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江苏理综
- 格式:doc
- 大小:624.50 KB
- 文档页数:11
2005 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附参照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 (选择题共75分)一、本卷共 25 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在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1.家兔等高等动物广泛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是A .营养生殖B.出芽生殖C.有性生殖D.孢子生殖2.细胞内储藏遗传信息的物质是A.DNA C.蛋白质B .脂肪D.氨基酸3.以下腺体中,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余激素的腺体是A .甲状腺B.垂体C.唾液腺D.卵巢4.在适合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 FeCl3 溶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对比,酶拥有的特征是A .专一性C.高效性B.多样性D.适应性5.在双链 DNA 分子中,碱基经过氢键连结成碱基对,与碱基是A.G(鸟嘌呤 )B.C(胞嘧啶 )C.A(腺嘌呤 )D.T(胸腺嘧啶 )A(腺嘌呤 )配对的6.以下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批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B.各国工业大批排放二氧化硫是全世界天气变暖的主要原由C.低质装饰资猜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7.在以下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磷B.铁C.钙D.碘8.在以下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响中,反响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A .硫在空气中焚烧B.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响D.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响9.以下有关钠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钠的复原性很强,能够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B.钠的化学性质特别开朗,钠元素只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C.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D.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10.以下对物质用途的描绘中,错误的选项是A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NH 3、 H2、O2等气体B.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C.氟化钠可用于预防蛀牙D.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A.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响B.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响C.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响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响12.有以下四组物质,假如把某组物质中的后者逐滴加人到前者中至过度,将出现“先产生白色积淀,后白色积淀溶解”的现象,这组物质是A .稀硫酸、氯化钡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D.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13.某有机化合物 X ,经过以下变化后可在必定条件下获取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是A.C2H5OH B.C2H4C.CH3CHO D. CH3COOH14.以下有关试剂的保留方法,错误的选项是A.浓硝酸保留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少许的钠保留在煤油中C.氢氧化钠溶液保留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新制的氯水往常保留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15.哈伯因发了然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取1918 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 1molN2和 3molH2,在必定条件下使该反响发生.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达到化学均衡时, N2将完整转变为 NH 3B.达到化学均衡时, N2、H2和 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必定相等C.达到化学均衡时, N2、H2和 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均衡时,正反响和逆反响的速率都为零16.在必定条件下, 1 体积气体 A 2和 3 体积气体 B2完整反响生成了 2 体积气体 X( 体积在同样条件下测定A.ABC.AB 2),则 X 的化学式是B.A2B3D.AB217.有两个共点力,A.1NC,7N F1=2N,F2=4N,它们的协力B.5ND.9NF 的大小可能是18.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加快度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与线速度方向一直同样B.与线速度方向一直相反C.一直指向圆心D.一直保持不变的是19.利用打点计时器考证自由落体机械能守恒时,以下器械中不用要...A .重物C.天平B.纸带D.低压电源20.必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以下过程能够实现的是A .温度高升,体积增大B.温度高升,体积减小C.温度不变,体积增大D.温度不变,体积减小21.对于电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场是设想的,其实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B.描绘电场的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C.电场对放入此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电场对放入此中的电荷没有力的作用22.光电效应现象证了然光拥有A .粒子性B.颠簸性C.衍射的特征D.干预的特征23.以下四个方程中,表示重核裂变的是o,24.光芒以某一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的玻璃中,已知折射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A.30°B.45°C.60°D.75°25.以下图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 和r,当闭合开关S,向左挪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5分)26.(6 分)无土种植是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项种植技术,其方法是把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样矿质元素依据必定的比率配制成营养液,并用这类营养液来种植养物.请剖析回答以下问题:(1)用无土种植营养液培育花卉等植物时,常常要给营养液通入空气,这一举措的目的主若是促使根的作用,以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汲取.这一世理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根细胞的(填一种细胞器 )中.(2)植物在汲取营养液中的矿质离子一段时间后,检测到营养液中保存的-膜.Ca2+许多而 NO3较少,这说明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3)假如植物在培育过程中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由很可能是营养液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细胞液浓度.27.(6 分)以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 a 表示,据图剖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遗传病是受 (填“常染色体”或“ X 染色体” )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2)图中 I 2的基因型是,Ⅱ 4 的基因型为,(3)图中Ⅱ3的基因型为,Ⅱ 3 为纯合子的几率是.