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第3课宋明理学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大理学家的这首诗,曾使无数人豁然开朗,不断追求新知。
那么,他的理学又是怎么样的一种思想呢?儒学为什么要发展成为理学?心学又是怎么回事?【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知识要点】一、三教合一(理学形成的背景)1.儒学面临的挑战:(1)佛教的传播和兴盛:西汉末年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2)道教的传播:东汉时期兴起,东晋南朝时建立神仙体系3.儒学的发展:吸收佛教、道教精神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玄学。
4.唐朝统治者三教并行政策统治阶级重视文治,对儒、佛、道三教都予以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二、程朱理学1.理学概念: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吸收佛教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主要内容:(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天理就是人伦,就是三纲五常。
(2)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最终目的:明道德之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影响:(1)适应了统治需要,有力的维护了封建统治。
(2)用纲常名教束缚人们思想。
3.影响:(1)强调自我反思,内心反省,提高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2)容易忽略实践探索和缜密研究,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解析】1.理学出现的背景:两汉时期的儒学,又可称为经学,以学习和研究“五经”为主,解释天人之间的神秘关系,为国家治理提供依据。
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即玄学。
佛教思想的传入所带来的挑战及新思想、新理念。
佛教思考世界的本源,探寻世界的终极问题,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体系。
第 4 课宋明理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结合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儒学,是儒学哲学化的阶段;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第4 课宋明理学是必修 3 文化史中最难上的课,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地位显赫,在儒学发展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故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及对理学的评价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找出现实生活中与心、理有关的词语如此丰富的相关词语与我国古代一学派密切相联,它就是宋明理学。
【讲授新课】(一)、理学产生的背景【探究学习一】结合课本第一框题和以下材料思考魏晋以来儒学的发展出现哪些危机?1.文化上:儒学的危机① 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② 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道思想,逐步哲学化、系统化;【探究学习二】与宋代理学的产生相关的政治经济因素是什么?2. 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3. 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选择题】1. (07汕头一模)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 •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 •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 .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 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二)、理学两大流派【学生活动】结合课本完成半开放笔记陆王「内涵:心即理,心即良知,心外无物心学] I I途径:发明本心”,致良知”二者关系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探究学习三】:展示四则材料对应理学和心学【选择题2】(08广东历史)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