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及科研成果的级别认定
- 格式:pdf
- 大小:196.58 KB
- 文档页数:3
学生科技竞赛分类
学生科技竞赛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按照竞赛级别和性质分类的几种类型:
1. 按照竞赛级别分类:
国际级:由国际性组织或机构主办的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赛,例如国际科
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等。
国家级:由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或全国性学术团体主办的竞赛,例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
省级:由省级教育部门、科技部门或学术团体主办的竞赛,例如各省的青
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
校级:由学校内部组织的竞赛,通常面向本校或本地区的在校学生,例如
各高校的数学建模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
2. 按照竞赛性质分类:
学术性竞赛: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竞赛,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
科的奥林匹克竞赛。
应用性竞赛:以解决实际问题或实现特定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竞赛,例
如机器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
创意性竞赛:以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意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竞赛,例如科幻小
说创作大赛、创意设计大赛等。
此外,学生科技竞赛还可以按照参赛对象(如面向特定学科领域或特定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竞赛在参赛形式、评审标准、奖励机制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2024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评定细则根据教育部规定,2024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评定细则如下:一、奖励设置及级别划分1. 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级别。
2. 一等奖为最高级别,奖励面向具有重大创新或重要理论、技术突破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
二等奖为中级别,奖励面向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
三等奖为基础级别,奖励面向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
二、参评条件1. 参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必须在过去三年内完成,并已取得实质性成果。
2. 参评成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教育教学事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3. 参评团队应当是学校内部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组织,团队成员应当以学校教职工为主。
三、评审程序1. 学校组织成立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科研专家组成。
2. 评审委员会根据奖励级别设置的评审标准,对参评成果进行评审。
3. 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提出奖项推荐名单,报学校教育部门审批。
四、申报材料1. 参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请表、研究报告、实施方案、相关成果证明材料等。
2. 申报材料要求雷同度低于15%,原创性和独立性强。
五、奖励资金及措施1. 获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项目将根据奖励级别,获得相应的奖金和荣誉称号。
2. 学校将给予获奖项目支持,提供科研经费、研究设备、实验场地等配套资源。
3. 获奖项目将有机会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并得到学校推广和宣传。
六、宣传推广学校将加强获奖项目的宣传工作,通过学术论坛、科研成果展示等方式,推广获奖项目的相关成果和经验,促进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七、违规处理如有参评单位在申报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存在其他违规行为,将取消其参评资格,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以上为2024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评定细则,具体实施细则由教育部门根据情况另行制定。
北京邮电大学关于本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认定的若干规定为适应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为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所涉及创新实践活动含:学科竞赛、综合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取发明专利等。
一、分级和分类根据主办者、性质、影响、参加范围等因素,将竞赛及创新项目分为以下级别:A级:由国家部级单位、国际学术团体或国际社会团体主办、在世界或全国范围内有众多大学参加、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竞赛或综合科技竞赛及大学生创新论坛、创新成果展。
B级:由北京市教委、国内高校或重要学术团体或社会团体主办、有众多大学参加、有社会影响力的学科竞赛或综合科技竞赛及大学生创新论坛、创新成果展。
C级:由学校主办或由数所院校联合举办、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有利于促进高素质人材培养的学科竞赛或综合科技竞赛及大学生创新论坛、创新成果展。
D级:由学院主办、面向本院或全校学生举行、有利于促进高素质人材培养的学科竞赛或综合科技竞赛。
根据不同竞赛及创新项目的性质和领域不同,对类别作如下规定:类别1为工科类;类别2为理科类;类别3为经管类;类别4为文科类;类别5为艺术类;类别6为综合科技类。
二、组织与经费(一)学科竞赛、综合科技竞赛的组织与经费教务处在主管校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学科竞赛、综合科技竞赛的日常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负责申请校拨经费并进行管理。
同院学生组队参赛的,由该学院负责学科竞赛的具体组织工作;跨学院组队参赛的,由相关学院共同负责学科竞赛的具体组织工作;承办竞赛的二级单位,应指定一位二级单位负责人全面负责竞赛工作,协调解决竞赛必要的仪器、设备、材料和场地。
需要教师指导的学科竞赛,相关学院应指派教师负责竞赛指导工作。
综合科技竞赛由校学术办或校团委负责组织管理,经费由主办方筹措。
课外学分认定标准一、学科竞赛(一)学科竞赛是指发布的各级组织主办或承办的各类学科竞赛,包括国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竞赛项目。
(二)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同一学科竞赛项目获得学分,只计算所获的最高学分,不累加计分。
本项上限6学分。
注:以上国家级、省级指政府颁发奖项;国家级、省级行业奖和协会奖依照此标准分别递减1分。
二、科研训练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及实验室开放项目等;二是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本项上限6学分。
(一)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及实验室开放项目等。
1.参加此类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项目,学生可按下表获得相应的学分;同一学年参加多个项目研究,只计取其中一个项目学分最高值,不得累加。
2.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及实验室开放项目学分计分表:(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包括两种形式,即参与教师项目申报,且项目获准后在合同书中有学生姓名和合同书中没有姓名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教师科研一定时间的学生,项目完成后,学生本人申请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1.学生参与教师申报国家级、省部厅级、校级及横向项目,在项目获准后,合同书中有学生姓名,且实际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经学生提出申请、项目主持人签字认可、科研处审核后分别给予2学分、1学分、0.5学分。
