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腹部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31
诊断学:腹部思考题一、选择题1.关于腹式和胸式呼吸运动,下列说法哪项正确(D)A.妇女以腹式呼吸运动为主B.小儿以胸式呼吸为主C.急性腹痛腹式呼吸增强D.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使腹式呼吸消失E.男性以胸式呼吸为主2.下列腹部的各种检查方法中,哪种方法最为重要?(C)A.视诊B.叩诊C.触诊D.听诊E.嗅诊3、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表情痛苦,为减轻腹痛常采取何种体位?(E)A.俯卧位,两下肢伸直B.侧卧位C.仰卧位,两下肢伸直D.头高脚低位E.仰卧位,两下肢屈曲4.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主要表现是(B)A.反射性恶心呕吐B.突发性上腹部持续性剧痛C.血压下降甚至休克D.发热与毒血症E.腹胀5.肝硬变晚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A)A.腹水B.黄疸目C.发热D.肝昏迷E.无尿6.大量腹水时,检查深部的脏器或肿物常用(C)A.钩指触诊法B.单手触诊法C.浮沉触诊法D.双手触诊法E.滑动触诊法7.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是(B)A.急性腹膜炎B.急性阑尾炎C.急性胆囊炎D.急性肠炎E.急性胃炎8.下列哪项可导致动力性肠梗阻?(C)A.肠套叠B.肠系膜血管栓塞C.腹部大手术后D.肠粘连E.蛔虫阻塞肠腔9、叩诊肝脏发现肝浊音界消失,见于(D)A.暴发性肝炎B.胃肠胀气C.肝硬变D.急性胃肠穿孔E.急性肝坏死10.触诊右侧腹部触到一实体性包块,且触到时患者感到酸痛或类似恶心的不适感,见于哪种脏器触诊?(B)A.脾脏B.肾脏C.肝脏D.胆囊E.胰腺11.李某为一腹壁静脉曲张患者,检查其血流方向,可见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下至上,脐以下血流方向由上至下,应考虑为(C)A.上腔静脉阻塞B.下腔静脉阻塞C.门静脉阻塞D.髂外静脉阻塞E.肠系膜下静脉阻塞12.男性,有胃溃疡病史10余年,近一段时间来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呕吐酸腐食物,清晨空腹及餐后6-8小时存在清晰的振水音,提示本患者已出现(D)A.穿孔B.出血C.癌变D.幽门梗阻E.急性胃炎13.女性,28岁,转移性的右下腹痛3天,呕吐3次。
----------------------------------------- 最新资料推荐------------------------------------诊断学(腹部)习题1.腹式呼吸增强见于:A.急性腹膜炎B.膈麻痹C.腹水D.腹腔内巨大肿物E.胸腔疾病2.关于腹部膨隆正确的是:A.下腹部膨隆排尿后都可以消失B.局部膨隆是长型者多为囊肿 C.局部膨隆随呼吸移动者多为膈下脏器或其肿块 D.膨隆有搏动者可能为动脉后面的肿块 E.于卧位出现而站立时消失的局部膨隆为腹外疝3.关于肠胃型和蠕动波不正确的是:A.胃蠕动波自右向左为逆蠕动波B.小肠梗阻所至的蠕动波多见于中腹部C.严重的肠梗阻可呈多层梯型肠型,蠕动波运行方向一致 D.结肠远端梗阻、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E.如发生肠麻痹,则蠕动波消失4.紫纹出现于:A.肥胖者B.妊娠期C.皮质醇增多症D.Addison病E.传染病5.关于紫纹出现的部位,不正确的是: A.上腹部B.下腹部C.臀部D.股外侧E.肩背部6.关于腹外疝不正确的是:A.脐疝多见于婴幼儿B.两侧腹直肌闭合不良者可有白线疝C.手术愈合不良处可有切口疝D.股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多见于男性E.男性腹股沟斜疝可下降至阴囊7.局限性右下腹肌紧张见于:A.急性胰腺炎B.急性胆囊炎C.胃肠穿孔D.盆腔脏器炎症E.以上都不是8.腹壁病变引起的腹部压痛特点是:A.抓捏腹壁疼痛加重B.抓捏腹壁疼痛减轻C. 仰卧曲颈抬肩时减轻D.转移性压痛E.以上都不是9.关于腹部反跳痛不正确的是:A.检查时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于原处稍停片刻B. 