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水质调节四注意
- 格式:pdf
- 大小:51.20 KB
- 文档页数:1
夏秋季节虾蟹池塘水质维护调理技术措施1.高温季节防倒藻水体高温易引发倒藻(硅藻:最适水温23~30℃,超过30℃容易引起倒藻;绿藻:最适水温25~33℃,超过33℃容易引起倒藻)。
倒藻容易造成环水缺氧,引起养殖对象应激减料,活力减弱,免疫力下降,疾病易染,所以高温季节一定要警惕倒藻。
如发现水体悬浮物泡沫增多,水色偏暗无光洋,应及时调理:晴天上午7时左右泼洒净水剂,再将“虾绿”加水稀释全池泼洒,可避免倒藻。
2.明辨藻相,及时追肥高温季节中后期的养殖水体偏浓是正常的,但不能浑浊。
如果水色浓,悬浮物多,特别是“茶色”水质,应引起注意和警惕,用玻璃杯取一杯池塘水,静置1小时左右后再观察其水色,看玻璃杯底是否有太多的沉淀物,水色是否是茶色,如果杯底沉淀物多,且水色清澈,表明养殖水体缺藻。
调理措施:早上7时泼洒净水剂,2~3小时后再补施追肥(经发酵处理的肥水王)。
3.消除泡沫,洁爽水质养殖中后期,投饵量、养殖对象的排泄量增加,水温增高,塘底污物容易上浮,死藻增多,易引起水面泡沫堆积,使水体通透性减弱,水色水质变坏,甚至下风口有腥臭味。
调理措施:将芽孢杆菌制剂浸泡2小时,于晴天上午9时配合净水剂混合全池泼洒,重点区域加量。
4.水体定期解毒,消除健康隐患养殖中后期的塘底有机物多,溶氧偏低,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重金属等易产生,致使塘底和水体的有毒成份增加,威胁养殖对象的健康,建议定期(7~10天)泼洒净水剂或“水中宝”,消除隐患。
5.气候环境多变,防控虾蟹应激进入夏天,气候环境多变,低气压、雷阵雨、强风暴、阴雨转晴、风向转变、水质和底质变化都易引发虾蟹应激。
凡遇上述情况,应将“水中宝”配合“虾蟹应激灵”使用,看天气预报,提前预防使用效果更好。
6.控制亚硝酸盐,防止虾蟹偷死养殖中后期,水体高温,底层有机物积累过多,耗氧量大,厌氧微生物繁殖快,亚硝酸盐容易超标,偷死现象容易发生。
控制亚硝酸盐可于早上7时左右泼洒净水剂,9时左右将浸泡2小时的“降解灵”加水全池泼洒。
高温季节鱼塘水质变坏的原因、危害及调控措施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池塘水体既是鱼类的养殖场所,也是天然饵料的培育场所,其水质的好坏与鱼类的健康生长和获得高产息息相关。
随着夏季水温升高,现在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高密度、多品种养殖模式已被广大养殖者普遍采用,但在这样的养殖环境中,使用的投入品也随之增多,极易造成水质变坏,溶氧含量下降,有害物质含量升高,直接导致池鱼泛塘和鱼病暴发,轻则影响池鱼的摄食生长,重则引起鱼类死亡,每年夏季因水质原因引起死鱼现象较多。
加强综合管理,科学合理调控,保持养殖池水的肥、活、嫩、爽,是促进鱼类健康生长,减少病害发生,提高饵料利用率,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
现将相关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主要原因目前的鱼类养殖已由过去稀放粗养逐渐发展为高密度、多品种的配套精养模式,由于饵料的大量投入,造成了养殖动物代谢物和残剩饵料积累过多,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破坏了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削弱了养殖水体的自净功能,使得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日益恶化,水体环境正常生化反应受阻,养殖对象机体组织缺氧,活动、代谢和生长减慢,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鱼病频发和流行。
二、主要危害1.池水缺氧。
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经细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使得池塘下层水中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
当养殖池水溶氧低于3mg/l时,就会抑制鱼类的摄食生长;溶氧低于0.5mg/l时,就会造成养殖鱼类的泛塘死亡。
2.毒害物质增多。
池底淤泥、残剩饵料和鱼类排泄物分解产生的氨、亚硝酸盐、硫化氢是鱼类生存、生长过程中的剧毒物质。
浓度小时,使鱼类处于不安定状态,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饵料系数增加;浓度超标时,导致鱼类中毒死亡。
3.有害菌增多。
当底质恶化,有害菌就会大量繁殖,池水中有害菌达到一定数量时,极易引发鱼病,严重时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三、调控措施1.物理调控。
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机械增氧。
高温季节池塘养殖应如何管理?手把手教你做到四防一加强夏季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季节,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动物食欲明显增强,摄食量增多,进入生产旺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水质易变、病害爆发和流行的危险季节,广大水产养殖户应时刻注意天气变化,积极做好这段时期的养殖管理,切实做到四防一加强。
一、防止水质恶化第一小点:水位的控制。
夏季水温高,水质变化快,加之投喂量大,鱼虾蟹排泄物多,应加强水质调节,保持池塘高水位。
1、定期加注新水:①鱼池一般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5-20cm;②虾蟹池每2-3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0cm;③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适量换水措施,一次换水量不得超过池水的1/4,以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2、池水始终保持在1.5米以上。
