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科大楼绿色设计理念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360.21 KB
- 文档页数:2
光储直柔案例案例一:深圳建科大楼光储直柔案例案例来源:本案例来源于相关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研究报告以及对深圳建科大楼实地调研资料。
案例详情:深圳建科大楼是光储直柔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
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将光能、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技术融合到建筑的能源体系中。
在光能利用方面,大楼的外立面采用了高效的光伏板。
这些光伏板根据建筑的朝向和当地的日照条件进行了优化布局。
通过这种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
光伏系统所产生的电能不仅仅能够满足大楼部分日常用电需求,例如照明、小型办公设备用电等,而且在电能充足时还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存储起来。
储能系统是光储直柔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建科大楼采用了先进的锂电池储能技术。
这种储能系统能够在白天光伏发电量较大时储存电能,在夜间或者光照不足的情况下释放电能。
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光伏发电间歇性的问题,提高了建筑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直流配电系统也是该大楼的一大特色。
与传统的交流配电相比,直流配电减少了交直流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大楼内的许多设备,如LED 照明灯具、电脑等,本身就可以采用直流供电。
通过直流配电系统,电能可以直接从光伏板或者储能系统输送到这些设备上,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柔性交互体现在大楼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建筑内外部的能源状况,自动调整电能的分配和使用。
例如,当电网电价较低时,可以优先从电网获取电能并存储起来;当光伏发电充足且建筑用电需求较低时,可以将多余电能反馈给电网。
这种柔性的交互方式使得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能源环境,同时也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做出了贡献。
总结反思:深圳建科大楼的光储直柔案例为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从成功之处来看,其整合了多种能源技术,构建了一个高效、稳定且灵活的建筑能源系统。
这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还提高了建筑在能源利用方面的自主性。
然而,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光储直柔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相对较高,这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建筑项目来说可能是一个阻碍。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热门话题。
绿色建筑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
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展示绿色建筑的魅力和价值。
一、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1、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之一。
这包括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优化建筑的朝向和体型、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等手段,减少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窗户的位置和大小,能够在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安装高效的空调和供暖系统,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为建筑提供能源支持。
2、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绿色建筑关注的重点。
采用节水器具、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中水回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的用水量。
同时,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3、材料选择在绿色建筑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使用木材时选择经过可持续管理的森林资源,使用钢材时选择可回收的钢材,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
4、室内环境质量为了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注重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和噪音等方面的控制。
采用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采用隔音材料,减少外界噪音对室内的影响。
5、土地利用绿色建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土地的合理利用,尽量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占用。
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增加绿化面积,促进生态平衡。
二、绿色建筑案例分析1、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绿色超高层建筑。
其采用了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如双层幕墙系统,能够有效地隔热和保温,减少空调系统的负荷;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卫生间冲洗;风力发电装置,利用高空的风力资源为大厦提供部分电力。
浅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建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对环境负责、对未来负责的设计理念。
它旨在通过合理的设计、材料的选择、能源的利用等方面,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建筑的选址、规划,到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系统的设计,再到室内环境的质量控制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考虑和设计。
