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试题7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美国是世界霸主C.多国争霸 D.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凯南评述的是A.美苏都成为超级大国B.美苏“冷战”对峙C.美苏共同对付法西斯D.美苏军事实力接近3.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
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是4.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局势,美国是指手画脚的霸道巨人,欧洲是齐心协力的兄弟巨人,日本是蠢蠢欲动的独角巨人,俄罗斯是元气未伤的北方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东方巨人。
这是针对什么世界局势做出的概括和解读?()A. 世界经济全球化B. 世界文化多元化C. 世界政治民主化D.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5.以下不属于WTO职责范围的是()A.组织实施多边贸易协定 B.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所C.统一处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D.定期处理各国的政治纠纷6.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7.据美国3月4日报道,美国海军“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已在3月1日驶入南海“争议水域”。
这是美方对局势紧张的南海地区最新的一次“力量展示”,将对中国和本地区其它国家释放明显信号。
对上述现象评价不正确的是()A.美国是为了南海地区的安全B.美国企图称霸世界C.是美国干扰地区事务的展现D.美国是在阻挠中国的崛起8.“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世界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
九年级历史单元检测题(七)(第七单元世界格局的演变)班别姓名座号分数说明:全卷皆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冷战”政策。
下列有关“冷战”的意思表述正确的是A.进行局部战争B.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C.采取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D.同苏联断绝一切往来2.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是否推行霸权政治3.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的建立D.华约的建立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的美国总统是A.罗斯福B.杜鲁门C.肯尼迪D.尼克松5.美国提出的“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A.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B.与苏联争霸C.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D.复兴欧洲6.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A.一战B.二战C.冷战D.科索沃战争7.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D.华约的建立8.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结束的标志是A.美国与中国建交B.苏联解体C.赫鲁晓夫改革D.中国的崛起9.下列对“冷战”政策解释最为准确的是A.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B.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C.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D.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反对苏联10.既能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国发生革命,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出台C.马歇尔计划实施D.北约组织建立1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两极格局的瓦解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C.各国之间联系日益D.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第七、八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20分)1、二战后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的国家是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2.开始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的美国总统是A.罗斯福 B.丘吉尔 C.杜鲁门 D.肯尼迪3、为对付美国的军事组织,苏联针锋相对,其措施是A.建立华约组织 B.发展核武器C.入侵阿富汗 D.建立导弹基地4.美苏争霸过程中,苏联处于优势的是在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5、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A.铁幕演说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B.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建立C.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解体D.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6、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中的“一超”是指A.欧盟 B.日本 C.中国 D.美国7、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军事集团 B.经济实力C.外交政策 D.人权问题8、1999年5月8日,北约的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了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使馆建筑的破坏。
这一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大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中?A.第五次中东战争 B.海湾战争C.科索沃战争 D.伊拉克战争9、下列现象能代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主流的是A.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B.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由轰炸南联盟C.印度、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D.朝鲜半岛南北方首脑会晤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欧发生剧变是偶然的B.苏联解体与80年代苏联的社会动荡无关C.两极格局现在已经终结D.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11、中国为美国波音737飞机制造机翼,这最能说明A.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B.中国吸引外资C.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D.中国科技实力雄厚1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①国际投资增长②国际贸易增长③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④慈善事业的发展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13、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①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②既有利也有弊③提供了机遇④面临压力和挑战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下列关于跨国公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原料最便宜的国家购买原料B.在劳动力较为低廉的国家生产产品C.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D.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起破坏作用15、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是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生物工程;④航天技术。
