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浙贝母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论坛

常用中药浙贝母的研究进展

夏继成

(哈药集团中药二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浙贝母是传统止咳化痰常用中药,为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M iq.的干燥鳞茎[1]。浙贝母异名为大贝母(《本草正义》),象贝(《经验广集》),象贝母

(《百草镜》),土贝母(《本草正》)等。钱伯初等报道:浙贝母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为异甾体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2-3]。浙贝母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作用,主治甲状腺肿大、痛疖肿毒、上呼吸道感染、痰多、十二指肠溃疡、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热咳嗽、乳腺炎。对常用中药浙贝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化学成分浙贝母中含有贝母新碱、贝母碱(贝母素甲)、贝母芬碱、贝母定碱、去氢贝母碱(贝母素乙)、浙贝丙素、浙贝酮、贝母替定碱等。1923年,我国就开始了浙贝母化学成分的研究。袁淑范等从浙贝母中提到一种白色针晶,后证明为1种生物碱[4]。朱子清等通过20多年的研究确定了贝母碱的骨架[5]。到20世纪60年代末确定了贝母乙素(peiminine)、贝母甲素(peimine)、和贝母辛(peimissine)等的结构。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也对贝母属生物碱进行了大量研究。20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成功的从浙贝母中分离出贝母甲素、乙素的氮氧化物、Δ5(6)结构的西藜芦碱类生物碱和3种茄碱类生物碱[6]。20世纪90年代又从浙贝母中分离出、浙贝宁(zhebinine)、2,5-二甲基苯酯(2,5-dimethoxy-1,4-benzoqnimone)、浙贝素(zhbeiresinol)、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和β-谷甾醇等[7]。2药理作用对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较早。母甲素和贝母乙素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驰作用,贝母乙素能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贝母甲素的作用类似阿托品。用贝母甲素和乙素对小鼠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8]。浙贝母碱能兴奋家兔离体子宫,已孕子宫比未孕子宫敏感,贝母甲素能使麻醉犬唾液分泌暂时停止,使家兔离体小肠收缩加强,给犬、猫和家兔滴眼,可使对光反应消失,但其抑制作用比阿托品弱。贝母甲素大剂量可使犬、猫及兔血压降低,呼吸抑制,小剂量可使家兔血压轻微上升[9]。以10mg/kg 剂量给麻醉猫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吸抑制,小量可使兔血压微升,贝母甲素的葡萄糖甙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10]。浙贝母生物碱则使

家兔离体小肠收缩加强。贝母甲素和乙素对家兔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10~12mg/kg ,猫为8~10mg/kg 。中毒症状为呼吸抑制,瞳孔散大,震颤及惊厥等,致死原因为呼吸衰竭,也可能与形成变性血红蛋白有关。豚鼠实验也表明,贝母甲素和乙素有明显的镇咳镇静作用[11]。

动物实验证明:浙贝母碱与去氢浙贝母碱给使离体蛙心或兔心灌流,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给开胸犬左侧冠脉内注射2mg 浙贝母碱葡萄糖甙,对血压无影响,

但有增加心率和冠脉流量的作用,浙贝母碱及浙贝母碱葡萄糖甙静脉注射使血压中等度降低量为麻醉犬为5~10mg/kg ;猫为1~3mg/kg ;兔为10mg/kg 。

3生药与加工如果采用不去皮挖蕊,直接切片干燥的方法加工的贝母比鳞茎起土后立即去皮挖蕊,拌石灰干燥的生物碱含量高达1倍以上。

浙贝母的各个部分均含生物碱,花茎梢中的含量大大高于鳞片[12]。4组织培养4.1组织培养。1977年贝母属的组织培养工作正式开始。将幼叶、花梗、花被片和子房分别培养,形成小鳞茎的培养基以M S+I-AA2mg/L+BA4~8mg/L 效果较好,由愈伤组织表面形成小鳞茎及根。还发现TH 培养基(由培养基T 中的无机盐和培养基H 中的有机成分结合的培养基)中,NAA0.5mg/L+动力精1mg/L 椰乳15%,或NAA0.5mg/L+椰乳15%时,接种的子房可不经愈伤组织直接形成小鳞茎。小鳞茎有休眠现象,2~6℃低温下黑暗培养3~4周可解除其休眠[13]。以鳞片和带芽鳞片为材料

