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部基础教一司科研子课题

教育部基础教一司科研子课题

教育部基础教一司科研子课题
教育部基础教一司科研子课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科研子课题《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修改稿)

《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0A0207—X080)系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0A02)之子课题,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获准立项,课题主持人韦俊卿教授,课题具体管理单位: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为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特制定本研究方案。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21世纪是综合实力激烈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为适应时代要求,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正逐步由“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能力教育”逐步成为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展开,国家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然而,我国当前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中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的实践和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于2010年8月启动重大调研课题“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及对策研究”(编号:2010A02)并以“教基一司函[2010]26号”致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11个省、市、自治区教育厅,要求每个省、市、区各抽10个市、县(区)各10所中小学校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这是教育部发动的重大调研课题,其目的在于对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有效测量和评价,以便有助于在新时期科学把握年轻一代的心理状态,推动全社会以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当今充满希望和智慧的年轻一代。同时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帮助青少年认识他们自身的潜能,帮助青少年家庭找到培养子女积极品质的方法,帮助学校和老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并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组推动调研与科研课题并进。本课题以教育部课题为指导,从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继续教育的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与提高方面,从微观层面进行一些新的探索,目的是探寻在技术操作层面上,院校师范生如何加强从教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在职中小学教师如何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来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课题研究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和形成的有效方法、途径,促进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探索在岗中小学教师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改进、教法改进)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技能创新能力的机制与策略的确立,为提高教师教学技能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开展关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精神教育训练。

2、关于师范生的基本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包括教学思想、“三笔一话”(钢笔粉笔硬笔字、毛笔字、普通话)、多媒体技术及教育信息和教育科研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运用技能、心理辅导与心理测量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备课、授课、观课、评课技能等的习练与提高。

3、在职中小学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课堂改进、教法改进)策略的探索。

4、关于现代成功教学方法流派的综合评介及选择性应用训练。

三、研究方法的不同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特点是:应用型,周期短,中度值,教(学)中研,人员广,业余研。内容特点是:着重基础,精要管用,求真求实,有所创新。策略特点是: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引导,校为基地,多方联合,专家引领,师生参研。研究方法采取高校与县、市教研室及中小学有关人员自愿组合联合搞科研,以院校为依托,以顾问组为咨询指导、以专家组为技术支撑、以课研人员组成课题组和课研小组为基本实践队伍,利用网络、现场指导、教师和师生联手习练、讲习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实际操作研习探索。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一)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12-2012.2)选题、论证,填表申报、酝酿关于课题实施的人员组成办法,做好开展课研必要条件的准备。

2、课题实施的启动阶段(2012.3-2012.5)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写好课研实施方案、课研管理办法、课研实验学校和课研小组申报办法,联系有关人员组成课题实施的顾问组、专家组、课题组等课研实施机构,并给相关人员颁发证书和进行具体的研究项目工作分工,举行开题会。

3、课研全面实施阶段(2012.5—2013.12)主要活动内容:

(1)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课研人员培训。主要内容是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的价值和目标、内容和操作方法的运用及具体实施方案的要求与研究行为规范及组织方法,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研究行动自觉

教育部2资料4个司局机构跟部分直属机构正司局级干部简历

本文介绍教育部24个司局机构和部分直属机构正司局级干部简历 P1 办公厅 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 发展规划司 人事司 财务司 基础教育司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高等教育司 民族教育司 师范教育司 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思想政治工作司 社会科学司 直属高校工作司 P2 高校学生司 科学技术司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直属机关党委 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离退休干部局 监察局 科技发展中心 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办公厅主任 牟阳春 主持办公厅的全面工作,重点负责部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和部党组会、部长办公会议等事项的落实、督办工作。根据部党组的指示,办理与中办、国办的相应联系协调事项。 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 孙霄兵,博士。原任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副司长,2005年12月任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