(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28.(8 分)食品链、食品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若是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以以下图所示的食品网.请剖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猫头鹰属于.(2)该食品网的各样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后根源是,其能量流动的特色是.(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经过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样生物经过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29.(8 分)某同学拟用氯化钙固体、碳酸钠溶液和稀硝酸等试剂,先制得碳酸钙,最后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1)写出制取过程中反响的离子方程式:(2)请帮助该同学达成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不要求回答使用的仪器 )①用蒸馏水完整溶解CaCl2后,加入.—③加入,使积淀完整溶解.④,获取纯净的硝酸钙晶体.30.(9 分 )以下图所波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有物质,此中C为O2、D 为 C12、E 为 Fe 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它们存在以下转变关系,反响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B,FH.(2)指出 MnO 2在有关反响中的作用:反响①中是②中是剂.(3)若反响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 A 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则 A 是(4)写出 B 与 MnO 2共热获取 D 的化学方程式:.,剂,反响;若反响①是31.(5分)有机物 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现取3gA与 4.48L 氧气 (标准情况 )在密闭容器中焚烧,焚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定反响物没有节余).将反响生成的气体挨次经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 3.6g,碱石灰增重 4.4g.回答以下问题:(1)3gA 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2)经过计算确立该有机物的分子式.32.(4 分)一个单摆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以下图,则该单摆的周期 T=s;在 2.0s 末,摆球对于均衡地点的位移x=cm.33.(4 分)把长 L =0.15m 的导体棒置于磁感觉强度 B=1.0×10-2 T 的匀强磁场中,使导体棒和磁场方向垂直,以下图.若导体棒中的电流 I =2.0A,方向向左,则导体棒遇到的安培力大小 F= N,安培力的方向为竖直向. (选填“上”或“下” )34.(7 分)以下图,水平面上有两根相距0.5m 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 MN 和 PQ,它们的电阻可忽视不计,在 M 和 P 之间接有阻值为 R 的定值电阻.导体棒 ab 长 l=0.5m,其电阻为 r,与导轨接触优秀.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觉强度 B= 0.4T.现使 ab 以 v=1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1)ab 中的感觉电动势多大 ?(2)ab 中电流的方向怎样 ?(3)若定值电阻只= 3.0Ω,导体棒的电阻 r=1.0Ω,则电路中的电流多大 ?35.(9 分)以下图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递带装置的表示图,绷紧的传送带一直保持 3.0m/s 的恒定速率运转,传递带的水平部分 AB 距水平川面的高度为 h= 0.45m.现有一行李包 (可视为质点 )由 A 端被传递到 B 端,且传送到 B 端时没有被实时取下,行李包从 B 端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g 取10m/s2.(1)若行李包从 B 端水平抛出的初速ν。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2套(一)目录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 (2)2005年上海物理参考答案 (8)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 (10)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4)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20)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综试卷参考答案 (21)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24)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2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 (29)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3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部分) (31)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本大题中第l、2、3小题为分叉题。
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
一律按A类题计分.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A.通电直导线A与圆形通电导线环B固定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时,通电直导线A受到水平向___的安培力作用.当A、B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但同时改变方向时,通电直导线A所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____.、S2发出的波的波峰位置,2A.如图所示,实线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则图中的_____点为振动加强的位置,图中的_____点为振动减弱的位置.3A.对“落体运动快慢”、“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请完成下表: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2B.正弦交流电是由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线圈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此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____V,频率为____Hz.3B.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_____.若在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中部加上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阴极射线将_____(填“向上”“向下”“向里”“向外”)偏转.公共题(全体考生必做) 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4.如图,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为2d,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a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在图中b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方向______.(静电力恒量为k)5.右图中图线①表示某电池组的输出电压一电流关系,图线②表示其输出功率一电流关系.该电池组的内阻为_____Ω.当电池组的输出功率为120W 时,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是_____V .二.(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O 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6.