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98.38 KB
- 文档页数:14
体外循环手册第二章体外循环灌注方法第一节基本灌注技术一、常温体外循环(一)适应症用于少数简单心脏畸形矫正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二)方法1、体外循环中保持体温正常(因预充液的温度较低,体外循环转机后体温会下降,若要保持正常体温,需有复温装置)。
2、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4L/min/m2,儿童流量〉3。
2L/min/m2).3、轻度血液稀释,血色素±10g%。
(三)注意事项1、全身常温心肌保护采用心表及心腔内局部深低温,阻断升主动脉后应特别注意心脏的低温保护,或常温持续停搏液灌注(具体见心肌保护)。
2、保证平均动脉压(MAP)在正常范围8。
0~10。
7kPa(60~80mmHg)内,保证脑等重要脏器的足够灌注。
3、不足之处高流量灌注使手术视野不清淅,高温炎性介质活动活跃,神经并发症较多。
二、浅低温体外循环(一)适应症用于病情不重、心内畸形不太复杂、心功能较好者,手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如轻症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单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二)方法1、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8~30℃。
2、较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0~2.4L/min/m2,儿童流量2。
8~3.2L/min/m2)。
3、中度血液稀释,血色素8~9g%。
4、心肌保护方法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含血或晶体含钾停跳液,每间隔30分钟灌注一次;心表及心腔内冰盐水浸泡。
阻断升主动脉期间要求心电图始终呈直线,心脏无电活动。
(三)注意事项1、注意控制降温速度,以免在停止降温后温度继续下降过多,给复温造成困难.2、提前将变温水箱升温,心内操作近完成时开始复温,保证心脏复苏时复温至鼻咽温>32℃,使心脏易于复跳。
3、保证较高水平的平均动脉压(成人MAP〉6.6kpa(50mmHg),儿童MAP〉5。
3pkpa(40mmHg).三、中低温体外循环(一)适应症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心功能差者,如重症单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二次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二)方法1、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5℃,肛温降至28℃。
心血管疾病的体外循环治疗方法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这些疾病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体外循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体外循环简介心脏手术过程中,为了保证患者的血液供应和机体功能正常运转,需要采用一种特殊技术——体外循环。
简单来说,体外循环就是通过机器辅助,将患者自身引流出来的血液经过氧合、降温等处理后回输给患者。
二、传统体外循环方法在传统体外循环方法中,首先将患者连接到人工血管上,并通过对血液进行抽取和输送完成对患者全身循环的维持。
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心肺分离在进行体外循环之前,必须将心脏与肺部分离,以便通过机器处理患者的血液。
这一步骤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进行操作,确保操作准确。
2. 输血和抗凝为了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凝结,需要给予患者抗凝剂。
同时,为了维持良好的血管通畅性,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输血。
3. 体外氧合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心脏停跳无法正常地向全身输送氧气,因此需要使用特殊设备对血液进行人工氧合。
典型的体外氧合装置包括动静脉转流(AVR)、静脉转流(VVR)等。
4. 微循环保护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尽管通过人工设备维持了整体循环功能,但微循环仍然受到损伤。
因此,在这一阶段还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微循环系统。
三、现代化技术改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外循环方法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技术所取代。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现代化的体外循环治疗方法:1. 近红外光谱监测近红外光谱监测是通过检测患者大脑组织中的氧合情况来评估血管供应是否正常。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血液流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氧供。
2. 血液滤过在传统体外循环方法中,由于采用人工材料替代了部分心脏功能,导致血液与材料接触引起的炎症反应增加。
而通过使用血液滤过器,可以有效降低这种炎症反应,减轻对患者的损害。
体外循环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体外循环亦称心肺转流,是利用特殊的人工装置将静脉血引出进行体外氧合,再经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
其特殊装置为人工心及人工肺,统称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
【护理常规】1.术前(1)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确测量身高、体重,做好记录。
(2)保证休息、防止受凉。
适当活动,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指导。
(3)指导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4)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5)有针对性进行术后护理配合指导,如训练咳嗽、深呼吸、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等,利于术后配合。