发展规划司司长 韩进,原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2004年12月任发展规划司司长。 人事司司长 姜沛民,原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2004年6月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现任教育部人事司司长。 葛道凯个人简历 葛道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葛道凯,河南济源市人,1963年出生,*党员。 1980年至1984年在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读本科, 1984年至1990年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0年至1992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年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聘为副教授, 1994年被聘为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沉积学,先后参加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攀登计划项目、“973”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曾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中英文科技论文和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司函[2014]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天气已逐渐变热,溺水事故又将进入高发期。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迅速行动起来,按照教育部预防溺水有关工作要求,做好教育管理、家校配合、联防联控工作,切实降低溺水事故发生率,减少学生溺亡人数。现就有关工作强调如下: 一、深入开展预防溺水主题教育。要通过大量惨痛的案例和教育部免费发放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挂图、卡片等多种资源,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白私自下水游泳玩耍的极端危险性,掌握预防溺水知识和遇险逃生、自救互救技能,特别是遇到同伴溺水时不要盲目地手拉手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要让学生知晓上下学路上的溺水隐患,主动远离危险水域。要确保防溺水教育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男学生、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使预防溺水常识生生尽知。 二、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要尽早召开一次预防溺水专题家长会,告知家长认真落实监护人职责,切实承担起学生脱离学校监管后的看护责任,使预防溺水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确保孩子离校后有人管。会上要将我司起草的《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附件)发到每一名学生家长手中,要求家长在回执上签字,学校回收并统一保管回执。今后再发生学生溺水事故,省级教育部门在上报情况时要同时提交溺亡学生家长签字的回执。对于因外出打工等原因长期不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家长,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将附件送达家长,确保不漏一生。 三、完善预防溺水工作机制,消除溺水隐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提请党委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完善预防溺水协调机制,形成预防学生溺水的合力。要组织干部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家访,摸清学生上下学途经路段的水情特点,有针对性地提请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居)委会在重点水域和危险路段采取措施,没有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的要抓紧设立,没有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的要抓紧设置,没有落实巡防专人的要抓紧落实,不放过任何一处溺水隐患。 附件: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2014年4月8日 附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 (2017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顺利实施,明确项目组织与职责分工,规范项目发布、申报、评审、公示、立项、结题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行,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下简称“高教司”)有关文件精神和指导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项目以“产学合作、创新创业、促进教改、协同育人”为宗旨,通过汇聚企业资源,征集校企合作项目,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依照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原则,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目标。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由高教司统筹规划,企业发布需求、高校申报,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实施。高教司组织委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组”)开展项目相关标准制定、咨询和评审工作。 第五条企业的主要职责 1.作为项目发布单位,根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目标定位

和自身发展需要,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接受高校项目申报,开展申报指南解读、高校合作洽谈、项目咨询工作。 2.落实申报指南承诺的项目支持经费到位,云平台、软硬件等价资源投入及实施部署。 3.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相关文件要求规范项目运行,抓好过程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组织项目验收和企业内部评审,向高教司报送项目年度实施情况报告。 第六条高校的主要职责 1.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合作的企业及项目类别进行申报。 2.为项目实施提供所需的环境及政策等支持。 3.抓好项目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工作。 4.监督项目负责人按要求报送有关报表、材料并督促项目结题与验收。 第七条项目负责人(高校)的主要任务 1.按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组织申报材料进行项目申报。 2.按合同约定和项目建设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组织资源完成约定的任务目标。 3.与合作企业方成员一起,接受并配合专家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估,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及提出解决办法。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合同(完整版)

合同编号:YT-FS-8626-64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合同(完整版) Clarify Each Clause Under The Cooperation Framework, And Formulate I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By The Parties Through Consensus, Which Is Legally Binding On The Partie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合同 (完整版) 备注:该合同书文本主要阐明合作框架下每个条款,并根据当事人一致协商达成协议,同时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制定。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合同编号:_____ 项目名称:_____ 项目负责人:_____ 项目联系人:_____ 联系电话:_____ 联系地址:_____ 邮政编码:_____ 项目起止日期:_____ 申报学校(盖章):_____ 填表日期:_____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制 XX年三月