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有(A)创立“相对论”. (B)发现“X 射线”.(C)提出“光子说”.(D)建立“原子核式模型”.7.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4141712781He N O 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 8.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轮带动B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B)B 轮带动A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C)C 轮带动D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D 轮带动C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如图所示,A 、B 分别为单摆做简谐振动时摆球的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 为摆球摆动的最高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 (A)位于B 处时动能最大.(B)位于A 处时势能最大.(C)在位置A 的势能大于在位置B 的动能. (D)在位置B 的机械能大于在位置A 的机械能.10.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 ,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 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 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 向上吊起,A 、B 之间的距离以22d H r =- (SI)(SI 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 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11.如图所示,A 是长直密绕通电螺线管.小线圈B 与电流表连接,并沿A 的轴线OX 从D 点自左向右匀速穿过螺线管A .能正确反映通过电流表中电流,随工变化规律的是12.在场强大小为E 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物体以某一初速沿电场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0.8qE/m ,物体运动S 距离时速度变为零.则 (A)物体克服电场力做功qES (B)物体的电势能减少了0.8qES (C)物体的电势能增加了qES (D)物体的动能减少了0.8qES13.A 、B 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 =T A 时间(T A 为波A 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A :VB 可能是 (A)1:3 (B)1:2 (C)2:1(D)3:1三.(32分)实验题.14.(6分)部分电磁波的大致波长范围如图所示.若要利用缝宽与手指宽度相当的缝获得明显的衍射现象,可选用___________波段的电磁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试题及答案6096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2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O 16 Na 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F3B.H2O C.SiCl4 D.PCl5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且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A.46 : 9 B.32 : 9 C.23 : 9 D.16 : 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K+、Na+、SO42—、S2O32—B.NH4+、Mg2+、SO42—、Cl—C.Na+、K+、HCO3—、Cl—D.K+、Na+、AlO2—、NO3—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 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2005年理科综合全国卷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24分)答题卡上。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
两种细胞的()B.核糖体不同D.信使RNA不同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RNA聚合酶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B.种群增长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B.H2O C.SiCl4 D.PCl5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且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B.+2 C.+3 D.+4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32 : 9 C.23 : 9 D.16 : 9最外层电子数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NH4+、Mg2+、SO42—、Cl—D.K+、Na+、AlO2—、NO3—()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H=-4b kJ/mol=2b kJ/mol△H=-2b kJ/mol△H=b kJ/mol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为重力加速度。
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C.mg D.个反夸克(反夸克或反夸克)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
B.π+由d和组成D.π—由d和组成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B.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
绝密*启用前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工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本卷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家兔等高等动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是A.营养生殖B.出芽生殖C.有性生殖D.孢子生殖2.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A.DNAB.脂肪C.蛋白质D.氨基酸3、下列腺体中,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他激素的腺体是A.甲状腺B.垂体C.唾液腺D.卵巢4、在适宜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 FeCl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适应性5.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与A(腺嘌呤)配对的碱基是A.G(鸟嘌呤)B.C(胞嘧啶)C.A(腺嘌呤)D.T(胸腺嘧啶)6.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7.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磷B.铁C.钙D.碘8.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B.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D.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9.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B.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C.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D.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10.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NH3、H2、02等气体B.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C.氟化钠可用于预防龋齿D.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11.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0表示的反应是A.