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4 灵隐题联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55.85 KB
- 文档页数:10
《灵隐题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方丈态度的先后不同。
2、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学会抓重点语句体会方丈态度的先后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复习字词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4课《灵隐题联》。
齐读课题!下面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听写词语。
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自批自改。
错误的改正过来。
看来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相当好!那么你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吗?(二)回顾内容同学们看课题,加上这几个要素:谁?在哪里?干什么?结果如何?就能揭示主要内容,你能试着说一说吗?二、主题探究方丈是如何对待苏轼的?苏轼又为什么题一副对联?下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出示学习提示:一读:小组内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9 自然段。
二画:画出描写方丈态度的语句。
三议:组内讨论方丈为什么是这样的态度?(一)学习第一次态度苏轼初见方丈时,方丈是什么态度?你能联系文中的语句读出方丈的怠慢吗?方丈为什么怠慢苏轼?你能读出这样的方丈吗?(二)学习第二次态度随着谈话的深入,方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他为什么要讨好苏轼?看他虚情假意地堆出笑脸,你能读出这样的态度吗?合作读。
方丈见他寻常打扮就怠慢,见他谈吐不凡就讨好,他可真是虚情假意的人呢!(三)学习第三次态度接下来,他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他的态度为什么变化这么大?所以他在巴结苏轼!谁来试着读出这样的方丈?其他同学可以试着加上动作表情配合。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虚伪势力的方丈。
苏轼见方丈这副模样,越发觉得话不投机,于是决定离开,并留下一副对联!齐读对联!三、拓展延伸(一)什么是对联?介绍对联。
(二)揭示主题观察这副对联,你发现了什么?从他的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的态度从怠慢到讨好再到巴结的变化。
苏轼用对联讽刺了以貌取人,虚伪势力的方丈,让他面红耳赤羞愧不已,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让我们再来齐读这副对联!四、主题阅读(一) 像这样展现语言魅力的故事还有很多。
14灵隐题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量、打扮、和尚、谈吐不凡”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3.默读课文,体会文中方丈对于来访客人态度的前后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苏轼所题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意味,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体会对联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苏轼对于方丈态度前倨后恭的变化的讽刺\.2.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
3.了解对联这种独特的汉字艺术形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出示苏轼图片。
2.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本课的主人公,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简介苏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3.板书课题:《灵隐题联》。
4.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生答:灵隐是什么意思?题联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讨论。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禅、尚”都是翘舌音,“曾、词”是平舌音;“量”上面的“日”和下面的“里”都要写得略扁平些;“茶”下面不是“余”,不要多写一横。
4.重点词语理解。
打量:仔细地察看。
怠慢:淡漠;不恭敬;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到。
攀谈:拉扯闲谈。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名满天下:天下闻名。
形容名声极大。
面红耳赤:脸和耳朵都红了。
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5.组织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把字音读准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的是在什么地方,谁和谁的故事,结果怎么样?(灵隐寺内苏轼与方丈交谈,苏轼依据方丈的态度变化给出一副对联,让方丈羞愧的故事)2.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1)从第1、2自然段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主要人物:苏轼;故事发生的时间: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地点:灵隐寺)(2)灵隐寺有什么特点?(庭院清雅,花木繁盛)苏轼喜欢这里吗?(喜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心中舒畅、胜境”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灵隐题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灵隐题联》是一篇民间故事,文章描写了苏轼在灵隐寺游玩的经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刻画了寺院方丈虚伪、粗俗、肤浅以及苏轼知识渊博、谦卑有礼的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要礼让他人、尊重对方。
(了解对联特点)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体会方丈对来访客人的态度变化。
3.初步掌握并尝试在对话中运用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体会对联这种艺术形式所独有的美。
教法学法教法:引导、点拨、总结、升华学法:自主学习(圈画批注)、合作探究(探究交流、合作完成表格)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知识锦囊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温故知新你知道苏轼写的诗有哪些?能试着给大家背一背吗?3. 预习检测访僧问禅灵隐寺打量打扮和尚心生不悦谈吐不凡讨好诗词怠慢攀谈渊博躬身眼拙花木繁盛冠绝天下身着便装模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本文主要讲了_____去_____游玩,寺内的方丈对他的态度_____,他因此留下了_____,让方丈感到_____。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灵隐?题?联?三、再读课文,探究交流1.请你在文中找出苏轼写的对联,并大声读一读。
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2.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含上下两句,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叫春联。
3.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让苏轼留下了这幅对联呢?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想想方丈对苏轼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苏轼又有什么反应呢?找出相关语句,做上标记。
然后,在小组合作完成下表,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方丈对苏轼的态度(语言、动作、神态)初次见面:打量皱了皱眉抬手哼坐茶不一会儿:堆出笑脸客气地说吩咐又交谈了一阵:请坐敬茶双手合十躬身行礼命小和尚请上座敬香茶苏轼的反应初次见面:心生不悦站着攀谈,不一会儿:依然未就坐又交谈了一阵:觉得话不投机,坐了片刻就起身告辞方丈的表现:怠慢→讨好→恭敬对比4.苏轼觉得和方丈话不投机,坐了片刻就起身告辞,走之前他写下了一副对联。