填写说明: 1.此文要求a4纸打印。? 2.合同编号由教育部科技司按项目编号编制。 3.项目的组织部门为教育部(科技司承办)。 4.项目合同的甲方为教育部(科技司承办),合同的乙方为项目承担单位。 一.重大项目主要研究内容(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 _________ 二、重大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________ 三、重大项目年度计划内容及考核目标 第一年度:_____ 第二年度:_____ 第三年度:_____ 四、重大项目经费预算 1.经费投入预算 科目:_____

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xq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安全教育水平和中小学生安全素养,进一步减少安全事故起数和非正常死亡学生人数,更好地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现就做好XX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方案如下: 一、组织好安全教育日活动。XX年3月28日是第21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各地教育部门要立足本地实际,针对安全事故规律特点,指导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开展一次专门安全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安全教育日拓展为“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安全教育日活动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制订活动方案,提供经费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请于4月1日前报我司。我司将于3月28日18:00-18:30在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播出安全教育日专题节目,请组织中小学生届时收看。 二、不断深化日常安全教育。各地教育部门要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活

动之中,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环节,结合各种教育日、纪念日等,推动安全教育实现制度化。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时间,定期开设安全教育课,努力实现安全教育“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有培训、有教研、有评价”,推动安全教育实现课程化。要突出安全教育重点,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应对自然灾害、防范校园伤害等方面教育,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三、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各地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安全教育平台,努力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积极参加我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的安全教育实验区试点工作,扩大实验区覆盖范围,提高安全教育信息化水平。要继续积极组织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公益活动(网址:xx,联系人:杨xx,联系电话:xx),不断扩大竞赛覆盖面,增加竞赛参与人数。要认真贯彻《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落实中小学校每月一次、幼儿园每季度一次应急疏散演练的要求,做好演练准备工作,坚决防止发生拥挤踩踏、烟雾中毒等安全事故。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XX年度中小学“安全教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 四、推动落实监护人安全责任。各地教育部门要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密切家校联系,定期召开专题家长会,开展教师家访活动,告知家长认真落实监护人职责,切实承担起学生脱离学校监

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 王定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认真领会,坚定执行。在新形势下,如果还一味宣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驱使孩子加班加点,再不摆脱只重知识摄取并且过于分分计较的文化偏执,就不是合格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更不可能营造教育家办学的局面。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就必须成为校长、教师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就应该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育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使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途径。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在课程改革中加强对思想品德类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推动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上述学科以及所有课程的德育要求。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德育,是最基本最自然的德育。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落实德育为先理念,应予落实。一是渗透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语文、历史和思想品德等各学科都应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有机渗透。校长、教师在理解和运用各科课程标准时,不仅要理解明确表述出来的含义,更要深刻领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精神实质。二是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历史课程要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一步要求学生“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三是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依据我国国情,修订后的课标突出了“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的内涵。例如,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了“认识国内各民族之间交流、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的观念”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共同发展”。各地应研究课程德育现实,把握课程德育规律,关注学生成长特点。通过恰如其分的课程教学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中央关于未成年人思想德育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校,落实到班,落实到学生心坎上;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机地转化为年轻一代的自觉行动。全国1064万中小学专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良好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文化育人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和历史积淀的反映,是全体师生认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思想品德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和持久深远的影响功能。面向2020年,应组织关于学

教育部酝酿取消师范生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

教育部酝酿取消师范生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国正酝酿师范院校的招生改革,拟取消师范和非师范专业的分别招生规定,这意味着在中国有百年历史的师范生将会消失。这是记者昨天从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研讨会上获得的消息。 在研讨会提供的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的论文中指出:2015年-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本科化,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教师教育从定向培养向非定向培养转变,取消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招生规定等6大转变。 取消师范生·现状 全国475所高校招师范生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鼓励非

