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3综合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7
(完整版)⾼⼆化学选修三第⼀章测试题⾼⼆化学选修三第⼀章测试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数第I卷(共60分)⼀、选择题(每题有只有 1 个正确答案,每题 3 分,共60 分)1、在下⾯的电⼦结构中, 第⼀电离能最⼩的原⼦可能是()A、ns 2np6B、ns2np5C、ns2np4D、ns 2np32、X原⼦的最外层电⼦的排布为ns2np4,则X的氢化物的化学式是()A. HXB. H2XC. XH 3D. XH 43、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与丫形成化合物是,X可以显负价,丫显正价B在元素同周期表中X可能位于Y的右⾯C最⾼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于丫对应的D Y的⽓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于X的⽓态氢化物的稳定性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电⼦在同⼀区域⾥运动B能量⾼的电⼦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C、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叫基态原⼦D同⼀原⼦中,1s、2s、3s所能容纳的电⼦数越来越多5、在第n电⼦层中,当它作为原⼦的最外层时容纳电⼦数最多与第(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的次外层时,其电⼦数⽐(n-1)层多10个,则对此电⼦层的判断正确的是()A、必为K层B、只能是L层C、只能是M层D、可以是任意层6、⼀个电⼦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最可能的价态是()A、+3B、+2C、+1D、-17、下列各原⼦或离⼦的电⼦排布式错误的是()2 2 6 2 1 2- 2 2 6 + 2 2 6 2 2 2A 、Al 1s 2s 2p3s 3pB 、O 1s 2s 2pC 、Na 1s 2s 2pD 、Si 1s 2s 2p8、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属元素的种数是()A 4种B 、5种C 、6种D 、7种9、具有下列电⼦排布式的原⼦中,半径最⼤的是() A 、 ls 22s 22p 63s 23p 3 B 、 1s 22s 22p 3 C 、 1s 22s 2sp 5D 、22624 1s 22s 22p 63s 23p 4 10、 x 、 y 为两种元素的原⼦, x 的阴离⼦与 y 的阳离⼦具有相同的电⼦层结构,由此可知()A 、 x 的原⼦半径⼤于 y 的原⼦半径。
选修3-3综合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C.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不断碰撞而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2.(2011·深圳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每个分子的动能也越大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可能不变D.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熵增加原理说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B.在绝热条件下压缩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水可以浸润玻璃,但是不能浸润石蜡,这个现象表明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4.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5.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的原因是()A.温度升高后,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大B.温度升高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C.温度升高后,分子撞击器壁的平均作用力增大D.温度升高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撞击到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分子数增多了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叶面上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特点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7.)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人类在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同时,也在研究控制温室气体的新方法,目前专家们正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深海处理技术.在某次实验中,将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封闭在一可自由压缩的导热容器中,将容器缓慢移到海水某深处,气体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不计温度变化,则此过程中()A.外界对封闭气体做正功B.封闭气体向外界传递热量C.封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封闭气体由于气体分子密度增大,而使压强增大8.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B.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C.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因此压强必然增大9.一个内壁光滑、绝热的汽缸固定在地面上,绝热的活塞下方封闭着空气,若突然用竖直向上的力F将活塞向上拉一些,如图所示,则缸内封闭着的气体()A.每个分子对缸壁的冲力都会减小B.单位时间内缸壁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气体分子碰撞的次数减少C.分子平均动能不变D.若活塞重力不计,拉力F对活塞做的功等于缸内气体内能的改变量10.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气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将一个半导体NTC热敏电阻R置于气缸中,热敏电阻与气缸外的电源E和电流表A组成闭合回路,气缸和活塞具有良好的绝热(与外界无热交换)性能,若发现电流表的读数增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电阻散热)()A.气体一定对外做功B.气体体积一定增大C.气体内能一定增大D.气体压强一定增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11.(6分)体积为4.8×10-3cm3的一个油滴,滴在湖面上扩展为16cm2的单分子油膜,则1mol这种油的体积为________.12.(6分)汽车内燃机气缸内汽油燃烧时,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已知在某次对外做功的冲程中,汽油燃烧释放的化学能为1×103J,因尾气排放、气缸1 / 6发热等对外散失的热量为8×102J.该内燃机的效率为________.随着科技的进步,可设法减少热量的损失,则内燃机的效率能不断提高,其效率________(选填“有可能”或“仍不可能”)达到100%.13.(6分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AB、BC、CA三个变化过程,则:符合查理定律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C→A过程中气体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__(选填“外界对气体”或“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三、论述计算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0分)如图甲所示,用面积为S的活塞在气缸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活塞上放一砝码,活塞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现对气缸缓缓加热,使气缸内的空气温度从T1升高到T2,空气柱的高度增加了ΔL,已知加热时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外界大气压强为p0.求:(1)此过程中被封闭气体的内能变化了多少?(2)气缸内温度为T1时,气柱的长度为多少?(3)请在图乙的V-T图上大致作出该过程的图象(包括在图线上标出过程的方向).15.(10分)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已知状态A的温度为480K.求:(1)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2)试分析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整个过程中,气体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16.(11分)(2011·陕西省五校模拟)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地表土裸露,大片土地沙漠化,加上春季干旱少雨,所以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3、4月份扬尘天气明显增多.