2.合同书中没有学生名字,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院(厅)级或横向项目研究,每学期超过16天的,经学生提出申请,项目主持人(负责人)签字认可,分别给予学生1学分、0.5学分、0.25学分。
三、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发表(一)学术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在国际、国内正式刊物或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各种专利、产品、软件、课件等其它作品。
(二)学术论文发表以录用通知书或正式发表为准;专利获准以收到交证书费的收录通知书或正式的专利证书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转让,以双方签订的技术成果转让合同书和进入学校的转让经费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的开发推广,以学校或个人应收到的分成部分经费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的技术成果鉴定,以校级以上组织的专家鉴定会形成的科技成果鉴定文件为准。
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及科研奖励级别认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及科研奖励级别的认定和审核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科研项目级别及认定第二条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社会科学类国家级项目和自然科学类国家级项目。
(一)社会科学类国家级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下达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设立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基金课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设立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等。
(二)自然科学类国家级项目:主要是指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下达的科研项目。
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等。
第三条部省级科研项目是指由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根据既定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开放申报、评审严格、管理规范,并以国家部委办局、省(直辖市、自治区)名义下达的科研项目以及其他公认的部省级科研项目。
主要包括:教育部、文化部等国家相关部委下达的科研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的教育部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的文化部项目;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社科联等下达的科研项目,以及河北省省长委托项目等。
第四条市厅级科研项目是指由(本级政府)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根据既定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开放申报、评审严格、管理规范,并以省各厅局部委或市主管科研部门名义下达的科研项目以及其他公认的厅级科研项目。
主要包括: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化厅、建设厅等有关厅局部委下达的科研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下达的项目;保定市科技局下达的科研项目;保定市社科规划办公室下达的科研项目等。
第五条院校级科研项目是指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根据既定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组织申报并实施管理的各类科研项目。
学院科研成果级别认定办法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整体科研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准确、客观地评估教职员工的科研工作业绩,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科研项目级别的认定1.级项目:指科技计划项目(包括“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等)、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科学基金项目等。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项目、其他部委重点项目及项目经费文科单项达15万元、理工科单项达50万元的横向项目,视同级科研项目。
级项目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科技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第二类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项目、教育科学基金项目、其他部委重点项目及项目经费文科单项达15万元、理工科单项达50万元的横向项目。
2.省(部)级项目:指各部委及省、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自然科学基金办公室、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等立项的各类研究项目。
省(部)级项目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各部委立项的其他各类研究项目及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软科学项目等;第二类包括省教育厅立项的科技项目、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省科技厅其他研究项目及科研项目经费文科单项达10万元、理工科达30万元的横向科研项目,视同省(部)级科研项目。
3.市(厅)级项目:指由市(厅)级部门下达的相对应的项目。
科研项目经费文科单项达5万元、理工科单项达15万元的横向科研项目,视同市(厅)级科研项目。
4.校级项目是指经校科研处立项的各类研究项目。
5.“横向科研项目”是指科学基金项目、各级部门下达的纵向项目和学校基金项目以外的科研合同项目(已确认为上述1-4类项目的除外)。
该类项目必须在校科研处立项备案,经费纳入学校统管理并通过正式鉴定或验收结项后,方可予以登记和确认。
6.某一项目的子课题按该项目所属级别的下一级别看待。
师范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级认定办法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展示我校教学改成果,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指导工作,促进我校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并对学科竞赛的优秀指导老师给予奖励,颁发获奖证书。
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认定范围学生学科竞赛是指由部门或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与学科专业教学关系紧密的大学生竞赛活动。
包括:由、省有关主管部门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级学科学会(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在校大学生参加的常设性竞赛。
行业、协会举办的竞赛需在社会组织网社会组织查询平台登记备案且处于正常运营状态。
大学生学科竞赛分为A和B类。
(一)A类竞赛1.综合赛事。
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包括省级预选赛和级竞赛。
2.学科专业赛事(含省级预选赛)。
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当年发布的竞赛项目为准。
(二)B类竞赛指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级学科学会(协会)等举办的性赛事,以及省委、省下属一级部门(如省科技厅、团省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举办的全省性或跨省区的学科技能竞赛。
为加强我校师范专业建设,服务师范专业认证,适当降低师范专业的学生讲课类比赛的规定要求。
二、级别认定(一)大学生学科竞赛级别认定1.A类竞赛认定级、省级两个级别。
分别设一等奖(含金奖、特等奖)、二等奖(含银奖)、三等奖(含铜奖)°A类竞赛获奖级别等次根据获奖证书认定。
2.B类竞赛认定省级、厅级两个级别。
B类竞赛获奖级别按照获奖证书等次降一级认定,级降为省级,省级降为厅级。
赛事认定一等奖(含金奖、特等奖)、二等奖(含银奖)、三等奖(含铜奖),如有特等奖,则只取特等奖、一等奖(含金奖)和二等奖(含银奖),特等奖按照一等奖奖励。
