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银行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51.49 KB
  • 文档页数:2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目录

一、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 3

1、回顾历史:从首次尝试到数据大集中3

2、我国银行信息化进入新阶段 5

二、国外银行信息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0

1、国外银行信息化发展阶段:他山之石10

2、国外银行信息化研究:可以攻玉13

三、硬件需求重点在渠道,软件服务关键看服务15

1、渠道建设带动硬件新需求15

2、软件服务关键看服务19

四、互联网银行带来银行产业新机遇20

五、重点公司简况20

1、新北洋:内生外延双驱动,战略转型值期待21

2、长亮科技:国产替代正当时,高速成长定可期21

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务应用范围也从单一业务到综合业务服务;业务经营模式从分散处理到逐步进行业务集中管理,并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全国联网运行。目前,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正迈向互联网化、国产化、差异化。

国外银行信息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银行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后台电子化,前台电子化,网络化和整合再造四个阶段。目前国外银行信息化处于第四阶段,其主要是对核心业务系统进行优化、进行服务渠道整合、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硬件需求重点在渠道,软件服务关键看服务。银行信息化产业链可分为硬件,软件和服务。在硬件方面,ATM和VTM机具是银行机具中最大和最成熟市场,未来自助化和智能化也将带动其需求增长,另外,金融IC卡迁移和POS机更新换代带来的需求增长也不可小觑;在软件服务方面,银行由于个性化需求较多,软件和服务未来以服务的形式呈现可能性较大。核心系统业务更新换代将继续保持需求旺盛,大数据带来数据挖崛相关的管理业务系统的需求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互联网银行带来银行产业新机遇。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和杭州网商银行相继业,标志我国进入了互联网银行时代。互联网银行将重构银行新生态,并将带来银行产业新机遇。在基础设施方面,千亿征信市场将是新蓝海,随着个人征信牌照的逐步开放,我国征信相关企业将迎来发展春天。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互联网形态创新不断涌现,未来平台型创新将会有较强的话语权。

一、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

“银行行业本身具有it属性,信息技术之于银行业如同空气一样,须臾不可或缺;历史上每一次通讯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银行的变革“,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曾如是说道。回顾银行信息化发展的历史,银行的业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也越来越深,信息技术在银行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银行业务处理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创新。

1、回顾历史:从首次尝试到数据大集中

银行信息化首次尝试1957年,中国人民银行核算工厂成立,为了核对和监督联行业务,从苏联引入了电磁式分析计算机,这是我国银行信息化的首次尝试。电磁式分析计算机处理操作使用

复杂,处理速度慢,操作单一。随着我国联行业务规模的扩张,该机性能不足的问题逐步显现。1974年中国人民银行引进法国的更先进的60/61小型计算机。该机于1975年10月上线后,其处理效率提高了20多倍,使全国联行业务处理上了一个大台阶。

银行信息化开始起步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方面由于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信息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信息化给了我国银行极大的启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启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交易和业务有了明显增长,单纯的人工作业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为了处理大量重复的银行记账和复核等业务,我国银行开始从日本美国和日本引入通用的计算设备来替代手工操作。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陆续从日本引入了日立公司的M150系列机。M150主要用于开展了会计业务、储蓄业务、联行对账和外汇买卖业务的试点工作。

银行信息化全面探索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性价比有了很大提高。推动了计算机在银行的应用,另外微机的崛起也给银行的信息化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已完成第一阶段,金融机构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完成,出现了以产业分工为特征的专业银行机构,形成了

我国四大行逐步承担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成为中央银行的局面。

这时期引进计算机形成以IBM4300,日立M240系列中小型计算机为主机,同时采用了大量X86微机作为补充的硬件格局,同时,各银行从柜面业务入手,开发了大量的银行业务处理系统,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内银行的主要业务系统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处理,同时完成各金融网点的计算机化,实全实现了计算机对手工处理业务的替代。在联网方面,构建了基于服务器的中型网络,实现了同城的通存通兑。

银行信息化速扩张在经历了几年的全面探索后,我国银行积累了计算机应用银行业务的较成熟经验,同时也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计算机人才队伍。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各种类型银行相继成立,许多金融机构开始发展状大起来。并且我国商业银行开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实行银行间的业务交叉,通过业务交叉开展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获得先机,各银行纷纷加大了IT的投入,不仅在银行计算机数量的配臵上大幅增加,而且在计算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也进行了拓展。

这时期引进计算机的IBM ES/9000大型机为代表,构建了全国范围银行计算机的联网,实现了全国的通存通兑。至90年代

未,银行业基本实现了全面计算机化。另外,电子银行开始兴起,自助银行,网上银行也开始发展起来。

银行数据大集中和多中心化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化的发展,原有的省级集中IT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只要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才能支撑银行业的发展速度。数据大集中就是把省级数据中心的业务和数据最后集中到国家级的单一数据中心,所有业务在后台都由这个数据中心统一支持和处理。

1999年,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启动“9991”大集中工程。通过实施该工程,将全行的主要业务集中到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处理。2002年10月30日,工商银行正式对外宣布全国各分支机构的数据全部成功挂接到北京和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对我国具有里程牌意义。此后几年,我国其他大中型银行也陆续完成了银行数据的大集中和多中心化。

2、我国银行信息化进入新阶段

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务应用范围也从单一项目到综合业务服务;业务经营模式从分散处理到逐步进行业务集中管理,并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全国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