据环保部门测定,在北京地区沙尘暴严重时,最大风速达到12m/s,同时大量的微粒在空中悬浮.沙尘暴使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的最高浓度达到5.8×10-6kg/m3,悬浮微粒的密度为2.0×103kg/m3,其中悬浮微粒的直径小于10-7m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北京地区出现上述沙尘暴时,设悬浮微粒中总体积的150为可吸入颗粒物,并认为所有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直径为5.0×10-8m,求1.0cm3的空气中所含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是多少?(计算时可把吸入颗粒物视为球形,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7.(11分)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容器内用质量为m的活塞密封一部分气体,活塞与容器壁间能无摩擦滑动,容器的横截面积为S,将整个装置放在大气压恒为p0的空气中,开始时气体的温度为T0,活塞与容器底的距离为h0,当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后,活塞缓慢上升d后再次平衡,求:(1)外界空气的温度是多少?(2)在此过程中的密闭气体的内能增加了多少?11、如图所示,在长为L=57cm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粗细均匀、导热良好竖直玻璃管内,用4cm高的水银柱封闭着长为L1=51cm的理想气体,管内外的温度均为33℃。
高中物理选修3-2期末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8分)1.关于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穿过电路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就越大B.电路中磁通量的该变量越大,感应电动势就越大C.电路中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D.若电路中某时刻磁通量为零,则该时刻感应电流一定为零2.某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转轴匀速转动,产生交变电流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在A 和C 时刻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B.在B 和D 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C.从A~D 时刻线圈转过的角度为2πD.若从O~D 时刻历时0.02s ,则在1s 内交变电流的方向改变100次3.如图所示,导线框abcd 与通电导线在同一平面内,直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并通过ad 和bc 的中点,当线框向右运动的瞬间,则: A.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且按顺时针方向B.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且按逆时针方向C.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但方向难以判断D.由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所以线框中没有感应电流4.闭合线圈与匀强磁场垂直,现将线圈拉出磁场,第一次拉出速度为v 1,第二次拉出速度为v 2,且v 2=2v 1,则:A.两次拉力做的功一样多B.两次所需拉力一样大C.两次拉力的功率一样大D.两次通过线圈的电荷量一样多5. 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 是一个理想电感线圈,当S 闭合与断开时,A 、B 的亮度情况是( )A .S 闭合时,A 立即亮,然后逐渐熄灭B .S 闭合时,B 立即亮,然后逐渐熄灭C .S 闭合足够长时间后,B 发光,而A 不发光D .S 闭合足够长时间后,B 立即熄灭发光,而A 逐渐熄灭6.两个相同的电阻,分别通以如图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和方波电流,两种交变电流的a b c d最大值、周期如图所示,则在一个周期内,正弦交流电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Q 1与方波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Q 2之比等于: A.3:1 B.1:2 C.2:1 D.1:1 7.如图所示,变压器初级线圈接电压一定的交流电,在下列措施中能使电流表示数减小的是: A.只将S 1从2拨向1 B.只将S 2从4拨向3 C.只将S 3从闭合改为断开D.只将变阻器R 3的滑动触头上移8.如图,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l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bcd 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ad 与bc 间的距离也为l ,t =0时刻bc 边与磁场区域边界重合。
生物选修三测试题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依据是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功能。
2.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不正确的说法是所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完全相同的。
3.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
4.该生物制品公司生产干扰素的方法是基因工程。
5.科学家将β-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这是蛋白质工程技术。
6.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无毒、无菌、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清、血浆、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需要O2,不需要CO2和CO2能调节培养液pH这些条件。
7.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是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DNA合成、预期蛋白质功能、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8.要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首先应设计氨基酸序列。
9.目前成功的蛋白质工程包括对胰岛素进行改造,生产速效型药品和生产体外耐保存的干扰素等。
10.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11.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确切的是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这是错误的理解。
B。
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这使得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
C。
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
D。
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这得以证明是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
12.D。
13.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专一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
14.C。
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部位完全相同的酶是DNA连接酶。
15.B。
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这个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
16.B。
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获取目的基因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
17.D。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之前,要用Ca2+处理细胞,处理过的细胞叫做接受态细胞。
18.C。
质粒是一种独立于细菌染色体外的链状DNA分子,作为载体的质粒DNA分子上应有对重组DNA进行鉴定和选择的标记基因。
高二物理选修3—3测试题(分子运动论.气体..液体)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热力学温度中温差的1K与摄氏温度中温差中的1度是相同的;B .气体的体积即是所装气体的容器的容积;C .气体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D .气体分子的动能是盛气体的容器的运动速度决定的。
2.下列关于理想气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理想气体是严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B .理想气体严格地讲是根本不存在的;C .只有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时,实际气体才可近似地看作理想气体;D .理想气体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毫无作用。