运动类竞技赛,认定决赛成绩(第一名为一等奖,第二至四名为二等奖,第五至八名为三等奖),预赛成绩不予认定。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是为了鼓励和奖励大学生在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规范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认定范围1. 科技创新类:包括科研项目、科技竞赛、论文发表等。
2. 学术研究类:包括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
3. 社会实践类: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项目等。
三、认定标准1. 科技创新类:(1) 科研项目:完成大学生科研项目,根据项目难度、创新性、成果等综合评定,分为A、B、C三个等级。
(2) 科技竞赛:参加国际、国家级或省级科技竞赛并获奖,根据奖项等级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
(3) 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论文质量给予学分认定。
2. 学术研究类:(1) 学术论文:完成学术论文并通过学院评审,根据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给予学分认定。
(2) 学术报告:在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根据报告的深度、广度和学术质量给予学分认定。
(3) 学术会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根据会议级别和报告质量给予学分认定。
3. 社会实践类:(1) 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活动的难度和参与度给予学分认定。
(2) 社会公益项目: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并取得突出成绩,根据项目的影响力和贡献给予学分认定。
四、认定程序1. 提交申请: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交创新学分认定申请,申请材料包括相关证明材料和申请表格。
2. 材料审核:学院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是否符合认定标准。
3. 评审认定: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给予学分认定。
4. 公示和申诉:学院将认定结果进行公示,学生如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诉。
5. 最终认定:学院根据申诉情况进行复核,并最终确定学分认定结果。
6. 认定记录:学院将认定结果记录在学生的学分认定档案中,并在学生学籍信息中体现。
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授予规定1. 背景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设立旨在鼓励和表彰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和贡献,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兴趣,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 奖项设置学生科技创新奖项分为以下几个类别:2.1 个人奖个人奖是针对个人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而设立的奖项。
每年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个人奖,以表彰那些在科技创新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学生。
2.2 团队奖团队奖是针对学生团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而设立的奖项。
每年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团队奖,以表彰那些在科技创新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学生团队。
2.3 项目奖项目奖是针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优秀表现而设立的奖项。
每年评选出一定数量的项目奖,以表彰那些在科技创新项目中有杰出表现的学生。
3. 评选标准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评选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3.1 科技创新性评选的学生或团队所涉及的科技创新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推动科技领域的进步。
3.2 学术贡献评选的学生或团队应在科技创新项目中做出了有意义的学术贡献,如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或参与科技竞赛等。
3.3 实际应用评选的学生或团队的科技创新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4. 评选程序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评选程序如下:4.1 提名学校或相关机构可以提名学生或团队参与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评选。
提名材料应包括学生或团队的基本信息、科技创新项目的描述和相关证明材料等。
4.2 评审评审委员会将对提名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评选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4.3 授奖评选出的获奖学生或团队将被授予相应的学生科技创新奖项,并举行颁奖仪式表彰其杰出成就。
5. 奖励措施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获奖者将享受以下奖励措施:- 获得奖金或奖学金资助- 获得荣誉证书或奖状- 参与科技交流和合作项目- 获得推荐信或推荐到优秀科研机构或企业6. 奖项宣传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获奖者将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媒体报道等渠道进行宣传,以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专业类学术科技类竞赛级别认定表(试行)序号竞赛名称(分类)主办单位级别1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等部委国家级A2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支持国家级A3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支持国家级A4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支持国家级A5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支持国家级A6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支持国家级A7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教育部等部委国家级A序号竞赛名称主办单位级别1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和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国家级B2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教育部高教司、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总装仿真技术组国家级B3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B4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国家级B5RACV中国计算机视觉与应用专题竞赛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国家级B6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B 7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国家级B 8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国家级B 9“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级B 10ACM/ICPC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ACM(美国计算机协会)国家级B11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RoboCup中国委员会、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创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国家级B12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博弈专业委员会国家级B13亚洲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组委会(ISC)、国际高性能计算咨询委员会(HPC AC)国家级B 14全国航模锦标赛国家体育总局、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国家级B 