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研究作者:顾靖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6期[摘要]以北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为例,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从分级教学、测试评价等方面提出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分级教学测试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235-02我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以来,研究生教育发展上了新台阶,招生制度越来越完善,工作越来越规范,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各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不同,但公共英语教学一直是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因此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值得研究。
一、北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问题作为一所吉林省属综合性大学,北华大学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1211人,分布在24个学院,横跨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护理、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工商管理、风景园林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林业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凝聚态物理、数学、专门史、世界史、美术学、艺术、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训练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翻译等50多个专业及学科(如表1)。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类型复杂,学生来源多元化,这使研究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硕士毕业生同样面临着就业竞争压力,这些在客观上都对传统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5年10月,我们抽取2014级各专业研究生,进行了一次封闭式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75份,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学习效果”的认同态度(如表2)。
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习一年之后,38.78%的学生认为“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有将近一半的学生(49.45%)认为“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了”;而仅有17.71%的学生认为“能写学术论文或科研报告中的英文摘要部分”;而“能较流利地用英语表达思想”者却只有16.94%;有一半多(50.97%)的学生认为“听说能力依然比较薄弱”;“英汉互译能力有所提高”者也仅占27.1%。
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The Need for Reform in Graduat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The landscape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s in recent decades, driven by the ever-evolving demands of a globalized world. As we navigate this dynamic landscape,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at the graduate level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aramount. Graduate students, hailing from divers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not only mastering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of study but also developing proficient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 This dual imperative has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a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graduat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One of the primary concerns in the current graduat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disconnect between the academic demands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nglish proficiency. Graduate programs often place a strong emphasis on technical jargon and discipline-specific terminology, leaving little roo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ell-rounded communication skills. This narrow focus can hinder graduate students' ability to effectively engage with international peers, present their research findings, and participate inglobal academic discourse.To address this issue,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o graduat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s necessary.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designed to not only impart subject-specific knowledge but also cultivate a comprehensive set of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This includes effective written communication, public speaking, academic writing, and the ability to navigate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s. By integrating these elements into the graduate curriculum, students will be better equipped to thrive in the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spheres.Furthermore, the traditional lecture-based instruction model prevalent in many graduate programs may no longer be sufficient. The modern graduate student requires a more dynamic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encourages active particip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skills in real-world scenarios.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ologies, such as flipped classrooms,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projects, can foster a deeper engagement with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Another crucial aspect of graduat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reform is the need for personalized support and mentorship. Each graduate student brings a unique set of linguistic and culturalbackgrounds, requiring tailored assistance to address their individu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ssessment and diagnostic tools can help identify specific areas for improvement, enabling the design of customized learning plans and the provision of targeted support.Moreover,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driven solution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delivery and accessibility of graduat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s, interactive language-learning applications, and virtual exchange programs can provide graduate students with flexible and engag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allowing them to develop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 at their own pace and within their own schedules.Beyond the classroom, the reform of graduat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must also address the broader institutional and systemic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ts effectiveness. This may include the recruitmen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ly qualified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ors who possess both subject-matter expertise and pedagogical skills. Additionally,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ong partnerships between graduate program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an 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best practices, the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itiatives, and the creation of meaningful networking opportunities for graduate students.In conclusion, the need for reform in graduat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s evident and pressing. By adopting a comprehensive and multifaceted approach that addresses the evolving need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stitutions can empower their students to thrive in the global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landscap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ologies, personalized support systems, and the strategic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graduat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that equips students with the linguistic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ies required for success in the 21st century.。
1 公外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综述近年来,针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学习热情不高等情况,公外大学英语进行了几轮教学改革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对于大学英语应该如何改革的问题,学者间存在较大争议。
观点之一主张大学英语要从通用英语转向学术英语(张杰,2005;韩金龙,2007;蔡基刚 等,2010;蔡基刚,2014)。
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学生对大学英语认可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它仍然以语言基础为重点,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在自己专业领域用英语开展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蔡基刚,2014)。
基于此种认识,一些高校如清华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进行了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公外英语教学探索。
也有学者对以上观点和做法持反对态度,认为学术英语是大学武汉大学公外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实践□ 熊红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摘 要] 借鉴近年来国内公外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基于硕士研究生群体的主客观需求,武汉大学公外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将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相结合,内容涵盖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流、文学欣赏和学术英语四大板块,兼顾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生的兴趣和客观需求。
研究表明,高校将通用和学术英语相结合基本能够满足硕士研究生对英语课程的多维度需求。
本文建议高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学科和职业英语作为拓展课程。