首先,建筑的选址和规划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起点。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因素。
比如,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建设建筑,可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和朝向,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比如,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与之对立。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能够减少建筑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还能给人带来自然、温馨的感觉。
同时,选择具有高性能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耗。
另外,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如甲醛、苯等,以保障室内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能源系统的设计是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减排的核心。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满足建筑的部分能源需求。
利用风力发电设备,在有风的地区为建筑提供电力。
地热能则可以通过地源热泵系统,为建筑供暖和制冷。
此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高效的照明设备、节能电器等,能够在不增加能源供应的情况下,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
Excha nge Platforml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秦皇岛市墙改和建筑节能办公室杜少东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柳琴臧倩摘要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在每一阶段侧重点各异,这些侧重点联系在一起,就组成了项目的主要成本框架。
比较分析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与效益,计算增量成本的投资回收期与项目的生命周期的关系,有利于论证投资绿色 建筑项目的可行性。
按初始化建设增加和年度节约成本划分因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投资在建设期内会增加,所以我们把增 加支出的公式表示成:C ; = C 1 — C 。
C'表示的是初始化建设阶段增加的成本 0表示的是绿色建筑实际的建设成本C 0表示的是传统建筑的建设成本则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投资回收期公 式表示为:_ ICL * tC'表示的是初始化建设增加成本 A 表示的是年度节能收益值 r 表示的是折现率t 表示的 是投资回收期二、绿色建筑的效益分析1、 直接效益“直接效益”指的是绿色建筑可以为其投资主体赢得的经济 利益。
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 资源的有效使用使用可再生资源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的主要内容,比方说通过 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等,能够减少耗电量;节水器具能减少水资 源的消耗;回收、利用中水、废水所减少的排污费与水费等等。
(2) 绿化的价值在这里指的主要是建筑物的绿化面积,主要有垂直绿化(山 墙、阳台等等)与水平绿化(屋顶)两种形式,通过绿化不仅能 降温、遮阳,而且还可以减少空调的耗电量。
(3) 回收的价值绿色建筑在寿命终止后进行回收的残值为回收价值,如建筑 拆除物的回收利用价值、报废设备的回收残渣以及循环利用废弃 物的价值等等。
2、 间接效益“间接效益”指的是由绿色建筑带来的不仅仅属于投资者的 效益,这些效益对人们的健康与环境都极为有利,由社会成员所 共享。
3、 计算方法V 114 China Acsciemic Jcurnal Electronic Publisiliii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rj ip :.neT关键词房地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我国2006年6月1日起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 义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 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72第28期深商动态以未来大厦为例,光储直柔式碳达峰探索目之一。
2019年5月入选中美建交四十周年40项科技成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中国建筑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展示绿色建筑成果。
2021年10月荣获AH 国际联盟(Active House )10周年国际大奖(全球仅三项)。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的精神内涵,深圳市属国有上市企业——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把握国家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开展、强化科技创新的指导要求,继续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未来大厦为载体的绿色科技创新孵化中心投入运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最终实现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提供创新路径。
未来大厦坐落在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蝴蝶湖畔,是我国首宗带有碳排放指标出让的土地,该项目是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签署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框架下中方建筑节能板块2个示范项未来大厦作为中国建筑科技代表,模型在驻美领馆展出荣获AH国际联盟(Active House)2021最佳前瞻设计—建成奖收,也全国首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全直流的建筑试点项目。
未来大厦预测建筑运行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45.7度电,仅为深圳市能耗标准约束值的57.1%,碳排放预测为每平方米每年21kgCO2e(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优于深圳市近零碳排试点参考目标23kgCO2e)。
如深圳建科院叶青董事长所说,双碳之下的绿色之路将是一个城市发展、国家时代发展的战略,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职业,从而影响我们的人生。
借用马斯洛的一句名言,“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未来大厦夜景73第28期。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科大楼绿色设计理念浅析
