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与监控
- 格式:pdf
- 大小:179.68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年已过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散打运动员,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成长。
现将我在散打训练和比赛中的工作总结如下,以期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借鉴。
二、训练篇1. 基础体能训练过去的一年,我始终坚持进行基础体能训练,包括跑步、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通过这些训练,我的耐力、速度、力量和爆发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训练过程中,我注重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确保身体健康。
2. 技术训练在技术训练方面,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提升:(1)拳法:通过反复练习散打基本拳法,如直拳、勾拳、摆拳等,我的拳法动作更加流畅、有力。
同时,我学习了如何运用拳法进行组合攻击,提高了攻击的连贯性和破坏力。
(2)腿法:针对散打中的腿法,我重点练习了鞭腿、侧踹、正踹等。
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我的腿法动作更加精准,防守能力也有所提高。
(3)摔法:摔法是散打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我学习了抱腿摔、夹颈摔、背摔等多种摔法,并熟练掌握了摔法的技巧。
在实战中,我能够根据对手的动作和特点,灵活运用摔法,提高比赛的胜率。
3. 实战训练实战训练是检验散打运动员水平的最好方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类散打比赛和实战对抗,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在实战中,我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对手和战术,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三、比赛篇1. 参赛经历过去的一年,我参加了多次散打比赛,包括省运会、全国散打锦标赛等。
在这些比赛中,我获得了优异成绩,为团队和个人赢得了荣誉。
2. 比赛总结在比赛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1)心理素质:比赛中,心理素质至关重要。
面对压力和困难,我学会了保持冷静,调整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2)战术运用:在比赛中,我学会了根据对手的特点和比赛进程,灵活运用战术,提高比赛的胜率。
(3)团队协作:散打比赛是一个团队项目。
在比赛中,我与队友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收获与反思1. 收获过去的一年,我在散打训练和比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散打训练年度计划工作目标1.提升技术水平:通过系统的散打训练,旨在年度内提升个人散打技术水平,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以及提升对抗中的实战技巧。
具体包括:–技术层面:精通散打基本技术,如拳法、腿法、摔法和防守,能够在实战中灵活运用。
–力量与体能:增强核心力量,提高速度、耐力和爆发力,确保在比赛中能够持久作战。
–实战经验:参与至少12场模拟对抗赛,通过实战锻炼应激反应和战术应变能力。
2.增强理论知识:深入学习散打理论知识,包括武术散打的历史、规则、裁判法等,以提高自身竞技水平和赛事组织能力。
具体包括:–历史与哲学:研究散打的发展历程,理解其文化内涵,提升个人武德修养。
–规则理解:详细学习并理解散打比赛的规则,以便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利用规则优势。
–裁判知识:学习裁判法,计划在年底前取得散打裁判资格证书。
3.拓展散打影响力:通过组织活动和撰写教程,提升散打运动的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具体包括:–社区推广:每月至少举办一次散打体验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体验。
–媒体宣传:每季度撰写并发布至少三篇散打技术教程,通过社交媒体扩大影响力。
–合作交流:与当地体育机构和散打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技术交流和赛事联办。
工作任务1.训练计划制定与执行:与教练团队协作,制定详细的年度训练计划,并严格执行。
具体包括:–技术训练:按照计划学习并熟练掌握散打基本技术,每季度至少完成一套新技巧的掌握。
–体能训练:按照周期性原则安排体能训练,每月底进行一次体能评估,确保不断提升。
–实战演练:每月至少进行两次模拟对抗,记录并分析每次对抗的视频,不断优化战术运用。
2.参与赛事与总结:积极参与各类散打比赛,赛后进行深入总结和反思。
具体包括:–参赛准备:赛前与教练团队共同制定比赛策略,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调整和心理准备。
–比赛执行:在比赛中严格按照策略执行,注意观察对手动态,灵活调整战术。
–赛后分析:赛后及时总结比赛经验,分析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
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利弊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早期专项化训练是一种主流的训练方式,虽然其具有显著的利用优势,但是其容易导致青少年过早的出现伤病困扰,对青少年的运动生涯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从青少年运动员的早期专项化训练情况出发,分析早期专项化训练的优势和弊端,通过采取科学的对策,提升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项训练;利弊;对策青少年体育能够为后期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奠定基础,为体育强国建设发挥关键的支撑作用。
在实际的运动训练中,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早期训练,是促进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1]。
一般而言,运动训练包括早期启蒙、早期专项化、专项提高、最佳竞技和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等五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内容相互联系,也各有利弊,但是其都会对整个运动训练的功能造成影响。
虽然一些专家对于早期专项训练的优势和弊端褒贬不一,但是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运动员是否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衡量训练成果的主要依据。
一、早期专项化定义早期专项化训练代表从少年儿童期开始,就针对性的对某一个项目展开早期训练。
现阶段在我国还缺乏对“早期专项化”定义的明确规定,而且国内关于早期专项化的有关定义也各有评定。
比如:茅鹏教授认为早期专项化就是青少年运动员在“可生长发展阶段”针对性的开展早期专项化训练,训练过程中能够全面利用运动员的“可生长期”特性,以便从根本上实现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从根本上实现对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定向培养,从根本上提升运动员的器官机能、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等。
