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182.00 KB
- 文档页数:32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第一个十年
邓涛;张其平
【期刊名称】《现代视听》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是中国新闻的"土特产",从创办于1999年的《新闻夜航》至今已满十年。
本文以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为纲,探析了它兴盛背后的奥秘,以规避该类节目有可能导致的不良倾向,并追索其前行的新征程。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邓涛;张其平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系;湖北卫视新闻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9.2
【相关文献】
1.有意味的形式: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符号语义场研究 [J], 王立新
2.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与创新论坛召开 [J], ;
3.下一个改革三十年——从第一个三十年看第二个三十年 [J], 白明
4.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转型升级 [J], 陈丹丹
5.民生新闻十年:再谈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J], 刘谭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3下新闻文化论坛68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发展路径探究张庆敏摘要:民生新闻往往传递的是民生话题内容,在媒体节目中的占比较大,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也要适应新的环境变化,积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融入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更为严格地筛选民生新闻内容,为大众提供更为优质、有用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这样才能够促进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
本文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的传播优势、变化趋势、发展路径进行探究,希望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民生新闻;传播优势;变化趋势;路径民生新闻的报道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符合大众兴趣爱好,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好评与热烈反响。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当前我们处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各种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民生新闻的发展风格,打破了民生新闻的格局。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传统的民生新闻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民生新闻需要围绕当前的媒体信息传播条件和需求,设定民生新闻新的发展风格和方向,对现有民生新闻内容、形式进行创新,促进民生新闻更好地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的传播优势民生新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相应也存在同质化、娱乐化、平庸化等问题,特别是随着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人们的信息阅读方式出现了较大的改变,通常都是借助于手机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信息,这对于民生新闻,甚至是新闻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在此时代背景之下,民生新闻其实具备一定的传播优势。
首先,当前民生新闻已经适应了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格局,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正朝着互动性、参与性、开放性发展,这种新闻传播方式,打破了以往民生新闻传播的局限性,让大众与发布者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 [1];其次,民生新闻能够传播大众感兴趣的信息,提出大众感兴趣的民生议题,让老百姓也能够随时接收需要的日常生活信息资源,充分维护大众的利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最后,民生新闻能够把大众话语、民本意识、民生内容、平民视角融合在一起,让大众接收到最新的资讯和社会发展动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地方台新闻节目主旨一、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的“十年之困”2002年,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南京零距离》的创办为标志,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民生类新闻栏目大发展的起始元年,此后中国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以一种遍地开花的方式在各个城市电视台相继创立,并几乎在每个地方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业绩,成为地方电视台激战收视市场制胜的法宝。
这种以报道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社会生活的人情冷暖为主的新闻栏目,以其亲民的特色和风格为正经受发展困境的地方电视台寻找到了一座新闻资源的富矿和一条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经过轰轰烈烈的大发展之后,走到今天的地方台民生类新闻栏目,已经略显疲态,在内容的选择和报道手段的运用上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
同时在面对媒介技术日益发达、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的竞争压力时,应对乏力,核心优势不够突出也制约了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地方台民生新闻的节目的浅表化、庸俗化倾向。
民生类新闻栏目以人文关怀作为栏目主旨,“贴近民生、走进生活”这成为吸引普通观众最重要的卖点。
但到后来,大量细碎的生活细节包括停水停电、垃圾处理以及邻里纠纷等内容被日复一日的重复报道,整个栏目充斥着这种同质化民生诉求。
而媒体的报道手段和形式也趋于定式化,陷于具体事件罗列的窠臼,新闻节目的可看性大打折扣。
没有了对社会民生问题的深入的思考,电视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对于整个社会的守望功能被弱化了。
与此同时,由于片面的追求画面的冲击力和刺激感,民生新闻类栏目往往对于社会阴暗面的展示过于直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民生新闻栏目经常以记者亲历的方式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揭露。
其中不乏性、暴力等画面的直接呈现,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这些画面又被不断的转载和重播,成为丑恶现象的放大器,引起越来越多受众群体的对于这类报道的反感。
2、新兴媒体的普及应用压缩了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的生存空间。
