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2)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5
专注教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
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
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
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
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
”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
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
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
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
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
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子围
着闹得起劲,一会儿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双击可编辑删除 1。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你对鲁迅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二、检测预习,夯实基础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 鲁迅名片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3.写作背景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
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
鲁迅特意将两人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
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
不久,萧红、萧军、叶紫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
4.识记重点词语读音。
明朗(míng lǎng)轻捷(qīng jié)做客(zuò kè)忧郁(yōuyù)虔(qián)诚崭然(zhǎn rán)草率(cǎo shuài)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工夫(gōng fū)展读(zhǎn dú)解剖:(jiě pōu)变幻无常(biàn huàn wú cháng)踌躇(chóu chú)紊(wěn)乱遭殃(zāoyāng)5.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萧红全集的第二卷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萧红全集的第二卷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读后感篇1前几天,我们便学了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鲁迅先生》。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
其中一件事使我现在记忆犹新——“鲁迅先生不游公园,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进过,虹口公园这么近也没有进过。
”当我读完这段时,我想:公园离鲁迅先生家那么近,他为什么不游公园呢?我在书本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原来他把节约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那么这句话不正说明鲁迅先生热爱时间,珍惜时间吗?没错,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热爱时间人,他的这种热爱时间,珍惜时间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鲁迅先生爱时间可以说是如同爱自己的生命。
这时,我突然想到美国著名的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一句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的.确,只有热爱时间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这难道不是吗?现在社会中浪费时间的人这么多,他们只知道现在享受,浪费时间,而不设想一下自己以后的生活,等到老了才后悔,那时已经晚了。
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是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父母争光,为祖国争光。
这篇文章使我收益非浅,当我反复读时,我对时间的理解越深了。
我觉得“时间就像一把弓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
但要得到这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这分分、秒秒。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杰出人物像鲁迅先生一样珍惜时间,我国杰出的学者李大钊便是之一,他从小就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才有所成就;有一次,李大钊的爷爷不在家,只剩李大钊一个人在家。
本来可以乘爷爷不在家玩一会儿,可李大钊却抓紧时间,在书房认真做作业,窗户是开着的。
这时,一只彩蝶飞来,在李大钊的作业本上停了一下,又飞走了。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说明: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
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支持革命进程等,所有这些是需要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2、实际上,鲁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介绍本篇作者——萧红。
1、谈谈你熟悉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2、请同学课前收集萧红的生平事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1、找准话题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
越是反差大的东西,越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2、介绍萧红的生平事迹,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1、提问: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2、思考,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思考,交流。
【导语】本⽂通过对鲁迅先⽣的笑声、⾛路姿态、待⼈接物、读书写作等⽇常⽣活细节的描述,展⽰了伟⼤的鲁迅先⽣的平凡⽣活,表现了鲁迅先⽣的情趣、⽓质以及⾼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3课《回忆鲁迅先⽣》课⽂原⽂ 鲁迅先⽣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的欢喜。
若有⼈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路很轻捷,尤其使⼈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来往头上⼀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切地⾛去。
在鲁迅先⽣家⾥做客⼈,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个钟头的⼯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较少。
还记得有⼀次谈到半夜了,⼀过⼗⼆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个段落就看看旁边⼩长桌上的圆钟,⼗⼀点半了,⼗⼀点四⼗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会⼉。
”许先⽣如此劝着。
鲁迅先⽣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烟嘴在沉思着。
⼀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外边下着⼩⾬,弄堂⾥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嘱咐许先⽣⼀定让坐⼩汽车回去,并且⼀定嘱咐许先⽣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的天,⼏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很喜欢北⽅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病的时候,也不⼤吃⽜奶。
