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学细胞生物学:从细胞角度研究生命的发生与分化、发育与生长、遗传与变异、健康与疾病、衰老与死亡等基本生物学现象。以细胞生物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同疾病发生关系的原理

2、单位膜:生物膜在电镜下“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

3、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能量,主要方式有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

4、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需要膜特异性载体蛋白的介导,需要消耗能量。

5、简单扩散:小分子物质通过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不消耗细胞代谢能,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运输速度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脂溶性,且与溶质浓度差成正比。

6、易化扩散:在特异性载体蛋白的介导下,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属于被动运输,具有选择性、特异性、饱和性。存在最大的转运速度,可被竞争性抑制剂阻断,也可以被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

7、离子通道扩散:介导被动运输,对被转运的离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多数不持续开放,受“闸门”控制。

8、协同运输:是一类由Na+-K+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 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

9、胞吞作用:质膜内陷,包围细胞外物质形成胞吞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可分为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10胞吐作用:又称外排作用或入胞作用。指细胞将合成的外输性物质和代谢废物,通过囊泡转运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后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11 吞噬作用:细胞膜凹陷或形成伪足,摄入直径大于250nm的颗粒物质的过程,形成的小囊泡称吞噬体或吞噬泡。

12 吞饮作用:细胞膜凹陷,非特异性摄入溶质或液体的过程,形成的小囊泡称吞噬体或吞噬泡

13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摄取细胞外特异性蛋白质或其他化合物的过程,为细胞提供了可选择性、高效地摄取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的方式。

14 结构性分泌途径:一些外分泌性物质在内质网合成后,立即转运到高尓基复合体,经修饰、浓缩、分选后,装入分泌囊泡,转运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后将分泌物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15:调节性分泌途径:一些外分泌性物质在内质网合成后,贮存在特定的分泌小泡中,当细胞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才启动胞吐过程,使分泌囊泡与质膜结合后,将分泌物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16 分子伴侣:能够帮助多肽链转运、折叠、组装的结合蛋白,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17 糖基化:单糖或寡糖与蛋白质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18 N-连接糖基化:寡糖与蛋白质天冬酰胺残基侧链上的氨基基团的结合,称为N-连接糖基化。

19 O-连接糖基化:寡糖与蛋白质多肽链中丝氨酸等氨基酸残基侧链的OH结合,称为O-连接糖基化。

20 信号肽:由信号密码翻译而出,由16~26个疏水氨基酸组成,位于肽链的氨基端,引导核糖体与内质网结合。

21 信号识别颗粒:存在于细胞质内,由6种多肽亚单位和小的细胞质RNA组成,其化学本质是RNP。

22 内体性溶酶体:由高尓基复合体芽生的运输小泡和经由细胞胞吞(饮)作用形成的内体合并而成。

23 吞噬性溶酶体:由内体性溶酶体与来自细胞内外作用底物相互融合而成。

24 自噬性溶酶体:内体性溶酶体的作用底物为内源性物质(衰老的细胞器、糖原、脂类等),则该溶酶体为自噬性溶酶体。

25 异噬性溶酶体:内体性溶酶体的作用底物为外源性物质(细菌、异物、坏死的组织碎片等),则该溶酶体为异噬性溶酶体。

26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基本特性之一,也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其流动性主要是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

27 导肽:将被输入线粒体的蛋白的N末端有一段20~80的氨基酸序列,多是由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组成,这段序列具有识别、引导蛋白从特定的位点进入线粒体的作用,称为导肽。

28 亲核蛋白:是一类在细胞质中合成,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的蛋白质。

29 核定位信号:通常亲核蛋白含有4~8个氨基酸组成的特殊序列来保证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核内,该序列称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

30 核骨架: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膜、染色质、核仁外的部分,是一个以非组蛋白为主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

31 马达蛋白:是介导细胞内物质沿细胞骨架运输的蛋白,它可分为动力蛋白、驱动蛋白、肌球蛋白。

32 细胞连接:机体同一组织内或不同组织间通过相邻细胞表面的特化和细胞间隙所形成的最基本、最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33 细胞黏附分子:是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类跨膜蛋白,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结合并起黏附作用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

34 细胞外基质: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空间的分泌蛋白和多糖构成的精密有序的网络结构。

35 蛋白聚糖:由氨基聚糖(除透明质酸外)和核心蛋白共价结合形成的高分子复合物,是一种含糖量极高的糖蛋白

36 第一信号:由细胞分泌、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它是细胞通讯的信号,称为第一信号。

37 第二信号:受体被激活后在细胞内产生、能介导信号传导的活性物质。

38 膜受体: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由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细胞外域、将受体固定在细胞膜上的跨膜域和起信号传导作用的胞内域三部分构成。

39 胞内受体:是DNA结合蛋白,可与来自胞外的亲脂性小分子甾类激素等结合,作为转录因子与DNA顺式作用原件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

40 蛋白激酶:是一类磷酸转移酶,其作用是将A TP的磷基转移到底物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上,使底物磷酸化,是胞外信号引起细胞效应的一个重要环节。

41 细胞决定: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发生可识别的分化特征之前就确定了未来的分化命运,只能向特定方向分化的状态。

42 细胞分化:由受精卵开始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之间逐渐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43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发生的生理功能衰退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形态发生变化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44 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现象不可逆的停止及细胞生命现象的终结。

45 细胞坏死:在外来致病因子作用下,细胞生命活动被强行终止所致的病理性、被动性的死亡过程。

46 细胞凋亡:在特定信号的诱导下,细胞内的死亡级联反应被触动所致的生理或病理性、主动性的死亡过程,需要消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