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我国有475所高校招收师范类本专科生,其中高等师范学校183所,教育学院34所,非师范院校258所,非师范院校已达到培养教师院校总数的54%。但高等师范院校仍然是教师教育的主体,140。2万师范类普通本专科在学校生中,高等师范院校占70%。 现在,很多学校招聘教师开始向非师范类学生倾斜,在去年的上海师资进京招聘会上,非师范类院校就成为了主角。资料图片 师范生已经成了空头衔 师范生的特征除了就业定向外,就是减免学费,但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培养处处长于兴国介绍,目前,除了首都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读外,其他的师范生均开始实行并轨收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师范生的概念这几年已经开始淡化了,早在2001年,北师大就把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收费进行并轨。2003年,山东省允许50%的师

范类毕业生面向全省就业。师范类毕业生一直为之头疼的“转行费”今年首次取消。与此同时,师范生就业范围的限制也相应取消,允许他们毕业后自主择业。 不过,目前对师范生的学费还是有一些优惠政策。 取消师范生·解读 不是要取消教师教育 “师范院校加强综合性,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不是淡化教师教育,更不是取消教师教育。”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对此解释说,开放教师教育旨在更大范围动员和利用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把教师教育这项事业做大做强;旨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开放环境下和多学科综合背景下,在更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上培养高素质教师,而绝不是淡化教师教育,更不是否定和取消教师教育。 幼儿教师还需专业培养 “从北师大创办开始,师范生在我国有百年的历史了,取消师范专业就意味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 文学(37种) 题名作者 1 诗经《诗经·国风》译注邓荃 2 楚辞楚辞集注朱熹 3 左传春秋左传集解左丘明 4 乐府诗选余冠英 5 史记司马迁 6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7 宋词三百首马清福 8 古文观止吴楚材 9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王季思 10 红楼梦曹雪芹 11 人间词话王国维 12 四书集注朱熹 13 鲁迅选集鲁迅 14 女神郭沫若 15 子夜茅盾 16 家巴金 17 骆驼祥子老舍 18 雷雨曹禹 19 徐志摩选集徐志摩 20 生死场箫红 21 沈从文小说选(一、二)沈从文 22 创业史柳青 23 平凡的世界路遥 24 光的赞歌韩作荣 25 荷马史诗奥德修纪:荷马史诗荷马 26 一千零一夜纳训译 27 莎土比亚戏剧集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 28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29 安娜?卡列妮娜托尔斯泰 30 老人与海海明威 31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1-4卷)袁可嘉 32 尔雅尔雅译注胡奇光 33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34 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概论金开诚 35 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 研究所美学研究室