3.下列关于气体分子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因为分子运动杂乱无章,故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也毫无规律;B .尽管分子运动杂乱无章,但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有一定的规律;C .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则大量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数目也基本相等;D .分子运动速率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分子速率在某一值附近。
4..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每个分子的质量和单位体积所含的分子数分别是 A.MN A M N ρ⋅A B.A N M ρM N A C.M N A ρ⋅A N M D.A N M MN ρ⋅A 5..两个分子从靠近得不能再靠近的位置开始,使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到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这一过程中下列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B .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C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在逐渐减小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零6.关于布朗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B.布朗运动虽然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能反映出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C.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这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D.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这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7..两个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忽略),设甲固定不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乙做正功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8..对于液体和固体来说,如果采用M 表示摩尔质量,m 表示分子质量,ρ表示物质密度,V 表示摩尔体积,V ′表示分子体积,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那么反映这些量之间关系的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N A =V V 'B.N A ='V VC.V = MD.m =AN M 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24分)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温变化时,体积减小,分子密度 ,压强增大;等容变化时,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 ,压强减小。
第2章恒定电流本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局部。
总分为100分,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某某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关于家庭安全用电,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将移动插座远离水池B.用湿抹布擦去工作中电器上的灰尘C.使用洗衣机时,电器外壳不用接地D.消毒碗柜、电饭煲和电冰箱可以同时使用一个移动插座答案:A解析:插座外表是绝缘体,一旦受潮就不绝缘,故要远离水,故A正确;当用湿抹布擦去工作中电器上的灰尘时,此时电器正在工作,能导致电路短路烧毁,故B不正确;使用洗衣机时,电器外壳容易有静电出现,所以必须接地,将多余电荷导走,故C不正确;消毒碗柜、电饭煲和电冰箱不能同时使用同一移动插座,原因是负载太大,会导致插座烧毁,故D 不正确。
2.(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三校联考)某居民家中的电路如下列图,开始时各局部工作正常,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壶突然不能工作,但电灯仍能正常发光。
拔出电饭煲的插头,把试电笔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均能发光,如此( )A.仅电热壶所在的C、B两点间发生了断路故障B.仅电热壶所在的C、B两点间发生了短路故障C.仅导线AB断路D.因插座用导线接地,所以发生了上述故障答案:C解析:由于电灯仍正常发光,说明电源是好的,电热壶所在的C、B两点间没有发生短路故障。
把试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均能发光,说明插座的左、右插孔都与火线相通,说明电热壶所在的C、B两点间没有发生断路故障。
综合分析可知,故障为A、B 间导线断路,即C选项正确。
3.(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如下列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不计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当电键闭合后,小灯泡均能发光。
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终结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
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H I,EcoR I,HindⅢ以及BglⅡ的辨识序列。
箭头表示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其正确的末端互补序列为何?A. BamH I和EcoR I;末端互补序列—AATT—B. BamH 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GATC—C. EcoR 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AATT—D. BamH I和Bgl II;末端互补序列—GATC—2.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D细胞内,产生“工程菌”的示意图。
所用的载体为质粒A。
若已知细菌D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
能表明目的基因已与运载体结合,并被导入受体细胞的结果是A.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和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繁殖的细胞B.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细菌和含四环素的培养基都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C.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D.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能生长繁殖的细菌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C、通常用一种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酶处理运载体DNA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有以受精卵为受体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实现了物种间的DNA重组B.全过程都在细胞外进行C.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可能通过对天然基因库的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带来不利5.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把DNA上某些化学键打断,一种能对GAATTC专一识别的限制酶,打断的化学键是A、G与A之间的键B、G与C之间的键C、A与T之间的键D、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键6.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新的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生物技术是A.基因工程技术 B.诱变育种技术C.杂交育种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7.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得到表达A.青蛙的皮肤细胞 B.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C.小白鼠的肝脏细胞 D.人皮肤的生发层细胞8、人卵只与一个精子融合,但为什么还要数以千万计精子才能保证受精完成?A.精子的寿命短 B.精子到达卵的几率极低C.精子分泌酶水解卵周围的细胞 D.精子为卵提供营养物质9.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A.产生杂种植株B.产生杂种细胞C.原生质体融合D.形成愈伤组织10、与传统育种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在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突破表现在A.证明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缩短育种周期,减少盲目性 D.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保留杂种优势11、哺乳动物妊娠时间长,每胎产仔少,繁殖速度比较慢。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推荐文章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热度:高二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热度:高中化学的反应速率的测试题热度: 2017高二化学选修4考试试题及答案热度:高中化学选修四试题及答案热度:高中生学习完化学选修3第一章课本内容之后,需要通过测试练习来检测学习效果。