二、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项化的优势大量的研究显示出,青少年运动员其无论是身体结构还是生理机能,都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可塑性较强,所以学习运动技能优势明显。
国外有关运动训练的有关研究显示出,5-10岁范围内的早期专项训练对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具有直接影响,这个阶段科学的训练,能够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结构,改善青少年的身体机能,使青少年的运动心理健康增强,改善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散打知识总结什么是散打散打是一种以徒手搏击为主的综合格斗运动,其特点是可以使用拳击、踢腿、摔跤、地面格斗等多种技巧。
散打起源于中国,也被称为中国散手。
散打比赛通常在封闭的场地中进行,运动员通过击打对方来得分,比赛中允许使用拳头、手肘、膝盖、脚、腿等各种部位进行攻击。
散打起源和发展散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是古代战场格斗技巧的延续和发展。
在20世纪初,散打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各种传统武术比赛中。
后来,为了更好地推广散打,并为运动员提供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中国散手协会成立并开始组织散打比赛。
20世纪80年代,散打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一项国际化的运动。
散打的技术特点散打技术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综合性。
散打运动员需要掌握各种拳法、踢腿技巧以及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
散打技术注重实用性,强调技术的简洁和有效,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快速作出反应,并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来击败对手。
拳法技巧在散打中,运动员使用拳法来进行攻击。
拳法技巧包括直拳、钩拳、勾拳、肘击等。
拳法技巧的训练主要包括拳法的基本动作、姿势和配合等方面。
踢腿技巧踢腿是散打中常见的攻击技巧之一。
运动员可以使用直踢、搅拿踢、侧踢等踢腿技巧来打击对手。
踢腿技巧的训练包括腿部力量的提升、腿法的练习以及灵活性的培养。
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是散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运动员需要掌握扭摔、抱摔、摔跤技巧以及在地面格斗中的技巧和策略。
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的训练包括体能的提升、摔跤动作的练习以及对手控制和反制的技巧。
散打比赛规则散打比赛的规则包括比赛时间、得分规则和裁判判罚等方面。
一场散打比赛通常分为多个回合,每个回合的时间通常为2至3分钟。
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对对手进行有效的攻击来得分,得分多的一方将获得比赛的胜利。
得分规则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拳击、踢腿、摔跤和地面格斗等技巧进行攻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得分规则:•击倒对手:如果一方运动员成功地击倒对手,可以得到较高的得分。
年 月总第 期20186187散打运动员抗击打能力的重要性及训练刘 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散打运动员抗击打能力的重要性及训练进行研究,并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知识,对散打运动员抗击打能力的机理及其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结果发现,抗击打能力可以分为心理抗击打能力和生理抗击打能力,训练时两者要相结合;散打运动员、教练员在心理上重视抗击打能力训练,但在实际训练中却有不足;在加强头部、腿部等易受到重击部位的同时,还应注意全面性的训练原则。
关键词:散打;抗击打能力;训练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8)06-045-02投稿日期:2018-04-05作者简介:刘朦(1994—),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文以散打运动员抗击打能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了大量与运动员抗击打能力训练的资料、书籍,以及近年来与此相关的论文,尽可能全面地去了解这一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现状研究。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本文对某体育院校武术学院2013级、2014级和教育学院部分散打专项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64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6份,有效率84.84%。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为论文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数理统计结果,进行有逻辑的综合与归纳,通过分析与对比,得出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2.1 散打运动员参赛受到重击情况分析散打项目属于技术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具有激烈的对抗性特点。
由于散打比赛的对抗性,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击打,也容易受到重击。
受调查的56名参加过正式比赛的散打运动员,有44 名运动员受到过重击,受重击的比例高达78.57%,其他12名运动员未受过重击,充分说明了抗击打能力对散打运动员的重要性。
冬训散打计划方案1. 计划目标通过冬季训练,提高自身散打技能水平,增强身体素质,达到以下目标:1.提升攻防能力,掌握更高层次的散打技巧;2.增强自信心和毅力,为参加比赛做好准备;3.改善身体素质,增加体能、耐力和爆发力,预防运动损伤。
2. 训练计划本训练计划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散打技巧训练、体能训练和考核测试。
每周训练五天,休息两天。
2.1 散打技巧训练2.1.1 基础技巧训练•摆拳基本动作:摆拳前手势、摆拳后手势、摆拳套路;•下盘基本动作:定步下蹲、左右偏移、前后滚动;•投拳基本动作:导步投拳、钩拳、勾拳、直拳;•踢腿基本动作:前踢、侧踢、后踹、回腿;•组合技术训练:根据个人情况编排不同难度组合,增加练习难度。
2.1.2 提高技巧训练•控制节奏:快慢变化、左右变化、虚实变化;•手法技巧训练:扫拳、勾拳、重拳、接拳、卧蚕;•腿法技巧训练:后腿抽、前踢后击、低位踢、高位踢;•应对策略训练:对抗训练、反击训练、多人攻防训练;•组合技术运用:编排不同难度组合,提高实战能力。
2.2 体能训练2.2.1 有氧运动训练•跑步:每周进行两次,平均每次30分钟,逐步增加距离和速度;•跳绳:每周进行三次,平均每次20分钟,逐步增加时间和次数;•游泳:每周进行一次,平均每次45分钟,逐步增加距离和速度。
2.2.2 无氧运动训练•举重训练:使用哑铃或杠铃进行肌肉训练,每周进行两次,每次30分钟;•体干训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训练方法,每周进行三次,每次20分钟。
2.3 考核测试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散打技巧和体能两部分,根据测试结果和训练情况进行调整。
3. 训练方法建议3.1 安全第一散打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危险系数大的运动,训练时应注意保持安全。
要根据个人体质和技能水平,量力而行,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3.2 坚持有规律的训练训练时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有规律的训练,保证训练效果。