检查时腹部出现压痛后迅速抬手C.当突然抬手时腹膜被牵拉引起疼痛D.阳性说明腹膜壁层已受累及E.见于急慢性腹膜炎 10.肝脏触诊方法不正确的是:A.以示指前端桡侧指腹接肝B.右手宜置于腹直肌外缘稍外处向上触诊C.吸气时手指上抬速度要快于腹壁的抬起D.如遇腹水患者可应用浮沉触诊法E.如有腹部饱满,需下移初始触诊部位11.成人肝大小正常范围为:A.深吸气时肋缘下3cm以内B.深吸气时肋缘下2cm以内C.剑突尖端下3cm以内D.剑突根部下3cm以内E.剑突根部下6lm以内12.正常肝脏:A.质地柔软B.质地稍韧C.轻压痛D.有搏动E.边缘整齐,薄厚不一致13.肝脏呈扩张性博动见于:A.二尖瓣关闭不全B.三尖瓣关闭不全C.肝肿大压到腹主动脉上D.肝癌E.肝缩小14.脾脏触诊方法正确的是:A.病人仰卧位,医生手掌与肋部大致成垂直方向B.病人取仰卧位,医生右手掌与肋弓大致成平行C.病人取右侧卧位时,右下肢屈曲,左下肢伸直D.病人取左侧卧位时,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E.呼气时向肋部方向迎触脾15.脾脏第一测量指:A.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B. 左锁骨中线左肋缘至脾下缘的距离C.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D.脐至脾下缘的距离E.脾右缘与脐的距离16.脾脏中度肿大指:A.脾缘不超过肋下2cmB.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C.脾缘超过肋下3cm至脐水平线上D.脾缘超过脐水平线E.脾缘超过前正中线17.肿大的脾触诊时显著特征是:A.形态不规则,表面凸凹不平B.边缘及表面光滑C.质软,压痛D.质硬,轻压痛E.有明显切迹18.液波震颤(波动感)阳性能查出的腹水量为:A. 0〜100mlB. 10〜2019m1C. 2019〜3000mlD.3000〜4000ml E. 4000〜5000ml 19.腹部叩诊鼓音范围缩小见于:A.肝脾极度肿大B.胃肠高度胀气C.人工气腹D.胃肠穿孔E.肠梗阻20.肝上界为:A.肝绝对浊音界B.肝相对浊音界C.膈顶部D. 肺下界E.不被肺遮盖部分的上缘21.匀称体型者正常肝上界位于:A.右锁骨中线上第4肋间B.右锁骨中线上第5 肋间C.右锁骨中线上第6肋间D.右锁骨中线上第8肋间E.右锁骨中线上第9肋间22.正常脾脏大小为:A.在左腋中线第8〜12肋之间叩到脾浊音B.在左腋中线第7〜10肋之间叩到脾浊音C.其长度为6〜9cmD. 其长度为9〜11cmE.前方不超过腋前线23.中等量腹水病人腹部叩诊所见正确的是:A.患者仰卧,腹中部呈浊音,两侧腹部呈鼓音B. 患者仰卧,腹中部呈鼓音,两侧腹部呈浊音C.患者向左侧卧位,左侧腹部呈鼓音,右侧腹部呈浊音 D.患者向右侧卧位,右侧腹部呈鼓音,左侧腹部呈浊音 E.患者站立,下腹部呈鼓音,上腹部呈浊音24. Cullen征是指:A.脐周围发蓝B.左腰部呈蓝色C.下腹部紫纹D.脐周簇状曲张静脉E.系腰带部位皮肤发黑25. Grey-Turner 征是指:A.左腰部皮肤呈蓝色B.脐周围皮肤呈蓝色C. 系腰带部呈黑色D.脐与趾骨之间有褐色沉着E.上腹部地图样红褐色26.腹部反跳痛发生的病理机制是:A.空腔脏器扩张B.内脏肿大与肿瘤C.腹膜后淋巴结肿大D.腹腔脏器炎症累及壁层腹膜E.腹腔脏器炎症累及脏层腹膜27.肝浊音界消失见于:A.急性胆囊炎B.急性胃炎C.急性胰腺炎D. 急性阑尾炎E.溃疡病穿孔28.查体时发现胆囊肿大有压痛,见于:A.慢性胆囊炎B.急性胆囊炎C.胆囊癌D.胰头癌E.健康查体时B 超诊断胆囊炎29.胆囊肿大、无压痛,伴显著黄疽,应考虑:A.胆囊炎B.胆管炎C.胰头癌D.胆囊结石E.胆总管结石30.幽门梗阻时体格检查有:A.肠型B.移动性浊音C.液波震颤D.振水音E.全腹膨隆31.关于急性阑尾炎的腹痛不正确的是:A.早期为上腹痛或脐周围痛B.早期在上腹部或其周围有位置不定的痛C.早期阑尾点(McBurneg电)有压痛和反跳痛D.起病数小时后McBurneg点有压痛和反跳痛E.加压于左下腹并突然松手时可引起右下腹痛32.急性阑尾炎时,最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A.腹肌紧张B.腰大肌试验阳性C.结肠充气试验阳性D.闭孔肌试验阳性E.阑尾点固定性压痛33.急性阑尾炎,当腹痛尚未转移至右下腹前,最具诊断意义的是:A.发热B.白细胞升高C.脐区压痛及反跳痛D.脐区及右下腹均有压痛、反跳痛E.压痛已固定在右下腹34. 机械性小肠梗阻时出现:A.持续性绞痛B.阵发性胀痛C.频繁呕吐D.早期即无排气、排便 E.