《第7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当前,美日拉拢一些国家极力遏制中国,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的延续.美国实施冷战政策开始于( )A.北约组织的建立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推行2.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北约”成立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出台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3.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说时说:“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为此,美国()A.推行了“杜鲁门主义”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建立了北约组织D.缓解了和苏联的关系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B.两极格局C.凡尔赛体系D.华盛顿体系5.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6.苏东剧变、欧盟成立、“东方巨龙”腾飞等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B.“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C.大国力量保持均衡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7.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新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请问“一超多强”中的“多强"主要是指()A..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B..欧盟、俄罗斯、日本、英国C..中国、俄罗斯、法国、日本 D..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8.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①信息化②全球化③多极化④军事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B.经济全球化提高了生产成本C.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D.国家间经济往来障碍增多10.“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的传唱让“地球村”家喻户晓,“地球村”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A.政治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C.文化多元化D.区域集团化11.下列不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趋势的事件是( )A.北约建立B.欧盟成立C.苏联解体D.WTO建立二、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7--8)单元综合测试题检测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1.二战结束后,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A.苏联B.美国C.英国D.法国2.美苏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出台C.马偕尔计划实施D.北约建立3.华约组织的首要国家是: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波兰4.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A.美苏争霸开始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约、华约建立D.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5.右图漫画的作者表达对导弹危机的观点是:A.美苏对抗剧烈B.美苏较量实力C.美国必胜,苏联必败D.美苏间会同归于尽6.有关古巴导弹危机表述不正确的是:古巴导弹危机A.发生在1962年 B.美术产生了直接的军事冲突C.互相作出让步D.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7.1979年12月出兵侵占阿富汗的是:A.美国B.苏联C.以色列D.阿拉伯国家8.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C.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 D.中国和平崛起9.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的方面来说主要有:①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②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③直接面临竞争的风险④化解意识形态的争端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10.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表现在: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③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④许多国家成为世贸组织成员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11.1995年成立的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经济共同体C.世界贸易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12.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个国家?A.日本 B.德国 C.英国 D.美国13.在人类由电气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无线电报的出现C.无线电话的普及 D.国际互联网的使用14.基因工程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是:A.病毒学 B.克隆技术 C.微生物学 D.分子学15.《等待戈多》的作者是法国著名荒诞派作家:A.德莱塞 B.罗曼·罗兰 C.贝克特 D.毕加索16.爵士乐源于:A.英国乡村音乐 B.美国黑人音乐C.非洲黑人音乐 D.欧洲古典音乐17.被称为世界电影业中心的美国影城是:A.嘎纳 B.好莱坞 C.奥斯卡 D.拉斯维加斯18、“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地区冲突 B.民族矛盾 C.霸权主义 D.国际组织19、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缩短为7年,20世纪以后只需3-5年。
九年级下册七~八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攻击对方的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等。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D)A.冷战不是战争,两极相互对峙 B.冷战两极均衡,达到相对稳定C.美苏对峙时期,世界相对和平 D.美苏兵戎相见,人民死伤惨重2.1947年,为帮助西欧摆脱经济动荡的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强调:“我们的帮助应该首先通过经济和财政援助的途径。
”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B)A.发表“铁幕"演说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华约”组织3.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B.其实质都是维护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C.都以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D.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4.(2016·辽宁沈阳)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学习时,设计了以“冷战"为主题的示意简图.根据下图内容推断,当时的世界格局是(A)冷战中的对峙错误!A.两极格局 B.多极化趋势 C.一超多强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右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 C)A.苏德战争B.巴以矛盾C.美苏争霸D.海湾战争6.握手是一种礼仪,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
1972年,中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就美国而言,其主要原因不包括(D)A.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处于劣势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C.与中国友好交往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D.只有联合中国,世界才能和平7.(2016·四川达州)美国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世界》中写道:“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单元测试(七)一、单项选择题1.二战后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的国家是()A.美国 B.苏联C.日本D.德国2.开始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的美国总统是()A.罗斯福B.丘吉尔 C.杜鲁门 D.肯尼迪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铁幕演说开始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实施D.北约组织建立4.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A.冷战开始B.同苏联抗衡C.援助西欧各国D.加强对它国的干涉和控制5.为对付美国的军事组织,苏联针锋相对,其措施是()A.建立华约组织B.发展核武器 C.入侵阿富汗 D.建立导弹基地6.美苏争霸过程中,苏联处于优势的是在()A.50年代 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7.反映美苏两国剑拔弩张、争霸达到白热化的事件是()A.两极格局形成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8.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A.铁幕演说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B.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建立C.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解体D.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9、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约组织建立 D.华约组织建立10.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争霸B.地区冲突C.民族矛盾D.宗教冲突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冷战政策表现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C.