36 白鹿原陈忠实 37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 哲学(34种) 题名作者 1 周易周易集解李鼎祚 2 论语论语集注朱熹 3 孟子孟子集注朱熹 4 老子老子浅释陆元炽 5 庄子庄子集释郭庆藩 6 公孙龙子公孙龙子论疏胡曲园 7 荀子荀子白话今译王森 8 正蒙[宋]张载撰 9 理想国柏拉图 10 哲学原理肖明 11 人类理解研究休谟 12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 13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14 历史哲学德雷 15 实用主义詹姆士 16 猜想和反驳—— 17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拉卡托斯 18 存在与时间—— 19 真理与方法(上卷)——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2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央编译局编译 23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简明教程吴振海 24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 2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26 哲学笔记—— 27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8 实践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 29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 30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简明教程吴振海 31 大学常万里 32 焚书—— 33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康德 34 正义论罗尔斯 历史学(31种)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学生必读100本书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学生必读100本书 点击数:2055 录入时间:2011-6-23 【返回】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4、《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26、《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7、《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8、《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9、《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解读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解读 来源:中国政府网2010年03月02日 3月1日10:0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制工作的有关专家和司局负责同志解读有关基础教育的内容。 续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的部分成员单位,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保障部的负责同志到会,为记者朋友们介绍了相关情况。为了社会各界能更好的了解纲要文本的一些情况,更好的提出意见和建议,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从今天开始连续召开三场新闻发布会,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内容。我们今天是首场,请了相关参与起草的专家为大家解读纲要文本当中有关基础教育的内容。我们很高兴除了参与起草的专家,也请来了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我来逐一的为大家做介绍,他们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规划纲要第二战略课题组组长顾明远先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规划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袁振国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规划纲要第三战略课题组组长董奇,另外三位是教育部相关司局的负责同志,有基础教育一司的高洪司长、基础教育二司的郑富芝司长,还有人事司的吕玉刚副司长。下面请袁振国所长为大家解读纲要文本当中有关基础教育的。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规划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袁振国解读有关基础教育的内容。 袁振国: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就规划纲要基础教育部分的情况给大家做一简要说明,我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基础教育在规划纲要中的地位,规划纲要基础教育内容形成的过程,规划纲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改革发展的要点。 一、基础教育在规划纲要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我国有中小学、幼儿园40多万所,在校、在园学生达2亿多人,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规划纲要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在规划纲要的各个部分都有重要阐述,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得到集中表述。在八章内容中有三章专门阐述,有两章(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很多涉及;在第三部分体制改革中,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均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涉及;在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基础教育都是主体内容。重大项目中,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均为基础教育项目,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基础教育也占有相当份额。在十大改革试点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主要在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基础教育均有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在规划纲要的重要地位,充分反映了基础教育在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二、规划纲要基础教育内容的形成过程 制定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领导高度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制定规划纲要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就基础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看望特殊教育学校和农村学校师生,给予困难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以极大的关怀。温家宝总理两次发表重要讲话,五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社会意见,视察了许多中小学校,亲自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委托有关高校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的通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委托有关高校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立项研究的通知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教高司函[2006]182号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06.09.20 【实施日期】2006.09.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委托有关高校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的通知 (教高司函[2006]182号) 有关高等学校: 为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总体安排,经研究,我司决定委托有关高校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研究工作,委托立项项目名单见附件。为保证委托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实质性成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立项项目纳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统一管理,我司负责项目的指导、检查和评估验收。 二、委托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项目主持人负责立项项目的总体水平和研究、实

践进度,统筹安排和负责使用项目研究经费。项目完成时向我司提交项目研究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三、本次立项的资助经费由我部拨出,各项目要合理使用研究经费,专款专用。经费管理按《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教高厅〔2006〕2号文件印发)执行。 四、希望项目承担高校高度重视立项项目的研究工作,力求使立项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各项目学校要加强对承担项目的统筹管理和监督,并给予配套经费和政策支持,确保立项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附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名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二○○六年九月二十日 附件: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名单

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评估规则(试行)

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评估规则(试行)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 【发文字号】教技厅[2006]2号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06 【实施日期】20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评估规则(试行) (教技厅[2006]2号教育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提高高等学校科技基础资源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水平,根据《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制定本评估规则。 第二条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的工作,评估是平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环节,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检查和了解平台建设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