3.3 做好适应性训练不同人的身体情况和技能水平不同,训练时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应性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乒乓球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优秀的体能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色。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针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
1. 心肺耐力训练心肺耐力是乒乓球比赛中的重要体能素质之一,能够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持续高强度地进行运动。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和骑车等,来提高心肺耐力。
间歇训练也是提高心肺耐力的有效方法,通过交替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运动来训练心肺功能。
2. 骨骼力量训练乒乓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强大的骨骼力量,以保证他们在比赛中具备稳定的身体控制和爆发力。
针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可以通过体操、仰卧起坐、俯卧撑、深蹲等训练来提高骨骼力量。
还可以引入一些器械训练,如哑铃、杠铃等,来增强骨骼力量。
3. 灵敏度和反应能力训练乒乓球比赛中,球速快、变化大,对运动员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要求极高。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可以通过一些专项训练来提高灵敏度和反应能力,比如多次弹跳训练、快速变向训练、眼部训练等。
4. 平衡和协调训练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以保证在比赛中有稳定的站位和击球姿势。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可以通过单脚站立训练、身体倾斜训练、定点击球训练等方法来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5. 柔韧性训练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地完成各种挥拍动作,并且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可以通过拉伸训练、瑜伽、体操等方式,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6. 技术和战术训练体能训练与技术、战术训练相辅相成,乒乓球运动员需要将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有机结合,以提高比赛中的综合素质。
在体能训练中可以结合乒乓球击球动作进行专项训练,使得技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相互促进,达到更好的效果。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应该结合其年龄特点和乒乓球项目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实力表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本年度的散打队训练工作已接近尾声。
在这一年中,我们以“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弘扬武术精神”为目标,紧紧围绕“科学训练、严谨治队”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现将本年度散打队训练工作总结如下:一、训练情况概述1. 训练时间安排本年度散打队共安排了50周的训练时间,每周训练5天,每天训练时间约为3小时。
此外,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比赛需求,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和密度。
2. 训练内容(1)基础体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增强耐力、速度、力量和爆发力为目标,进行跑步、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2)技术训练:以提升运动员的散打技术、战术运用和实战能力为主,进行拳法、腿法、摔法、防守等技术训练。
(3)心理素质训练:通过心理辅导、模拟比赛等方式,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
(4)战术训练:根据对手特点和比赛规则,制定针对性的战术策略,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
二、训练成果与亮点1. 运动员竞技水平显著提高本年度,我队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金牌20枚、银牌15枚、铜牌10枚。
其中,在2021年世界武术锦标赛中,我队运动员张三获得男子散打52kg级金牌,为中国武术散打事业争光。
2.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本年度,我队教练员和运动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
此外,我还参加了全国武术散打教练员培训班,提升了自身业务水平。
3. 教练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本年度,我队教练员队伍稳定,共8名教练员,其中高级教练员3名、中级教练员5名。
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4. 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本年度,我队高度重视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队无一人出现违纪现象。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 部分运动员体能素质仍有待提高尽管我队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仍有部分运动员在体能素质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比赛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竞技与训练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距离感训练策略曾建志 福州市重点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摘要:在青少年散打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距离感训练同体能训练同样重要,散打运动中距离感的掌握能力高低与否对运动员竞技状态和能力更是有直接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青少年运动员距离感训练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很多青少年散打教练对运动员距离感训练的认识也较为模糊。
本文将对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距离感训练相关事宜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更好进行训练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散打;训练;距离感青少年散打运动员的培养较为系统,散打运动本身与现代搏击理论联系密切时,一些搏击技巧更是与散打技巧间十分相似。