孙延超;张炜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为推动绿色设计理念发展,探索绿色建筑在夏热冬暖地区的建设经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科大楼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该项目以绿色生态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CFI)模拟技术为支持,整合各种绿色技术,关注人性化设计和资源节约.对被忽视的办公空间性能质量、健康指数、运营维护等方面做出自已的思考,以期对将束的绿色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孙延超;张炜
【作者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518031;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518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建科精神在都江堰闪耀——体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援建都江堰的别样生活 [J], 贺玲琳;黄蓓华
2.平面式毛细管节能空调在深圳市建科院办公大楼中的应用 [J], 袁邦权;焦义华;马宏兵
3.集装箱口岸大楼建筑设计浅析——深圳港大铲湾集装箱码头辅建区口岸大楼设计
[J], 曾智
4.建科精神在都江堰闪耀——体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援建都江堰的别样生活 [J], 贺玲琳;黄蓓华
5.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科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的永利国际金融中心项目被评为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3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3建筑学报1 技术与设计的博弈在当代建筑走向“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时,技术手段正承担着先锋的角色。
对于未来建筑的方向,以空间和形体塑造为特征的传统建筑学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们不能否定绿色技术对于建筑的作用,但也要清晰地看到,在仅依赖技术推动力的同时,解决问题的成本和负面效应也在上升;在思想缺失的环境下,单纯的技术探索能否持续的发挥其正面作用,让人担忧。
绿色的理想需要来自多个维度的思辩,而应承担更大责任的建筑师在历史的大潮中常常处于两种状态:一是缺席状态,他们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与节能、环境工程师自说自话、互不越界;二是身份沦陷的状态,他们在集成了各种绿色技术后,用美学手段修饰技术的烙印,虽然已开始面对问题,但承担的角色更像是“装修工程师”。
本文希望找到第三种应对问题的状态。
2 以空间塑造引导行为的绿色设计策略在本文的案例和观点论述中,我们不把技术设备和构造措施作为绿色建筑的首要选择。
“建筑行为”意指通过塑造空间引导人们在建筑中的行为,让人们在获得空间舒适感和愉悦感的同时,自发的以更健康的方式使用建筑,并自然达成低碳环保、节约能源的目标。
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在夏热冬暖地区(南方地区),以空间塑造引导行为的绿色设计方法可以提炼为以下5种策略:2.1 策略之一:“切薄”建筑—引导人们优先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建筑”行为—绿色建筑的空间设计策略沈驰作者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518049)收稿日期:2010-08-10摘要/从建筑空间和形体入手,探索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结合设计实践,以夏热冬暖地区(南方地区)为例,概括出5种以空间塑造引导行为的绿色设计策略。
关键词/绿色建筑 设计策略 行为绿色 气候学 生态优先ABSTRACT/ Starting from space and shape,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thinking about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neither by organizing knowledge system, nor by exploring techniques such as sun-shading, heat preservation and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etc. Combining design practice and taking the regions with hot summer and warm winter as example, this paper sums up 5 green technical tactics of “guiding” behavior with spatial arrangement.KEY 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tactics, green behavior, climatology, ecology fi rst因建筑功能和使用效率的要求,现代建筑的体量不断加大,出现越来越多微型城市般的庞大综合体。
会呼吸的绿色建筑:深圳建科大楼建科大楼是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的示范楼,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实验基地,生态、能源、环境数据采集楼,建筑技术、艺术的展示基地,绿色建筑技术的科普教育基地。
大楼达到了绿色建筑三星级和LEED金级的要求,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
建科大楼地理位置建科大楼小档案总用地: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高度:57.9米;地上12层;地下2层。
绿色建筑强调“适宜”和“精细”,每个功能都在整体最优的协调下选择自己最恰当的位置,内因、外因、有利因素、制约因素都被一起进行综合的评判。
大楼建设采用三维立体分区的方法,将不同的功能立体叠加起来,根据各功能不同的使用性质、空间需求和相互之间的流线关系,分别将其安排在不同的竖向空间体块中。
大楼的平面布置也同样体现了内部功能于周边自然的“对话”。
建科大楼的平面不用于传统的方形——集中的“口”字形设计,而是采用了朝东“挖”掉一块的“凹”字形的布局。
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探寻一种在深圳气候条件下,最能够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平面形式。
相比较“口”字形的传统矩形平面,“凹”字形的平面能提供更多的直接接触室外的外墙,也就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坐到临近窗口的位置,享受自然的光线和通风。
“凹”字形的凹口旋转朝向东南向,迎着深圳地区的常年主导风——东南风,并且前后两个空间微微错开,进一步加强了室内形成“穿堂风”的效果。
大楼为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作出了贡献。
1 采用高透水性与高保水性、低日照反射率的路面铺装材料;确保地面铺装被建筑或高大乔木的阴影覆盖,覆盖率超过50%。
2 设置露天水体,在大楼首层东侧设置喷泉水池,在架空层及南侧布置人工湿地,并连同架空层有效降低小区域温度,创造乘凉场所。