进行培养,在M S 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2,4-D ,激动素和NAA 等,能诱

导出愈伤组织和小鳞茎。以鳞片切块为材料,在H 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2.4-D ,NAA 等2T ,进行鳞茎的继代培养和扩大培养,可使培养物超着再生鳞茎的方向生长。以种胚为材料,在M S+2.4-D1.0mg/L+6-BA0.5mg/L+水解酪蛋白300mg/L 或M S+IBA0.5mg/L+6-BA1.0mg/L 培养基上分化和脱分化后,可以形成小鳞茎和正常植株[14]。

4.2核型与染色体鉴定。愈伤组织细胞的核型有多样性,浙贝母的核型为K (2n)=24=2m+2sm+12t+4st+4m (sat),可分离出不同倍性的愈伤组织系,经组培使之再生鳞茎和植株,对育种有重要价值[13]。组培材料染色体显

微鉴定的较佳制片方法和步骤是:于11时切取幼嫩根尖、

芽尖或愈伤细胞团,水洗3次后25℃下用0.19%秋水仙碱处理6小时。水洗后用冰醋酸-95%乙醇(1-3)固定2小时,再先后以95%乙醇、70%乙醇和蒸馏水各洗3次。20℃下用45%醋酸-1mol/L 盐酸-1%硫酸(100¨10¨1)酸解30~40分钟,水洗3次后用70%乙醇洗并保存于其中,显微观察时用改良的品红

染色液染15~20分钟,压片观察,长期保存可制成永久制片[15]。

4.3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愈伤组织可以解决组织和细胞继代培养中的变异问题。采用冷冻保护剂10%=甲基亚矾+5%甘油培养30~35天的愈伤组织较适于低温保存。冷冻程序是以0℃降到-18℃,停留1小时,再降到-40℃,停留2小时,速度降温为1~5℃/min 。解冻时以40℃水浴迅速化冻效果较好,解冻后愈伤组织暗培养时生长良好,存活率高,能成功地得到增殖及再生植株[16]。1966年冯成汉等对生长发育机理

的研究发现浙贝母鳞茎夏季有很长的休眠期,1~13℃低温可以打破休眠,

促进发根抽茎。并测定了浙贝母生长发育过程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总生物碱等的含量变化[17]。高文远等的研究发现,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处理40天前后,鳞片和芽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活性与电泳图谱有变化[18]。鳞片上维管束丰富,衰退时鳞片近轴面表皮附近的细胞首先解体,形成一条细

胞破碎带,细胞解体。电镜观察发现囊泡在物质降解和胞间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共质体和质外体均参与了物质的运输[19]。

综上所述,浙贝母为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常用中药材。我们应该加大对浙贝母的研究。目前对贝母甲素和乙素研究比较多,应扩展到对其

他小分子和大分子成分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1]中国药典.一部,1995:256.

[2]钱伯初,许衡钧.浙贝碱和去氢浙贝碱的镇咳镇静作用[J].药学学报,1985,20(4):306.

[3]李萍,季晖,周曙,等.鄂贝啶碱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草药,1993,24(9):475.[4]袁淑范.民国医学杂志,1923;1(5):12.

[5]朱子清.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5;(1):99.

[6]徐东铭.国外医学[J].中医中药分册,1981;6,1.[7]张建兴等[J].药学学报,1991;26(3)231.

[8]张昌绍等[J].中华医学杂志,1949;35:353.[9]张耀德[J].中华医学,1936;22(2)130.

[10]菊地建三[J].日本药理学杂志,1961;57-49.

[11]钱伯初等[J].药学学报,1985;20(4),306.[12]浙江省人民卫生实验院药物研究所生药室[J].浙江中医药,1977;3(2)31.

[13]孙敬三等[J].植物学报,1977;19(2),161.

[14]苏新等[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5),19.

[15]高山林等[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6),345.

[16]苏新[J].现代应用药学,1990;7(4),18.

[17]冯成汉等[J].植物生理学通讯,1966;(3),37.

[18]高文远等[J].植物学报,1994;36(增刊),215.

[19]高文远等[J].广西植物,1994;14(1)65.

摘要:浙贝母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作用。浙贝母主治甲状腺肿大、上呼吸道感染、痰多、十二指肠溃疡、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乳腺炎等疾病。对常用中药浙贝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浙贝母;研究;进展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