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训练中的距离感训练得到了较多关注,但实际训练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受制于传统散弹运动员训练模式广泛应用的影响,很多青少年运动员对距离感的培养和提升并不关注,现有的距离感训练方式方法在实际运用上也越发困难。
鉴于此,探寻出更好对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距离感进行训练的有效策略也十分必要。
一、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距离感训练的必要性在散打运动中,运动员应当对距离有一个较好的感知,距离感训练自然而然会成为散打运动员日常训练中的一般构成。
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训练中,距离感训练同样十分重要,这一训练内容也是让青少年能够对散打有全面认识的基础所在。
现阶段,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距离感训练的整体状况并不良好,很多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对体能、力量、灵敏度训练的关注度较高,距离感训练往往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之中,久而久之,在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训练中,距离感训练内容的实际占比也不断降低,这是散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距离感训练的有效策略(一)提升运动员对距离感的认识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距离感训练的更好进行需要让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对什么是距离感有一个较好感知,在青少年思想意识层面对距离感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后,其行为端的训练活动进行才能正常进行。
距离感训练是一个相对复杂且系统的过程,教练员一对多地进行距离感训练也会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影响。
功能性体能训练对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宋宜清【摘要】研究功能性体能训练对男子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探索适合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运用查阅相关文献,咨询国内相关体能专家,制定散打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随机抽取30名男子散打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的传统体能训练和功能性体能训练,比较两组的身体素质指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分别比较实验后两组散打运动员的20s冲拳、10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 s鞭腿等指标发现,训练后实验组的散打运动员与对照组的散打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散打运动员的20 s冲拳、10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s鞭腿均高于对照组散打运动员.结论:功能性体能训练较于传统体能训练,在对散打运动员的20 s冲拳、10 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s鞭腿等身体素质的训练方面效果更加明显.【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4页(P125-128)【关键词】功能性体能训练;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作者】宋宜清【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功能性体能训练是由理疗和康复领域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理念.正因其三亚系模型与神经控制机制的训练理论、方法,功能性体能训练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俨然已经成为体育运动学界的关注焦点[1].随着我国功能性体能训练实验室的成立,功能性体能训练在跳水、体操等多项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及成效探究也逐步深入[2].但我国学者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界定尚未统一,相关理论体系尚不健全.美国功能性体能训练大师Olmedillas H[3]曾指出,功能性体能训练是以与身体的功能和目标运动的专项性相一致的训练方式.Tarnopolsky M[4]认为功能训练是多关节、立体的本体感觉的活动,涉及到力的产生、增加与减少,身体的控制、重心的稳定、地面反作用力和动量的关系等.国内众多学者也认为,功能性体能训练是建立在系统体能训练体系的基础之上,强调动作技能的完整性[5],不仅能够锻炼运动员的动态平衡控制能力与核心稳定性,还有助于提高运动员体能,准确的完成相应的动作[6].张健[7]等近期研究也表明,功能性体能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互为补充,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动作专项技能,同时预防运动损伤.散打运动是指两人踢、打、摔等技法为基本素材,按照规定的场地、时间、条件进行徒手对抗格斗的一项运动.传统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单一,注重局部关节和肌肉群力量的训练,且对于身体的平衡性、稳定性等训练效果提升缓慢,此外长期的训练过程中难以避免运动损伤[8].因此,难以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现代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近年来,功能性体能训练在竞技体育运动比赛中重要作用引起了散打运动学者、训练员的关注.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和竞赛体制的不断完善,对散打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突出体能训练的首要作用[9].国内外学者关于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都有了共识,他们对于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认识、散打体能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散打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构建我国优秀的散打运动训练体系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本文采用文献检索、专家访谈等方法制定了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并随机抽取30名男性散打运动员,进行为期12周的对比研究,探究功能性体能训练对于男子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为探索适合的散打训练方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1 研究对象从赣州市散打运动队中随机抽取30名男子散打运动员,年龄为19-2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15人和实验组15人,分组完成后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的传统体能训练和功能性体能训练,训练期间运动员不能中途退出,也不能到另一组进行训练,所有运动员及其监护人对本实验的流程和目的等完全知情同意.2 研究方法2.1 理论基础功能性体能训练是整合了人体生理学、力学等多学科知识、利用众多先进理论设计而成的成套、高质量的动作模式,是一种全面的、动态链式的、平衡的、多维度的发展身体能力,使强侧和弱侧骨骼肌机能得到协调发展,以提高成绩和减少伤病为目的训练方法.