3 采用非常规能源以减少排热,如以太阳能、风能替代常规能源。
4 屋顶构架采用日照反射率高的材料,如光电板和浅色的涂料。
玻璃采用对热能反射性能高的Low-E玻璃。
绿色建筑发展与实践思考作者:高彩娟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1期绿色建筑理论迅速发展,实践项目也越来越多。
新建工程节能环保领先一步,旧建筑的绿色改造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新旧建筑在绿色节能方面使用不同的策略,使之适用自身不同的特点,以期实现相同的节能目标。
一、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代表了一种概念或象征,着重于建筑产生至消亡全过程中消耗更少的能源,产生更少的污染,并与自然生态保持平衡。
犹如自然界中的植物,利用阳光雨露生长,而最后回归土壤,此谓之生态。
建筑借用“绿色”这一词语,凸显自身环保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受当前技术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建筑要做到完全无污染、零排放还比较困难,不过这应该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理论的产生、发展已有时日,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的关注,并藉此得到一定发展。
然而,该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在我看来,乃是一种被动之举。
能源危机、生物灭绝等各种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迫使各个利益主体在建筑节能环保上被动前行——建筑已经日渐成为能源消耗大户,而现有能源终将耗尽,环境日趋恶化,也是不争事实。
倡导绿色建筑,用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这个问题,长期坚持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才能使这一运动的效果得以体现。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节能环保思想广为流传,这为绿色建筑长足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使绿色建筑的理论与实践更容易被建筑专业以外的人们接受。
各项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且从整体上联合运作、统筹管理,使得绿色建筑体现出综合、复杂、高效等特点;同时,伴随着传统技术、材料的现代化改革,积极地研究本土的建筑材料和工程做法,使得建筑更生态且契合当地的环境。
全国光储直柔项目案例今天咱就来唠唠全国那些超酷的光储直柔项目。
一、深圳建科大楼。
这可算是光储直柔界的“老大哥”了。
你想啊,在深圳那么个寸土寸金、科技感满满的地方,建科大楼就像一个绿色能源小宇宙。
大楼的屋顶和外立面都铺满了光伏板,那光伏板就像一片片小镜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们可不光是为了好看,而是在努力把太阳光转化成电能呢。
它的储能系统也很厉害,就像一个超级大电池,把白天光伏发的多余的电储存起来。
到了晚上或者阴天的时候,就把这些电释放出来,让大楼里的灯继续亮堂堂的,电脑也能正常工作。
而直柔技术呢,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小管家。
传统的建筑用电就像那种大水漫灌,电一股脑儿地进来,不管你需不需要。
但建科大楼的直柔技术就不一样啦,它能根据大楼里各个设备的用电需求,柔性地分配电能,哪个设备需要多少电,它就给多少电,就像给每个设备定制了专属的用电套餐一样,既不浪费电,还能让设备都舒舒服服地工作。
二、广州的某小区项目。
这个小区啊,以前用电总是有点小麻烦。
夏天的时候,大家都开空调,电力就有点吃紧。
后来上了光储直柔项目,那可真是鸟枪换炮了。
小区里的停车场顶上装了好多光伏板,就像给停车场搭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遮阳棚。
业主们的车停在下面,既能遮阳,还能看着头顶上的光伏板在默默地为小区发电,心里那叫一个美。
储能系统也是小区的“电力小仓库”。
白天大家上班去了,用电少,光伏发的电就存起来。
傍晚大家都下班回家,用电高峰的时候,这些储存的电就派上用场了。
而且直柔技术让小区里的电梯、路灯、公共区域的照明等设备用电都变得特别合理。
以前电梯运行的时候可能会有那种突然的小顿挫,现在有了直柔技术,电能供应稳定了,电梯就像换了新的一样,平稳得很。
路灯也变得更智能了,根据天色和周围环境自动调节亮度,不再是那种傻亮傻亮的了,既省电又能让小区看起来更温馨。
三、雄安新区的一些试点建筑。
雄安新区那可是未来之城啊,光储直柔项目在这里也是玩出了新花样。
这些试点建筑从一开始就把绿色能源理念贯彻到底。
共享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实践---以建科大楼为例摘要:研究在绿色建筑技术理论指导下的建科大楼在各个方面、细节的设计,分析其对于共享理念的实践,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与结论。
关键字:建科大楼;共享设计;设计中的再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前绿色建筑设计成为我们一直追求目标。
本文探讨了市的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共享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技术,其目的不仅提供健康舒适、资源高效利用的构筑物,还要引导社会行为和人文,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引领。
1.项目简介建科大楼是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办公楼,位于市福田区北部梅林片区。
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共14 层,其中地上12层,地下2层。
建筑功能包括实验、研发、办公、学术交流、地下停车、休闲及生活辅助设施等。
建筑设计采用功能立体叠加的方式,将各功能块根据性质、空间需求和流线组织,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竖向空间体块中,针对不同需求的建筑外围护构造,形成由而外自然生成的独特建筑形态。
建科大楼已实现了最初的建设目标,以4300元/m2的工程单方造价,达到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级和美国LEED金级的要求,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社会效益。
经初步测算分析: 1. 8万平方米规模的整座大楼每年可减少运行费用约150万元。
其中,相对常规建筑节约电费145万元,节约水费5.4万元,节约标煤610 t,每年可减排CO21600t。
2. 共享设计方法建筑设计过程是个共享参与权的过程,设计的全过程体现了权利和资源的共享,关系人共同参与设计;同时,建筑本身是一个共享平台,设计结果要实现建筑本身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共享提供一个有效、经济平台的目的。
建科大楼从设计始,整个过程都定量验证并应用新的设计技术。
楼体的竖向布局与功能相关联,材料、通风、自然采光、外墙构造、立面及开窗形式等各方各面的确立也都经过优化组合。
每一项技术并非机械地对应于绿色建筑的某单项指标,而是在机理上响应绿色建筑的总体诉求,是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诸环节进行整体考虑并能够满足人们舒适健康需求的综合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