平台更好地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共建共享、优化提升的原则健康发展,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供支撑;为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条评估工作贯彻“实事求是、依靠专家、公正合理、规范公开”的原则。评估规则和评价指标根据平台建设的特点和要求,着重评价平台的资源数据数量与质量、资源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运行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第四条教育部定期组织对平台的评估,评估对象为教育部立项资助建设的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凡教育部资助建设的平台均应参加评估。 第五条根据平台建设管理与评估的需要,教育部聘请若干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平台专家委员会,为平台建设管理、发展规划、评估检查等提供咨询意见。专家委员会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5年。 第二章评估组织 第六条教育部科技司是平台建设和管理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平台建设管理办法、评估规则和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专家组组成和评估任务,审核评估方案和评估报告,审定并公布评估结果。 第七条评估工作由教育部选聘的平台评估专家组承担,评估专家组人数不少于7人,专家组成员由相关领域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领域专家、计算机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提高质量30条”)为主线,在抓规范、立标准、定政策、推改革、建机制、树典型、提质量上下功夫,在解决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阶段性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提高质量30条”有关人才培养工作 1.修改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筹备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在高教战线兴起学习宣传贯彻“提高质量30条”的热潮,指导各地各高校制定落实“提高质量30条”的实施工作方案。做好“提高质量30条”有关本科人才培养任务的落实工作,继续引导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教育观念和教学工作大讨论,召开全国高教处长联席会议,举办新建本科院校领导培训班,分类分片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座谈会,交流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做法经验。会同直属司筹备召开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第22次直属高校咨询会,交流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提高质量30条”的有关政策举措、经验做法,举办各地各高校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成果展。 二、优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和区域布局结构 2.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导各地各高校完成专业对照整理工作,做好2012年度本科专业备案与审批工作。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建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网络平台。加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导支持高校设置相关专业。

武汉理工大学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大纲

附件4.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大纲 一、评估范围 通过验收运行满三年的工程研究中心,按此大纲每三年进行绩效评估。 二、评估依据 评估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 1.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2.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总结报告及验收结论 4.工程中心验收后新增专利证书、委托开发或技术转让合同及其他协议和相关文件 三、评估指标 (一)硬件建设与运行绩效 1.工程化开发、验证环境用设备建设运转情况 2.工程化开发用房面积及配套设施情况 3.业务范围及其流量和财务收支情况 (二)制度建设 1.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与合理,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性 2.工程技术队伍的规模、结构是否合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情况 (三)人才培养情况及其对学科建设的贡献 1.培养的硕士、博士生数量与质量,接纳本科生结业和实践情况 2.为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培训的情况 (四)对行业技术进步的贡献 1.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配套工艺及技术产品与装备开发情况 2.承担国家科技任务项目情况,专利申报及获授权数量 3.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情况 4.起草制定行业技术、工艺标准与规范情况,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情况 5.与行业组织及企业合作,参与行业发展战略规划与计划工作情况 6.开展本领域工程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 四、评估程序 依托高等学校首先进行自评估,提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运行评估报告》。教育部审查依托单位提交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运行评估报告》及竣工验收申请后,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听取工程中心的工作报告,审阅相关文件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考核后,对工程中心建设情况作出全面评价,形成评估意见。 1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20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20年工作思路及重点 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2020年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攻坚年,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紧紧围绕《教育部2020年工作要点》确定的中心任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狠抓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扎实推进《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2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为抓手,全面推动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 二、重点工作(一)组织开展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省域达标试点 1.积极探索音体美教师配齐、器材达标的途径和方法,制订新课程标准实施细则,按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课程,推进学生评价体系和升学机制的改革。推出体育、艺术和国防教育精品课程。推进体卫艺设施设备达标及教师配备与能力提升工作。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听取各地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素质教育促进工程。(二)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为重点,切实加

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落实《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研究制定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办法。举办中央7号文件颁布5周年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总结各地阳光体育先进经验和做法,评比、表彰、展示优秀案例、图片和视频。 3.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举办好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4.召开高校体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高校体育工作达标、评估标准,完善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关政策,组织举办高校校际文体对抗赛。 5.研究制定贯彻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举办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直属高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公告制度,研究制定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教育评价机制和考试评价制度。(三)以推进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为重点,全面加强卫生与健康教育 6.指导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研究制定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学校食堂管理办法、学生营养改善监测评估办法和不同类型地区学生营养膳食指南。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共同召开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启动会议。通过送培训到地方的形式,支持各地对教育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和营养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修订《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操作规范》教学片,并配发至680个县。成立食品安全与营养专家指导组,开展“计划”实施工作的调研与专业指导工作,开展食品安全督促检查。7.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推动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