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应B,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应C.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12.有下列四组物质,如果把某组物质中的后者逐滴加入到前者中至过量,将出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的现象,这组物质是A,稀硫酸、氯化钡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D.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13.某有机化合物X,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是A.C2H5OHB.C2H4C.CH3CHOD.CH3COOH14.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五色玻璃试剂瓶中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15.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 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16.在一定条件下,l体积气体A2和3体积气体B2完全反应生成了2体积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X的化学式是A.ABB.A2B3C.AB2D. AB3,17.有两个共点力,F1=2N,F2=4N,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可能是A.1NB.5NC.7ND.9N18.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线速度方向始终相同B.与线速度方向始终相反C.始终指向圆心D.始终保持不变19.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自由落体机械能守恒时,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是A.重物B.纸带C.天平D.低压电源20.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下列过程可以实现的是A.温度升高,体积增大B.温度升高,体积减小C.温度不变,体积增大D.温度不变,体积减小21.关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是假想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B.描述电场的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C.电场对放人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电场对放人其中的电荷没有力的作用 ]22.光电效应现象证明了光具有A.粒子性B.波动性C.衍射的特性D.干涉的特性23.下列四个方程中,表示重核裂变的是24.30°,则入射角等于A.30°B.45°C.60°D.75°2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丑和厂,当闭合开关S,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本卷共11题,共75分.26.(6分)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栽培技术,其方法是把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矿质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并用这种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请分析回答问题:(1)用无土栽培营养液培养花卉等植物时,往往要给营养液通人空气,这一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根的__________作用,以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这一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根细胞的___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中.(2)植物在吸收营养液中的矿质离子一段时间后,检测到营养液中留存的 Ca2+较多而NO3-较少,这说明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__________膜.(3)如果植物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营养液浓度 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27.(6分)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表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遗传病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功和能 动能 动能定理高考试题1.(2005年·江苏)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F 拉绳,使滑块从A 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若从A 点上升至B 点和从B 点上升至C 点的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分别为W 1、W 2,滑块经B 、C 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B 、E Kc ,图中AB=BC ,则一定有A .W l >W 2B .W 1<W 2C .E KB >E KCD .E KB <E KC提示:要判定力F 做功的大小,只需判定物体从A 到B 和从B 到C 力F 作用点位移的大小即可.由数学关系可知,当AB =BC 时,从A 到B 力F 作用点的位移大于从B 到C 力F 作用点的位移,所以A 正确.物体沿杆上滑的过程中,由于重力做功,物体的运动必定是先加速后减速,所以无法判定E AB 和E KC 的大小.2.(2004年·全国大综合)如图所示,ABCD 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 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 、C 为水平的,其距离d =0.50m 盆边缘的高度为h =0.30m .在A 处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 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 的距离为A .0.50mB .0.25mC .0.10mD .03.(2003年·广东大综合)在离地面高为A 处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v 0,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 ,用g 表示重力加速度,则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A .2201122mgh mv mv -- B .2201122mv mv mgh --- C .2201122mgh mv mv +- D .2201122mgh mv mv +- 4.(2003年·上海)一个质量为0.3kg 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 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v 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为A .△v =0B .△v =12m/sC .W =0D .W =10.8J5.(2001年·上海)跳伞运动员在刚跳离飞机、其降落伞尚未打开的一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空气阻力做正功B .重力势能增加C .动能增加D .空气阻力做负功.6.(2001年·上海理综)在一种叫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 的游戏者身系一根长为L 、弹性优良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1.5L 时到达最低点,若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 .动能增加了mgLD .重力势能减少了mgL7.(2000年·天津理综)如图所示,DO 是水平面,AB 是斜面,初速度为v 0的物体从D 点出发沿DBA 滑动到顶点A 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 ,让该物体从D 点出发沿DCA 滑动到A 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A .大于v 0B .等于v 0C .小于v 0D .取决于斜面的倾角8.(1999年·全国)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A .物体势能的增加量B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C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D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9.