功能性体能训练在于从多关节、多方面、多系统的身体练习入手,保证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提升运动员在减速或加速及不稳定等身体状态下更好的控制能力、实现重心的转换,进而使体能训练中获得的力量、速度、耐力、平稳性、柔韧性等要素转化为专项运动能力,同时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散打运动是一项快速激烈的对抗性竞技项目,对于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和战术都有很高的要求.与传统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注重四肢力量训练方式相比,功能性体能训练侧重核心力量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将专项技术与体能训练相结合,提升散打运动员的动态平衡控制能力和核心区域的稳定性,能够为专项运动技能的发挥提供关键的支撑,为身体重心的稳定和力量的转换提供动力平台,此外核心肌肉群力量的提高还有助于缓冲运动负荷,预防运动伤害.2.2 制定散打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项目查阅相关文献,咨询国内相关体能专家,根据前人散打运动体训练研究基础,借鉴其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的方法,制定散打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主要分为以下4项:拳法练习. 6 s快速连续击打沙袋,6 s放慢节奏,重复6-8次为一组,完成后休息30-60 s进行下一组,总共练习4-6组.步法练习. 6 s快速高抬腿或双摇跳绳,6 s慢节奏跳,重复6-8次为一组,完成后休息30-60 s进行下一组,总共练习4-6组.拳腿法练习. 6 s快速连续踢打沙袋,6 s放慢节奏,重复6-8次为一组,完成后休息30-60 s进行下一组,总共练习4-6组.冲刺跑. 30-60 m:冲刺跑,每组中间休息30 s,总共练习6-8组.2.3 散打运动员传统体能训练方法项目传统体能训练指的是为了追求竞赛的优异成绩,对运动员采用局部、静态、机械的并能在达到急功近利目的而缺少运动员健康的考虑的训练方法.卧推杠铃.每次卧推10-15次/组,间歇60 s,共做4-6组.硬拉杠铃.每次硬拉杠铃10-15次/组,间歇60 s,共做4-6组.深蹲杠铃.每次深蹲10-15次/组,间歇60 s,共做4-6组.9 min跑.运动心率达到160-180次/min,最低要求为运动员需要在9 min内跑完2 400 m.2.4 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进行12周训练,每周训练3次;实验组在下午训练,每次训练1.5 h;对照组在上午训练,每次训练1.5 h;每次训练均安排20 min热身和10 min放松活动.测试:第 12周训练的最后一天次日上午进行集体测试;测试项目为:20 s冲拳,10 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 s鞭腿;测试地点:赣州市体育中心武术馆. 2.5 身体素质的评价指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了本研究的身体素质评价指标[10].测量要求为下:20 s冲拳:受试者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拳抱于腰间,拳心向上,一拳用力向前迅速冲出,拧腰送肩,手臂内旋,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出拳,记录20 s所做冲拳个数;10 m×4折返跑:在10 m长的直线跑道两边放上木块,一边是两块,另一边是一块,受试者听到发令后用一只手拿起一木块往前跑,当跑到前面终点时,交换木块往回跑,跑回来后再交换另一木块,折返4次,最后抓住木块冲出,记录跑完全程的时间;1 min立卧撑:受试者趴下,做一个俯卧撑,然后收小腿成半蹲姿势,站起来.重复以上动作,记录1 min所做立卧撑个数;20 s鞭腿:以左腿为例,重心移至右腿,膝略屈左腿,屈膝上抬,高过腰,上体后左腿侧转略倾,同时膝略内收,小腿略外翻,踝部放松,随即挺膝,使小腿从外向上,向前向内弧形弹击,并使脚面绷平使力达脚面或胫骨处,目视脚部,然后侧弹腿,下落还原成基本姿势,记录20 s鞭腿次数[11].2.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结果.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在统计前,对相关数据进行正态分布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表1 实验前两组散打运动员基本资料比较实验组(N=15)对照组(N=15)tP年龄(岁)19.2±1.3319.5±1.160.6580.516身高(cm)177.3±2.32177.5±2.510.2270.822体重(kg)71.6±2.1472.1±2.070.6500.52120s冲拳(次)49.5±13.3248.6±13.540.1840.85610m×4折返跑(s)10.4±0.5710.7±0.811.1730.2511min立卧撑(次)42.2±13.3341.5±13.640.1420.88820s鞭腿(次)48±10.3247.0±11.210.1050.9183 研究结果3.1 实验前两组散打运动员基本资料比较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散打运动员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为后期的实验结果分析提供依据.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身高、体重、20 s冲拳、10 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 s鞭腿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开始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别.3.2 两组散打运动员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比较表2 两组散打运动员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比较实验前实验后差值tP实验组20s冲拳(次)49.5±13.3262.4±10.1712.6±10.254.7610.00010m×4折返跑(s)10.4±0.578.7±0.331.7±0.5412.193< 0.0011min立卧撑(次)42.2±13.3358.4±7.8816.5±9.256.9090.00020s鞭腿(次)48±10.3254.8±8.816.4±8.952.7700.015对照组20s冲拳(次)48.6±13.5452.6±11.444.2±11.891.3680.19310m×4折返跑(s)10.7±0.8110.4±0.530.3±0.621.8740.0821min立卧撑(次)41.5±13.6445.6±8.384.4±8.741.9500.07220s鞭腿(次)47±11.2142.4±7.835.2±9.552.1090.053通过分别比较两组散打运动员实验前后的20 s冲拳、10 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 s鞭腿等指标发现,在实验组中实验前后的散打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的散打运动员的20 s冲拳、10 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 s鞭腿均高于实验前;而在对照组中实验前后的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的散打运动员的各项指标与实验前均无统计学差别(见表2).