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堵盲板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钢铁企业煤气中毒事故案例分析及抽堵盲板
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钢铁企业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不仅危害了生命健康,也严重影响了
企业的生产。
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成了钢铁
企业必须面临的挑战。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对煤气的管理,控制油气排放量。
企业应该实施
有效的监测系统,定期检查煤气泄露情况,并及时处理由于煤气泄漏
引发的安全隐患。
其次,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加强职工安
全意识,使职工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煤气中毒事故的危害,并采取有
效的预防措施。
此外,企业还应该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建立合理的抽堵盲板作业程序,不断改进技术措施,防止热力耗散和
毒物污染,以确保工作室的安全和生产的可持续性。
总之,钢铁企业在防止煤气中毒事故发生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
管理,加强培训,完善抽堵盲板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以最大程度地保
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以此来降低煤气中毒对企业的影响,保护好员
工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案例十一:山西临汾志强钢铁公司“8.24”高炉煤气中毒事故关键词:冒煤气作业未佩戴空呼2009年8月24日,1#高炉烘炉由2#高炉供煤气转为3#高炉供煤气,2# 高炉休风以后,3#高炉煤气管道需打开向1#高炉供煤气。
在关闭3# 高炉煤气管道的煤气蝶阀后,打开其后的眼睛阀的作业过程中,4个作业人员中毒,监护人和赶来救援的值班工长也中毒。
其中3人死亡,重度中毒1人。
事故要点:1、4# 煤气蝶阀关闭以后,煤气压力表显示2KPa,技师顺手将煤气压力表下面的排污阀开了一下(煤气压力表、排污阀通过三通连接),然后再关闭,此时煤气压力显示为零,就开始组织热风工上高位平台,进行翻3# 眼睛阀操作;2、四名热风工带上煤气报警器、两套防毒面具上到了3# 眼睛阀平台(平台距地面7.2m,面积约4平方米),现场测试煤气报警器不报警,带着防毒面具工作不方便,就摘掉了防毒面具。
3、控制眼睛阀的两根丝杠松开,大锤砸管钳拧不动丝杠眼睛阀松动了10cm左右,突然一股煤气从松动的法兰处喷出;4、1人叫“快撤”,但为时已晚,没有地方躲,此人就趴到了平台的西边,另3人中毒倒在了平台的东面;5、在下监护的人发现情况不正常,便爬上无护笼的直梯去抢救,中毒摔在地上6、值班工长带领人到现场抢救,在系绳子(用绳子将中毒者放下来)过程中也中毒,从约6米高度掉了下来。
事故原因分析1、违反“冒煤气作业,操作人员应佩戴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的规定;2、眼睛阀没有完全切断,错误地判断煤气管道内没有压力;3、作业场所没有逃生及救援通道;案例十二:山西襄汾县强盛铁合金厂“9·18”煤气中毒关键词:复风有限空间作业2009年9月18日强盛铁合金临时停产检修,要检修东烧结阀盖密封箱体盖板等。
10时许高炉休风,16时25分后高炉复风,此时烧结平台下阀盖密封箱体内进行焊接作业的3人中毒,1人焊好盖板爬出人孔时中毒,平台上配合检修者立即去关煤气阀门,将阀门关闭后自己即晕倒在阀门平台区。
为什么在盲板抽堵作业前,要绘制盲板位置图,要对盲板进行编号?对盲板编号是否有统一规范?在盲板抽堵作业前,要绘制盲板位置图,要对盲板进行编号,其目的有三个:(1)避免盲板抽堵作业过程中漏抽(堵)、错抽(堵)。
