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效果视角下国产剧剧名的翻译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406.40 KB
- 文档页数:5
《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多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中,《你好,李焕英》作为2021年中国新年档的爆款电影,以其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表演受到了宽广观众的喜爱。
然而,在将电影引入国际市场时,字幕翻译成为了必不行少的一环。
本文将通过对的分析,以期探讨如何在跨文化沟通中实现最佳的传达效果。
所谓归化与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面对文化差异时所实行的不同策略。
归化是指将源语文化转化为目标语文化,以便读者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内容,实现与目标读者的文化共鸣。
异化则是指译者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不加删减地展示给目标读者,让其感受和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在字幕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选择既与翻译标准有关,也与目标观众的接受程度有关。
在《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中,出现了许多充盈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例如春节、宴会、中医等。
这些文化元素对于国内观众而言或许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国外观众来说可能就显得陌生。
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选择实行何种翻译策略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对于一些常见的文化元素,可以选择进行归化翻译。
比如将中国春节翻译为Chinese New Year,将中医翻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这样的翻译策略能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所表达的内容,并且与观众的文化背景产生共鸣,有助于提供一个亲近的观影体验。
但这也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丢失原味,使得观众无法真正感受到原作中奇特的中国元素。
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的文化元素,可以选择进行异化翻译或者添加注释。
比如将宴会这个词翻译为banquet或者feast,而不是直接使用晚宴这一常见译法。
这样的翻译策略能够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并且激发观众对于不同文化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增加文化沟通的目标。
但这也可能增加观众的理解难度,使得观众在接受新颖感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阻碍。
在实际的字幕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往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跨文化传播视角的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探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中文电影的国际传播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传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片名翻译在中文电影的国际营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依据跨文化传播视角,探讨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以期为中文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参考。
一、语言文化的差异影响片名翻译的策略选择中文和英文这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在片名翻译中需要得到充分考虑。
例如,中文电影《非诚勿扰》的英文片名为“If You Are the One”,该片名采用了一条中式英语的命题句结构,将中文中的“非诚勿扰”转化为英文中的陈述句,直接表达了影片的主题。
另外,该片名中的“you”和“one”也符合英语中文化背景下对于个体、情感以及自我价值的强调,进一步增强了国际观众的认同感和共鸣力。
二、译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片名翻译的取舍产生影响在片名翻译过程中,除了语言的差异外,译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
例如,中文电影《芳华》的英文片名为“Youth”,该片名涵盖了该片中所有主要角色的年轻和激情的感觉,进一步体现该片的主题和内涵。
但是,在翻译时是否应该保留原始文化特征,如“芳华”,也是需要译者考虑的。
三、片名翻译的可读性和可记忆性是影响国际传播的重要因素片名的可读性和可记忆性对于中文电影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疯狂的石头》的英文片名“Crazy Stone”准确地表达了该电影中的疯狂和冒险,同时也很容易记忆和理解。
另外,该片名的英语发音也很接近汉语拼音“疯狂的石头”,增强了片名的关联性和认同度。
因此,在考虑片名翻译的可读性和可记忆性时,可以考虑采用类比、音译或组合等翻译策略。
四、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是片名翻译的重要考虑因素在中文电影的国际传播中,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是片名翻译需要考虑的因素。
例如,中文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英文片名为“Eleven Flowers”,该片名既反映了影片的主要场景,也体现了影片中孩子们如同鲜花般的天真和无忧。
跨文化视域下的戏剧翻译策略研究作者:马跟帅李思远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03期【摘要】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戏剧翻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过去十几年间,国家级戏剧经典外译的项目得到落实,为戏曲乃至中国古典作品的海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该研究以外研社京剧版《穆桂英挂帅》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英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本中出现的戏剧专业术语和表述采用了哪些翻译策略、“异化”策略是否在翻译过程中影响了译者的翻译取舍?同时,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归化”和“异化”对于戏剧英译的借鉴作用如何,这两种策略优先级如何?【关键词】戏剧翻译;戏剧翻译研究;京剧《穆桂英挂帅》;异化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235—03引言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以中国文化“走出去”为目标的中国戏剧翻译,但迄今中国戏剧在目标语文化中的影响不仅弱于中国诗歌、小说,而且与亚洲其他文化的戏剧,也无法相提并论(吕世生,胡茵芃:2015)。
究其原因,与中国戏剧外译时的翻译策略有直接联系。
许多译者在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强调“忠实”“信、达、雅”等翻译界由来已久的标准和论断,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归化”和“异化”的尺度把握上,或是“归化”过度抹杀掉了本国文化信息,或是盲目不加思考地“異化”,产出只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的译本,进行无效“异化”,既没有成功保留本国文化特质,反倒新添了许多无意义的“另类”表达。
这些失误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贯彻和落实,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基于这些考虑,该研究以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英译本(黄少荣,2015)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翻译界讨论已久的“归化”和“异化”提法与跨文化交际领域的先驱Edward T. Hall相关著作,就戏剧翻译时的策略选择加以研究,以期为戏剧翻译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沟通不同文化的重要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的视域出发,深入研究翻译的功能,分析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1. 信息传递功能翻译最基本的功能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准确、完整地传递给另一种语言的受众。
在跨文化传播中,翻译通过语言转换,将源语言的信息传递给目标语受众,使双方能够共享信息,增进理解。
2. 文化传播功能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
通过翻译,源语言文化中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信息得以传递到目标语文化中,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 交流促进功能翻译能够消除语言障碍,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交流的桥梁。