j誊量薹路在何方叠i“≤塞蔫鍪蔫糕I『》篱手历程透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i;0杨建刚(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福建福州35()o()1)摘要:民生新闻以其内容贴近生活、表达方式自然亲切在电视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在日后的节目制作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选题雷同、表现方式陈旧的尴尬。
民生新闻走到今天,势必要重新恩考、重新定位,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的重点民生新闻栏目《现场》为分析对象,梳理九年来该栏目的发展和定位,从中探寻未来民生新闻在选题、节目制作等方面应遵循的轨迹。
关键词:民生新闻公共新闻新闻制作如今,提及“民生新闻”这个词汇,早已如同饮食男女天天喝的水、吃的饭,审美疲劳的夫妻执子之手“如同左手摸右手”般索然无味了。
有人说,民生新闻托生于央视《东方时空》那个著名的栏目《百姓故事》,也有人认为2002年元旦开播的《南京零距离》堪当“鼻祖”。
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各地都有一些舆论监督类栏目出现,它们不同于后来《焦点访谈》的工整、严谨和高压,而是画面粗糙、脾气火爆,经常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成了百姓的贴心人。
或许我们可以把那些初级阶段的摸索,称为之后“民生新闻”托生的铺垫。
当然,这些争论在今天看来可能没什么意义,但倒退回去十年、甚至二十年就具有意义了。
也可以说,这段电视新闻表述方式变迁所折射的中国电视生态的发展,似乎也能融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构架之中,值得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
英雄莫问出处。
我们只想聊聊含着民生新闻“金钥匙”出生的《现场》长大成人之后路又在何方。
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诞生的那一天起,《现场》就与之相伴而生,屈指算来也有九岁了。
它没有令人过多地失望,毕竟九年后的今天,从一定意义上讲,它长大了——从当初的20分钟扩版到如今的60分钟:它成人了——从当初的边缘栏目成为如今的全国百佳栏目:它开始赚钱了——从2005年开始,为频道贡献的广告份额就已突破了4000万。
24NEWS TRIBUNE·2014.1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 □ 解晓燕在我国,从电视民生新闻的标志性栏目“南京零距离”创始至今,它的发展为普通民众展示自己实际的生活状态,表达自己真实的声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聚拢了更多的人气,为实现媒介的大众化、平民化提供了一个出口。
因此从诞生开始,民生新闻节目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央视以及各个地方电视台必备的节目形式之一。
一、民生新闻在省级电视台的优势1.依靠地域特色、孕生当地,本土化是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一大招牌强调地域性已经成为民生新闻的竞争手段和价值体现,如江苏台的《南京零距离》、山东台的《民生直通车》、浙江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内蒙古电视台的《新闻天天看》《都市全接触》等都是以省会城市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范围,而且由于内蒙古东西狭长的地理特点,这些节目目前也已经加入有线网络,省会城市以外的地区也能收看到,因为其节目内容以本土新闻为主,收视情况也一直比较乐观。
2.注重贴近性,突出人文化,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获得民众认可以内蒙古电视台名牌民生节目《百姓热线》为例,其节目内容紧贴百姓生活,着眼本土百姓的生存状况,选取百姓关注的、疑惑的、担心的焦点、热点话题,并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热心观众等出谋划策、分析评论,把新闻纪实与话题评论融为一体,成为本土媒体中比较受百姓喜爱和信任的民生类节目之一。
二、省级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显现的不足和缺憾1.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受到地域限制、经济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很多省级电视台对于新闻事件的线索往往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
例如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呼和浩特就存在着省台的《晚间报道》《新闻天天看》《都市全接触》,还有呼和浩特电视台的《直通首府》等共同争夺新闻市场的现状。
在这样同一地区,有多家媒体同时进行民生新闻题材报道、争抢新闻资源的大环境下,就会产生对“民生”的概念狭窄化,新闻事件的“同质化”、“雷同化”更为严重。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之路
万义华
【期刊名称】《视听》
【年(卷),期】2013(0)6
【摘要】民生新闻已然成为电视新闻的一次创新与冲击,它是中国电视广播领域的第三次革命。
[1]它由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2002年《南京零距离》的诞生为标志,
从此开启了电视新闻的新纪元。
民生新闻从出现到如今,其成长之速度、强度,超出人们想像。
在众多的栏目之中,有的资质出众,获得观众青睐,某些资历平平,既不受观众喜爱,也不受广告商的关注。
于是乎,民生新闻发展中伴随着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总页数】2页(P18-19)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报道对象;江西卫视;名牌栏目;都市频道;电
【作者】万义华
【作者单位】南昌广播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
【相关文献】
1.传统媒体渐衰民生新闻该何去何从?——浅析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走向 [J], 王雪;王静;
2.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 [J], 解晓燕;
3.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与新变之路 [J], 关子轩
4.人文情怀: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新突破——以厦门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为例 [J], 李玫
5.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之路 [J], 陈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2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在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下,微博、短视频app以及微信等新媒体,以不同的形态对传统电视民生节目造成强烈冲击,这对电视民生新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媒体衍生的多元形式平台同电视民生节目一样,为与生活密切相干的新闻内容的发声拓宽了渠道,也为电视民生新闻的播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但是由于受众的素质良莠不齐,所提供的信息也不完全是正确的,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新媒体时代普通民众的新闻参与度有所提升,这也是新媒体受到越来越多人追捧的原因之一,这些作为新媒体的特点,值得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加以利用。
我国的民生新闻栏目不计其数,本文选择《新闻夜航》作为研究个案,主要是因为它是黑龙江省的金牌民生节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简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航》民生新闻在历史发展上,经历了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的转变。