说明功能性体能训练能提高男子散打运动员的20 s冲拳、10 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 s鞭腿等身体素质.3.3 实验后两组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比较表3 实验后两组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比较实验组(N=15)对照组(N=15)tP20s冲拳(次)62.4±10.1752.6±11.442.4800.01910m×4折返跑(s)8.7±0.3310.4±0.5310.546< 0.0011min立卧撑(次)58.4±7.8845.6±8.384.310< 0.00120s鞭腿(次)54.8±8.8142.4±7.834.075< 0.001通过分别比较实验后两组散打运动员的20 s冲拳、10 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 s鞭腿等指标发现,训练后实验组的散打运动员与对照组的散打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散打运动员的20 s冲拳、10 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 s鞭腿均高于对照组散打运动员(见表3).说明功能性体能训练能提高散打运动员的20 s冲拳、10 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 s鞭腿等身体素质.4 讨论本文作者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在制定散打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项目的过程当中,查阅了大量研究文献,充分听取国内相关体能专家的意见,结合了传统体能训练的经验和方法,论证了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之初试验前两组散打运动员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但经过12周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后,结果显示,试验前后两组散打运动员及试验后两组散打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说明功能性体能训练能提高散打运动员的20 s冲拳、10 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 s鞭腿等身体素质,研究结果与先前学者研究结论一致.同时也说明设计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具有可行性,是对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一次有益的探索.本研究不足之处:首先,我们从赣州散打运动队中挑选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便于研究的进行,但由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其次,在本研究中虽然对训练的方式和时间等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但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如运动员的生活习惯和测试当天的身体状况等,都可能造成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最后,本研究中只比较了功能性体能训练对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如需量化研究功能性体能训练对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尚需对专项技能、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长期的监测.5 结论功能性体能训练能提高男子散打运动员的20 s冲拳、10 m×4折返跑、1 min立卧撑、20 s鞭腿等身体素质,进而提升男子散打运动员的专项技能.可见,将功能性体能训练引入男子散打运动员的日常体能训练中有助于增强男子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相关文献】[1] 闫琪,任满迎,赵焕彬.论竞技体育中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特点及其应用[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3):1-4.[2] 代庆文.竞技体育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特点及应用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34(18):177.[3] Olmedillas H, Sanchis-Moysi J, Fuentes T, et al. Muscle hypertrophy an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leptin receptors in the musculus triceps brachii of the dominant arm in 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s[J].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10,108(4):749-758.[4] Tarnopolsky M A. Exercise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primary mitochondrialcytopathies[J].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2014,29(9):1225-1234.[5] 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9):48-52+66.[6] 闫琪.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19(4):34-36.[7] 张健,谷凤美.关于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几点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3,16(4):56-59.[8] Hanson E D, Sheaff A K, Sood S, et al. Strength training induces muscle hypertrophy and functional gains in black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despite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J].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 2013,68(4):490-498.[9] Lammers G, van Duijnhoven N T, Hoenderop J G, et al.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pathways involved in vascular adaptations after physical deconditioning versus exercise training in humans[J].Experimental physiology, 2013,98(3):710-721.[10] 李正恩.散打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量指标及评价标准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4(2):165-166.[11] 周高柱.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39(10):30-31.。
散打训练个人总结散打是一种源于中国的综合性格斗术,以其独特的技巧和激烈的比赛方式而受到广泛关注。
经过一段时间的散打训练,我深感这项运动对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散打训练中的个人总结和收获。
在散打训练中,身体素质的提升是不可避免的。
散打强调全身的协调与爆发力,因此在每次训练中,我们都会进行大量的基础体能训练,如跑步、跳绳、仰卧起坐等。
这些训练不仅提高了我的耐力和爆发力,还增强了我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同时,散打的技巧训练也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通过不断练习和对打,我逐渐掌握了各种技巧的运用和配合,使自己的身体更加敏捷灵活。