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译能够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挑战1. 语言障碍语言差异是翻译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不同语言间的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存在差异,翻译需准确把握源语言的含义,将其恰当地传递给目标语受众。
2. 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存在差异,翻译需充分考虑目标语文化的背景和习惯,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3. 语义歧义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复杂性,同一信息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
翻译需准确理解源语言的含义,并考虑到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以避免语义歧义。
四、提高翻译质量的策略1. 加强语言学习与训练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语言学习与训练。
翻译人员需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准确理解源语言的含义并恰当地传递到目标语中。
2. 深入了解目标语文化翻译人员需深入了解目标语文化的背景和习惯,以更好地把握信息的传递方式。
通过学习目标语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翻译人员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源语言中的信息。
跨文化传播视角的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探究中文片名在国际传播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片名作为电影的第一视觉形象,对于观众的第一印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片名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促进电影的传播。
另一方面,片名也可以从名称上体现出电影的主题、风格、情感、文化等方面的特征,起到推销电影的作用。
因此,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必须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出电影的内涵,从而提高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往往涉及到文化因素。
因为中文语境和西方语境在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人文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中文片名的翻译需要考虑到这些文化问题。
首先,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需要注意传统文化背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在中文电影片名翻译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就可以突出中国电影的文化特色,增强电影对国外观众的吸引力。
例如,《大话西游》的英文片名“a Chinese odyssey”,虽然翻译得较准确,但缺少中国元素,没有发挥中国文化特色的优势,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不够。
其次,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需要注重语言的特点。
中文语言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典故、谐音、造词等。
在翻译中如果能够考虑到这些特点,就可以使得中文电影片名更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
例如,《卧虎藏龙》的英文片名就运用了中文的典故、谐音等语言特点,翻译成“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极具异国情调,成功地推广了中国武侠文化。
三、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的影片影响不同的翻译策略对电影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多种多样,有直译、意译、造词、派生等不同的翻译方式。
不同翻译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电影的主题、风格、文化差异、审美趣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在跨文化传播中,翻译中要符合国际化标准,增加电影的国际知名度,更好地推广中文电影。
总之,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与跨文化传播有密切关系,是中文电影国际传播不可或缺的一环。
跨文化传播视角的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探究随着中国电影的国际化,翻译中文电影片名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涉及到语言、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而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更是需要我们重视。
本文将主要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
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在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中,经常会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策略,这种策略既能够确保片名传达的是影片的相关信息,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该文化圈的习惯和口味。
例如,电影《沉默的羔羊》在英文中的片名为“Silence of the Lambs”。
这个片名既能够传达出电影描绘的是一起罕见的案件,同时也能够让观众联想到该片的恐怖和紧张气氛。
而在中文片名中,不仅包括了这个片名的直接意思“沉默的羔羊”,还加入了一些其他的意译元素,例如“魔鬼的森林”、“聆听沉默”等等,增加了片名的诱惑力和吸引力,符合中文观众的口味。
二、尊重原名的策略有些电影的原名已经广为人知,如《泰坦尼克号》和《星球大战》,如果将它们的中文片名直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话,很容易造成观众的混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尊重电影的原名成为了一种比较好的翻译策略,既能够保留电影的原有特色,同时也能够避免观众的困惑。
例如,《泰坦尼克号》的中文片名就直接采用了其英文原名,这样能够让观众更好地识别出电影的内容和特色。
三、增加文化色彩的策略在一些情况下,直接的翻译方式可能会使得部分观众无法理解电影的内容和特色。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一些文化色彩的翻译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电影《功夫》的中文片名是“功夫之王”,这种名字显然比直接翻译成“Kung Fu”更有吸引力。
而同样是因为增加文化色彩,电影《卧虎藏龙》在英文中的片名为“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这个片名并没有直接翻译片中角色名字,而是加入了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成语。
总的来说,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的选择要考虑到多个因素。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沟通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翻译的功能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分析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角色和价值,以期为翻译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1. 信息传递功能翻译作为沟通工具,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传递信息。
在跨文化传播中,翻译能够消除语言障碍,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理解和掌握彼此的信息。
这种信息传递功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文化传播功能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
通过翻译,源语文化得以传播到目标语文化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种文化传播功能有助于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融性。
3. 交际润滑功能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往往会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能够起到交际润滑的作用,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沟通。
三、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 翻译策略在跨文化传播中,翻译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