(1997年·上海)质量为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 ,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A .14mgR B .13mgR C .12mgR D .mgR10.(1996年·上海)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m 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的重心又下降了0.5m ,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A .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B .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C .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D .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11.(1991年·全国)图中ABCD 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 段是倾角为θ的斜面,CD 段是水平的,BC 是与AB 和CD 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A 点从静止状态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 点.A 点和D 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用一沿着轨道方向的力推滑块,使它缓慢地由D 点推回到A 点时停下.设滑块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为μ,则推力对滑块做的功等于A .mghB .2mghC .()sin h mg s μθ+ D .cot mgs mgh μμθ+ 12.(1990年·全国)一质量为2kg 的滑块,以4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m/s .在这段时间里水平力做的功为A .0B .8JC .16JD .32J13.(2002年·上海理综)足球守门员在发球门球时,将一个静止的质量为0.4kg 的足球,以10m/s 的速度踢出,这时足球获得的动能是________J .足球沿草地作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是足球重力的0.2倍,当足球运动到距发球点20m 的后卫队员处时,速度为______m/s .(g 取10m/s 2)【答案】20;14.(1996年·全国)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 ,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的功等于____J ,恒力乙做的功等于____J .【答案】8;2415.(1995年·全国)一人坐在雪橇上,从静止开始沿着高度为15m 的斜坡滑下,到达底部时速度为10m/s .人和雪橇的总 质量为60kg ,下滑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____J (取g =10m/s 2).【答案】600016.(1991年·全国)一物体放在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向下轻轻一推,它刚好能匀速下滑.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 0,则它能上滑的最大路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4sin v g θ17.(2005年·全国理综Ⅱ)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质光滑的定滑轮K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K 分别与物块A 、B 相连,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水平恒力F 拉物块A ,使物块B上升.已知当B 上升距离为h 时,B 的速度为v .求此过程中物块A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为g .【答案】21()2A B B Fh m m v m gh -+- 解析:在此过程中,B 的重力势能的增量为m B gh ,A 、B 的动能增量为21()2A B m m v +,恒力F 所做的功为Fh ,用W 表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根据功能关系,有 21()2A B B Fh W m m m gh -=++ 解得21()2A B B W Fh m m v m gh =-+- 18.(2005年·上海)某滑板爱好者在离地h =1.8m 高的平台上滑行,水平离开A 点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 点,其水平位移s 1=3m .着地时由于存在能量损失,着地后速度变为v =4m /s ,并以此为初速沿水平地面滑行s 2=8m后停止.已知人与滑板的总质量m =60kg .求:(1)人与滑板在水平地面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2)人与滑板离开平台时的水平初速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10m /s 2)【答案】(1)60N ;(2)5m/s解析:(1)设滑板在水平地面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 ,根据动能定理,有22102fs mv -=- ① 由①式解得222604N=60N 228mv f s ⨯==⨯ ②(2)人和滑板一起在空中做平抛运动,设初速为v 0,飞行时间为t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t = ③10s v t = ④由③④两式解得0v == ⑤19.(2004年·上海)滑雪者从A 点由静止沿斜面滑下,经一平台后水平飞离B 点,地面上紧靠平台有一个水平台阶,空间几何尺度如图所示.斜面、平台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假设滑雪者由斜面底端进入平台后立即沿水平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求:(1)滑雪者离开B 点时的速度大小;(2)滑雪者从B 点开始时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s .【答案】(1(2))(21L h H h s μ--=,)(22L h H h s μ--= 解析:(1)设滑雪者质量为m ,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滑雪者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mgL s L mg s mg W μθμθμ=-+=)cos (cos① 由动能定理得221)(mv mgL h H mg =--μ ② 离开B 点时的速度)(2L h H g v μ--=③ (2)设滑雪者离开B 点后落在台阶上h vt s gt h 22121121<== 可解得)(21L h H h s μ--=④ 此时必须满足h L H 2<-μ⑤ 当h L H 2>-μ时,⑥ 滑雪者直接落到地面上,222221vt s gt h ==联立解得)(22L h H h s μ--= ⑦20.(2003年·上海)质量为m 的飞机以速度v 0飞离跑道后逐渐上升,若飞机在此过程中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同时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恒定升力(该升力由其它力的合力提供,不含重力),今测得当飞机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l 时,它的上升高度为h .如图所示,求:(1)飞机受到的升力大小;(2)从起飞到上升到h 高度的过程中升力所做的功及在高度h 处飞机的动能.【答案】(1)2022(1)hmg v gl +;(2)2022(1)h mgh v gl +,220214(1)2h mv l+ 解析:(1)飞机水平速度不变l =v 0ty 方向加速度恒定212h at =消去t 即得2022ha v l = 由牛顿第二定律2022(1)h F mg ma mg v gl =+=+ (2)升力做功2022(1)hW Fh mgh v gl ==+在h 处02t hv v at l== 故2222002114()(1)22k t h E m v v mv l=+=+ 训练试题21.下列关于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B .知道物体的动能和质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速率C .物体受合外力越大,则动能越大D .物体动能大,使物体停下来的时间一定长22.甲、乙、丙三个物体具有相同的动能,甲的质量最大,丙的最小,要使它们在相同的距离内停止,则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A .甲的最大B .丙的最大C .都相等D .取决于它们的速度23.关于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A .