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2.既能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国发生革命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是()A.冷战政策B.杜鲁门主义出台C.马歇尔计划实施 D.北约组织建立13.20世纪80年代苏联丧失对外扩张猛烈的势头,其根本原因是()A.国内民族矛盾尖锐B.同中国改善关系C.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D.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14.两极格局结束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的标志是()A.美国侵略朝鲜战争的失败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失败D.欧洲联盟的形成15.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第七单元1.“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攻击对方的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等。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冷战不是战争,两极互相对峙B.冷战两极平衡,到达相对稳定C.美苏对峙时期,世界相对和平D.美苏兵戎相见,人民死伤沉重2.“冷战〞〔ColdWar〕是HY针对苏联等HY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冷战〞开场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D.马歇尔方案的施行0世纪五六十年代,表达美苏争霸的突出事件是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场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卒子,即小兵〕。
〞这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完毕,出现“一超多强〞场面5.第二次世界HY完毕以后,HY推行了“遏制〞HY的冷战,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形成的标志是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B.马歇尔方案施行C.杜鲁门主义出台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6.肯尼迪说:“通过援外这种方法,HY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
〞二战后HY对西欧的经济援助策略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方案〞的施行7.〔1945年5月9日晚〕就在莫斯科欢庆成功激情犹酣之时,时任HY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完毕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场。
〞这里加横线的两个“战争〞分别指:战、二战、中东战争 C.二战、冷战、科索沃战争8.HY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全世界都应该采取HY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将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反映了A.HY宣布将参加一战B.HY称霸世界的野心C.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HY经济出现了滞胀9.德国消费的欧宝轿车,车身产自德国,轮胎来自比利时,避震器来自意大利,排气管来自瑞典,座椅来自匈牙利,仪表盘来自瑞士。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七单元测试题一、选一选(每题2分,计30分)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是()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电的发明和利用C.汽车、飞机的出现D.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原子能的利用B.计算机的广泛应用C.航天技术的发展D.生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3.现在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是在()A.计算机出现以后B.二战结束后C.国际互联网出现以后D.20世纪末4.生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它的核心是()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克隆技术D.遗传工程5.世界上第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是()A.绵羊B.山羊C.珍珠牛D.猕猴6.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B.它起源于美国C.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D.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7.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制定了一项尖端科学领域研究与开发计划是()A.星球大战计划B.尤里卡计划C.星火计划D.863计划8.20世纪揭露和批判美国生活方式的长篇小说是()A.《愤怒的葡萄》B.《红与黑》C.《美国的悲剧》D.《汤姆大叔的小屋》9.因高度艺术水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是()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母亲》C.《战争与和平》D.《静静的顿河》10.反映了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遇失败的作品是()A.《安娜·卡列尼娜》B.《约翰·克利斯朵夫》C.《等待戈多》D.《堂·吉诃德》11.下列画家中,属于西班牙国籍的包括()①达·芬奇②毕加索③达利④凡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下列关于画家毕加索的说法错误的是()A.《格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B.20世纪初他在法国创立了立体派绘画C.大胆地推陈出新是他的追求D.人类梦境、幻觉是他绘画的主题13.下面关于爵士乐的表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B.即兴演奏使爵士乐形成了多种风格C.爵士乐先在欧洲流行,后传到美国D.爵士乐是现代音乐演变的一个代表14.被称为世界电影之都的是()A.巴黎B.维也纳C.西安D.好莱坞15.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电影界最高奖项,她的正式名称叫()A.电影艺术奖B.电影成就奖C.电影科学奖D.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奖二、填一填(每空1分,计10分)16.20世纪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次科技革命称之为。
第十四课冷战中的对峙一、选择题1. 二战后,美国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的主要原因是A.为了对付苏联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帮助医治战争创伤 D.加强经济的宏观指导答案: A解析:根据所学,二战后美国给予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其实质是对付社会主义阵营,是为了其外交的需要。
2. 张强同学想探究20世纪5070年代美苏争霸的历史,他上网查找的资料中,不应该有A.古巴导弹危机 B.苏联出兵阿富汗 C.美国对越战争 D.科索沃战争答案: D解析:科索沃战争从1999年3月24日到1999年6月20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最后外交努力”失败为借口,出动大规模海空军力量,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军事打击,使持续了一个时期以来的危机转化成了公开的战争行动。
3.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段著名演说习惯上被历史学家称为( )A.法西斯主义 B.杜鲁门主义 C.“铁幕演说” D.绥靖政策答案: C解析:1946年1月,英国前任首相丘吉尔应邀访美。
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称之为铁幕演说。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象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4. 二战后,美国抛出的“冷战”政策是()A.以经济、军事等手段与苏联对抗B.在欧洲用经济贸易,在亚洲用军事手段的对抗形式C.以战争与经济贸易结合的方式对抗D.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形式与苏联对抗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史实。
第七、八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二战后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的国家是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
2.开始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的美国总统是
A.罗斯福 B.丘吉尔 C.杜鲁门 D.肯尼迪
3、为对付美国的军事组织,苏联针锋相对,其措施是
A.建立华约组织 B.发展核武器
C.入侵阿富汗 D.建立导弹基地
4.美苏争霸过程中,苏联处于优势的是在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5、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A.铁幕演说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
B.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建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6、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中的“一超”是指
A.欧盟 B.日本 C.中国 D.美国