鸡汤端到旁边⽤调羹舀了⼀⼆下就算了事。
有⼀天约好我去包饺⼦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绞⾁机绞成的⽜⾁,就和许先⽣站在客厅后边的⽅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围着闹得起劲,⼀会⼉把按成圆饼的⾯拿去了,他说做了⼀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他⼜做了⼀只⼩鸡。
许先⽣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避免加以赞美,若⼀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了,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知道⾐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裳去。
解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孙绍振《回忆鲁迅先生》的写法有些特别,全文似乎随意写来,好像是流水账,似乎犯了写文章的大忌。
但是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这篇文章又属经典之作。
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鲁迅是伟大的公众人物,一般的读者只能通过他的文章了解他,这种了解是不全面的。
他的日常琐事,尤其是萧红所记的鲁迅最后的日子里的一切,对于了解鲁迅的思想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从这里,可以看到鲁迅文章里没有的东西,一切细节都有某种文献价值。
另一方面,本文的写法很特殊,似乎不追求篇章结构,信笔所至,事无巨细,近乎罗列。
散散写来,不求中心突出,亦不讲究剪裁,无统贯之事,有散漫之嫌。
但从文章的内涵来看,却并不散漫。
全文集中写鲁迅忘我工作,牺牲休息时间,疏于保健而积劳成疾之时,仍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克己待人、待客、待亲,对待大事严谨不苟,琐事亲切和蔼,谈鬼神而幽默风趣,说化装竟愤然作色。
伟大的思想家不再是抽象的遥远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自己的感觉和情绪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并不琐碎,借用一句老套的话来说,就是“形虽散而神不散”。
这属于“琐记”之类,并非萧红的独创,鲁迅自己也写过这样的文章(如《病中琐记》)。
这类文章的好处在于散中见奇特,奇特中又有平淡,无雕凿之痕,有自然之趣。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事都可以用这样的风格来“琐记”一番,滥用这种琐记的办法,可能真的成为流水账。
而且这种风格的分寸比较难以把握,稍有不慎,可能造成散乱芜杂的表现。
归纳起来,本文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鲁迅的为人。
第一,正面之笔。
比较重要的有下面这几点:对萧红火红的上衣发表了十分认真的见解。
这里有个背景不可忽略。
当年的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一般是羞于讲究生活享受的,尤其像鲁迅这样把生命奉献给民族解放伟大事业的人物,在通常人的理解中,应该是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
但是,他居然对女性的衣着有那么系统的见解,而且是很认真的,连许广平不理解,他都要“生气”。
从这里,一方面表现出这个伟大人物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又表现了这种生活情趣是有美学理论基础的,就是生活小节也有思想家的特色。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概括《回忆鲁迅先生(一)》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鲁迅先生的故事。
鲁迅先生啊,他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
他总是穿着简单,但看起来特别精神。
他工作起来可认真啦,写文章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一点儿也不马虎。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既认真工作,又特别亲切的人。
《回忆鲁迅先生(二)》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继续来讲鲁迅先生的事儿。
你们知道吗?鲁迅先生特别喜欢抽烟,他常常一边思考问题,一边抽烟。
不过,他对自己的身体也很在意,有时候会提醒自己少抽一点。
他的笑声也很特别,爽朗又响亮。
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有说有笑,让大家都觉得很开心。
他还很关心身边的人,有个朋友生病了,他忙前忙后地帮忙照顾。
这就是可爱又温暖的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三)》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说说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写作的时候可专注啦!有时候一写就是好几个小时,连饭都忘了吃。
他的书房里堆满了书,他就像一个在知识海洋里畅游的小鱼。
他也很喜欢和年轻人交流,会给他们很多有用的建议,鼓励他们勇敢追求梦想。
有一回,一个年轻人写了一篇文章给他看,他认真地看了,还仔细地修改,让那个年轻人学到了好多东西。
鲁迅先生真是大家的好榜样!《回忆鲁迅先生(四)》小朋友们,今天还要给你们讲讲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吃饭可有意思了,他不挑食,什么都吃,但吃得不多。
他总是说,时间宝贵,不能在吃饭上浪费太多时间。
他也很爱散步,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会有新的灵感,然后赶紧跑回家写下来。
他对朋友特别真诚,朋友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这样的鲁迅先生,是不是很棒呀?《回忆鲁迅先生(五)》小朋友们,再和你们聊聊鲁迅先生。
他还喜欢看电影,看的时候特别投入,会跟着电影里的情节一起喜怒哀乐。
他虽然是个大作家,但一点儿也不骄傲,总是那么谦虚,不断学习新知识。
这就是让我们敬佩和喜欢的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第二课时课后练习1.下面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做的不好,胃又不好,仍然这样说,可见鲁迅对小辈的体恤。
】B.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表现了鲁迅办事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C.“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表现了鲁迅的爽朗性格和乐观精神。
】D.(鲁迅先生)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
【“喜欢吃硬的东西”表现了鲁迅先生坚毅、刚硬的“硬骨头”性格。
】2.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写下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答客诮》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译文: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背景:鲁迅生前好友许寿裳先生曾在《怀旧》一文中说过,《答客诮》一诗的写作,“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可爱,客人指为溺爱而作”。
你认为这首诗表现出鲁迅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做)阅读鲁迅先生的《死》这篇文章,体会鲁迅对于死亡和人生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
”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会儿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
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黑了,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知道衣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衣裳去。
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
许先生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她去考家庭教师的那一段描写,非常有趣,只取一名,可是考了好几十名,她之能够当选算是难的了。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用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教师以“我眼中的鲁迅”为题,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印象――作为导入,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把握作者的叙事特点。