[关键词] 公外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通用英语;学术英语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needs of postgraduates of non-English majors, an English course covering four modules including critical think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and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is designed for postgraduates in Wuhan University. The fi ndings of this research indicate that this course integrating general English and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can be offered to postgraduates as a preliminary course to meet students’ multiple basic needs, and English for specifi c purposes might be offered to students of higher level of English.Keywords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of non-English majors ;teaching reform ;general English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1)07-0097-04英语教学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部分或全部,大学英语应该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将通用英语和专用英语①相结合。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日益凸显。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就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很多大学的公共英语教学以考试为导向,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项目制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性和多元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如与外国大学的学生开展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还应注重创新教育。
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互动和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和多媒体教材,如电子白板、网络资源等,让学生能够通过互动和实践的方式学习英语。
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中,重视评价和反馈也非常重要。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和机械应用,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写作作品、学科性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加以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教育方式,引入现代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注意评价和反馈,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时给予指导。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摘要:目前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仍然存在诸多教育教学上的问题,如教学目的的模糊,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模式的老套、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评价的不合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等。
基于此,必须合理调整公共英语教学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课程本身来看,现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大致涵盖三大方面:一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即改变原来学生被动学习模式,强调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突出教学的综合应用性;二是听说能力方面,即传统的以阅读理解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听说为主;三是改革教学评价评价体系,即摒弃原来以四、六级考试定英语水平高低和以语法、阅读为主的做法,重视听说测评。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概述(一)现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从思想转变来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的就是思想观念。
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从教学评价来看,轻应试重能力。
要改变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对英语等级考试作为衡量师生教学水平评判标准,即将“应试型”的教学转变成“能力型”的教学。
从教学方法来看,注重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从教学手段来看,更多关注媒体网络教学有效利用。
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为大学英语教学拓宽了愿景。
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得到较大限度地激发,积极性得到调动,课堂教学更多的图文并茂、形神结合,情景交融,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特别是网络的介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置身于跨文化氛围的国际学习和交流。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是关涉大学公共英语这一门课程的发展,对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质量建设均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具有特殊的理论和实践意蕴。
我院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王作娟(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摘要:高职高专公共英语作为高职的一门主要公共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为达到这一目标,英语教学重点应从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朝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转移,ESP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扩展到ESP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作为高职的一门主要公共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最新需要和具备实际语言交流能力的外语人才,这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公共英语教学重要性分析1.1专业技术人才英语现状随着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市场上十分抢手,各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
但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校期间并不注重英语的学习,只对专业课程下苦功学习,导致了许多外企在我国招聘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
有关材料的调查显示,在对调查的16万各专业技术人员中发现,近75%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企业人员也具有能够胜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但是只有不到7%的人具有熟练应用英文进行听说读写能力。
而许多外企正是由于专业技术人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不够而招不到适合的专业技术人才。
赣南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免修暂行规定为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效果,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学校针对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根据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允许英语已达到一定水平的硕士研究生申请免修免考公共英语课程,以促进研究生个性发展,推进学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具体要求和实施办法如下:一、适用范围:本校全日制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免修免考条件: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修、免试公共英语课程,并免考学位英语。
1、本科(全日制)阶段为英语专业,且参加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达到合格水平;2、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达到75分及以上;3、入学前两年内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80分及以上(其中听力成绩80分及以上);4、入学前两年内托福考试成绩550分及以上(总分677)或80分及以上(总分120分);5、入学前两年内雅思考试成绩5.5分及以上;6、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水平摸底考试且成绩在前20%者。
三、免修免考申请办法:1、符合上述1-5条件之一的研究生开学后第一周内带相关成绩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到各教学学院提出申请。
各教学学院将名单、材料原件及复印件汇总后报研究生部,经研究生部审核通过后,给予研究生公共英语及学位英语免修免考资格。
审核未通过者仍需参加公共英语、学位英语的学习与考试。
2、研究生新生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英语摸底考试。
考试一般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
英语水平摸底考试成绩在前20%的研究生由研究生部统计公布并直接列入公共英语及学位英语免修免考名单。
3、在免修免考名单未公布之前,研究生应参加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
四、免修免考研究生英语成绩的管理研究生英语免修申请通过后,学术型研究生获得英语阅读、英语听说、文献翻译与写作三门课程学分共5学分,课程成绩登记为“免修免考”。
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外语(含专业外语)课程学分共2学分,课程成绩登记为“免修免考”。
研究生英语免修申请通过后,学位英语考试成绩直接认定为合格。
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案例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案例:一、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日益凸显,公共英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某高校开展了一场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二、改革措施1. 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入职场英语、商务英语等实用内容,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2. 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3.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实践成果。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分享教学经验。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5. 建设教学资源库:整理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材料。
建设在线课程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三、改革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该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1. 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听力理解、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和跨文化交流的需要。
2.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也更加活跃。
3. 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在线课程平台的建设也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4.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设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监控和提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更加客观和公正。
5. 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程满意度提高: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程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更加认可。
浅谈着力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公共英语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公共英语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掌握,更应该注重技能培养和实际运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需求不匹配。
传统的公共英语课程注重英语语法、单词和句子结构等知识的教授,缺乏实际的语言运用和实践。
此外,公共英语课程的教材通常被制定为通用型,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学习者的背景和需求,因此学习效果较差。
其次,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互动。
许多公共英语教学课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和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使得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缺乏自信。
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措施为了解决当前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基于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学习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