下面由店铺整理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答案
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全部内容,欢迎翻阅。
教科版高二物理选修3-3复习测试题全套及答案第一章章末分层突破[自我校对]①V S②10-10③10-27~10-25④6.02×1023 mol-1⑤布朗运动⑥剧烈⑦合力⑧10-10 m⑨=⑩<⑪斥⑫>⑬引阿伏伽德罗常数A往往可借助N A计算出某些微观物理量,有关计算主要有:1.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M,借助于阿伏伽德罗常数N A,可以求得这种物质的分子质量m0=M N A.2.已知物质的摩尔体积V A,借助于阿伏伽德罗常数N A,可以计算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所占据的体积V0=V AN A.3.若物体是固体或液体,可把分子视为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可估算出分子直径d=36VAπN A.4.依据求得的一个分子占据的体积V0,可估算分子间距,此时把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看做一个小立方体模型,所以分子间距d=3V0,这时气体、固体、液体均适用.5.已知物体的体积V 和摩尔体积V A ,求物体的分子数N ,则N =N A VV A .6.已知物体的质量m 和摩尔质量M ,求物体的分子数N ,则N =mM N A .(2016·西安高二检测)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水的摩尔质量M =1.8×10-2kg/mol.求:(1)1 g 水中所含水分子数目; (2)水分子的质量;(3)水分子的直径.(取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因为1 mol 任何物质中含有分子数都是N A ,所以只要知道了1 g 水的物质的量n ,就可求得其分子总数N .N =nN A =m M N A =1×10-31.8×10-2×6.02×1023个=3.3×1022个. (2)水分子质量m 0=M N A =1.8×10-26.02×1023 kg =3.0×10-26kg. (3)水的摩尔体积V =M ρ,设水分子是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则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0=VN A=M ρN A.将水分子视为球形,则V 0=16πd 3,所以有:16πd 3=M ρN A即有d =36M πρN A=36×1.8×10-23.14×1.0×103×6.02×1023m=3.9×10-10 m.【答案】 (1)3.3×1022个 (2)3.0×10-26 kg(3)3.9×10-10 m的亲和力很强.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酒精溶于水或挥发,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酸薄膜,薄膜可认为是单分子油膜,如图1-1所示.将水面上形成的油膜形状画到坐标纸上,可以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纯油酸的体积V 和油膜的面积S ,可以计算出油膜的厚度d =V /S ,即油酸分子的直径.图1-1(2016·济南高二检测)“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如下:①向体积V油=1 mL的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V总=500 mL;②用注射器吸取①中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当滴入n =100滴时,测得其体积恰好是V0=1 mL;③先往边长为30~40 cm的浅盘里倒入2 cm深的水,然后将________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⑤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如图1-2所示,数出轮廓范围内小方格的个数N,小方格的边长l=20 mm.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图1-2(1)步骤③中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是________________ mL;(3)油酸分子直径是________ m.【解析】(1)为了显示单分子油膜的形状,需要在水面上撒痱子粉或石膏粉.(2)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V0V油nV总=1100×1500mL=2×10-5 mL.(3)根据大于半个方格的算一个,小于半个方格的舍去,油膜形状占据方格数大约为115个,故面积S=115×20×20 mm2=4.6×104 mm2油酸分子直径d=V′S=2×10-5×1034.6×104mm≈4.3×10-7 mm=4.3×10-10 m.【答案】(1)痱子粉或石膏粉(2)2×10-5(3)4.3×10-10在计算方格的格数时,可以画一个最大的内接矩形,先求出矩形内的格数,再数矩形外轮廓内多于半个的格数和整格数.1.(单选)雾霾天气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但可视为密度相同、直径不同的球体,并用PM10、PM2.5分别表示球体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2.5 μm的颗粒物(PM 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两种浓度分布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据此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 m的悬浮颗粒物B.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受到的重力C.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D.PM2.5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解析】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即1.0×10-5m,选项A错误;PM10悬浮在空中,表明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与其重力平衡,选项B错误;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的大小符合做布朗运动条件,选项C正确;据题中材料不能判断PM2.5浓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选项D错误.【答案】C2.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74320016】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解析】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选项A正确.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不是一种化学反应,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选项E错误.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选项D正确.【答案】ACD3.(双选)墨滴入水,扩而散之,徐徐混匀.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双选,填正确答案标号)A.混合均匀主要是由于碳粒受重力作用B.混合均匀的过程中,水分子和碳粒都做无规则运动C.使用碳粒更小的墨汁,混合均匀的过程运行得更迅速D.墨汁的扩散运动是由于碳粒和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解析】墨滴入水,最后混合均匀,这是扩散现象,碳粒做布朗运动,水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碳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混合均匀的过程进行得越迅速,选项B、C正确.【答案】BC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因为分子并不真的是球形B.可将纯油酸直接滴入浅盘的水面上C.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的作用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D.