《灵隐题联》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会认14个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词语;能复述课文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谈话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苏轼所题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体会对联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教学重点】体会文中苏轼所提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苏轼所提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从前有一个少年非常聪明,他认识很多字,读了很多书,于是他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遍人间书”。
后来,有个老人拿着一本书拜访这个少年,这书中有许多字这个少年都不认识,于是,他很羞愧,就在他的对联前面加了几个字,咱们看——嘿,是不是很巧妙啊!你们知道这个少年是谁吗?对,他就是大文豪苏轼。
今天咱们要继续学习《灵隐题联》,再次看一看这个与苏轼有关的故事。
二、复习生字,梳理课文1、PPT出示生字词,同学们开火车认字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我们都知道苏轼是个大文豪,他平时不仅喜欢读书写诗,书上告诉我们,他还喜欢——访僧问禅,与人探讨佛理。
访僧问禅是什么意思啊?探讨呢?2、灵隐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不能找到一些词语来形容这里的美景?庭院清雅、花木繁盛3、这里的环境可真好,难怪苏轼见了这样的环境心中舒畅,可是呀,这里的环境让苏轼心中舒畅,这里的方丈却让苏轼心生不悦。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方丈的态度不好。
你在哪里看到的?请同学们将表示方丈态度的句子画出来。
谁来读一读?作者是怎么描写方丈对苏轼的怠慢的?皱了皱眉,这是神态描写,朗读时咱们最好也皱上眉头。
“哼了一句”,这是什么意思?这位方丈话都不愿意说,只是哼了一句“茶”。
板书:坐、茶你们说说,他这种表现我们称为什么?——以貌取人。
14灵隐题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量、打扮、和尚、谈吐不凡”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 [%#*~@]3.默读课文,体会文中方丈对于来访客人态度的前后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苏轼所题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意味,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体会对联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苏轼对于方丈态度前倨后恭的变化的讽刺\.2.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
3.了解对联这种独特的汉字艺术形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出示苏轼图片。
2.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本课的主人公,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简介苏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3.板书课题:《灵隐题联》。
4.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生答:灵隐是什么意思?题联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讨论。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禅、尚”都是翘舌音,“曾、词”是平舌音;“量”上面的“日”和下面的“里”都要写得略扁平些;“茶”下面不是“余”,不要多写一横。
[&#@~*]4.重点词语理解。
打量:仔细地察看。
怠慢:淡漠;不恭敬;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到。
攀谈:拉扯闲谈。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名满天下:天下闻名。
形容名声极大。
面红耳赤:脸和耳朵都红了。
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5.组织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把字音读准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的是在什么地方,谁和谁的故事,结果怎么样?(灵隐寺内苏轼与方丈交谈,苏轼依据方丈的态度变化给出一副对联,让方丈羞愧的故事)2.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1)从第1、2自然段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主要人物:苏轼;故事发生的时间: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地点:灵隐寺)(2)灵隐寺有什么特点?(庭院清雅,花木繁盛)苏轼喜欢这里吗?(喜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心中舒畅、胜境”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把我想像成玩具战车作文
嘿,想象一下,我就像那辆超级炫酷的玩具战车!每次被小主
人从盒子里拿出来,我就感觉浑身充满能量,好像准备在战场上大
展身手似的。
我这战车可不一般,外壳闪闪发光,就像穿上了铠甲的勇士。
轮子超大,跑得飞快,就像风火轮一样。
每次在地板上飞驰,都感
觉自己像是个赛车冠军,享受着速度带来的刺激。
我身体里面还有各种机关呢!有时候小主人会按下我背后的按钮,我就能发射出小炮弹,或者发出酷炫的灯光和声音。
那种感觉,简直就像是个真正的战士,随时准备出击!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跟小主人一起玩耍的时候。
他总会用各
种方式来玩我,比如让我在地上翻滚、跳跃,或者和其他玩具一起
进行“战斗”。
每次都能玩出新花样,让我觉得特别有趣。
当然啦,我也有自己的小秘密。
有时候,当小主人不在的时候,我会静静地躺在那里,想象着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保护着这个
世界的和平。
虽然只是个玩具,但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和使命哦!
所以啊,下次你看到我这样的玩具战车时,可别小看我哦!我可是个有梦想的战士呢!。
《灵隐题联》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隐、访、禅”等 14个生字,学会“苏、访、曾”等 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丈对待苏轼前后态度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苏轼题写的对联的巧妙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以貌取人。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丈对待苏轼前后态度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苏轼题写的对联的巧妙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以貌取人。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丈对待苏轼前后态度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苏轼题写的对联的巧妙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以貌取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读过很多古诗,谁来给大家朗诵你最喜欢的一首诗?2.老师这里也有两首诗,同学们读一读,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出示古诗《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
3.这两首诗歌都是大诗人苏轼的诗。
同学们对苏轼都有哪些了解?生谈了解。
出示苏轼资料: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苏轼的诗。
板书:《灵隐题联》5.对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适时指导“灵隐”和“联”的含义。
灵隐:灵隐寺,位于杭州。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一般挂或贴在墙壁、柱子上。
含上下两句,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是汉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叫作春联。
6.关于灵隐寺的对联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出示阅读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