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液体疗法作业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3.01 KB
- 文档页数:27
儿科常见疾病的液体疗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第二课《儿科常见疾病的液体疗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儿童脱水症状的表现、液体疗法的目的和原则,以及如何计算和给予适当的液体补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脱水的症状和危害,知道液体疗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液体疗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疗法的目的、原则及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何根据儿童脱水症状进行适当的液体补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液体疗法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儿童脱水的短片,让学生了解脱水的症状和危害。
2. 知识讲解:讲解液体疗法的基本概念、目的和原则。
引导学生学习液体疗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讲解如何根据儿童的脱水症状进行适当的液体补充。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液体疗法知识,计算并给出适当的液体补充方案。
5. 操作演示:讲解液体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并在模型上进行演示。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家中为患者实施液体疗法,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儿科常见疾病的液体疗法2. 脱水症状:口渴、少尿、尿比重低、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
3. 液体疗法目的: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康复。
4. 液体疗法原则:适量、适时、适速、适温。
5. 液体疗法计算方法:根据患者体重、脱水程度、年龄等因素计算所需液体量。
6. 液体疗法操作步骤:准备液体、测量体温、观察患者反应、调整液体速度等。
七、作业设计1. 液体疗法计算练习:根据案例,计算患者的液体需求量。
答案:根据案例,患者体重为20kg,脱水程度为轻度,年龄为5岁,所需液体量为2000ml。
2. 液体疗法操作步骤:根据案例,列出实施液体疗法的具体步骤。
2024年儿童液体疗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儿童液体疗法”,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液体疗法的分类及其适应症、儿童液体需要量的计算、液体疗法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儿童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掌握液体疗法的分类及其适应症。
2. 学会计算儿童液体需要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液体疗法方案。
3. 掌握液体疗法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治,提高临床护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童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液体疗法的分类及其适应症、液体需要量的计算、液体疗法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治。
难点:液体需要量的计算、液体疗法方案的制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液体疗法示例图、计算器。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儿童液体疗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儿童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分类、适应症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计算儿童液体需要量,并进行示例演示。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给定案例,计算液体需要量,制定液体疗法方案。
5. 护理措施及并发症讲解(15分钟):介绍液体疗法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治。
六、板书设计1. 儿童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2. 液体疗法的分类及其适应症3. 儿童液体需要量的计算4. 液体疗法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给定案例,计算儿童液体需要量,制定液体疗法方案。
2. 答案:根据案例中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计算得出液体需要量,并给出具体的液体疗法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儿童液体疗法的新进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儿童液体需要量的计算2. 液体疗法方案的制定3. 液体疗法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治一、儿童液体需要量的计算儿童液体需要量的计算是液体疗法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