把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待测油酸面扩散后又收缩的原因是水面受油酸滴冲击凹陷后恢复以及酒精挥发或溶于水E.若实验中撒的痱子粉过多,则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将偏小【解析】实验中,要先撒上痱子粉,再将油酸酒精溶液滴在痱子粉上,B错误;如果不加稀释,则形成的油膜面积很大,不便于测量,油酸可以溶于酒精,酒精易挥发又可溶于水,因此酒精的作用是稀释油酸溶液,C错误.【答案】ADE5.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解析】当距离较远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靠近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动能增大,势能减小;当距离减小至分子平衡距离时,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当距离继续减小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继续靠近过程中,斥力做负功,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因为只有分子力做功,所以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选项B、C、E正确.【答案】BCE我还有这些不足:(1)(2)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2)第二章章末分层突破[自我校对]①均等②中间多、两头少③温度④相对位置⑤动能⑥势能⑦温度 ⑧体积 ⑨平均动能 ⑩开尔文(K) ⑪t +273 ⑫频繁碰撞 ⑬温度 ⑭体积 ⑮平均动能 ⑯密集程度 ⑰pV =常量 ⑱pT =常量 ⑲VT =常量 ⑳温度 ○21pV T ○22p 2V 2T 2和固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1.平衡时液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液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的典型问题是水银柱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取等压面法:即根据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液面处压强相等,在连通器内灵活选取等压面,由两侧压强相等列方程求解压强.例如,在图2-1中,C、D在同一液面处,两点压强相等,所以封闭气体的压强p=p0+ρgh(其中h为液面间的竖直高度差,不一定是液柱的长度).图2-1(2)参考液片法:通常是在液体的最低点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面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进而求得封闭气体的压强.如图所示,设U形管的横截面积为S,在其最低处取一液片B,由其两侧受力平衡可知:pS+ρgh0S=p0S+ρgh0S+ρghS即得p=p0+ρgh.2.平衡时固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固体封闭气体压强计算的典型问题是汽缸和活塞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通常选活塞或汽缸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求封闭气体的压强.3.容器加速运动时,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当容器加速运动时,通常选与气体相关联的液体柱、固体等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再根据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可求得封闭气体的压强.如图2-2所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1=25.0 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l2=25.0 cm 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 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 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 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图2-2【解析】研究玻璃管上、下两端封闭气体的初态和末态的状态参量,根据大气压强和水银柱长可求出封闭气体的压强,结合玻意耳定律求解.以cmHg为压强单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 1=p 0+l 2①设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 ′1,由玻意耳定律得 p 1l 1=p ′1l ′1②如图,设活塞下推距离为Δl ,则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长度为l ′3=l 3+l 1-l ′1-Δl③设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 ′2,则 p ′2=p ′1-l 2 ④由玻意耳定律得 p 0l 3=p ′2l ′3⑤ 由①至⑤式及题给数据解得 Δl =15.0 cm. 【答案】 15.0 cm1.理想气体:严格遵守三个实验定律的气体 公式:p 1V 1T 1=p 2V 2T 2T 一定时,pV =CT =C 1(玻意耳定律); V 一定时,p T =CV =C 2(查理定律); p 一定时,V T =Cp =C 3(盖吕萨克定律). 2.解题要点(1)选对象——根据题意,选出所研究的某一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其质量必须保持不变.(2)找参量——找出作为研究对象的这部分气体发生状态变化前后的一组p 、V 、T 数值或表达式,压强的确定往往是个关键,需结合力学知识(如受力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才能写出表达式.(3)认过程——过程表示两个状态之间的一种变化方式,认清变化过程是正确选用物理规律的前提.另外,要弄清气体状态变化过程是单一过程变化还是多过程变化,是否会出现临界状态或极值问题.(4)列方程——根据研究对象状态变化的具体方式,选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某一实验定律)列方程.代入具体数值时,T必须用热力学温度,p、V的单位要统一.(5)验结果——解答出结果后,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分析讨论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及其是否有实际的物理意义.如图2-3所示,柱形容器内用不漏气的轻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容器外包裹保温材料.开始时活塞至容器底部的高度为H1,容器内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在活塞上逐步加上多个砝码后,活塞下降到距容器底部H2处,气体温度升高了ΔT;然后取走容器外的保温材料,活塞位置继续下降,最后静止于距容器底部H3处;已知大气压强为p0.求:气体最后的压强与温度.图2-3【解析】设外界温度为T0,加砝码前后,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0H1T0=p2H2T0+ΔT.取走保温材料,最后气体温度等于外界温度T0,气体压强为p2,气体为等压变化,有H2 T0+ΔT=H3T0,联立以上两式得T0=H3H2-H3ΔT,p2=H1H3p0.【答案】H1H3p0H3H2-H3ΔT1.理想气体的特点(1)严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理想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相比可忽略不计,分子不占空间,可视为质点.(3)理想气体分子除碰撞外,无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理想气体分子无分子势能,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之和,只和温度有关.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两点提醒(1)该方程表示的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个状态参量的关系,与中间的变化过程无关. (2)公式中常量C 仅由气体的种类和质量决定,与状态参量(p 、V 、T )无关.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1.常见的有p 2.要能够识别p -V 图像、p -T 图像、V -T 图像中的等温线、等容线和等压线,能从图像上解读出状态参量和状态变化过程.3.依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得到V =C p ·T 或p =C V ·T ,认识p -1V 图像、V -T 图像、p -T 图像斜率的意义.4.作平行于横轴(或纵轴)的平行线,与同一坐标系内的两条p -V 线(或p -1V 线),或两条V -T 线或两条p -T 线交于两点,两点横坐标(或纵坐标)相同,依据纵坐标(或横坐标)关系,比较第三物理量的关系.(2016·大同高二检测)如图2-4所示,1、2、3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在p -V 图中的三个状态.该理想气体由状态1经过程1→2→3到达状态3,其中2→3之间图线为双曲线.已知状态1的参量为p 1=1.0×105 Pa ,V 1=2 L ,T 1=200 K.图2-4(1)若状态2的压强p 2=4.0×105 Pa ,则温度T 2是多少? (2)若状态3的体积V 3=6 L ,则压强p 3是多少? 【解析】 (1)1→2是等容变化 由查理定律p 1T 1=p 2T 2得:T 2=p 2p 1T 1=800 K.(2)2→3是等温变化 由玻意耳定律p 2V 2=p 3V 3得:p 3=p 2V 2V 3=43×105 Pa.