盲板抽堵作业完成后,在抽堵的位置还要做明显标记,便于追溯,在交出、作业、验收、开车等环节,不同的人均可准确找到盲板位置。
同时也要注意作业票上绘制的盲板位置图应与实际一致。
(2)盲板的抽(堵)和恢复也许间隔时间较长,同一盲板的两次作业也许由不同的人员完成,如果没有编号,在现场交底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造成作业失误,严重时酿成事故。
(3)企业应建立盲板台账,如实记录盲板抽堵情况。
为便于管理,台账盲板汇总表中应有盲板编号。
目前,盲板编号没有统一规范,企业可以根据管理方便自行确定。
但为了工作方便、准确,一般采用装置单元号+盲板序号的原则。
如:“8”字盲板编号原则;装置单元号+xxx(三位数字),例如:常减压蒸馈装置盲板编号:I1O-OOU110-002等;临时盲板编号原则:装置单元号+Ixxx(1+三位数字),例如:渣油加氢脱硫装置临时盲板编号:120-IoO1、120TOO2等。
盲板编号应与盲板位置一一对应。
保持盲板确切位置非常重要,否则容易引发事故。
【案例】2012年2月23日,某公司8000(⅛2转炉煤气柜大修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一名施工人员误割了煤气管道封堵盲板的螺栓,造成转炉煤气突然泄漏,倒灌进了煤气柜,正在柜内作业的13名作业人员猝不及防,纷纷中毒昏倒。
由于应急救援装备缺失,此次事故共造成检修施工人员6死7伤。
【案例】2006年6月16B,某公司机修班在丙烯懵储罐上进行动火作业。
作业前,对丙烯懵计量槽放空管和溢流管分别插装盲板,但作业结束后却没有将插装在放空管和溢流管上的盲板抽掉,再加上没有盲板流程图,没有明显标志,没有指定专人统一登记管理,致使工作交接不清。
在后期操作人员输料过程中,由于计量槽上的盲板没有拆除,导致槽内压力不断升高,导致计量槽顶盖被槽内高压顶裂成两片。
不懂盲板抽堵作业?出了事故,责任少不了你的盲板抽堵作业是指在设备抢修、检修及设备开停工过程中,设备、管道内可能存有物料(气、液、固态)及一定温度、压力情况时的盲板抽堵,或设备、管道内物料经吹扫、置换、清洗后的盲板抽堵。
为什么要加装盲板?1、事故致因理论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设备、管道内加装盲板是最有效的能量隔离手段。
2、国家强制性标准及中石化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
中国石化也于2016年制定了《中国石化盲板抽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对盲板抽堵作业的安全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事故案例1988年7月6日,英国北海阿尔法平台天然气生产平台发生爆炸,事故造成 165人死亡。
事故原因是当班人员试图重新启动另一台备用泵,而这台泵的泄压管线上的压力安全阀已经拆掉去修了,只在原阀门两端管线上,安了盲板法兰,但未上紧,这样高压凝析油就从盲板法兰处泄漏,从而引发爆炸事故。
盲板抽堵作业的基本要求作业许可1盲板抽堵作业必须办理许可证。
2许可证审批人和监护人应持证上岗,安全监督部门负责组织业务培训,颁发资格证书。
3作业期间要全过程视频监控。
4盲板抽堵作业涉及到其他特殊作业,应按照要求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
基层单位管理职责1许可证由基层单位申请。
基层单位是指盲板的管辖单元,如车间、装置、站(所)等,是盲板抽堵作业的主体责任部门。
2生产工艺岗位提出需求,绘制盲板位置图,对盲板进行统一编号。
3设备岗位对每块盲板设标牌标识,标牌编号应与盲板位置图上的盲板编号一致,并负责组织实施。
4基层单位应安排本单元岗位人员专人监护,作业全过程不得离开现场。
5盲板抽堵作业结束后由生产工艺岗位进行确认。
作业前危害分析1、作业前,基层单位应开展JSA分析,并组织对盲板抽堵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进行作业内容、作业程序及要求、作业风险与对策措施、应急方案等内容的书面交底。