7、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军事集团 B.经济实力
C.外交政策 D.人权问题
8、1999年5月8日,北约的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了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使馆建筑的破坏。
这一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大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第五次中东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伊拉克战争
9、下列现象能代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主流的是
A.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B.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由轰炸南联盟
C.印度、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
D.朝鲜半岛南北方首脑会晤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欧发生剧变是偶然的
B.苏联解体与80年代苏联的社会动荡无关
C.两极格局现在已经终结
D.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11、中国为美国波音737飞机制造机翼,这最能说明
A.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B.中国吸引外资
C.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D.中国科技实力雄厚
1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
①国际投资增长②国际贸易增长③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④慈善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3、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①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②既有利也有弊③提供了机遇④面临压力和挑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下列关于跨国公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原料最便宜的国家购买原料
B.在劳动力较为低廉的国家生产产品
C.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D.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起破坏作用
15、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是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生物工程;④航天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 航天技术
B 电子计算机
C 原子能技术
D 生物工程
17、生物工程是在下列哪几个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①分子生物学②遗传学③细胞学④微生物学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18、小说《美国的悲剧》的作者是
A 高尔基
B 罗曼·罗兰
C 德莱塞
D 毕加索
19、被誉为20世纪艺术中的珍品的毕加索的代表作品是
A《最后的晚餐》 B《格尔尼卡》
C《和平鸽》 D《记忆的永恒》
20、作为现代音乐的一个代表,爵士乐起源于下列哪个地区的音乐?
A 欧洲
B 亚洲
C 非洲
D 美洲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开始破裂,这是由于
A.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
B.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
D.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
22. 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笼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23.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加强了全球战略攻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加强和日本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
①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②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压
③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④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其实施时间主要在冬季 B.其手段是采取直接的武装侵略
C.其对象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D.其途径包括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5. 下列有关“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叙述,错误的是
A.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B.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C.经济实力对多极化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D.“冷战”结束后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2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罗斯福新政②杜鲁门主义出台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④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27.从美苏争霸的过程可以看出,决定霸权地位的最关键因素是
A.军事实力
B.综合国力
C.科学技术
D.领导人的战略决策
28.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其中“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意大利、英国
B.欧共体、德国
C.法国、加拿大
D.欧盟、俄罗斯
29.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欧洲表现为
A.欧盟实力增强
B.中国实力增强
C.日本实力增强
D.加拿大实力增强
30. 2006-2007年,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就朝鲜核问
题在北京多次举行六方会谈,这反映出
A.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D.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31.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和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32.二十多年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很少能够看到国外的商品出售。
而今,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和买到这些东西,同时我国的产品也遍及世界各地。
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世界经济呈全球化趋势 B.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C.世界格局出现全球化趋势 D.亚洲经济飞速发展
33.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A.生物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 B.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D.原子能技术的不断更新
34. 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
五一长假期间,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那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A. 乘火车到达武汉
B. 乘轮船游览三峡
C. 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平安
D.承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
35. 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B.它起源于美国
C.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D. 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三、材料解析题(共1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他们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为世界经济不断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了严重困难,政局动荡。
并迅速涤荡全球,昭示出国际金融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风险一面。
——以上材料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P119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
(2)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指出这一趋势对亚洲的影响是什么?(2分)
(3)中国是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的?(2分)四、问答题(共15分)
1、简要说明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
(6分)
2、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