【答案】 (1)800 K (2)43×105 Pa解决图像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看清坐标轴,理解图像的意义:图像上的一个点表示一定质量气体的一个平衡状态,它对应着三个状态参量;图像上的一条直线或曲线表示一定质量气体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2)观察图像,弄清图像中各量的变化情况,看是否属于特殊变化过程,如等温变化、等容变化或等压变化.(3)若不是特殊过程,可在坐标系中作特殊变化的图像(如等温线、等容线或等压线)实现两个状态的比较.(4)涉及微观量的考查时,要注意各宏观量和相应微观量的对应关系.再用相关规律求解.1.充气问题向球、轮胎中充气是典型的变质量的气体问题.只要选择球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2.抽气问题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可看成是等温膨胀过程.3.分装问题把一个大容器里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看成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运用相关规律求解.4.漏气问题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不能用相关方程求解.如果选漏出的气体和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一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变化,可用相关方程式求解.用来喷洒农药的压缩喷雾器的结构如图2-5所示,A 的容积为7.5 L ,装入药液后,药液上方空气体积为1.5 L .关闭阀门K ,用打气筒B 每次打进105 Pa 的空气 250 cm 3.假设整个过程温度不变,求:图2-5(1)要使药液上方气体的压强为4×105 Pa ,应打几次气?(2)当A 中有4×105 Pa 的空气后,打开阀门K 可喷洒药液,直到不能喷洒时,喷雾器剩余多少体积的药液?(忽略喷管中药液产生的压强)【解析】 (1)设原来药液上方空气体积为V ,每次打入空气的体积为V 0,打n 次后压强由p 0变为p 1,以A 中原有空气和n 次打入A 中的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由玻意耳定律得:p 0(V +nV 0)=p 1V ,故n =(p 1-p 0)V p 0V 0=(4×105-105)×1.5105×250×10-3=18(次).(2)打开阀门K ,直到药液不能喷出,忽略喷管中药液产生的压强,则A 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应等于外界大气压强,以A 中气体为研究对象p 1V =p 0V ′,V ′=p 1V p 0=4×105105×1.5 L =6 L ,因此A 容器中剩余药液的体积为7.5 L -6 L =1.5 L. 【答案】 (1)18次 (2)1.5 L1.如图2-6甲所示,在斯特林循环的p -V 图像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 依次经过状态B 、C 和D 后再回到状态A ,整个过程由两个等温和两个等容过程组成.B →C 的过程中,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目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状态A 和状态D 的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状态A 对应的是________(选填“①”或“②”).甲 乙图2-6【解析】 B →C 过程为等容过程,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目不变.气体状态A 的温度低于状态D 的温度,则状态A 对应的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小,对应着图像①.【答案】 不变 ①2.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Δp 与气泡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Δp =2σr ,其中σ=0.070 N/m.现让水下10 m 处一半径为0.50 cm 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 Pa ,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导学号:74320039】(1)求在水下10 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2)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解析】 (1)当气泡在水下h =10 m 处时,设其半径为r 1,气泡内外压强差为Δp 1,则 Δp 1=2σr 1①代入题给数据得 Δp 1=28 Pa.② (2)设气泡在水下10 m 处时,气泡内空气的压强为p 1,气泡体积为V 1;气泡到达水面附近时,气泡内空气的压强为p 2,内外压强差为Δp 2,其体积为V 2,半径为r 2.气泡上升过程中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p 1V 1=p 2V 2③由力学平衡条件有 p 1=p 0+ρgh +Δp 1 ④ p 2=p 0+Δp 2⑤ 气泡体积V 1和V 2分别为 V 1=43πr 31⑥V 2=43πr 32⑦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 ⎝ ⎛⎭⎪⎫r 1r 23=p 0+Δp 2ρgh +p 0+Δp 1⑧由②式知,Δp i ≪p 0,i =1,2,故可略去⑧式中的Δp i 项. 代入题给数据得 r 2r 1=32≈1.3.⑨【答案】 (1)28 Pa (2)32或1.33.一氧气瓶的容积为0.08 m 3,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个大气压.某实验室每天消耗1个大气压的氧气0.36 m 3.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验室使用多少天.【解析】 设氧气开始时的压强为p 1,体积为V 1,压强变为p 2(2个大气压)时,体积为V 2.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 1V 1=p 2V 2①重新充气前,用去的氧气在p 2压强下的体积为 V 3=V 2-V 1②设用去的氧气在p 0(1个大气压)压强下的体积为V 0,则有 p 2V 3=p 0V 0③设实验室每天用去的氧气在p 0下的体积为ΔV ,则氧气可用的天数为 N =V 0/ΔV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数据得 N =4(天). ⑤ 【答案】 4天4.一U 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2-7所示.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 0=75.0 cmHg.环境温度不变.图2-7【解析】 设初始时,右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 1,长度为l 1;左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 2=p 0,长度为l 2.活塞被下推h 后,右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 1′,长度为l 1′;左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 2′,长度为l 2′.以cmHg 为压强单位.由题给条件得p 1=p 0+(20.0-5.00)cmHg ① l 1′=⎝ ⎛⎭⎪⎫20.0-20.0-5.002cm ② 由玻意耳定律得p 1l 1=p 1′l ′1 ③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 p 1′=144 cmHg. ④ 依题意p 2′=p 1′⑤ l 2′=4.00 cm +20.0-5.002cm -h ⑥由玻意耳定律得p 2l 2=p 2′l 2′⑦联立④⑤⑥⑦式和题给条件得h =9.42 cm. ⑧ 【答案】 144 cmHg 9.42 cm5.如图2-8所示,一固定的竖直汽缸由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 1=2.50 kg ,横截面积为S 1=80.0 cm 2;小活塞的质量为m 2=1.50 kg ,横截面积为S 2=40.0 cm 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 =40.0 cm ;汽缸外大气的压强为p =1.00×105 Pa ,温度为T =303 K .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2,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1=495 K .现汽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图2-8(1)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汽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2)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解析】 (1)设初始时气体体积为V 1,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刚接触时,缸内封闭气体的体积为V 2,温度为T 2.由题给条件得V 1=S 1⎝ ⎛⎭⎪⎫l 2+S 2⎝ ⎛⎭⎪⎫l -l 2① V 2=S 2l②在活塞缓慢下移的过程中,用p 1表示缸内气体的压强,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S 1(p 1-p )=m 1g +m 2g +S 2(p 1-p )③由③知缸内气体的压强不变.