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是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整个新闻媒体范围中一直以来受到百姓关注和追捧的新闻类型。
究其原因,电视民生新闻是建立在解决普通民众日常生活问题需求之上、真实反应百姓生活状态为其发声的新闻报道。
《新闻夜航》节目创立于1999年6月28日,是中国最早的民生类新闻栏目之一,在全国新闻界有广泛影响。
《新闻夜航》节目由最初创办时的10分钟录播节目,历经多次改版,多频播出,扩展为现在时长127分钟的晚间直播民生新闻节目。
目前,《新闻夜航》节目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播出时间为每晚18:00-20:07,内容包括省内要闻、经济、科教、重大文体活动、外省新闻等,以关注生活世事百态、分享百姓身边大小事情为宗旨,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其收视率、市场占有率、观众满意度一直高居黑龙江地区榜首。
从有数据统计以来,《新闻夜航》节目在黑龙江地区、哈尔滨地区的全部可视频道中,同时段排名第一,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中,收视率也一直是榜首,观众满意度、市场占有率更是位列首位。
民生新闻的发展及趋势[摘要]作为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的作用和意义就在于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解决困难,调节冲突,化解矛盾。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该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注重实际,解决问题,也能够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上传下达。
本文论述民生新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生新闻发展趋势关注民生[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91-012002年,是我国的电视行业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电视荧屏出现了一批新的电视栏目。
这些栏目冠以民生新闻的头衔,在各个电视台攻城略地。
《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1860新闻眼》等电视栏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更多的电视同行纷纷前往成功的栏目组学习可资借鉴的经验。
此后,全国各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迅速涌现出很多同类节目。
其实,一个电视栏目的诞生,必须符合时代的背景,符合发展的潮流。
民生新闻也是如此。
一、顺势而生民生新闻之所以火爆,与党和政府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分不开,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分不开。
国计民生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大计。
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党代会报告无不体现出了对民生工作的高度关注。
并且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在民生方面党和政府提出的改善民生的理念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系统;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方案也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有操作性。
这种将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发展的目标,这种重视程度在当时以及后来是前所未有的。
现阶段在我国很多民生方面的领域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居民住房、教育卫生等,而且较为明显的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不但没有根本扭转,反而有拉大的趋势。
要客观冷静地认识现有的民生问题,所以党和政府在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同时,把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感、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是民生新闻能够得到大发展的政治基础和政策依据。
民生频道“凡有人之处,必有民生大事”为树立民族自信心,传播中华文化。
第一个服务于全球华人的专业民生大事类频道——民生频道正式开播,从零起步,逐步发展,民生频道利用三年时间打下了一个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在有关领导和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下,民生频道拥有了独立一级域名KGONG,同时增加了传播渠道,形成由央视网一“以文化一切”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民生频道秉承中央电视台传承文化,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文化的力量凝聚华人,立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专注于民生的塑造和表现,已经完成各类视频节目的录制二十万余分钟,其立意和内容在海内外的华语媒体中独树一帜。
开创“物语”时代创新是民生频道的血液:由一网传播到综合传播,由单一节目形式到综合节目体系,由平台传播到传媒之家,民生频道始终在创新中追求极致。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民生频道以专利技术开创了微视名片项目,进而开始进入物语项目。
致力于创造一个万事万物可以说话的新的社会状态,让生活更加便捷智能,让传播无处不在,从而实现民生频道无处不在。
频道简介民生频道(People's livelihood channel ,简称KGONG),隶属于中江龚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批准的(CR:1676956)具有法人地位的网络电视媒体,央视网民生频道拓宽了播出领域,同时由央视网独家播出升级为央视网、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同步主播的华人专业频道。
在全国开设了包括上海、四川、江西、河南、广东、福建、青岛、重庆等地方频道,同时相继在海外开设了西班牙、新西兰、日本、委瑞内拉、欧洲、白俄罗斯、迪拜、安哥拉、巴西、南非分站。
现已形成了点播、P2P流媒体直播、轮播为一体的网络视频新闻平台,集成了网络互动观看、UGC视频分享、网络社区、网络商城等各种网络应用平台。
本台遵循《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致力于中华民族网络新闻的壮大和发展。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史研究(1958-2008)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史研究(1958-2008)【摘要】:从1958年出现电视新闻节目至今,中国电视新闻已走过了50年的历程。
透过50年的跌宕风景,历数所有的成功与失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绚丽画卷。
50年间,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在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中,完成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升华,也成就了中国电视新闻事业的蔚为大观。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现行体制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路径及发展动因。