肠鸣音减弱或消失35.早期机械性肠梗阻时不出现:A.腹胀B.频繁呕吐C.阵发性绞痛D.肠型及蠕动波E.肠鸣音减弱或消失36.麻痹性肠梗阻时表现为:A.腹胀及胀痛感B.腹部绞痛C.肠型及蠕动波D. 肠鸣音呈金属音调E.频繁排气排便37.关于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不正确的是:A.开始为淤血性肿大B.伴有脾功能亢进C.上消化道出血时可暂时缩小D.有脾周围炎时可引起左上腹疼痛E. 脾为浸润性肿大38.肝硬化代偿期可出现:A.腹水B.肝脏缩小C.脾脏肿大D,食管静脉曲张E.出血倾向和贫血39.门脉高压症侯群应除外:A.腹水B.脾大C.肝大D.痔核形成E.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试题答案]1. E 2. C 3. C 4. C 5. A 6. D 7. C 8. A 9. B 10. C 11.D 12. A 13. B 14. A 15. B 16. B17.E 18. D 19. A 20. B 21. B 22. E 23. B 24.A 25. A 26. D 27.E 28. B 29. C 30. D 31. C 32. E 33. E 34.C 35. E 36. A 37.E 38. C 39. C。
第四节叩诊腹部叩诊的主要作用在于叩知某些脏器的大小和叩痛,胃肠道充气情况,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肿块等。
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均可应用于腹部,但一般多采用间接叩诊法,因其较为准确,可靠。
腹部叩诊内容如下。
一、腹部叩诊音正常情况下,腹部叩诊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只有肝、脾所在部位,增大的膀胱和子宫占据的部位,以及两侧腹部近腰肌处叩诊为浊音。
当肝、脾或其他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或大量腹水时,鼓音范围缩小,病变部位可出现浊音或实音。
当胃肠高度胀气和胃肠穿孔致气腹时,则鼓音范围明显增大或出现于不应有鼓音的部位(如肝浊音界内)。
叩诊可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至右下腹部,再至脐部,借此可获得腹部叩诊音的总体印象。
二、肝脏及胆囊叩诊用叩诊法确定肝上界时,一般都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
叩指用力要适当,勿过轻或过重。
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
再向下叩1~2肋间,则浊音变为实音,此处的肝脏不再被肺所遮盖而直接贴近胸壁,称肝绝对浊音界(亦为肺下界)。
确定肝下界时,最好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
因肝下界与胃、结肠等重叠,很难叩准,故多用触诊或叩听法确定。
一般叩得的肝下界比触得的肝下缘高1~2cm,但若肝缘明显增厚,则两项结果较为接近。
在确定肝的上下界时要注意体型,匀称体型者的正常肝脏在右锁骨中线上,其上界在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
二者之间的距离为肝上下径,约为9~11cm;在右腋中线上,其上界为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其上界为第10肋间。
矮胖体型者肝上下界均可高一个肋间,瘦长体型者则可低一个肋间。
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和多囊肝等。
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
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者,多由于肝表面覆有气体所致,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但也可见于腹部大手术后数日内,间位结肠(结肠位于肝与横膈之间)、全内脏转位。
