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竞赛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名词解释:

1.运动竞赛学是以运动竞赛为研究对象,揭示运动竞赛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 “博弈”就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需要依靠策略去战胜对手的,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的现象。

3.比赛能力:特指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表现出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至少由三个方面的能力组合而成,即认识能力、基础能力、善用机遇及适应与调整能力。

4.竞赛战术:是指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己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

目的:为了战胜对方或表现出理想的竞技水平。

5.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用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

6. 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7.战术知识: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两种形态。

8.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形成的状态。

B简答题:

运动竞赛学研究的对象:运动竞赛过程。研究范围包括:

1.微观层面:运动竞赛的内在发展规律

2.中观层面:运动竞赛与其他体育活动的关系

3.宏观层面:探讨运动竞赛和社会的交互影响

运动竞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人类为什么需要运动竞赛,即运动竞赛的价值功效问题

2.如何在运动竞赛中获胜,即制胜问题

3.如何科学地组织运动竞赛,即运动竞赛管理问题

高水平竞技比赛的复杂性问题:

1.具有多重复杂性,服从多种规律

2.规律具有深隐性质

3.复杂度呈动态变化

4.运动员赛前状态与比赛成绩的对应关系赖以发展的条件不易确定

5.比赛现场信息的采集与分析难度

博弈的三要素:

1.参与人或者局中人,

2.他们可以选择的行动或策略,

3.每个参与人在各种情况下的博弈所得叫做赢利或得益

制胜系统的结构:

主体因素:1.教练员因素:指导训练的能力、指挥比赛的能力

2.运动员因素:技术、战术、智能、心理、运动素质、经验(集体配合)

客体因素:使用的器械设备和工具

制胜系统的基本特征:

1.要素的全面性与结构的合理性

2.适应能力的广泛性

对比赛节奏的认识:

1.控制,统治,左右比赛节奏是运动员比赛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等于把握了比赛的主导权

2.不同类的比赛项目,其节奏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因而要求运动员所具备控制比赛节奏的能力也会有所差异

3.运动员控制,左右比赛节奏的关键之处是对比赛节奏转换关系的动态处理,以及对技战术运用时机的动态把握能力

善用机遇的条件:

1.较强的观察力

2.敏捷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

3.丰富的专项运动经验

适应比赛环境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1.自我控制能力

2.抗干扰能力

3.应变能力

4.有效利用比赛环境的能力

战术的分类:

1.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划分: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

2.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划分:个人战术,小组战术,集体(全队)战术

3.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划分,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

4.按战术的普适性划分:常用战术,特殊战术

5.按战术的共通性质划分 (身体对抗性战术,有球无球战术,比赛阵形战术,以多打(防)少或以少打(防)多的战术,快攻战术,定位球战术)

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

1.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

2.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防守和心理等

3.确定战术原则

4.己方(全队、小组或个人)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

5.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

6.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

7.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

8.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

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1.及时收集准备的情报

2.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

3.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

4.充分利用竞赛规则

5.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1.深刻把握项目制胜规律

2.培养战术意识

3培养战术运用能力

4.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

5.重视战术组合

6.加强创新研究

如何调整运动员竞技状态以争取最佳成绩:

1.从训练的角度:调整负荷量和符合强度,调整训练手段和方法,调整训练内容,调整训练目标

2.从运动员心态角度:树立自信心,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提出适宜的参赛目标,保持求胜心和决战心,培养平常心和忍耐心

3.从营造适宜竞赛环境的角度:要考虑气候、地理、场馆、饮食裁判、观众等因素

教练员临场指挥计划的内容:

1.对局势发展的若干种可能性做出预测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换人方案

3.暂停的使用

4.临场指挥所用的语言

5.遵循和利用规则

什么情况实施换人方案:

1.队员受伤或体力不佳且发挥不了正常作用时

2.某一队员发挥失常时

3.胜局已定,保存主力队员的体力,锻炼新手时

4.队员作风不好影响较坏时

5.需要绝招队员上场时

6.对方顺利,我方被动,需要改变打发时

C论述题:

设立参赛目标的注意事项(参赛目标的弹性特征):

1.实力相差悬殊,强方可将取胜列为明确的参赛目标

2.实力接近,赛前不应建立绝对明确的或保证完成的目标,而应建立通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弹性”名次目标

3.不同项群比赛中,运动员竞技水平参赛目标的可预见性有所不同

4.设立参赛的目标应考虑的因素:A主要竞技对手的竞技水平及其竞技的潜力,对未来比赛竞争强度数进行科学估计,B客观面对未来比赛地点、气候、场地器材特点,观众自发倾向性,裁判行为可能出现不公平现象等对比赛结果的影响

赛前训练计划的制定的注意事项:

1.时间长度:短跑项目一般为4周,举重项目以7周为宜,柔道项目以8周为宜,长跑项目以10周为宜

2.训练内容的选择与要求:技术方面,分解练习的比例减少,完整练习的比例增加。技术训练应以稳定性和成功率为基本要求,一般不再学习新动作或改变运动员已形成和巩固了的技术动作。战术训练方面,战术训练应以针对性为基本要求,即主要练习针对比赛中主要对手的战术,战术应大量采用实战方式进行。心理准备方面:主要任务是培养运动员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赛前心理准备实际上是使运动员在心理上处于战斗准备状态。在运动素质方面。一般运动素质的训练减少,专项运动素质的比例增加且服从技术、战术训练的需要

3.负荷的安排:总的原则是突出专项符合强度,适当减少负荷量

制定比赛的专门计划:

1.双方情况的分析

2.比赛的任务和要求

3.比赛运用的技术和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