(6)应用利尿药的患者注意观察尿量及电解质的变化,告知患者术后控制饮水的重要性,维护心功能。
(7)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女患者不化妆、不涂抹指甲油,再次检查患者腕带佩戴情况,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 术后(1)术后体位:术后给予平卧位,待循环稳定后给予床头抬高30°~45°。
(2)呼吸机辅助通气,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
拔除气管插管后,常规吸氧5L/min,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的黏稠度,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3)病情观察:对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尿量、神志等进行严密监测和记录,预防及积极处理患者心率过快、过慢及频发异位心律的发生,维持血压在术前血压的20mmHg范围内。
(4)伤口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切口疼痛影响患者呼吸的深度和幅度,不利于术后肺部扩张,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和对疼痛干预,利于患者休息和康复。
(5)管路护理:保持心包、纵隔引流管通畅,按时挤压引流管。
每小时记录引流量,色、性质的变化。
引流液短时间内增多,应用止血药物处理后不见效果,引流液大于4ml/(h·kg),连续2h 以上,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密切注意有无心脏压塞征象,一旦确定立即做好开胸止血的准备。
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婴幼儿体外循环(ECMO)是一种治疗严重婴幼儿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等危重疾病的技术手段。
它通过机器替代患儿的心肺功能,维持体内的氧合和血流,以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
在进行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时,需要严格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与有效。
一、ECMO操作环境准备在进行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操作环境。
操作室应保持整洁、无菌,室温要适宜,并准备好必备的设备和药品。
同时,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二、ECMO设备准备进行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时,需要准备齐全的ECMO设备。
包括:血泵、肺气囊、多重管道、氧合器、监护仪器等。
这些设备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并进行严密的质量检查。
三、ECMO导管插入将ECMO导管插入患儿体内是进行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插管前,要对咽部、气道进行充分的清洁,并确保插管器材的完好无损。
进行插管时应做好镇痛措施,并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以避免插管失败或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
四、ECMO参数监测与调整在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ECMO参数,并及时进行调整。
主要监测项包括:血气分析、心电图、血流量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肺气囊、血泵、氧合器等设备的设置,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
五、ECMO抗凝管理为了保证血液在ECMO循环中的良好流动性,需要进行适当的抗凝治疗。
但是,抗凝治疗也会伴随一定的风险。
在给予抗凝药物时,要仔细掌握剂量和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现过度抗凝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
六、呼吸支持管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中,需要给予充分的呼吸支持。
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的通气模式选择、调整通气参数等。
同时,呼吸机的操作要规范、准确,以保证患儿的氧合和通气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七、监测与识别并发症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可能伴随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循环系统障碍等。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情况,及时识别并处理发生的并发症,以减少其对患儿健康的不良影响。
ECMO简易常规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是一种通过机器替代心肺功能,帮助患者呼吸和循环的治疗方法。
在严重的心肺衰竭、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等重症疾病中,ECMO已成为重要的救护手段。
本文将介绍ECMO的基本原理和患者管理。
基本原理ECMO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体外,通过人工肺氧合(简称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同时通过血泵将氧合后的血液回输入体内,以替代患者自身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ECMO一般包含两个部分:置管及氧合器。
置管包括引流管和回输管,用于将患者的静脉血引流出体外及回输至动脉系统;氧合器则通过膜进行气体交换。
因此,ECMO是一种肺血管替代治疗的方法。
患者管理适应症ECMO适用于以下情况:•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指数不足60mmHg;•心源性休克患者需要药物支持高达0.8ug/kg/min以上;•心肌梗死伴有严重的心脏功能衰竭;•体外循环术后重度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具有危及生命不可逆性原因的其他疾病。