建议使用生物改底——生态修复师第二小点:合理的施肥。
为促进鱼虾蟹池天然铒料的生长,保证池水肥、活、嫩、爽,应注意合理施肥。
①鱼池以施化肥为主,每10天一次,每次每亩用尿素1公斤,或过磷酸钙1.5公斤,具体施肥量还应根据池水水质情况及无气情况而定;②虾蟹池一般不需施肥;③鱼发病时停止施肥;④施肥要少量多次,使池水呈红褐色、褐绿色和绿色,保证水的颜色要'活'。
⑤在高度密养的情况下,一般水中含氮量高,可主施磷肥,不施或少施氮肥。
第三小点:水中的酸碱度,也就是PH值的调节。
每隔15-20天施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为25-30公斤,化成石灰乳后全池泼洒,使PH值保持在7.0-8.5之内,以改良水质,沉淀水中有机物,降低池水有机物耗氧量,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我们养殖池水要求偏碱性。
二、防缺氧、防泛塘导致缺氧泛塘的主要原因是底质恶化,加上天气的突然变化。
急救措施:1、投放增氧剂;2、开动增氧机。
开增氧机必须遵循几个原则:①晴天中午开2-3小时;②阴天清晨开;③傍晚不开;④浮头以前开;⑤连绵阴雨半夜开。
三、防病害高温既是鱼虾蟹类最佳生长季节,同时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一旦发病传染极快,故应做好综合防病工作,怎样进行鱼病的预防呢?1、预防细菌性鱼病,提前使用中药类保健品—赛有渔肥鱼美—调肠道、促生长、保肝胆、提免疫,止血肠腮康——抑制有害菌、促凝血止血、增强免疫力,对出血、烂鳃、肠炎、腐皮等细菌性疾病效果显著,聚维酮碘等。
高温时期河蟹塘的水质管理要点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池塘由于大量投饵,水中有机物及有害气体增多,易造成缺氧浮头,发生病害,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调节水质进行防治:
1、当蟹池水质pH值偏高时,使用含有效成分为果酸、腐殖酸钠的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保持池水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
2、池水要常更新,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为宜。
高温季节,在外河水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周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7~8月加至最高水位。
3、合理利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曝气2~3小时,阴雨天气或水质较肥时,连续开机,以保证池水溶氧量。
4、定期施用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高温季节每10天左右使用一次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可调节池水pH值、增加溶氧、净化水质,从而增加河蟹摄食量,促进脱壳生长,减少病害发生。
5、合理投饵:投饵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做到“四看四定”,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摄食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饵。
8~9月是河蟹的生长旺季,应该让河蟹吃饱吃好;10月是河蟹的育肥时期,应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比例,补充投喂玉米可改善河蟹肉质的口感。
所投饵料必须新鲜,早晚各投饵一次,投饵量以两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易败坏水质。
(文章来源: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杨威)。
夏季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的六大注意事项夏季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的六大注意事项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水温也逐步上升,夏季是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同时也是病害高发时期。
持续高温,对池塘养殖影响较大,稍有不慎将直接影响全年的产量和效益。
为此,建议广大养殖户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
1、科学投喂。
夏季水温高,鱼类吃食旺,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四看”的原则,根据天气、水质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控制在一小时内吃完为佳,可定期添加VC、免疫多糖等保健品,保障肝脏和肠道健康,促进营养消化吸收和降低料比。
2、适时增氧。
投饲量大,鱼排泄物多,水易受污染。
要坚持合理适时使用增氧机,以起到调节水质、促进水体对流、增加池水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的作用。
晴天中午开,阴天傍晚开,雨天半夜开,天气闷热开机时间可适当延长,天气凉爽时,应减少开机时间。
3、水质调控。
高温季节,蒸腾作用明显增强,水质较易变坏,可适当加注新水,注水的量控制在20-30cm为宜,也可根据环境控制注水时间,添水时务必注意外源水质,并在白天进行。
生石灰和光合细菌制剂是改良水质的常用药物。
不定期地对池塘施放生石灰调节水质,既可改善池塘水的`酸碱度,控制病菌繁殖,又能防止鱼病发生。