推动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教育部基 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答记者问 作者:暂无 来源:《师资建设》 2014年第9期 2014年8月,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为什么要制定管理 标准?管理标准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推动管理标准的贯彻落实?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 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您介绍一下教育部为什么要给学校管理工作制定标准? 答:首先,制定管理标准是落实规划纲要、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管理的要求,确定了“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具体发展任务。制定管理标准,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 要相关要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检验标准,将有效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 内涵发展。 其次,制定管理标准是实现管理育人、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要求。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 核心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当前,一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问题较为突出。2014年5月,北师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显示我国11%的中小学校处于“心理环境预警线”之下,在学校纪律秩序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自主发展等软环境指标上存在突出问题,说明学校基本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急需指导和改善。制定 管理标准,有利于指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构 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制定管理标准是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科学治理的现实需要。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是义务教育发展的 重要任务。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学校在管理上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办学行为 不规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乱招生、乱补课、乱收费,存在安全隐患等。制定管理标准,基本可以回应解决 学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为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利于地方教育部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 学校管理水平。 最后,制定管理标准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校关系的具体体现。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一项重 要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管办评分离,进一步理顺政府、学 校和社会的关系。教育部的职能定位主要是“制定标准、发现典型、督导检查”。制定管理标准符合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的 总体要求,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监督、指导和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 问:请您介绍一下管理标准是怎么来的? 答:一是对基层实践经验的总结。管理标准所提出的92条管理要求是对各地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有关规定的科学总结。如辽宁省制定了《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提出12个方面36条规定。湖南省出台了《关 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提出23条具体规定。山西省孝义市制定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 水平评估方案》,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涵盖了领导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学校 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内容。这些地方性文件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对教育部已有文件的汇总。管理标准起草过程中,我们先后搜集了40余部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并对文件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研究,使标准的有关要求有了文件依据。2014年4月,我们又根据新的形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融入标准文本,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根据近期发布的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深化课程改革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文件的最新提法,对相应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 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教技[2012]1号 【法宝提示】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发布部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 【发布日期】2012.02.03 【实施日期】2012.02.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技〔2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教育厅(委、局),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科技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探索建立以高校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科技部决定联合开展高等

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 现将《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方、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机制体制创新和长远发展,认真做好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各项筹备和组织工作。 附件: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一二年二月三日附件: 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科技部、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开展的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多功能优势,更好地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教育部、科技部决定联合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 一、建设意义 1.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行动。 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规划纲要中分别指出,要鼓励和支持多种模式、社会化的农业科

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全国一级学科排名【VIP专享】

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全国一级学科排名 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跻身十二强 (记者刘健通讯员祝湘陵)日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排名。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在全国参评的十九所高校中位居第十二名,排名前十位的均是教育部211工程高校。据了解,本次评估工作经过公共数据收集、材料申报、网上公示(含涉密材料机要核查)、通讯评议、学术声誉调查、数据核实等多个阶段,历时近一年,其排名结果具有权威性。 学科评估(China Discipline Ranking,CDR)是在一级学科范围内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排名。此项工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实施,自2002年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评估结果得到普遍认可。学科评估以三年为一周期,其目的是为高校了解自身学科整体水平、有关部门分析我国学科建设状况提供参考,也为社会各界报考研究生选择学校和专业提供重要参考。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检验高校的学科建设成果,影响学校的学术声誉。2002~2004年分三批完成第一轮80个一级学科(不含 军事学门类)的评估,于2006年5月启动了第二轮学科评估。第二轮第一批评估在31个一级学科范围内进行,涉及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门类。 本次评估全国有193个单位的1067个学科参加,同一学科参评数比上一轮有较大增长,竞争激烈。排名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合校以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按照“大学科融合、分层发展、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的思路进行学科规划与建设,优先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打造学科品牌,推进学科发展所取得的阶段性建设成效。“十一五”期间,我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继续通过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带动,全面提升学科水平,为创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奠定重要基础。 附表一:全国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排名结果 附表二:2006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