临床诊断学习题腹部检查临床诊断学习题--腹部检查[a型题]1.阵发性剑突下扣顶样疼痛就是以下哪个疾病的典型整体表现?a.胃溃疡b.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急性胆囊炎d.胆道蛔虫症e.急性胰腺炎2.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腹痛的病因?a.急性肠梗阻b.心绞痛c.肠Nivillers综合征d.缺血性肠病e.腹型过敏性紫癜3.消化性溃疡活动时,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疼痛可放射至背部b.疼痛性质不一,常为持续性钝痛、灼痛、饥饿苦c.疼痛可以呈圆形慢性、节律性、周期性特点d.mammalian大出血后,疼痛常激化e.少数胃溃疡可以癌变4.颅内高压症所致呕吐的特点是:a.喷射性,无恶心,呕吐后不轻松b.喷射性,有恶心,呕吐后轻松c.非喷射性,存有恶心,咳嗽后不随心所欲d.非喷射性,并无恶心,咳嗽后随心所欲e.喷射性,并无恶心,咳嗽后随心所欲5.咳嗽宿食常见于以下哪种原因?a.幽门梗阻b.胎儿c.食物中毒d.颅脑外伤e.急性胰腺炎6.关于幽门梗阻的呕吐,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幽门梗阻呕吐量大b.幽门梗阻咳嗽比高位大肠梗阻咳嗽频密而频繁c.幽门梗阻咳嗽后较随心所欲d.咳嗽宿食就是幽门梗阻的特点e.幽门梗阻呕吐物中并无胆汁7.幽门梗阻最常用的病因就是:a.胃粘膜脱垂b.消化性溃疡c.胃癌d.胃炎e.胃结核8.上消化道病变最常见于以下哪种疾病?a.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b.急性胃粘膜病变c.壶腹癌d.消化性溃疡e.食管癌9.上消化道病变发生黑便时,出血量至少为:a.<50~70mlb.<5~7mlc.>50~70mld.>5~7mle.>250ml10.何为急性上消化道大量病变:a.24h内失血量至少超过500ml或循环血量的10%b.24h内失血量至少超过1000ml 或循环血量的10%c.24h内失血量至少超过2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d.24h内失血量至少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e.24h内失血量至少超过2000ml或循环血量的10%11.上消化道病变相伴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痛,确诊考量为:a.反华流性食管炎b.消化性溃疡c.食管静脉曲张断裂d.急性胃粘膜炎症e.胆道病变12.柏油样便来源于下列哪个部位出血的可能性最大?a.回肠末端b.十二指肠球部c.结肠d.直肠e.痔疮13.进食后存有鲜红色血液滴下,通常载于以下哪一部位病变?a.小肠b.乙状结肠c.肛管d.十二指肠e.横结肠14.阿米巴痢疾的大便性状为:a.柏油样便b.粘液性脓性鲜血便c.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d.洗肉水样血便e.米泔水样便15.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大便性状为:a.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b.粘液性脓性鲜血便c.柏油样便d.洗肉水样血便e.米泔水样便16.溃疡性结肠炎患者:a.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b.排血便后腹痛不减轻c.上腹绞痛或有黄疸伴便血d.便后滴鲜血e.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痛相伴柏油样便17.排血便后腹痛不减低者,常为:a.阿米巴痢疾b.细菌性痢疾c.小肠疾病d.溃疡性结肠炎e.直肠肛管疾病18.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大便性状为:a.暗红色果酱样的脓血便b.粘液性脓性鲜血便c.洗肉水样血便d.柏油样便e.米泔水样便19.以下何种呕吐就是由于肠粘膜排泄激增引发:a.急性肠炎b.服5%硫酸镁c.衣甘露醇d.肠蠕动过慢e.服蓖麻油20.衣盐类泻药引发呕吐的原因就是:a.肠粘膜分泌增多b.肠腔内渗透压增高c.肠粘膜吸收障碍d.肠蠕动过快e.肠腔内渗透压降低21.所谓上消化道出血是指:a.胃或十二指肠病变b.屈氏韧带以下的病变c.屈氏韧带以上的病变d.食管及胃的病变e.空肠以上的病变22.粪便呈黑色,但隐血试验阴性,见于:a.上消化道病变b.下消化道病变c.咽喉部病变咀嚼后d.衣铋剂或铁剂后e.以上都不是23.