译者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文化背景和传播目的,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常见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
这些策略的应用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2. 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重运用各种翻译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词汇转换、句式调整、语篇衔接等。
通过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可以使译文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更好地适应目标语文化和读者的需求。
四、案例分析: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实例以某国际合作项目为例,该项目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和语言差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翻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该项目成功地将源语文化传达给目标语受众,促进了项目顺利推进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充分证明了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和作用。
目的论视角下电视剧《西游记》的字幕翻译1. 内容概要《西游记》是一部古老的中国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该剧以其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人物描绘和深刻的教育意义而脍炙人口。
本字幕翻译旨在为观众提供一个清晰、流畅的阅读体验,让您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电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字幕翻译作为一种跨越语言障碍的有效手段,对于推动电视剧在国际市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以《西游记》为主题的电视剧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了中国电视剧产业的一张名片。
由于受到文化差异、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西游记》电视剧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尚不尽如人意。
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西游记》电视剧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西游记》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在跨文化传播中,电视剧《西游记》字幕翻译的目的及其对于目标观众接受和理解的影响。
通过对目的论理论框架下的字幕翻译策略的分析,本研究期望能够为文化产业中的字幕翻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如何平衡文化因素和语言因素,以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由于《西游记》富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表达,如何在翻译中保持原剧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同时确保目标观众的接受度,成为本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本研究还致力于发现和总结电视剧字幕翻译中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未来的字幕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西游记》字幕翻译实例的深入分析,本研究期望能够提炼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全面探讨电视剧《西游记》字幕翻译的策略与实践,以期深化对字幕翻译的认识,推动字幕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从目的论的视角分析电视剧《西游记》的字幕翻译,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翻译文本的理解,还能揭示翻译背后的文化语境、传达意图和受众预期。
一、引言我国译制外国电影的历史悠久,特别是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影片和50年代欧洲影片的大量涌入,使得影视译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从开始的配音电影到现在的字幕翻译电影,国内的影视翻译事业繁荣一片。
尽管外国影视剧在国内一片繁荣,但是对于影视作品的翻译仍然没有形成系统全面性的研究,且也未受到足够重视,更未对跨文化因素和字幕翻译的联系作出细述。
但众所周知,影视翻译的主体都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转换,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如何进行,对两者之间的跨文化因素的理解就不可或缺。
二、理论综述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是一种传播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交融工具。
同样,“语言翻译既是语言的沟通又是文化的交融”,“翻译的本质体现为跨文化传播”,“翻译的历史是文化传播的历史”自古代玄奘翻译佛经,到近代西学东渡中出现的严复、林经的翻译,再到近代翻译的蓬勃发展,无疑都是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方式的典范。
而新兴的字幕翻译同样也是跨文化传播中的一项重要工具。
钱绍昌教授认为,“字幕翻译是一种与文学翻译不同的,具有转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特点的一种特殊翻译。
”简言之,字幕翻译就是通过不同符号间的转换,将某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的过程,以达到传播文化的效果。
而“跨文化传播指的则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
“按传播的内容来看包括物质文化传播、精神文化传播、价值观文化传播等;按传播的方式来看分为影视文化传播、报纸文化传播、广播文化传播等”随着新兴的传媒方式的不断变化和扩大,字幕翻译成为了跨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利用影视作品传播他国文化,从而推动跨文化因素的传播和发展。
但字幕翻译的跨文化传播在实际操作中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例如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大差异。
除去这两个不言而明的阻碍外,人们的“民族中心主义”^0,模式化以及文化偏见亦是阻碍的主要来源。
即使阻碍不断,但字幕翻译与跨文化因素的传播却是息息相关。
2021年29期总第573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在“一带一路”以及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成了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影视作品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形象、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
本文从分析中国影视作品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寻中国影视作品中中国特色文化元素的翻译策略,旨在为国产影视作品走出去、有效构建影视作品文化传播的话语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影视作品;文化传递;翻译策略【作者简介】王传梅,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文化‘走出去’视域下中国影视作品的英译策略课程研究”(项目编号:ZY20201222)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影视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许多优秀华语电影进入国际市场并受到一致好评,如《我和我的祖国》《战狼》《我和我的家乡》《中国机长》《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娱乐性,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影视作品“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影视作品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片名和字幕的翻译不仅可以传达影片的内容信息,还担负着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
随着大量中国影视作品进入了国际市场,其翻译质量也要跟上“文化走出去”的需要,这对其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国内外关于影视作品翻译的研究国内对于英语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研究晚于西方国家,我国在影视翻译研究方面比较知名的研究专家有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钱绍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的麻争旗教授、北京大学的陈旭光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