由盖吕萨克定律有 V 1T 1=V 2T 2④联立①②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T 2=330 K . ⑤(2)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刚接触时,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1.在此后与汽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被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设达到热平衡时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由查理定律,有p ′T =p 1T 2⑥联立③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p ′=1.01×105 Pa.⑦ 【答案】 (1)330 K (2)1.01×105 Pa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2)第三章章末分层突破[自我校对]①确定②各向异性③各向同性④无确定⑤各向同性⑥固⑦液⑧收缩力⑨小⑩表面层⑪大⑫引力⑬动态平衡⑭饱和⑮绝对⑯相对1.性.2.同一物质既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如天然的水晶是晶体,熔融过的石英(玻璃)是非晶体.3.非晶体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向晶体转化.例如,把晶体硫加热熔化,并使其温度超过300 ℃,然后倒入冷水中急剧冷却,硫就会变成柔软的非晶体,但经过一段时间后,非晶体的硫又变成晶体了.4.利用有无确定的熔点鉴别晶体、非晶体,利用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鉴别单晶体.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单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B.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形状不规则的金属一定是非晶体C.大块塑料粉碎成形状相同的颗粒,每个颗粒即为一个单晶体D.所有的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E.非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解析】所有单晶体表现为各向异性,非晶体、多晶体表现为各向同性,故A对,E 对;单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多晶体无规则的几何形状,金属属于多晶体,故B错;大块塑料是非晶体,粉碎成形状规则的颗粒,依然是非晶体,C错;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无确定的熔点,故D对.【答案】ADE面因存在表面张力而具有收缩趋势.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下列关于液体表面的形状表述正确的是() A.不可能是椭球形表面B.一定是球形表面C.和容器形状有关D.不可能是正方体表面E.不能确定【解析】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表面积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在地球上,液滴因所受重力的影响不能忽略而呈扁平形状,表面近似于椭球形.若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无论液体多大,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都将呈球形,如图所示.故正确选项为A、B、D.【答案】ABD表面张力问题的分析方法1.产生条件:存在液体与空气相接触的表面.2.产生原因:表面层中液体分子之间距离较大,整体表现为引力,形成各部分相互吸引的特点.3.现象:液体的表面层像张紧的弹性膜一样,有使液体表面收缩到最小的趋势.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解析】A.将一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仍是晶体,故选项A错误.B.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有些单晶体沿不同方向上的光学性质不同,故选项B正确.C.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由同种元素构成,但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故选项C正确.D.晶体与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天然水晶是晶体,熔融过的水晶(即石英玻璃)是非晶体,也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晶体,故选项D正确.E.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不变,但内能改变,故选项E错误.【答案】BCD2.(单选)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导学号:74320054】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B.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无关D.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解析】A.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间距r减小,分子势能增大,选项A错误.B.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选项B正确.C.温度越高,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越大,选项C错误.D.多晶体的物理性质为各向同性,选项D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复习测试题全套及答案微专题突破基因工程◊核心精要◊一、与核酸有关的各种酶的比较名称作用参与生理过程应用作用位点(如下图)DNA连接酶连接两个DNA片段基因工程a限制酶切割某种特定的脱氧核昔酸序列aDNA聚合酶在脱氧核廿酸链上添加单个脱氧核昔酸DNA复制aRNA聚合酶在核糖核莒酸链上添加单个核糖核昔酸转录解旋酶使碱基间氢键断裂形成脱氧核昔酸单链DNA复制及转录b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逆转录、基因工程a作用位点示意图二、易混概念辨析1.基因文库、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1)从定义上区分①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牛物的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基因文库是指储存有某种牛物基因的菌群的总称。
②基因组文库:如果基因文库中含有一种生物的所有基因,这种基因文库叫做基因组文库。
③部分基因文库:指含有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的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
(2)从范围上区别:基因文库包含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
基因组文库有某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它的范围要大于部分基因文库。
2.启动子、终止子、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1)从定义上区分①启动子:位于编码区上游紧靠转录起点的位置。
它的主要功能是引导RNA聚合酶与基因的止确部位结合。
只有在启动子存在时,RNA聚合酶才能准确地从传录起点开始,沿着编码区正常地进行转录。
②终止子:位于编码区下游紧靠转录终点的位置。
它的特殊的碱基排列顺序能够阻碍RNA聚合酶的移动,并使其从DNA模板链上脱离下来。
③密码子:指信使RNA±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信使RNA±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④终止密码子:是信使RNA上能够终止蛋白质合成的密码子。
⑤起始密码子:位于信使RNA±,是蛋口质合成开始的信号,有两种:AUG、GUGo(2)从本质上区别启动子和终止子都是DNA分子中具有调控作用的脱氧核昔酸序列,而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都位于信使RNA上,分别是翻译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任何一种氨基酸。
1 高二生物(选修3)综合测试试题 满分100分。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运载体”分别是指(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连接酶 B.噬菌体、质粒、DNA连接酶 C.DNA限制酶、RNA连接酶、质粒 D.DNA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
2.人们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菌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B.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 C.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 D.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3. 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 C.质粒都可作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4.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5.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02,不需要 C02 ⑥C02能调培养液pH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2