关于上消化道出血,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呕血者不会有黑便b.骨膜炎常伴黑便,而黑便不一定存有骨膜炎c.幽门以上病变常整体表现骨膜炎,无黑便d.幽门以下病变常整体表现白便,并无骨膜炎e.上消化道病变均见到白便24.皮肤呈深黄色,多见于下列何种情况:a.溶血性黄疸b.肝细胞性黄疸c.阻塞性黄疸d.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e.以上都可以25.阻塞性黄疸不具备以下哪项:a.尿胆红素强阳性b.尿胆原减少或缺如c.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多d.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多e.粪便呈浅灰色或陶土色26.以下哪组与发生改变,最合乎溶血性黄疸:a.血清非融合胆红素减少,尿胆原减少b.血清非融合胆红素减少,尿胆原增加c.血清融合胆红素减少,尿胆原减少d.血清融合胆红素减少,尿胆原增加e.血清融合胆红素减少,尿胆红素减少27.以下关于黄染的描述,哪项就是不恰当的:a.球结膜下脂肪蓄积,往往原产不光滑b.胡萝卜血症可以引发皮肤黄染,巩膜不徐c.胡萝卜血症可以引发巩膜黄染,皮肤不徐d.阿的平所致的巩膜黄染,首先出现在角膜周围e.黄疸患者巩膜黄染,首先出现在角膜外周28.肠梗阻伴有肠壁血液循环障碍,属于:a.钩较窄性肠梗阻b.单纯性肠梗阻c.机械性肠梗阻d.麻痹性肠梗阻e.完全性肠梗阻29.肠内容物完全不能通过者,称为:a.不完全性肠梗阻b.完全性肠梗阻c.单纯性肠梗阻d.钩较窄性肠梗阻e.机械性肠梗阻30.粪便颜色变浅灰或呈白陶土色,见于:a.溶血性贫血b.肝细胞性黄疸c.梗阻性黄疸d.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e.正常大便31.核黄疸产生的机制就是:a.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功能障碍b.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c.肝细胞对融合胆红素及其某些阴离子向毛细胆管排出出现障碍d.肝细胞排出融合胆红素存有先天性障碍e.以上都不对32.隐性黄疸时,血中胆红素浓度为:a.<17μmol/lb.>17μmol/l<34μmol/lc.>34μmol/ld.17μmol/l<24μmol/le.>24μmol/l33.上消化道出血伴肝掌、蜘蛛痣、腹水及腹壁静脉曲张,其出血原因为:a.消化性溃疡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c.急性胃粘膜病变d.mallory-weiss综合征e.胃癌34.以下哪些疾病非融合胆红素及融合胆红素均增高:a.gilbert综合征b.dubin-johnson综合征c.rotor综合征d.crigler-najiar综合征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激增症35.区别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a.尿血红蛋白测定b.显微镜检查c.尿比重测定d.尿三杯试验e.腹部影像学检查36.血尿最多见于:a.运动后b.妇女月经期c.药物性d.泌尿系结石e.泌尿系病毒感染37.尿三杯试验中,如三杯尿中均有血液,表明病变部位在:a.尿道b.膀胱颈部c.膀胱三角区d.后尿道e.上尿路或膀胱38.尿三杯试验就是患者一次排便分三、中、后三杯Praziquantel,主要介绍:a.肾功能b.膀胱功能c.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辨别d.真性血尿与假性血尿的辨别e.血尿来自泌尿系的何部位39.血尿是指:a.尿为茶红色b.尿中有红细胞c.尿显微镜四围红细胞d.肉眼见尿呈圆形洗脸肉水样e.离心沉淀后的尿液,红细胞3个以上hp40.常见血尿的泌尿系疾病,除外:a.结石b.结核c.细菌感染d.尿失禁e.肾炎41.膀胱提振征是指:a.排尿时耻骨上区似针刺样痛b.排尿时尿道疼痛c.排尿频、急d.排尿频、尿痛e.排在尿频,尿急,尿痛42.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减少的病变,除外:a.精神紧张b.神经原性膀胱c.糖尿病d.下尿路有梗阻e.后尿道炎43.排便次数激增而每次尿量正常的情况,除外:a.饮水多b.糖尿病c.尿崩症d.肾衰的多尿期e.老年人肾功能减退44.尿痛的疾病除外:a.尿道炎b.前列腺炎c.肾炎d.膀胱炎e.膀胱结石45.急性前列腺炎时有膀胱刺激症状,其常见伴随症状除外:a.会阴部浮肿b.肛门倾侧c.腰背酸痛并放射到腹股沟、g丸及大腿部d.常引起便秘e.耻骨上也班果呼吸困难46.患者65岁,男性,尿频、尿急、尿痛伴尿后部血尿半年,初步诊断是:a.尿道炎b.膀胱炎c.输尿管结石d.膀胱癌e.膀胱结核47.妇科疾病的类型,除外:a.精神性尿失禁b.真性尿失禁c.充溢性尿失禁d.压力性尿失禁e.急迫性尿失禁。