15中国大学生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电子\计算机)国家级B16全国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领域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国家级B17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教育部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B 18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国家级B 19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邀请赛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国家级B20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教育部等部委国家级B21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国家级B 序号竞赛名称主办单位级别1 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双百)安徽省科协、教育厅、团委主办省级A2安徽省电子设计竞赛安徽省教育厅省级A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一日。
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获奖等级说明
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的获奖等级通常根据参赛者的表现和竞赛规则来确定。
一般来说,奖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一等奖:这是最高奖项,通常只有最优秀的参赛者才能获得。
获得一等奖的参赛者通常在竞赛中表现出色,展现出极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 二等奖:这个奖项通常颁发给在竞赛中表现出色、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参赛者。
获得二等奖的参赛者通常在竞赛中展现出了较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但可能在一两个方面稍逊于获得一等奖的参赛者。
3. 三等奖:这个奖项通常颁发给在竞赛中表现出较好的参赛者。
获得三等奖的参赛者通常在竞赛中展现出了较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但可能在一两个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
4. 优秀奖:这个奖项通常颁发给在竞赛中表现出一定水平的参赛者。
获得优秀奖的参赛者通常在竞赛中展现出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但可能在一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获奖等级和比例可能因不同的竞赛而有所差异,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的示例。
因此,在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时,建议仔细阅读竞赛规则和评审标准,了解具体的获奖等级和评选标准。
教育科研成果等级
教育科研成果等级是指根据其所代表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等方面,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定,并划分为不同级别。
教育科研成果等级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用来衡量和评价科研成果贡献的标准之一,不同级别的等级旨在反映科研成果的不同贡献水平,同时也能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识别其他同行的参考标准。
目前,国家教育部对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A、B、C级,其评价标准如下:
A级教育科研成果:
1. 对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成果贡献卓著;
2. 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前瞻性,能够为未来科研发展开展持续的科研性工作作出重大贡献;
3. 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或发表在国家一流学术期刊并受到学术界认可;
4. 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
C级教育科研成果:
1. 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实用性,能够影响一定范围的科研工作者和实际应用领域;
2. 发表在一般学术期刊或国内期刊,并得到部分同行的认可;
3. 在相关学术或应用领域内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
4. 获得校级以上科研奖励或获得相关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和应用。
在科研成果评价中,除了教育部门的认可和奖励外,不同级别的成果也会对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地位和职称晋升产生影响。
因此,科研工作者应当在科研工作中切实关注成果的质量和价值,做出更有影响力和实用性的科研成果,更好地为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分认定办法(试行)为贯彻执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意见》(校教字[2004]125 号)文件精神,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凡参加校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艺术设计、创作、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及文学艺术作品等活动,取得突出成绩者,均可申请获得相应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分。
第二条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分认定包含学分认定和成绩(绩点)认定。
第三条经学校认定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分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可以替代专业培养方案中各学院认定的实践环节课或选修课学分,但替代总学分一般不超过 8个。
第四条学分认定参加学科竞赛的学分认定学科竞赛学分认定表注:① 团队参赛获奖:若有人数规定,则团队中所有学生均可获得相应学分;若无人数规定,经排序,第一位获全额学分,以后名次依次递减1学分,最低0.5学分。
② 同一内容或同一作品参赛多次获奖者,只计其中最高认定学分二、发表学术论文的学分认定1.被 SCI、 EI 、 SSCI、 ISTP 收录的论文:每篇 4 学分;2.在国内重要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每篇 3 学分;3.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每篇 2 学分;4.在国内检索期刊发表的论文:每篇 1 学分;5.国际学术活动论文(作报告或收入论文集):每篇 2 学分;6.省、部、国家级学术活动论文(作报告或收入论文集):每篇 1 学分;7.出版专著:每部 4 学分。
第一作者获全额学分,以后名次依次递减 1 学分,最低 0.5 学分。
成绩计为优秀。
三、获得发明专利的学分认定1.发明专利:每项 4 学分;2.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每项 3 学分。
成绩计为优秀。
四、专业任职资格和技能证书的学分认定1.参加国家各类专业任职资格证书统考,获初级证书者可认定 1 学分,获中级及以上证书者可认定 2 学分;2.参加国家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获初级程序员证书者可认定 1 学分,获程序员及以上证书者可认定 2 学分;3.参加各种行业操作技能培训,获相当于本行业初级工水平证书者可认定 0.5 学分,获中级工及以上水平证书者可认定 1 学分。
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授予规定背景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该奖项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推动学校科技创新环境的发展。
奖项类别学生科技创新奖项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最佳科技创新项目奖:该奖项将颁发给在科技创新项目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团队。
评选标准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影响力等方面。
2. 最佳科技论文奖:该奖项将颁发给在科技领域发表优秀论文的学生。
评选标准包括论文的质量、创新性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
3. 最佳科技设计奖:该奖项将颁发给在科技设计竞赛中表现出色的学生。
评选标准包括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技术难度等方面。
