C. 造纸业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2016年度整理完全政府经济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 起点是()。 ·3.市场失灵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 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2.自然垄断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 为()。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 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 成因看属于()。 ·2.行政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 配政策是()。 ·2.平均主义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 大结论在于()。 ·2.政府失灵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 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3.美国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 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3.结构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2.进入障碍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 家是()。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 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2.积极性政策 4:不属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 的是()。 ·4.高效的产业政策 5: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 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3.结构性失业 6: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为()。 ·3.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7: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价值体 现是()。 ·3.平等 8:一般而言,现代政府支出规模主 要呈现为()趋势。 ·1.增长 9: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 为()。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10:我国当前新医改方案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是()。 ·2.政府主导

管理学相关 1101-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1101-全国-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在这次全球次贷危机中,有的国家拿出大量财政资金救助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还是不能放贷,并且不能避免银行破产倒闭。这一现象表现为()(1分) A:政府失灵 B:市场失灵 C:政府部门失灵 D:商业危机 2、政府经济管理是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对微观经济进行()(1分) A:限制 B:规制 C:指导 D:管制 3、微观经济规制的主体是()(1分) A:政府机关 B:企业 C:个人 D:经济组织 4、在现代银行体系中处于主导与核心地位的是()(1分) A:中央银行 B:政策性银行 C:商业银行 D:银行业中央监督管理机构 5、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属社会性规制形态,具体归类为()(1分) A:健康与卫生 B:环境保护 C:公害防治 D:产业灾害 6、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1分) A:外汇收支的总和 B:贸易收支的总和 C:外币收支的总和 D:外贸收支的总和 7、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和核心的目标是()(1分) A:价格稳定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8、三次产业分类方法的依据是()(1分) A:统一标准 B:生产要素集约程度 C:产业价值 D:产业演进序列 9、我国对地方政府进行节能减排的指标考核,具体体现的战略意图是()(1分) A:零增长 B:传统式增长 C:可持续发展 D:绿色环保 10、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依据是()(1分) A:政府政治职能 B:政府经济职能 C:经济体制 D:市场制度 11、根据经济联系划分的经济区域是()(1分) A:直辖市 B:省辖市 C:地貌 D:长江流域区 12、为了调节总供求结构平衡而调整财政收支结构的政策是()(1分) A:总量财政政策 B: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C:结构财政政策 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3、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外部问题进行规制的核心内容是()(1分) A:技术标准 B:生产限额 C:征税和补贴 D:法规和秩序 14、区域经济管理应该与其自身的体制条件、政策环境和发展要求相匹配,呈现的区域经济管理特征是()(1分) A:管理目标的相对独立性 B:管理模式的灵活性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2017年6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号:1189 2017年6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17年9月5日; 2017年春期考试时间:2017年6月25日14:00至15:30;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30%)。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 A.私人财产所有权 B.社会公共权力 C.道德劝说 D.法律制度 2.(C)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垄断竞争 B.自由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3.按照公共物品的(A)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 B.性质 C.来源 D.作用 4.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A)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A.詹姆斯?布坎南 B.亚当?斯密 C.科斯 D.屁古 5.按照(A)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经济性质 B.政府职能 C.预算管理体制 D.预算编制方法 6.(B)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A.罚没收入 B.政府性基金 C.债务收入 D.国有资产收入 7.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采用(D)。 A.单一比例税率 B.差别比例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8.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 A.国家体育总局 B.民政部 C.国务院 D.财政部 9.根据(A)的不同,债务可以划分为公债与私债。 A.债务人 B.债权人 C.资金来源 D.债务币种 10.按照(B)分类,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 A.预算组织形式 B.预算编制方法 C.预算编制的政策重点 D.预算收支平衡的状况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C)需要。 A.部分企业 B.单独个人 C.社会公共 D.政府部门 12.下列项目中属于政府失灵表现的是(ABCD)。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 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13.下列项目中属于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是(B)。 A.城市供电 B.国防 1

政府经济学作业题库完整

1.第1题 一般而言,公债所形成的政府与公债持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双方 ()的交易关系。 A.独立 B.被迫 C.合作 D.自愿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 A.等于一般贴现率 B.小于一般贴现率 C.大于一般贴现率 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公债是政府依据()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 A.计划 B.市场 C.信用 D.自愿 答案:C 标准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4题 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 A、 B、 C、D、 A.保障的经济来源 B.保障的对象 C.保障的围 D.保障的功能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5题 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6题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 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答案:D 标准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7题 ()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因素 A. 生产技术水平 B.收入分配体制 C.经济发展水平 D.价格水平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8.第8题 改革之初,我国政府提高了农副产品价格,为了不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对 城镇居民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这种补贴属于() A.隐形现金补贴 B.显性现金补贴 C.使用票证的暗补 D.实物补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9.第9题 下列不属于政府来规定价格的是() A.实现微观市场的稳定 B.改进收入分配 C.限制生产商、销售商的利润 D.取得政府收入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2017年10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_1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2017 年 10 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 析 1、政府经济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和( ) A、创新 B、发展 C、维持 D、改良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好人社会进步的社会实践活动,政府经济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具有不断创新的性质,可以说,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特点就是变革和创新。 2、在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一切活动中,必须贯彻( ) A、有效控制原则 B、计划管理原则 C、依法管理原则 D、监督管理原则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在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一切活动中,必须贯彻依法管理原则。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经济管理法规,确保有法可依;政府经济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 3、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依据是( ) A、政府政治职能 B、政府社会职能 C、政府经济职能 D、政府文化职能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政府经济职能是认识政府经济管理的前提,规定了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是确定和划分政府经济管理活动职权的基础和依据,是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依据。 4、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多种利益主体进行分散化决策的经济,而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是( ) A、掌握资源 B、掌握政策 C、掌握信息 D、掌握资金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信息是所有决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正确有效的信息,政府才能做出高效合理的政策。 5、“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出自( ) A、《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B、《21 世纪议程》 C、《寂静的春天》 D、《人类环境宣言》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1972 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召开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境会议,会议上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 6、人们一般用洛伦茨蝗线和基尼系数来衡量( ) A、经济增长速度 B、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C、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D、充分就业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简答 1、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区别:两者含义不同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为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作为形式反映经济体制 适当的经济体制对于维护和完善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级差地租,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两种形态 (1)含义: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2)形态: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有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那些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实务资本形态 无形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形态 5、用公式说明资本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 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 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1.稳健性政策 ·2.积极性政策 3.紧缩性政策 4.中性政策 4:不属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