在散打训练中,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
散打是一项高强度的搏击运动,比赛时需要面对对手的攻击和压力,因此在训练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坚韧的意志和冷静的思维。
在每次对打训练中,我必须保持冷静,观察对手的动作和反应,灵活做出应对。
同时,在比赛中,我也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自信,这对于取得胜利至关重要。
散打训练还对我的自律性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我每天都会按时参加训练,严格遵守教练的要求和训练计划。
在训练中,我要时刻保持专注和投入,不允许有任何松懈和懒散的表现。
这种自律性的培养在散打训练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使我在其他方面也能更好地保持自律和坚持。
散打训练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散打比赛中,我们通常会进行对打训练,这需要与队友配合默契,共同应对对手的攻击。
通过与队友的合作,我学会了互相支持和信任,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训练中,我们会互相鼓励和帮助,共同进步。
这种团队合作意识不仅在散打训练中有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样重要。
散打训练对我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训练,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坚韧的意志和冷静的思维。
同时,散打训练还加强了我的自律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些收获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也为我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1月 第29卷第1期 湖北体育科技
Hubei Soots Science Jan.2010
V0l|29 No.1
青少年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与监控 王良明 ,庄凌云 摘要:介绍了青少年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常用方法,阐述了几种生化指标在体能监控中的应用, 提出了监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散打;体能训练;生化指标;监控 中图分类号:G8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3X(2010)01-o048-02
On Physical Training and Monitoring to Adolescent Free Combat Athletes WANG Liangming .ZHUANG Lingyun (1.Wuhan Institute of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1;2.Wuhan Cultural and Sports Bureau in Qingshan District,Wuhan Hubei,430070)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a common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 to adolescent free combat athletes and e・ 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s of several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n physical monitoring.It also proposed the issues which were needed to pay attentions during the monitoring. Key words:flee combat;physical training;biochemical indicators;monitoring
青少年在学习掌握散打技术的同时,必须注重体能水平 的提升,因为青少年阶段的体能训练对今后专项强度训练与 比赛将产生较大影响。如何有效地提升青少年散打运动员 体能水平,科学监控并为评价训练与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 据,是当前青少年散打项目教练与教师探讨的热点。本文结 合多年散打教学实践与研究,对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与监 控进行论述,为青少年散打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1 青少年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1.1 速度 从实战出发,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判断对手动作,控 制自己身体与快速移动的能力,所以,速度分为两种,一种是 神经系统反应及控制肌肉系统的速度,~种是中短距离跑步 能力,前者往往通过击打移动靶位、变换靶位与模拟对抗训 练;后者采用100m加速冲刺跑、400m匀速跑和800m耐力跑 进行训练 。 1.2力量 力量是体能训练的核心。青少年主要发展一般力量和 专项基础力量,一般力量有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直 臂上举、坐姿弯举、站姿弯举、深蹲、哑铃飞鸟、蛙跳。根据负 荷的大小、次数多少、间隔时间调节强度;专项基础力量包括 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运动组合器械练习,如力量 耐力训练负荷强度为30%~60%,每组完成20次以上,每组
收稿日期:2009-11—23 第一作者简介:王良明(1975一),男,浙江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 向:武术训练教学。 作者单位:1.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1;2.青山区文体局,湖北 武汉430070
・48・
间歇60s左右。 1.3耐力 耐力分为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有氧常以青少 年血乳酸在2mmol/L,心率在150次/rain左右,比如8000m 长跑,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每搏泵血能力,提高氧气摄入与 运输能力;无氧耐力训练即耐酸训练,其特点是负荷强度高、 间歇时间不充分,心率在180 ̄/min,如拳法和腿法击打沙包 训练 。 1.4柔韧与灵敏 柔韧与灵敏常常不作为散打运动员的主要训练课,而作 为训练课之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结束后的放松整理练习,或 者在晚上进行牵拉练习。柔韧有静力性拉伸和动力性拉伸, 都是使软组织得到拉伸,有个人拉伸也有双人相互拉伸;灵 敏主要通过一些常规的游戏去训练,比如躲闪摸肩、贴烧饼、 丢沙包等。 1.5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对散打运动中的身体姿态、运动技能和专项技 术动作起到稳定和支撑作用,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降低 能量消耗。目前常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有:运用不稳定器 械进行的各种练习,如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弹力绳等,做 俯卧、摆动、不稳定中保持正确姿态练习,现在国际上流行悬 吊练习,即身体一端稳定,另一端做克服自身阻力的,腰部控 制要求较高的运动。另外也有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 形式多样。