第二课时,结合课后练习,进行问题探究、扩展阅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简况,及写作背景。
2.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叙事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将课文中的鲁迅,与他们传统印象中的鲁迅进行比较,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诵读课文,分析研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让学生将课文中的鲁迅,与他们传统印象中的鲁迅进行比较,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分析研读课文,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1.分析研读课文,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方法1.对比理解法。
将课文中的鲁迅与他们传统印象中的鲁迅进行比较,从而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这样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
2.诵读体悟法。
给学生时间诵读全文,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体会作者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讨论分析法。
对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分析,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
今天,我们就通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来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另一面的情感世界。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回忆鲁迅先生》中的经典段落;(2)能够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特点;(3)能够运用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分析现实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尊重文学经典;(2)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情操;(3)学习鲁迅先生的勇敢面对现实、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及其文学成就;2.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3. 鲁迅先生的思想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内涵;2. 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及审美特点;3. 将鲁迅先生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法。
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文学成就和思想特点;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4.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运用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进行解读。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回忆鲁迅先生》;2. 相关资料: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照片、名言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六、教学进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回忆鲁迅先生》;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作品氛围;3.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特点;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第二课时1.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及审美特点;2. 案例分析:运用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3. 小组合作:探讨鲁迅先生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4. 课堂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思想价值。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回忆鲁迅先生》中的经典段落;3. 结合现实生活,分析鲁迅先生的思想在今天的意义。
3 回忆鲁迅先生第二课时一、第一次先学后教1.默读结尾一段,思考:这段的描写有什么含义?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认为?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3.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4.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下联:二、当堂检测:1.本文以记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
说说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③“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请说说这些加点词语好在哪里?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词句品味.积累”补充材料:识记——鲁迅名言诗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无题)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8.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评《史记》)9、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言论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4.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5.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6.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7.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8.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9.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时练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B.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C.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D.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不经过查看就抹杀别人的见解是不对的。
B.她开始无精打彩地收拾房间,叠被子,洗碗碟,又扫又擦。
C.许先生上街回来把买来的东西一打开随手就把包东西的牛皮纸拆起来。
D.若是你在梦中也会欢快地笑起来,那是我分咐过月亮,让她给你捎去了我的祝福。
3.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调羹(ɡēnɡ)舀水(yǎo)弄堂(nònɡ)校对(jiào)B.竭力(jié)绞肉(jiǎo)揩油(xié)铁栏杆(ɡǎn)C.油腻(nì)干枯(kū)阖眼(hé)瞿秋白(qú)D.不济(jì)干劲(jìnɡ)捆上(kǔn)果戈里(ɡē)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鲁迅先生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
B.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C.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