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评价中,发现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本身的进化与其外部动因的关联。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试图改变以往惯常的研究模式,打破学科壁垒,给电视新闻节目的创作与发展引入一些其他社会人文科学更为开阔、多元、均衡的观念、视野与方法。
本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五章,前四章采用编年史的方法,对中国电视新闻的节目理念、节目形态、节目内容和体制的变迁等进行梳理,探寻其演化流变,并进而提示其内部的律动和外在的轨迹,推进对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历史发展的全面认识。
第一章力求呈现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早期(1958-1979)发展状况。
中国电视新闻在早期20年的发展中,节目量不大,内容局限,形式也基本停留于开始时创办的几种类型,报道的影响小,这与我国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有关。
第二章研究调整改进阶段(1980-1992)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历程。
本章重点从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拓展、传播方式的改进、电视新闻体制的变革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在这一时期从量的发展向质的提升过渡,电视新闻快、新、活等优势开始显露;中国电视新闻的探索和改革尚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多是一些形式的变革,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大的突破;电视新闻栏目日渐增多,但存在诸多不足。
第三章研究高速发展阶段(1993-2003)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历程。
央视从1993年3月1日开始设立《早间新闻》,从而实现每天十二次的新闻整点滚动播出;而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则被广泛认为是这一轮电视新闻改革的发端。
简述民生类新闻节目简述民生类新闻节目民生新闻的出现“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民生新闻的界定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类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并列的概念。
电视民生新闻是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
“节目形态说”从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持这一观点的同志认为,现在比较有名的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天津电视台的《都市报道60分》、陕西电视台的《小民话题》等都是以独立的栏目形态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所以,应当从栏目形态角度给电视民生新闻下定义:电视民生新闻是以民众生活为主体的新型电视新闻节目。
“传播对象说”从电视新闻传播对象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持这一观点的同志认为,从目前我国主要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受众来看,低学历的普通市民百姓或叫草根阶层比高学历的、引领社会主流的精英阶层更关注电视民生新闻。
所以,从传播对象来说,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代表的联播类节目是办给当官的人看的,而以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类节目是办给老百姓看的。
“价值取向说”从电视新闻价值取向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持这一观点的同志认为,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新闻体裁、样式等专业层面上,而应当更多地从新闻媒介、新闻工作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上去考察。
电视民生新闻强调的是:电视媒体、电视从业人员从民本的立场、观点、态度出发,对市民百姓的生活进行报道,体现媒体关注民生的姿态。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扮演着报道社会民生、关注民生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视民生新闻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1. 信息丰富度不断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民生新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电视媒体在报道民生新闻方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事件报导,而是更加注重深度报道和专题制作。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媒体了解到更多的民生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民生问题。
2. 新闻呈现形式多样化在当今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新闻呈现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外,还有纪录片、访谈节目、互动栏目等形式。
这些多样化的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更有利于深入挖掘民生问题。
3. 专业化程度提高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接受专业的培训,拥有更高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报道和解读民生新闻,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4. 多方合作,融合发展在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领域,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融合越来越多。
不仅是媒体之间互相合作,还有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的积极参与,共同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这种合作与融合的发展势头势必会促进电视民生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更有利于社会民生的改善。
1. 多样化内容呈现未来的电视民生新闻必然会朝着内容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类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将涉及到健康、教育、环保等更多方面的民生问题。
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呈现,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也更有助于引导社会关注更广泛的民生问题。
2. 新闻科技融合创新随着新闻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将会通过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开发出更多的新闻产品和服务。
比如增加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报道中的应用,提供更立体更生动的民生新闻内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闻生产效率和新闻推荐精准度,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