2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常用生化指标及应用 青少年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如何,除了身体素质 第1期 湖北体育科技 第29卷 测试以外,生化指标检测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评价手段。目 前常用的生化指标有血乳酸(BLA)、血尿素氮(BUN)、血清 肌酸激酶(CK)、血红蛋白(HB)、血睾酮/皮质醇比值(T/C)。 2.1血乳酸的应用 血乳酸指标在散打训练和比赛中经常用到,青少年散打 运动员第一回合结束后即刻血乳酸值一般在4~6 mmol/L, 第二回合后一般在7~11mmoL/L,第三回合后一般在11~ 16mmoL/L,比成年全国锦标赛后19 mmo]/L左右血乳酸值要 低,说明青少年受比赛刺激没有成年选手深。据此可以大致 认为7~16 mmol/L是青少年最大无氧代谢训练最敏感的范 围。那么在这个范围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 无氧代谢能力。在进行力量和耐力训练中,如极限性间歇跑 (100~400m间歇跑)、强化性间歇训练(60—120s拳、腿法组 合击打沙包练习),可以对运动员采取即时血样进行乳酸测 试,判断训练强度是否最佳与训练效果如何 。长期在强酸 性条件下训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会减少,而且部分是 不可逆的。因此,对血乳酸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2.2血尿素氮的应用 血尿素氮是一项评价运动员机能状态很重要的指标,青 少年进行体能训练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疲劳反应,通过每 周一早晨采取血样进行尿素氮监测,以判断运动员上周训练 量对机体的影响及恢复情况。用血尿素评定运动员机能时, 许多文献把8.33 mmol/L作为判定疲劳的阈值,超过该数值 认为机体疲劳,年龄偏小的青少年往往在7~8mmoL/L就出 现疲劳。一般而言,同等负荷量训练以后优秀运动员的血尿 素氮变化要小于一般运动员,年龄偏大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变 化要小于年龄偏小运动员。一周大运动量体能训练以后,血 尿素氮的变化值一般会超过2mmol/L,如果低于2mmol/L可 以认为青少年运动员适应这样的运动量;有的队员甚至超过 3 mmol/L,说明产生了明显的疲劳反应,需要调整训练计划。 长期监测会发现运动员血尿素氮会出现波浪式变化,说明随 着体能训练的持续进行,青少年运动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适 应 ;另外,为了不让运动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宜对青少 年长期安排大运动量训练。 2.3血清肌酸激酶的应用 青少年在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阶段,骨骼肌损伤程度要 高于成年选手,青少年男选手的正常范围在26~196 U/L,女 选手的正常范围在49~95 U/L,而且男女运动员大强度运动 后,血清肌酸激酶变化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变化要高 于女性。有研究表明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损伤呈现延迟性时 相特点,在运动后第2天骨骼肌损伤范围达到最大,且大负 荷运动后24h出现峰值。因此,在应用该生化指标时,通常 是一周训练结束后,在周一早晨安静状态下采取血样,以判 断机能恢复情况,用以调整训练强度。如果周一监测结果表 明男队员超过200 U/L,女队员超过100 U/L,可适当降低训 练强度,在周三或周四进行再监测,如果持续超过正常值,说 明骨骼肌损伤程度较大且未能较好恢复。也有研究表明,血 清肌酸激酶与骨骼肌损伤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血清肌酸激 酶水平不能反映骨骼肌损伤,但在训练实践中,特别是安排 无氧乳酸强度训练、专项大强度间歇训练后,青少年血清肌 酸激酶24h以后变化明显,而有氧低强度训练后,该指标变 化不明显,说明该指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4血红蛋白、血睾酮/皮质醇比值 这几种生化指标并不像上述3种指标一样应用频繁,一 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在15g/100 mL左右,是青少年运动员表 现出良好有氧能力的最佳值,如果男运动员长期低于12 100 mL,女运动员长期低于10g/100mL,都应当进行适当的营 养补充或调整,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体能训练中,进 行大量的耐力训练和速度训练导致;血睾酮不是经常监测,
一般情况下几个月甚至半年监测一次。男女青少年运动员 血睾酮值范围分别为9.7~38.2 nmoL/L、0.9~2.9nmol/L,当 运动员血睾酮值低于本人正常值25%并持续不回升,建议 应进行调整和适当的补充。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在进行大量 的耐力训练时,反应较为明显,但恢复较快,如果在监测中出 现明显疲劳反应,可以进行微调,一段时间后,运动员容易对 训练负荷产生适应。
3体能训练监控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生化监控既要评价体能训练,也要评价青少年机体恢 复情况 体能训练不一定要追求高强度大运动量,持续的刺激不
一定能够使青少年得到最快、最科学的发展,恢复与再生也 应该是体能训练很重要的部分。生化监控除了即时判断体 能训练中机体反应,还应该对训练结束休息或调整24h甚至 更长时间以后青少年机体恢复状况进行评价与判断。这就 需要教练员在体能训练中,把积极的恢复与再生作为体能训 练的一部分。 3.2将生化监控与训练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单纯地根据生化检测结果评价体能训练,缺乏事实依据,需 要结合体能训练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只有把结果与训练计划 的实施隋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找出导致结果,特别是非正常结 果的真正原因。同时,还需要对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技术动作 进行分析,因为影响生化结果的不仅仅是训练量和强度,还有训 练组合、不同肌肉运动方式、神经系统等。 3.3 注意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体差异 运动员在同样的体能训练前后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 运动员的恢复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一方面是由于每个人的 生理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每个运动员的肌肉运动方式、适应 程度、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神经系统对肌肉系统的控制等 都存在差异,训练结束后恢复的速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分 析生化检测结果时,还需要结合运动员个体情况进行纵向比 较与分析。
参考文献: [1] 杨华玉.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J].中国体育 教练员,2004(4):43—44. [2] 王祥权,宋涛,刘 建,等.散打运动员专项技术与体能训练 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 (6):80—82. [3] 夏俊彪.不同训练方法对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血乳酸和心率变化的 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19—21. [4] 姜传银,朱小群,谢守玲.散打运动员训练量检测与评价的生物 学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