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主角,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
3. 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法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来学习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实现技能培养和实际运用。
实践效果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显著。
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实践,以提高教学水平,并针对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学生更加自信地应用英语知识。
结论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
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浅谈作者:孙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6期孙琳(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长沙427000)摘要:根据《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要求,为确实提高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本文分析了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现状,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使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入科学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课堂模式;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95-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也促进了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改革。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英语教学质量,国家教委研究生办公室于1993年9月制定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用于指导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
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现状《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培养学生能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就本专业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翻译和介绍国内外科技资料,用英语撰写论文等。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地方院校研究生的英语程度和教育部直属院校或国家重点院校的学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由于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研究生生源不足的问题,所招研究生入学时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水平普遍较低。
我校2012年硕士研究生在入学时六级过级率仅为20%左右,部分学生仅仅是在考研前通过短期的突击学习,勉强达到录取分数线。
有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院校普遍存在类似情况。
由于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以及中西部地区英语学习条件的限制,在地方性院校英语教学中,英语课堂仍然是重要的学习场所。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近年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
这主要是因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适时性和必要性。
一方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适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要求我们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而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无论是商贸交流还是学术交流,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对具有良好英语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加强大学公共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紧迫性。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传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往往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而通过改革和创新,可以使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教材单一,教学内容相对固定,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通过改革和创新,可以引入多种教材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
传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学角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应更多地是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
通过改革和创新,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是大学教育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个性化需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需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外语能力是当代研究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对他们进行专业研究、学术交流、成果发表和进一步的深造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
而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为解决研究生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推进课堂内与课堂外互补型教学,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以达到研究生英语教育的预期目标。
标签:研究生英语教学;教学改革时代的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使得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也提高了,尤其是研究生英语这门课程,更需要与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接轨。
那么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着重哪些着眼点呢?一.研究生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针对大多数高校学生、教师资源及其他硬件软件设施现状,在探索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觉得需要探讨或解决如下问题:(1)当前研究生英语教学所面临问题与应对策略;(2)课程体系的完善;(3)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4)探索英语教学新路,提升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5)网络辅助硕士生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6)如何把英语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堂外(第二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等);(7)如何科学测试学生英语能力(复试英语测试、课程考试、学位英语考试等);(8)如何适应个性化培养和综合交流能力(比如学术交流、日常交流等)培养的问题;(9)非英语专业本科、硕士一体化英语教学衔接。
二.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思路根据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普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是:一方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英语水平参不齐;另一方面,师资力量严重短缺,我们要探讨如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针对性地侧重相应教学内容;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效率。
我们不仅要分析研究不同类别、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研究生的不同英语学习需求;而且要对学生未来英语的使用情况作出调查分析和预测;有条件还要对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作详细研究。
从而制定出更为缜密科学的教学计划。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向真正的实用性、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
课程英语教学改革方案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国际通用语言。
然而,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视背诵和机械记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等。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我们需要进行课程英语教学改革。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改革英语教学。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1.延长学习时间在当前的学制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有限。
为了提高英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应考虑延长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
可以在高中阶段拓宽英语学习的课程时间,每天增加一个英语课程,从而缓解课时不足的问题。
2.引入实践性课程除了现有的课程内容,我们还应引入一些实践性的英语课程,如英语演讲、英语写作、英语听力等。
这些实践性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水平。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1.关注实际应用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可以通过引入真实英语材料,如报纸、电影、纪录片等,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言环境和社会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综合能力除了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和流利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1.启发式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通过图像、声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
五、评价方式的改革1.综合评价传统的英语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我们可以引入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听力理解等多个方面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
2.形成性评价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多次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一、总体思路
1.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全面设计;
2. 在帮助学生打基础的同时,着重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
3. 实行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型学生的需求;
4.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5. 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营造学习氛围;
6. 实行研究生院、外国语学院、各研究生培养学部(院)的沟通和合作。
二、课程设置
研究生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功能英语两种课程类别,总学时数为108学时,计6学分。
各模块的开课名称、开课时间及周学时数如下表所示。
学生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和专业需要选修相应的课程模块,具体方法如下:
英语课采用小班教学,班级数和上课人数都有一定限制。
入学成绩在50分以下的研究生,必须修读《核心英语1》和《核心英语2》;入学成绩在50分
以上(包含50分)的研究生,可在第二学期选修一到两门功能英语。
建议学生在第一学年修读公共英语课,因为英语学习需要保证一定量的练习时间,所以也不宜在一学期修完。
如果第一学年因故不能修完规定学分,可以在第二学年修读。
三、教学改革配套措施
1. 根据研究生的年龄、智力、学习能力等特点,强调自主、探索、实践、尝试的方法;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进度等;培养学生自己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 根据研究生外语学习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参与学术活动所需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同时丰富相关的文化、学术要求等知识;
3. 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灵活性;
4.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营造外语学习的良好环境;
5. 要将外语学习放在实际的环境中,提倡实战演练的教学方法,边学习边尝试。
积极开拓现实生活中应用英语的机会。
四、学业成绩评定原则
1. 采用学分制,学生在读期间必须修满规定学分;
2. 学生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大纲另行公布)修完相应的课程,并考核合格,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3. 课程成绩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办法另行公布),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尽量少考死的、孤立的语言知识;
4. 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最终成绩=平时成绩×40%+考试卷面成绩×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