禁忌症ECMO不适用于以下情况:•多器官衰竭;•体外循环术前分级IV类;•过量输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心肺功能损伤晚期;•颅内出血等脑血管病变。
操作步骤操作ECMO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通常情况下由重症医学科、心脏外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协同作战。
具体步骤如下:1.确认ECMO适用症,评估操作风险和利益。
2.置管手术,确定引流管和回输管的插入位置。
3.连接血泵和氧合器。
4.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生化指标。
5.调节氧合器的氧气流速、血流量、温度等参数。
6.持续监测和调节治疗措施,病情稳定后逐步撤离ECMO。
风险与并发症ECMO的操作和治疗风险较高,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出血;•血栓;•感染;•呼吸功能和肺损伤;•心律失常和心脏衰竭。
ECMO是一种重症医学治疗方法,针对严重心肺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体外循环具体过程患者取平卧位,双腔插管,胸骨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切口要位于胸骨正中,上至胸骨上窝,下至剑突下。
用鼠齿钳提起剑突下组织,电刀切开一“∧”切口。
钝锐性结合分离,用手指和卵圆钳分离胸骨和胸骨下组织,从剑突下分离直至胸骨上窝,助手用皮肤拉钩配合主刀,暴露术野,准备电锯(试一下),用电锯提起胸骨,助手踩开关,锯开整块胸骨(注意要保证在胸骨正中),助手和主刀分别用手掰开胸骨,分别用骨蜡封住对面的胸骨断面(操作方便),用电刀止血(皮肤下及胸骨边缘、胸骨下等),用胸骨撑开器撑开胸骨,主刀用镊子和钳子钝锐性结合分离前纵隔组织及器官(胸腺等),并止血。
充分暴露心包后,主刀和助手用镊子和钳子提起心包,切开心包,长约15cm左右,并悬吊心包在皮下。
探查心脏,钝性分离上下腔静脉,并绕上下腔静脉过带(棉线、并带有橡皮套,以免损伤血管,用途:收紧腔静脉和插管),从心房注射肝素(按体重计算),主刀用镊子提起心房,助手注射后(注射时回抽保证进入心房),后用血管钳夹住,7号线结扎。
行主动脉插管(主刀用单针滑线在主动脉外膜上缝合两个荷包,左手持主动脉插管,右手持小圆刀,切开同时,行插管,排气检查是否通畅),固定主动脉插管,收紧荷包,并用棉线捆扎插管,缝合插管在胸壁上,用小弯钳夹在无菌巾上,确保安全)。
行腔静脉插管,主刀在右心房上分别用单针滑线缝合两个荷包,同样手法行腔静脉插管,收紧荷包线,确保上下腔静脉插管插入上下腔静脉。
收紧棉带。
准备转机同时,从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高钾停搏液(加压灌注),逐渐加大流量,同时降温至28度,行左房引流。
引空心脏后,阻断主动脉。
心脏在舒张期停跳,开始行心内直视手术。
一般选右房切口(术后右房压力小,传导束少,不容易造成传导阻滞)。
手术快结束时,逐渐复温,松开主动脉钳,给予少量灌注,心脏自动复跳后,先空跳15min左右,待心肌收缩力逐渐恢复后,逐渐减慢引流,同时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据肝素量计算),直至停机。
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1.体外循环的术前的准备:
术前一天访视病人与检查:包括病史(过敏史),全身状况,重要脏
器功能,辅助检查及病人病情的评诂等。
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方案及对体外循环有无特殊要求。
计算体表面积(BAS),公式BAS=身高(cm)*+体重(kg)* 婴幼儿BAS=*体重(kg)+。
或身高+体重-60。
术前制定合理的预充计划,根据病情,体重,手术难易等综合考虑
选择合适的氧合器,插管管道,微栓滤器等。
以及选择灌注方式,
温度等。
术前一天准备好体外循环的物品及仪器设备:
物品:氧合器,进口主泵管,动脉微栓滤器,台上配
套,台下配套管,供血管头,冷停跳液针头,Y型接
管,左房减压管,4:1血冷停跳配套管,及滤血
器,ACT试纸,还有其他(单根腔静脉管,右房
引流管,进口逆行灌注管,冠脏动脉灌注管,换能器,
测压管,超滤器,输血皮条各种管道接头,氧气管
等)。
仪器设备:a.人工心肺机:检查电源,要求电源要。
专
用,牢靠,稳定并检查备用电池情况。
检查泵头运转情
况,及体外循环机的备用摇把是否在原位等。
b.变温水
箱:检查电源是否牢靠,是否和心肺机的专用电源分
开。
开关及变温是否良好。
水箱内的水是否在运转范围
之内。
c.气源:氧气中心供氧或瓶装氧气压是否充足,
气体流量表是否灵敏及准确。
d.其他监测设备:如气泡
监测,液平监测,ACT仪,扎带枪,扎带血管钳,无菌剪
刀等。
2.体外循环前的准备:
1)管道安装:
氧合器,回流室动脉微栓滤器及管道等,在打开包装前
应注意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消毒是否过期。
在打开包
装后应进一步检查有无损坏。
在无菌条件下按要求连接和安装管道。
在连接管道同时
应注意检查管道是否完好。
注意血液的进出口标志,切勿把管道装反。
连接管道时注意各接头应光滑,呈流线型,以减少涡流
对血液的破坏;各接头务必牢靠,必要是用扎带固定。
不要忘了微栓和动脉灌注管扎带固定。
未与台上连接的管道端口,应一无菌帽盖好,避免污
染。
把氧合器,回流室以及整个循环管道安置在体外循环机
适当位置,勿扭曲。
泵管装入泵槽时,应特别注意泵的
旋转方向及泵管方向。
不要把泵管装反
不要忘了连接氧气管
2)预充排气:
使用前应详尽地了解氧合器性能。
预充前注意装紧抽标本和加药的三通。
注意在体外循环
中不得在动脉标本处加药,以防气体进入动脉供血路。
预充排气后,应注意铗闭侧支循环,以免进气。
部分氧合器有进出水口的要求,应按要求连接出入水
管。
预充排气前进行水循环,检查有否渗漏,水温,水
压勿超过规定的要求。
预充时可以从回流室或氧合气器的快速预充口加入液
体,加大流量直至排净气体。
必要时反复敲打循环回
路,微栓滤器等。
气体排净后,铗闭动,静脉回路,调整泵头松紧,排除
多余液体,加入预充液,药物(勿忘在预充液里加入肝
素)等。
使用膜肺应使膜肺低于回流室或储血室。
循环排气如发
现渗漏应及时更换。
保持出气口开放状态。
预充结束是铗闭全部循环管道的出口端,包括侧支环路
等。
3.体外循环前中后管理:
小儿成人
体外循环
4.停体外循环后,根据血压,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脏是充盈等综合考虑
是否还血。
心率〈70次/分不要还血。
还血过程要慢50ml-150ml/min。
5.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无过敏反应,等台上供血管拔除后才可以撤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