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复习资料

(红色要求识记)

考试题型——

单选:20分,20题

多选:10分,5题

辨析:12分,2题(先判断,再分析。判断2分,分析4分)

材料:18分,1题(考哲学史,给出几个哲学家的原话,分析合理性、局限性、将几个人相比较、本人看法等问法)

论述:10分,1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述,5个要点,很有可能考科学技术)

基本常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前者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理解)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先(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主体能否正确地认识客体(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哲学史)

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

把世界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只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包含逻辑矛盾(可再分)。

例:泰勒斯——水赫拉克利特——火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金、木、水、火

古印度——水、气、土、火

德谟克利特——原子(只是一种猜测,非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有两大局限——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

经验论在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里经历了三种形态:

培根、霍布斯、洛克(后出现转折,具有二元论倾向)

继承者为18实际的法国唯物主义,不仅继承经验论还继承形而上学。

费尔巴哈是近代最后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

唯理主义

笛卡尔(创始者,二元论,唯心主义者)、斯宾诺莎(唯物主义)、莱布尼茨(唯心主义,后被康德继承)

辩证和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建立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辩证的),并从自然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历史的),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最早对唯物主义提出挑战)

把某种虚构的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体。

西方有毕达哥拉斯(指出早期朴素唯物主义的逻辑矛盾)、柏拉图(“理念”,认为具体的客观的物质实体背后都有一个理念的母本)、黑格尔(“绝对精神”,尽管提出辩证法,但发展变化的载体是精神)

中国有朱熹(“理在气先”)

任何宗教都是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万物的本原。

苏格拉底(要研究客体首先要研究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但对主观如何派生万物没有过多阐释);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叔本华的“世界是我的表象”;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的“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等。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有的是,有的不是)绝大多数的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只有极少数的哲学家是不可知论者。

可知论者:荀子(“可以知,物之理也”)、培根(“客观对象像一本书,任人阅读”)、黑格尔

彻底的不可知论者:休谟(把感觉和经验作为屏障);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康德(可把握事物的表象而非本质,人的理性不足以反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唯物论)

◇物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实在性。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和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不以人的感觉而存在”,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为我们的的感觉所反应”。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物质世界产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本质上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世界的统一性(材料题)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斯认为: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的运动在空间中展开,在时间中延续,具有历史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但又有相对的静止。故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又具有内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理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实践意义)

(了解泰勒斯、毕达哥拉斯、东汉的王充、恩格斯,了解其哲学观点;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二元论者认为意识和物质二者独立存在,如笛卡尔)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选择题: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辩证法)

◇辩证法的三个阶段(哲学史)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赫拉克利特(奠基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事物具有矛盾性)

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思维的、精神的辩证;近代哲学的最高成就)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客观世界)

◇辩证法的两个特征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源于事物的相互作用。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原因同上。

◇辩证法的三个规律

对立统一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变

否定之否定(扬弃)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运用,分析“坚持就是胜利”)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

累,质变就不会发生。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辨证发展过程。

◇和谐是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