腹部超声检查包括什么超声波(ultrasound)是指频率超过2万赫兹,即超过人耳听阈最高限的声波,属于机械波,研究和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以某种方式扫查人体,诊断疾病的科学被称为超声诊断学。
在现代医学影像中,超声诊断和CT、核磁共振、同位素扫描并驾齐驱,互为补充,称为四大影像诊断技术。
腹部超声检查能够及时检查出患者腹腔内各脏器是否存在病变或异常,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1肝脏超声是检查肝脏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方法,用于肝脏局灶性和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介入性治疗。
目前超声已经能发现直径1.0mm左右的肝癌,结合甲胎蛋白测定,对于高危人群定期普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亚临床型和小肝癌,其敏感性由于单纯的甲胎蛋白测定。
二维声像图结合彩色多普勒显像对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可以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症的严重程度提供诊断依据。
适应症:(1)弥漫性病变:脂肪肝、肝硬化、淤血肝、肝炎等;(2)含液性病变:肝囊肿、多囊肝、肝囊肿;(3)非肿瘤性局灶性实质病变:非均匀性脂肪肝、局灶性钙化病变、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炎性假瘤、结核等;(4)肿瘤。
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腺瘤、脂肪瘤等;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胆管细胞癌、肝母细胞癌、继发性肝癌等;(5)外伤:肝血肿、肝破裂;(6)肝血管疾病:肝动脉瘤、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栓及栓塞、门静脉海绵样变形性;(7)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引导经皮穿刺肝脏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肝囊肿穿刺引流、注药造影或硬化治疗;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肝脏肿瘤介入性治疗。
2胆道(胆囊以及胆管)与X线胆系造影和CT比较,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性高,而且不受胆囊功能的影响,对可透X线结石以及在胆囊造影不显影时更有诊断价值。
超声能够清楚的显示胆囊壁息肉样或小隆起性病变,可以早期诊断胆囊癌。
超声能够比较准确的发展肝内外胆扩张,有助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但是,超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由于受胃肠道气体的干扰,显示肝总管下段或壶腹部病变的性质和侵犯程度等有时较为困难。