6.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植株,离体动物体细胞却没有发育成动物的成熟个体,原因是 ( ) A.动物细胞内没有成套的遗传物质 B.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分化程度提高而受到限制,分化潜能变弱 C.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太小 D.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低于植物细胞 7.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错误叙述是 ( ) 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浮液 D.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50代左右。所培育的细胞会衰老死亡 8.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淋巴细胞是来自 ( ) A.骨髓的B淋巴细胞 B.脾脏的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C.胸腺的B淋巴细胞 D.脾脏经过筛选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 9.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 )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 C.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10.阻碍番茄和马铃薯有性杂交的原因是 ( ) A.细胞壁 B.生殖隔离 C.生殖方式不同 D.生存的土壤不同 11.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形态发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而这除需要必备的营养和一些刺激因素外,还需要有起诱导作用的物质,它是 ( ) A.铜、锌等微量元素 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C.蔗糖和葡萄糖 D.维生素和氨基酸 12.用杂合子种子尽快获得纯合子植株的方法是 ( ) A.种植一F2一选出不分离者一纯合子 B.种植一秋水仙素处理一纯合子 C.种植一生长素处理一纯合子 D.种植一花药离体培养一单倍体幼苗一秋水仙素处理一纯合子 13.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所起的作用是 ( ) A.消化细胞膜易于融合 B.分解培养基的蛋白质供给细胞营养 C.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用于细胞内物质的分解 3
14.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是 ( ) ①细胞贴壁 ②有丝分裂 ③分散生长 ④接触抑制 ⑤减数分裂 ⑥原代培养一般传代1~10代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15.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优越之处在于 ( ) A.单克隆抗体能够制成“生物导弹” B.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外制备 C.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也大大高于血清抗体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简单 16.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内有染色体,这些染色体的来源是 ( ) 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来自父方、母方的数目是随机的 C.绝大多数来自父方 D.绝大多数来自母方 17.下列细胞中与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相同的是 ( ) A.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精细胞 18.下列有关动物胚胎移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受孕母畜体内的早期胚胎能够移植 B.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与供体母畜同步发情的状态 C.超数排卵技术要使用一定的激素 D.试管婴儿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在试管内完成 19.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B.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C.精子与卵黄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D.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20.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是 ( ) A.细胞融合 B体外受精 C.胚胎移植 D.胚胎分割 21.精子获能所利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是 ( ) A.一定浓度的肝素 B.一定浓度的ATP C.一定浓度的葡萄糖 D.一定浓度的血清
22.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释放的酶是 ( ) A.溶菌酶 B.蛋白酶 C.顶体酶 D.获能酶 4
23.精子变形时,线粒体集中在尾基部的原因解释是 ( ) A.释放顶体酶发生透明带反应 B.产生能量促进精子运动 C.有利于质基因进入受精卵 D.受细胞核的挤压形成 24. 有关卵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细胞都进行减数分裂 B.所有细胞都可以见到染色体 C.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D.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相同 25.所谓“实质性等同”是指 ( ) A.转基因农作物中的成分完全没发生改变 B.转基因农作物中的部分成分没发生改变 C.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D.“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最终评价 26.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7.下列哪项不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方法 ( ) A.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和伦理道德教育 B.杜绝基因检测 C.保护个人遗传信息隐私权 D.建立完善的法规,通过立法解决 28 生物细胞中含有细胞质基因的结构是 ( ) A. 细胞核和染色体 B.染色体和核糖体 C.线粒体和质粒 D.线粒体和内质网 29.下列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 A.将抗原注人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作诱导剂,促使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 B.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 C.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不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 D.早期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才可取出向受体移植 5
高二生物(选修3)综合测试试题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9分)1997年,科学家将动物体内的能够合成胰岛素的 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 中表达成功。如右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采取______________方法 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过程。 (2)图中①DNA是以____________为模板,_____________ 形成单链DNA,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即从而获得了所需要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②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酶,在它的作用下 将质粒切出_______________末端。 (4)图中③代表重组DNA,含_______________基因。 (5)图中④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分)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处理, 除去了 ;A、B到细胞C的过 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 、 。融合完 成的标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