案例十一:山西临汾志强钢铁公司“8.24”高炉煤气中毒事故
关键词:冒煤气作业未佩戴空呼
2009年8月24日,1#高炉烘炉由2#高炉供煤气转为3#高炉供煤气,2# 高炉休风以后,3#高炉煤气管道需打开向1#高炉供煤气。
在关闭3# 高炉煤气管道的煤气蝶阀后,打开其后的眼睛阀的作业过程中,4个作业人员中毒,监护人和赶来救援的值班工长也中毒。
其中3人死亡,重度中毒1人。
事故要点:
1、4# 煤气蝶阀关闭以后,煤气压力表显示2KPa,技师顺手将煤气压力表下面的排污阀开了一下(煤气压力表、排污阀通过三通连接),然后再关闭,此时煤气压力显示为零,就开始组织热风工上高位平台,进行翻3# 眼睛阀操作;
2、四名热风工带上煤气报警器、两套防毒面具上到了3# 眼睛阀平台(平台距地面7.2m,面积约4平方米),现场测试煤气报警器不报警,带着防毒面具工作不方便,就摘掉了防毒面具。
3、控制眼睛阀的两根丝杠松开,大锤砸管钳拧不动丝杠眼睛阀松动了10cm左右,突然一股煤气从松动的法兰处喷出;
4、1人叫“快撤”,但为时已晚,没有地方躲,此人就趴到了平台的西边,另3人中毒倒在了平台的东面;
5、在下监护的人发现情况不正常,便爬上无护笼的直梯去抢救,中毒摔在地上
6、值班工长带领人到现场抢救,在系绳子(用绳子将中毒者放下来)
过程中也中毒,从约6米高度掉了下来。
事故原因分析
1、违反“冒煤气作业,操作人员应佩戴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的规定;
2、眼睛阀没有完全切断,错误地判断煤气管道内没有压力;
3、作业场所没有逃生及救援通道;
案例十二:山西襄汾县强盛铁合金厂“9·18”煤气中毒
关键词:复风有限空间作业
2009年9月18日强盛铁合金临时停产检修,要检修东烧结阀盖密封箱体盖板等。
10时许高炉休风,16时25分后高炉复风,此时烧结平台下阀盖密封箱体内进行焊接作业的3人中毒,1人焊好盖板爬出人孔时中毒,平台上配合检修者立即去关煤气阀门,将阀门关闭后自己即晕倒在阀门平台区。
此次,造成4人死亡,1人轻微中毒。
事故要点:
1、10时05分高炉休风。
11时甲班开始检修,当班作业者没有按规程要求关闭煤气阀门和打开煤气放散阀;
2、16时30分,乙班4人在没有确认煤气阀门是否关闭、放散阀是否打开,没有办理进入箱体内作业工作票证,也没有检测箱体内煤气浓度的情况下,先后进入阀盖密封箱体内进行焊接作业;
3、18时25分高炉复风,高炉技术员电话告知厂长说高炉要引煤气,厂长回复说行。
4、1人已从箱体内出来得到厂长通知高炉已引煤气,又进入箱体催促另3名作业人员说快点干;
5、1人在人孔处正在焊接最后一个盖板,当其焊好爬出人孔时,感觉头晕、眼花、说不出话,即晕倒在平台西侧;
6、1人在平台上配合检修,发现人孔处中毒者,立即去关煤气阀门,将阀门关闭后自己即晕倒在阀门平台区;
7、东烧结平台下的人感觉到有煤气,上去关阀门时,发现阀门区的中毒者,便大声喊叫“快救人”。
该厂人员听到喊叫相继赶到东烧结平台,立即开展抢救;
8、人孔处中毒者清醒后告知抢救者说箱体内还有3人,箱体内的3人救出后和阀门区中毒者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1、在检修前,甲班没有按规定关闭煤气阀门、打开放散阀,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2、乙班在没有办理工作票、没有确认煤气阀门的状态、没有进行箱体内煤气浓度检测、没有准备安全防护设施、没有指派专门的安全监护人员的情况下,安排组织人员进入箱体内违章作业;
3、在得知已经输送煤气,没有采取关闭煤气阀门、打开放散阀等措施的情况下,未能及时组织撤出人员,导致事故发生。
4、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发现煤气泄漏,盲目冒险去关煤气阀门,导致中毒死亡,造成事故扩大。
案例十三:新余钢铁公司“12·6”中毒事故
关键词:未关闭阀门打开人孔未佩戴空呼吸器冒然进入危险区2009年12月6日,新余钢铁公司焦化厂2# 干熄焦的旋转密封阀出现故障,三名协助处理故障的焦炉当班工人中毒死亡;1人未佩戴呼吸器进行施救,中毒死亡;最终共导致4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要点:
1) 2009年12月6日4:28分,新钢公司焦化厂2# 干熄焦的旋转密封阀的故障;安排焦炉当班工人协助2名巡检人员进行处理;
2)因系统内可燃气体浓度较高,干熄焦主控人员要1巡检人员先去打开氮气阀稀释系统内的可燃气体浓度;
3)另1巡检人员在已打开的2# 干熄焦旋转密封阀人孔旁与3名焦炉当班工人会合;
4)该名巡检人员要去找个钩子处理旋转密封阀里面的异物,走前说:在他未返回之前不能进行作业,并提醒此处危险要他们离开;
5)当他找来钩子时发现他们三人都不见了,经寻找看到他们三人均倒在人孔内,就连忙往外拉人,但他感到呼吸困难手脚无力,就立即离开现场,同时用对讲机向主控室呼救;
6)干熄焦主控人员及前1名巡检人员等人听到呼叫后就从不同岗位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抢救;还同时通知了调度室、120、公司消防队等单位;
7)在施救过程中干熄焦主控人员不听他人劝阻且未佩戴防护器具而中毒倒在人孔内;
8)其他人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后与赶来的消防人员将中毒人员救出并送到医院抢救。
事故原因分析
1)三名焦炉当班工人在巡检工还未关闭平板阀门的情况下打开2# 干熄焦旋转密封阀人孔进行故障处理,导致有毒有害气体(气体主要成份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等)从打开的人孔处冒出,造成中毒事故,违反该厂有关的规定,
2)巡检人员在发现2# 干熄焦旋转密封阀人孔打开后未及时确认平板阀门是否关闭而离开现场找工具,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使三名焦炉当班工人离开危险场所;另一巡检人员在发生事故到达现场后也未及时关闭平板阀门。
两名巡检人员作为处理故障的主要人员,未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3)在未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情况下冒然进入危险区域,导致事故扩大。
案例十四:河北内丘顺达冶炼公司“1.18”煤气中毒事故
关键词:仅电动蝶阀关闭未将盲板阀(眼镜阀)关闭未进行可靠的隔断;
2010年1月1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河北新鼎建设有限公司的6名检修施工人员进入内丘顺达冶炼公司2号高炉(440m3)炉缸内搭设脚手架,拆除冷却壁时,造成6名施工人员煤气中毒死亡。
事故要点:
1)11月22日2号高炉因炉凉造成高炉停产检修;
2)1月6日15时30分竖炉因生产需要开始恢复生产,顺达冶炼公司将2号高炉净煤气总管出口的电动蝶阀和盲板阀(眼镜阀)打开,由1号高炉产生的煤气向竖炉提供燃料供应;
3)1月16日17时56分,竖炉停止生产,将2号高炉的电动蝶阀关闭,而未将盲板阀(眼镜阀)关闭;
4)在2号高炉检修期间干式除尘器箱体的进、出口盲板阀(眼镜阀)处于未关闭状态,箱顶放散管处于关闭状态,2号高炉重力除尘器放散管处于关闭状态;
5)高炉检修施工人员在进入炉内作业前,也未按规定对炉内是否存在煤气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在煤气浓度超标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炉内进行作业。
事故原因分析
1)停产检修的2号高炉与生产运行的1号高炉连通的煤气管道仅电动蝶阀关闭,而未将盲板阀(眼镜阀)关闭,未进行可靠的隔断;2)检修期间2号高炉煤气净化系统处于连通状态,各装置放散管处于关闭状态;1号高炉的煤气经2号高炉干式除尘器箱体与重力除尘器到达2号高炉炉内;
3)2号高炉检修前,施工单位与生产单位双方均未对2号高炉净煤气总管的盲板阀(眼镜阀)是否可靠切断进行有效的安全确认;
4)检修施工人员在进入炉内作业前,未按规定对炉内是否存在煤气等有害气进行检测;
5)双方未制定检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均未明确专职安全人员对
检修现场进行监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