4、病害防治。
持续高温将造成水生动物体质变弱和水质变差,极易诱发鱼病。
鱼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消毒,一旦发生病害,力求准确诊断,及时精准用药。
用药时间一般为晴天上午9:00为宜,避免中午高温用药,用药后应开启增氧机搅水,打破热成层,以免水体局部药物浓度过高。
5、及时捕捞。
每年的高温季节,都是水产品供应的淡季,各类水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各养殖户要根据自身养殖情况,抢抓机遇,适时捕捞上市。
起捕前必须停食一天,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清晨下网,运输过程中可适当加冰降温,抓紧时间,减少死亡。
6、坚持巡塘。
夏季气候多变,应坚持日常巡查工作,同时必须将每天的养殖生产、吃食情况、病害防治等做好台账记录,以便总结经验教训。
高温季节对虾池管理要点1. 虾池水质管理高温季节是虾池发生水质问题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为水温升高、水中氧含量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含量增加等问题。
因此,要做好虾池的水质管理,确保水质稳定,维护虾的健康。
1.1 控制水温夏季水温升高容易导致水中氧溶解度降低、富营养化和病害爆发。
因此,需要采取降温措施,如调节水体循环、增大水池表面积、挖深虾池等方法,以降低水温并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度。
1.2 维护水体稳定性高温季节是虾池水质容易波动的时期,要保持水体稳定性,首先要缓解光照和氧气过度消耗造成的水质波动。
其次,要控制投饵量,防止过量饵料分解使水体富营养化。
1.3 监测水质指标定期监测虾池水质指标,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防止水质问题对虾的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
2. 虾池清洁管理虾池的清洁管理是保证虾池环境卫生的关键。
在高温季节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清洁。
2.1 完全清空虾池定期清空虾池,彻底清除虾池底部的污染物和厌氧菌,以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同时,及时更新清洗虾舍和虾网,确保虾池清洁卫生。
2.2 做好池塘沉淀物处理为防止虾池底泥组成的沉淀物对虾健康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虾池沉淀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全池的清除、局部的清理和加入生态处理剂等。
2.3 控制光照高温和强光照会导致藻类和浮游生物繁殖过多,会造成虾池水质变差和虾体生长状况的下降。
因此,在虾池投放遮阳布或采用绿色植物等限制光照,降低藻类的繁殖。
3. 虾池疾病管理高温季节是虾病发病高峰期,要详细了解虾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做到综合治理。
3.1 防止病害传播定期巡视虾池,发现虾体有病征状及时发现、通报、处理,防止病害的传播。
另外,不同种类间要隔离饵料及退净工具,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2 疫苗接种为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对虾进行疫苗接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接种不同的疫苗,增强虾的免疫力,提高虾对病菌的抵抗力。
象州县池塘养殖在高温季节的技术管理要点
1. 水控制。
在高温季节,池塘中的水温容易升高,对于养殖的鱼类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及时调整池塘中的水量,减少池塘中的水温升高。
2. 氧气供应。
高温季节,水中氧气会减少,对于鱼类的生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注意在池塘中提供充足的氧气,可以使用增氧设备,在池塘中增加氧气供应。
3. 饲料管理。
在高温季节,鱼类的食欲会减弱,因此要注意饲料的管理。
可以调整饲料的品种、口感和添加剂等,增加鱼类的食欲。
4. 病虫害防治。
高温季节,湿度较大,容易滋生病虫害。
因此,要注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杂草和死鱼等,预防病虫害的滋生。
5. 水质管理。
高温季节,水质容易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水质不稳定和变质。
因此,要注意池塘中的水质管理,增加水质的稳定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6. 池塘维护。
在高温季节,池塘的维护更加重要。
要定期清理池塘中的杂草和死鱼等,保持池塘的清洁。
同时,要注意池塘的修建和维护,保持池塘的完好性和水平面。
7. 应急处理。
在高温季节,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要及时进行应急处理。
比如说遇到水质变质或者病虫害的爆发,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恶化。
总之,在高温季节,池塘养殖的技术管理要点很多,需要注意各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确保养殖效果的良好。
同时,养殖户要注意及时获取相关知识和技术,做好管理工作。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夏季是养殖池水质容易出现问题的季节,常见的不良水色包括水体褐色、发黑、发臭等情况。