只要动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B .只要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它的动能就减少C .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的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D .动力和阻力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24.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正确的是A .外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B .动能的变化使物体产生了功C .外力做的功变成了物体的动能D .外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动能就改变多少25.一个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发生变化B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但物体的动能不变C .合外力可能不对物体做功,物体动能不变D .合外力可能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变化26.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关闭发动机后继续运动s 1距离,速度由v 变为12v ,再运动s 2距离后,速度由12v 变为14v ,设运动时所受阻力不变,则s 2∶s 1为A .1∶1B .1C .1∶2D .1∶4 27.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kg 的物体以2m/s 的速度向东运动,当对它施加向西的力,经过一段时间,速度为2m/s ,方向向西,则外力对物体做功A .16JB .8JC .4JD .028.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运动半径之比为2∶3,受向心力之比为3∶2,则其动能之比为A .9∶4B .4∶9C .1∶1D .2∶329.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 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34g ,此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A .重力势能增加了34mghB .重力势能增加了mghC .动能损失了mghD .机械能损失了12mgh提示:设物体受到摩擦阻力为F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3sin304F mg ma mg +︒== 解得14F mg =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决定,故△E p =mgh 动能的变化由合外力做功决定33(sin30)4sin302k F mg s ma s mg mgh +︒==-=-︒机械能的变化由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做功决定 故114sin302h E F s mg mgh ∆===︒ 机械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B 、D 两选项正确.30.一个小物块从斜面底端冲上足够长的斜面后,返回到斜面底端.已知小物块的初动能为E ,它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v ,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2E ,若小物块冲上斜面的初动能变为2E ,则有A .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EB .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32EC .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2v D31.如图所示,AB 为一段粗糙的波浪形路面,且AB 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块以初速v 沿粗糙曲面由A 处滑到B 处时速度大小为v 1,以大小相同的初速沿粗糙曲面由B 处滑到A 处时速度大小为v 2,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v 1<v 2B .v 1>v 2C .v 1=v 2D .不能确定32.子弹以100m/s 的速度运动时,刚好射穿一个固定的木板,若子弹以400m/s 的速度运动时,可以射穿相同的固定木板______________块.【答案】1633.0.1kg 的小球在砂坑上2m 高处由静止落下,进入砂中0.2m ,则砂对小球的平均阻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答案】11N34.用100N 的拉力F 使一个质量为20kg 的木箱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冰道上移动了100m ,拉力F 与木箱前进的方向成37°角,如图所示.木箱与冰道间动摩擦因数为0.2,求木箱获得的速度.【答案】22.8m/s35.质量为5×103kg 的汽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路面匀加速行驶,经20s 速度为20m/s ,以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到汽车停下,汽车在运动中阻力大小为车重的0.05倍,求汽车牵引力做的功.【答案】1.5×106J36.如图所示,物体在离斜面底端4m 远处由静止滑下,若动摩擦因数为0.5,斜面倾角为37°,斜面与平面间由一个小段圆弧连接,求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g =10m/s 2)【答案】1.6m解法一:把物体运动分为斜面和水平面两个阶段分别应用动能定理,设到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 ,则有:211(sin37cos37)02mg mg s mv μ︒-︒=- ① 22102ms mv μ-=- 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21sin37cos370.60.50.84 1.6m 0.5s s μμ︒-︒-⨯==⨯= 解法二:把物体运动全过程进行分析知:初、末状态物体的速度均为零,由于f 1、f 2相继对物体做功,可分段求两个力的功,因此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则有:11221sin37cos370sin37cos37 1.6m mg s mg s mg s s s μμμμ︒-︒-=︒-︒==37.一辆汽车质量为4×103kg ,以恒定的功率从静止开始启动,经20s 到达最大行驶速度15m/s ,设汽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5倍,求:(1)汽车的牵引功率;(2)汽车从静止到开始匀速运动时所通过的路程.【答案】(1)3.0×104W ;(2)75m解析:(1)汽车的牵引功率为:P =F ·v =f ·v m =kmgv m =0.05×4×103×10×15=3.0×104W .(2)汽车受牵引力和阻力作用作变加速运动,其中牵引力是变力,其功为:W 牵=P ·t 阻力是恒力,其功为:W f =-fs =-kmgs由动能定理得:W 总=ΔE k22110,22f m m W W mv P t kmgs mv +=--= 牵 22211222m m m m m P t mv kmgv t mv v s v t kmg kmg kg--===- 215152075m.20.0510=⨯-=⨯⨯ 38.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 ,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ML M m- 39.一位观光游客(年逾70岁)被撞死在斑马线上.肇事司机在经过律师授意后一口咬定,老人在没有示意的情况下突然快速地走出安全岛向南而行,虽然他已经紧急刹车但还是发生了不幸.汽车撞上老人后经过19.7m 停下来,出事点距安全岛1.3m .但经警方调查取证后发现:目击者证实说老人本是一直向北而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下图表示之.为了明晰事故责任,首先让我们来计算一下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执法以最高时速50km/h (13.9m/s )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紧急刹车,警车在经过13.0m 后停下来.(1)求肇事汽车刹车时初速度、加速度多大?是否超速行驶?(2)如何断定老人是向安全岛匀速走去,还是由安全岛匀速走出.(老人步行速度范围为1.1m/s ~1.3m/s ,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7s ~1.3s )【答案】(1)a =7.43m/s 2,v 0=22.8m/s>13.9m/s ,超速行驶;(2)老人是向安全岛走去的.40.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C 点.已知小物块的质量m =0.10kg ,小物块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A 点到斜面底端B 点的距离L =0.50m ,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小物块滑过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时无机械能损失.