申请和评选流程以下是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申请和评选流程:1. 学生团队或个人可以通过填写申请表格申请参评。
2. 申请截止日期后,评委会将对所有申请进行评估和筛选。
3. 在初步评估后,评委会将邀请部分申请者进行项目展示或论文答辩。
4. 最终评选结果将由评委会根据申请者的综合表现和评估标准进行确定。
5. 获奖学生将在学校举办的颁奖仪式上接受奖项的颁发。
奖励和荣誉获得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学生将享有以下奖励和荣誉:1. 颁发奖杯和证书作为对其成就的认可。
2. 获得奖金或奖学金作为对其杰出表现的鼓励和支持。
3. 被学校推荐参加相关科技创新活动或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申诉和取消资格如果在评选过程中发现申请者存在不当行为或违反规定的情况,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评资格并取消已获奖项的资格。
申请者可以提出申诉,评委会将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最终决定。
结论学生科技创新奖项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平台。
通过遵守相关规定和流程,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获得应有的奖励和荣誉。
学校将继续支持和推动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机会。
教育科研成果等级一、国家级科研成果国家级科研成果是指在教育领域开展的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力的科研项目或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审定,被认定为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成果。
国家级科研成果涵盖了各个教育领域,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其中,学前教育方面的国家级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幼儿园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基础教育方面的国家级科研成果主要包括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教师发展等。
高等教育方面的国家级科研成果主要涉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管理等方面。
职业教育方面的国家级科研成果主要关注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
国家级科研成果的评选标准严格,要求成果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这些成果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国家级科研成果的获得者通常是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省级科研成果省级科研成果是指在省级范围内进行的教育科研项目或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对本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省级科研成果的领域和内容与国家级科研成果类似,也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
省级科研成果的评选标准相对宽松,要求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能够为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持。
省级科研成果通常由省级教育部门或科研机构组织评选,获奖者多为从事教育科研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本地区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为改善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市级科研成果市级科研成果是指在市级范围内进行的教育科研项目或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市级科研成果的内容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的领域和内容相似。
附件3:
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及科研成果的级别认定
竞赛名称级别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级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亚洲区域赛国际级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IGEM 国际级美国数学建模竞赛暨交叉学科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国际级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国际级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国际级Jessup 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国际级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全国高校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大赛国家级IBM 大型主机技术全国应用大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电视机器人大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含嵌入式系统专题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国家级
竞赛名称级别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级全国大学生自动化大赛暨自动化创新设计竞赛国家级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国家级全国高等教育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国家级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国家级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国家级全国高校学生DV作品大赛国家级全国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论坛建造比赛国家级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国家级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国家级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国家级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中国机器人大赛国家级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华南地区)国家级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省级
竞赛名称级别“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东省)省级广东大学生节能减排工业设计大赛省级广东大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大赛省级广东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省级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省级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省级广东省大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省级广东省软件作品设计竞赛省级华南地区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省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赛区)省级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广东赛区)省级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南赛区)省级粤港澳大学生计算机软件应用大赛省级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省级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省级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南理工大学校内选拔赛校级华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华南理工大学“创青春”大学生创业竞赛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