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方法论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学方法论》

一、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

提出:进化论学派提出进化论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牢固联系的比较方法,试图建立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通则。

影响:不同学派的学者们根据自身的理论观点对社会不同的社会群体的一种或多种的文化事象在作出记录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文化比较研究工作。

发展:当考察文化受制于自然环境时,新进化论学者又兴起对作为文化进化理论的研究,从众多社会群体的抽样资料中作出统计分析,试图剧照一些具体的规律,或者相近的发展模式。如:美人类学家默多克利用他们累积的资料,建立起“人类关系资料档案库”,为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实际资料。

(一)文化比较研究

文化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文化史

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文化比较研究

1、进化论(并行说)

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去处理各地文化的异同性:即利用现存的部落作为早期历史阶段的例子建立社会进化的普遍法则来论证他们的理论。

代表人物:摩尔根《人类家庭的血亲与姻亲制度》用比较法研究亲属制度;

泰勒:首先建立起社会文化进化的方法论(用统计学方法将文化特质作为统计分

析的变项去观察其重复出现、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某些关系)

2、传播伦(传播说)

3、历史特殊论:连续性区域跨文化比较

批评进化论学派的缺点:文化相近的程度不易量评;没有注意具体文化的历史背景。4、功能学派:拉氏:运用自然科学的归纳法研究人类文化

目的:阐述和证实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和社会变迁中可观察到的规律的理论。田野中,侧重社会制度的系统观察。

5、文化与心理学派

主要观点:探讨现代社会的国民性

方法:分析每一社会、文化的人格特征对特定民族的文化、制度、思想,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人格和社会的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

代表人物: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用跨文化比较法站在美国的立场去观察比对,理解日本人,通过对不同背景的逻辑分析来确定其文化模式。

(二)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拓展(跨国、跨地区、跨学科)

1、背景:针对功能学派分析一个社会的功能理论推展到全人类的社会这一缺失,提倡把人类的理论用统计的方式证之于许多不同的社会文化情况,发展跨文化比较研究。

目的:不限时空的对群体与群体之间、传统与传统之间作出比较,做到普遍化,进而达到识别文化的异同。它寻找结构上变异的科学解说,同时又要证明人类本身及其习俗的来源和发展。

2、代表:默多克“人类关系区域档案库”

实际上是世界民族志的资料中心。尽管多种文化并不相同,但存在一些相同的发展模式。从样本民族所具有的文化特质通过比较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不同族体从简单到复杂的文化特质,而族体之间的文化变迁则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用档案库的同时应重视与标本不一致的文化社会标本的文化特质的特殊背景所塑造的行为模式,以及某一文化特质的时代属性,否则可能会曲解具体文化的社会含义。

3、发展

双向文化人类学“文化的沟通是一种相互认识和承认的过程。”

(三)余论

哈维兰“理想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应该产生于广泛的比较研究基础上。跨文化研究者考察世界性实例为的是探讨他们对文化现象的解释能否广泛运用于全世界。”

二、文化残存研究

残存法:文化保留其形式于新的社会结构中而失去原来的实质作用。通过分析和研究作为文化的历史证据的这些残余,就可以追溯发展的历史,从而重建文化的演进过程。

影响:在中国,历史文献、考古文物和现代民族志,通过对其分析,可以追溯到旧有的文化结构和人类文化发展的阶段。

三、文化传播与传播论派

定义:各个社会群体一切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特质都是从一个源头传播开去,或说成是借用的结果。

理论:德奥文化圈代表:弗罗贝纽,最早提出“文化圈”;格雷布纳,有的文化圈有部分重叠形成“文化层”,还提出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即形式标准和数量标准;施密特,又补充了“性质标准”“连续标准”“关系程度标准”,施密特的文化传播论带有进化论特点,被称为“文化圈进化论”。

当前的主流思想:把一种文化看作是共有的、独特的动态系统,每一种文化在有限的范围内,由本身的发明、创新和采借等因素决定。

四、文化和文化变迁的研究p42

方法:族别问题研究、族群关系研究、追踪研究等

五、定量分析p55

1、描述性统计:用简化了的数据取代多种部件的量度。

2、推理式统计:由一组人口样本,包含了推理性的测试可以加的你样本及其变异与分布情

况去推论整体的做法、

3、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主题是社会群体本身或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变迁。(均用统计量化的