求:(1)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2)BC 间的距离;(3)若在C 点给小物块一水平初速度使小物块恰能回到A 点,此初速度为多大.(sin37°=0.6,cos37°=0.8,g=10m/s 2)【答案】(1)4.0m/s 2;(2)0.80m ;(3)3.5m/s解析:(1)小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f 1=μmg cos θ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1=ma解得a =g sin θ-μgcos θ=4.0m/s 2(2)小物块由A 运动到B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22B v aL =,解得B 2.0m/s v =小物块由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为f 2=μmg 根据动能定理,有:22BC B 102f s mv -=-,解得s BC =0.80m (3)设小物块在C 点以初速度v C 运动,恰好回到A 点,由动能定理得-mgL sin θ-f 1L -f 2s BC =2102C mv -,解得v C =23m/s=3.5m/s 41.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的游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部B 点后沿水平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 点停下来.斜坡滑道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滑板与两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0.(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l0m/s 2,sin37°=0.6,cos37°=0.8)(1)若斜坡倾角θ=37°,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60kg ,求人在斜坡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2)若由于受到场地限制,A 点到C 点的水平距离为s =50m ,为确保人身安全,你认为在设计斜坡滑道时,对高度应有怎样的要求.【答案】(1)2m/s 2;(2)25m解析:(1)在斜坡上下滑时,人及滑板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sin mg N ma θμ-=,cos 0N mg θ-=,则2sin cos 2m/s a g g θμθ=-=(2)设斜坡的最大高度为h ,人的质量为m ,人从A 运动到C 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cos 0sin h mgh mg mg BC μθμ-⋅-⋅= 即()0mgh mg BD BC μ-+=解得0.5050m 25m h s μ==⨯=所以,斜坡轨道的高度不应超过25m .42.在20m 高的阳台上,玩具枪枪筒内的弹簧将质量为15g 的弹丸以10m/s 的速度水平射出,弹丸落入沙坑后,在沙坑中运动的竖直距离h =20cm .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求:(1)弹簧枪对弹丸所做的功;(2)弹丸落到沙坑时的动能;(3)弹丸克服沙坑阻力所做的功.【答案】(1)0.75J ;(2)3.75J ;(3)3.78J解析:(1)弹簧枪对弹丸所作的功等于弹丸射出弹簧枪时的动能,由功能关系得: 210.75J 2kA A W E mv === (2)弹丸从弹簧枪膛射出至落到沙坑时(A 到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221122B A mgH mv mv =- 弹丸落到沙坑时的动能21 3.75J 2KB A E mv mgH =+= (3)弹丸在沙坑中运动(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102B mgh W mv -=-阻 21 3.78J 2B W mgh mv =+=阻 4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右端B 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在离B 距离为x 的A 点,用水平恒力将质量为m 的质点从静止开始推到B 处后撤去恒力,质点沿半圆轨道运动到C 处后又正好落回A 点,求:(1)推力对小球所做的功.(2)x 取何值时,使质点完成BC 段运动后落回水平面,水平恒力所做的功最少?最小功为多少?【答案】(1)22(16)8mg R x R+;(2)x =2R ,W F =25mgR 解析:(1)质点从半圆弧轨道做平抛运动又回到A 点,设质点在C 点的速度为v C 质点从C 点运动到A 点所用的时间为t ,在水平方向有x =v C t ①竖直方向上2R =21gt 2 ②由①②解得C v =对质点从A 到C ,由动能定理得W F -mg ·2R =21mv C 2 解得22(16)8F mg R x W R+= (2)由W F =2mgR +21mv C 2知,只要质点在C 点速度最小,则功W F 就最小.若质点恰好能通过C 点,则在C 点的速度最小,设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Rmv 2,则v =Rg 当x =vt =Rg ×2gR =2R 时,W F 最小,最小的功W F =25mgR44.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一直角杆AOB ,杆的水平部分粗糙,动摩擦因数μ=0.20,杆的竖直部分光滑.两部分各套有质量分别为2.0kg 和1.0kg 的小球A 和B ,A 、B 间用细绳相连,初始位置OA =1.5m ,OB =2.0m .g 取10m/s 2,问:(1)若用水平拉力F 1沿杆向右缓慢拉A ,使之移动0.5m ,该过程中A 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拉力F 1做功多少?(2)若小球A 、B 都有一定的初速度,A 在水平拉力F 2的作用下,使B 由初始位置以1.0m/s 的速度匀速上升0.5m ,此过程中拉力F 2做功多少?【答案】(1)8.0J ;(2)6.8J解析:(1)A 、B 小球和细绳整体竖直方向处于平衡,A 受到水平杆的弹力g m m N B A )(+=则A 受到的摩擦力()0.20(2.0 1.0)10N 6.0N A B f m m g μ=+=⨯+⨯=由动能定理得,10B W fs m gs --=代入数据解得W 1=8.0J(2)设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于绳长不变,则有v =v B cos θ=v A cos (900-θ) 解得θθθcot )90cos(cos 0B B A v v v =-= 则34cot 11==θB A v v m/s ,43cot 22==θB A v v m/s 设拉力F 1做功为W 1,对系统,由动能定理可得222211122B A A A A W fs m gs m v m v --=- 代入数据解得W 2=6.8J45.如图所示,AB 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BCD 是光滑的圆弧轨道,AB 恰好在B 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 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已知P 点与圆弧的圆心O 等高,物体与轨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 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2)最终当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E 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答案】(1)R μ;(2)mg (3-2cos θ) 解析:(1)由于摩擦力做负功,使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减少,最终当物体到达B 点时,速度变为零.考虑物体从P 点出发至最终到达B 点速度为零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cos cos 0mgR mg s θμθ-= ,解得R s μ= (2)最终物体以B 为最高点在圆轨道底部做往返运动,设物体到E 点时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21(1cos )2mgR mv θ-= 在E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v N mg m R-= 联立解得N =mg (3-2cos θ)46.如图所示,轨道的对称轴是过O 、E 点的竖直线,轨道BEC是120°的光滑圆弧,半径R =2.0m ,O 为圆心,AB 、CD 两斜面与圆弧分别相切于B 点和C 点,一物体从高h =3.0m 处以速率v 0=4.0m/s 沿斜面运动,物体与两斜面的摩擦因数μ=0.2,求物体在AB 、CD 两斜面上(不包含圆弧部分)通过的总路程s .【答案】(1)28m解析:设物体在两斜面上通过的总路程为s ,整个过程中,重力作正功[(1cos60)]()2R mg h R mg h --︒=- 摩擦力作负功cos602mg s mgs μμ-︒=-由动能定理得201()0222R mg h mgs mv μ--=- 解得202()210(31)16228m 0.210R g h v s g μ-+⨯⨯-+===⨯. 47.如图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在相距2L 的两个小定滑轮A 、B 上,质量为m 的物块悬在绳上O 点,O 与A 、B 两滑轮距离相等,在轻绳的C 、D 两端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 =mg ,先托住物块,使绳子处于水平拉直状态,无初速地释放物块,在它下落过程中保持C 、D 两端的拉力F 不变,不计滑轮处摩擦,求:(1)当物块下落距离h 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2)在上述过程中,克服C 端恒力F 做的功W 为多少?(3)求物块下落的最大速度v m 和最大距离H .【答案】(1;(2)1)mgL -;(3,43H L = 解析:(1)设加速度为零时,AO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2F cos θ=mg ,又F =mg ,故θ=60°此时cot h L θ==(2))1)W mg L mgL == (3)由动能定理可得2122m W mgh mv -+=解得m v =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0mgH F L -= 解得43H L =。