腹部检查概述范围——上起横膈,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壁,后面为脊柱及腰肌一般情况要注意(面容、表情、体位、呼吸):e颜面潮红、呼吸急促一一急性感染e 希氏面容、强迫屈曲体位一一腹膜炎症e 面颈部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慢性肝病e 强迫坐位而不愿平卧——心功能不全、膈下与肝脏病变体表标志e 肋弓下缘e 剑突e 腹上角:胸骨下角;90°,标准;<90°,瘦长;>90°,矮胖e 脐:平3~4腰椎之间,为腹部分区和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e 髂前上棘:常用骨髓穿刺部位e 腹直肌外缘:锁骨中线的延续,髂前上棘和脐连线中点;常为手术切口位置,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e 腹中线:前正中线的延续e 腹股沟韧带:寻找股动静脉标志,也是腹股沟疝通过的部位e 肋脊角:背部两侧第十二肋与脊柱的交角,为检查肾脏叩击痛的位置e 耻骨联合腹部分区四区分法:以脐为中心画垂直线、水平线;e 左上腹:脾、胃e 左下腹e 右下腹:阑尾e 右上腹:肝、胆囊九区分法:水平线,肋弓下缘连线、髂前上棘连线;垂直线,锁骨中线延长4右季肋部弋右腰部弋右髂部:阑尾弋左季肋部弋左腰部弋左髂部个上腹部弋中腹部令下腹部视腹部外形、腹壁静脉、腹壁皮肤、腹股沟、呼吸运动、胃肠型及蠕动波、疝注意:保暖、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双腿屈曲对称;整体、局部异常;动、静一、腹部外形腹平面(正常人平坦或略微下陷);对称性1.膨隆(水、气、实物)A. 全腹,排尿平卧绕脐一周测腹围a)腹腔积液(腹水)1)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腹膜癌转移、肾病综合征、胰源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2)尖腹:腹水伴腹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时,腹部可呈尖凸形3)蛙腹:腹水,平卧位腹壁松弛,液体下沉腹腔两侧,腹部扁而宽b)腹腔积气1)多为胃肠道内,腰部不明显,移动体位形状无明显改变;肠梗阻、肠麻痹2)腹腔内,气腹,胃肠穿孔(常伴腹膜炎)或治疗性人工气腹c)腹内巨大肿块,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畸胎瘤B. 局部e 注意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移位或随体位改变,有无搏动e 常见于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性肿块、胃肠胀气、腹壁肿物和疝e 鉴别腹壁局部膨隆:抬头使腹壁紧张,更明显则在腹壁e 近圆形多为囊肿、肿瘤或炎性肿块(压痛、边缘不规则);条形多为肠管病变;有搏动者可为动脉瘤或附于其上的脏器或肿块;随体位变更而明显移位者,游走脏器、大网膜、肠系膜肿块;随呼吸移动多为膈下脏器或其肿块;腹白线、脐、腹股沟或手术瘢痕部位与腹压有关,疝。
诊断学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步骤之一。
诊断学体格检
查是指通过观察、检查患者的身体外部表现和生理特征,
以及运用相应的仪器检查,来获取有关患者疾病情况的相
关资料。
诊断学体格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体格检查:主要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温,评估
心率和呼吸率,观察患者一般外貌和行为。
2. 精神状况检查: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情感表现、言语
流畅度等,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
3. 皮肤检查:观察皮肤颜色、湿度、完整性等,检查是否
出现皮损、疮疖、病变等。
4. 头颈检查:包括头部的形态、颅骨的厚度、头发的分布、面部特征等,检查颈部的活动度、淋巴结等。
5. 胸部检查:观察胸廓的形态、活动度,检查心脏、肺部
的听诊、叩诊等。
6. 腹部检查:观察腹部的外形、腹肌的张力,检查腹部的
压痛、包块、脏器肿大等。
7. 四肢检查:检查四肢的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观察是否有水肿、畸形等。
8. 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感觉、反射、肌肉力量、协调性等,检查有无神经系统异常。
以上是常见的诊断学体格检查项目,根据不同病情,医生还可能进行其他特殊检查项目。
诊断学体格检查的目的是基于患者的外部表现和生理特征,辅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