这些不良水色不仅会影响水质,还会对养殖池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为了保证养殖池水质稳定和生物健康,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下面就介绍一些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一、养殖池水体褐色的调控措施1.加强水质管理夏季高温天气容易诱发水质异常,特别是水体容易泛起褐色。
由于高温容易使有机物分解加速,多余的有机物会导致水质变浑浊。
首先要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查水质,及时清理有机物质。
2.增加通风设施夏季气温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会降低,增加通风设施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和减少褐色的产生。
在夏季,养殖池中的生物代谢增强,容易产生大量的有机废物,对养殖管理要求提高,避免过度投喂和水质不洁等现象。
1.控制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水中有机负荷过重,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导致水体变黑。
在夏季要适当减少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和有机负荷过重。
2.增加水质净化设备可以适当增加水质净化设备,如生物滤池、机械过滤器等,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废物,保持水质清洁。
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指标,保持良好的水质。
加强养殖池水体的循环,通过水体循环可以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带走,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保持水体清新。
适当增加通风换气设备,提高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防止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臭味。
3.加强养殖池维护和清洁及时清理养殖池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废物,保持养殖池的清洁,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臭味。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包括加强水质管理、增加通风设施、加强养殖管理、控制养殖密度、增加水质净化设备、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水体循环、加强通风换气,加强养殖池维护和清洁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可以有效调控养殖池水质,避免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出现,保障养殖池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生长。
高温期鱼塘调水的几点建议北京水世纪家鱼技术二组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它们对水温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每年的7、8月份的三伏高温对于鱼类来说就是一种煎熬。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采取调节水质等方式为鱼类减轻负担。
然而,高温期怎样正确调水您清楚吗?高温期水质有哪些特点?高温期我们为什么要调水?高温期调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将一一为您解答。
一、四大家鱼池塘高温期水质的特点:1、氨氮,亚盐,pH值等化学指标容易超标。
2、水色容易过浓,出现假肥现象。
3、昼夜溶氧差距大,水质不稳定。
白天溶氧过饱和,晚上可能形成氧债。
4、藻相不均衡,裸藻、甲藻、蓝藻易形成优势种群,导致水色变化。
5、雷雨天气较多,容易倒藻。
二、高温期我们为什么要调水?“你为什么调水?”,很多人是比较迷惑的。
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我们不能为了调水而调水,调水需要根据自身塘口的需要“量身订调”。
调水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改变水质指标:增加水体溶氧;稳定pH值在合适范围;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2、改良水体环境:改善底质环境,减少底部有害菌的繁殖;减少水体毒素对养殖动物的影响;3、改良生长性能:增加水体有益菌群含量;增加水体藻类数量,补充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饵料和增加水体溶氧;减少病害的发生;促进消化吸收,降低饵料系数。
三、高温期可以采取有哪些正确调水方案?明白了调水的目的,我们发现,调节水质不是简单用一点有益菌或者底质改良剂,它应该是补菌、补肥、解毒、增氧和改底的完整结合。
根据我们池塘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水质调控:1、针对水质指标:(1)增加水体溶氧方案:加注新水、多开增氧机、补肥(活肥)培藻、使用原子氧+全效底改或强效底净。
(2)稳定pH值在合适范围方案:定期使用水博士,稳定水质。
(3)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方案:减少投饵料的浪费;不施或少施高氮化肥;使用全效底改或强效底净+原子氧+优加益生菌。
2、改良水体环境:(1)改善底质环境,减少底部有害菌的繁殖方案:全效底改片或强效底净定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