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中医儿科学为中医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获得专科知识,培养出高素质中医专科人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本课程属必修课程,课程的类别属专业课程,本课程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及中医骨伤学等,组成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须在前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辩证分析、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脾系等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儿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分组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及创新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中医儿科学》(第九版),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

1.《儿科心鉴》,朱锦善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网络资源:丁香园网站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形式:终结性考核,即期末闭卷考试。

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

评分标准:终结性考核占70%,形成性评价占30%(主要考察考勤、自评、互评、课后作业、课堂小测验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总论

第一章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简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

3、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4、熟练掌握钱乙的学术思想。

(二)教学内容

1、中医儿科学的概念,中医儿科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2、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就。

3、《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建立的学科基础;钱乙、陈文中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的突出贡献;曾士荣、薛铠、薛已、万全、张景岳、夏禹铸、陈复正、吴瑭等医家的学术建树。

4、重点介绍建国以来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5、从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看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幻灯讲授1学时。可配合参观医史博物馆。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与意义。

2、熟悉小儿的生理特点。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各年龄期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熟练掌握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分期方法。

2、各年龄期的生理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对儿童保健和儿科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工作的意义。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采用课堂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2、熟悉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小儿体格发育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4、熟练掌握小儿体格发育正常值。

(二)教学内容

1、小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囟门、牙齿、呼吸、脉搏、血压生理常数及测定方法,体格发育指标的临床意义。

2、小儿智能发育,包括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性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3、介绍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式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并采用临床操作。

第四节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学好中医儿科学的意义。

2、熟悉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

3、掌握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4、熟练掌握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的基本内容。

2、“稚阴稚阳”学说、“纯阳”学说及其理论指导价值。

3、对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学说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4、“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学说的临床指导意义。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配合讨论辅导。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