方法)

4、方法:一是对社会进程及其形态的关系分析,二是对社会成员的优化分析,三十适用于

社会网络结构的优化分析,四是民族的分解作用,无视计算机分析。

六、结构功能分析

1、马氏:用整体的观点来考察社会、处理文化现象以及文化的功能来解释文化事实的。

文化是用来满足“生理上的基本需要”、“制度上的需要”、“整合上的需要”(如宗教艺术等)

目的:探究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制度之间如何彼此协调以及他们发生什么功能作用问题,而不是寻求因果解释。

2、拉氏:强调结构组织的重要性,揭示人类社会的结构——习俗、信仰、制度的模式。全

部的社会关系的有机整体就是社会结构,产生于功能分析的基础。

原理:一种文化的不同方面的中心功能就是维护这种文化的社会结构。

(一)结构与功能

1、方法:分析一定事物在整体内各个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结合关系,以及组成内部的功能关系。

2、拉氏:结构是指部分之间的安排,社会过程是指社会同时态的活动单元,功能是过程与结构的结合,其探究的中心是指社会活动单元。

3、结构与功能分析:社会结构是具体存在某一群体之间的系统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结构

是动态的,它必须通过功能关系才能辨认出来;注重实践和空间上的扩展,又是与制度相始终,

4、对中国的影响:《江村经济》

费孝通:“系统分析不仅要把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在系统内部的作用和地位搞清楚,而更重要的是把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出来。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动态的”

5、小结:p74

半个世纪以前学术界往往出现如何梳理历史与现实、大传统与小传统、高层文化与基层文化的连续性关系。而没有从结构功能分析出发,要求切实地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社会文化的全貌和结构特征,进而探讨社会文化内在的结构变迁甚至转型的过程,如今,我国学术传统与历史学、人类学交流增多。真正做到了跨学科合作。

七、田野调查方法

1、基本方法

历时态(又叫纵剖面分析研究):从发展的观点着手研究文化,即对各社会的文化特点和外部关系已进行或进行中的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在若干年限内反复观察。

同时态(横切面的分析研究):考察特定时间文化的特点和内部结构。

社区内外关系分析研究:类似功能分析法

八:民族志类比分析法

1、定义:运用民族志资料,结合历史文献,研究解释出土文物,复原社会群体全貌的重要方法。

民族考古学的历史:为了重建史前人类行为和文化模式的考古学,运用民族志的资料和方法已经一段很长的历史。残存法已经发展了一个世纪,作为考古学的一种工具的民族志方法和资料。

2、发展:70年代后期,考古学“反对只是描述和分类过去遗物,或详细地重建地区时序层

次,而立意将环境中过去的生活方式视为一个系统,将文化变迁的过程加以理论化,除了重建物质遗迹之外,他们想要重建过去的生活方式,甚至思想世界。”

3、对我国的影响:避免“脱离现实的历史”和“理论空洞的考古”

代表人物:林惠祥综合运用两学科知识,研究南洋民族和我国华南古民族的历史关系。

4、理论依据:世界各民族都经历过大小相同的的进化阶段。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群体,同

样的经济基础,产生相似的上层建筑。

八、多学科综合研究

定义:从多种学科的不同角度同时考察一个对象,处处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和全面,重视比较综合研究,共同协作。(1962年李济)

实例:南方民族史的的研究:诸如民族的源流、同化、融合、关系等复杂问题,可以用人类学的科际比较的方法,但不可用过时的人类学方法。

1、考古学与人类学的结合

代表人物:历史特殊论C.威斯勒和A.L.克鲁伯与其学生

“重视各种文化要素分布的研究,根据各种文化在空间上的差异和分布情况,去推断他们的历史进程,其目的在于判定和划分各个文化区和年代与区域的假说,即分布最广的文化特质是比较古老的,而距离中心近的文化特质是较新的。”

“同一区域内各种不同的古代遗物,实际上肯呢个来自各自不同的时候。”

历史传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