2005~2007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综合简析高三物理备课组众所周知,2005~2007年是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变化较大的三年,这其中除了题量和题型的显著变化以外,更为突出的是试题的变化适时地体现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的新课标和新课程的特色,尤其是2007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带来的强烈反响——“细读今年的物理卷,其特色可用‘稳定’、‘新颖’、‘过渡’三个词加以概括,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统一:⑴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⑵体现了实验基本知识与实验探究性的统一;⑶体现了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⑷体现了考试选拔性与人性化关怀的统一。
”(注:摘自中国教育在线江苏分站《权威专家点评2007年江苏高考物理化学试卷》、《扬子晚报》2007年6月12日A4版)为了能较清晰地分析出近三年江苏高考物理的命题取向,先让我们用一览表的形式简单回顾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内容(含分值):从上表中三年试题的内容比对我们不难看出,高考命题对于中学物理的“双基”考查正逐年由知识考查向能力考查转型——“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物理科学技术进展,体现物理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摘自《2007年江苏高考物理考试说明》)这段话的积极意义在三年的高考命题中是如何呈现的呢?关于这一点,经历过高考的近三年的师生在考后的评议很能说明问题:【2005年】试题很注重对高中物理基础的考查,试题“四平八稳”且大多以常规形式出现,除最后一个压轴题外在区分度上还能再有所提升。
【2006年】试题对基础和能力的考查并重,适量的新题型适度地把基础和能力结合在一起,特别是“竖直方向的碰撞问题(题17)”和“电磁感应综合问题(题19)”更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考生展现不同的物理整体素养。
【2007年】试题难度很高,许多新情景物理问题的密集出现让考生很难把握甚至无从下手,在解答过程中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核要求都要比前几年高考高得多,大多数考题考生应对时显得“力不从心”。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2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12O16Na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A.解旋酶B.DNA连接酶C.限制性内切酶()D.RNA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V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 5 分钟,立即在 3 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煮沸 2 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量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 .种群数量最大B .种群增长量最大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的是( )A .BF 3B .H 2OC .SiCl 4D .PCl 5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 A 、B 、C 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 、V B 、 C,已知 V B =2V C ,且 V A =V B +V C ,则在 C 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B .+2C .+3D .+48.已知 Q 与 R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9:22,在反应 X+2Y=2Q+R 中,当 1.6g X 与 Y 完全反应后,生成 4.4g R ,则参与反应的 Y 和生成物 Q 的质量之比为A .46 : 9B .32 : 9C .23 : 9D .16 : 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最外层有 2 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 .最外层有 5 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在 pH=1 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 )A .K +、Na +、SO 42—、S 2O 32— C .Na +、K +、HCO 3—、Cl —B .NH 4+、Mg 2+、SO 42—、Cl —D .K +、Na +、AlO 2—、NO 3—11.关于电解 NaCl 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 .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 KI 溶液,溶液呈棕色C .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 X+Y 2Z 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代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2.当抗原刺激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3.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
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化瓦解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6.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12 B.14 C.16 D.18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8.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A.O2B.N2C.F2D.Cl29.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C.在常温常压下,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10.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11.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映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12.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滴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
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本卷共11题,共75分.32.(4分)一个单摆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该单摆的周期T=__________s;在2.0s末,摆球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x=__________cm.33.(4分)把长L=0.15m的导体棒置于磁感应强度B=1.0×10-2T的匀强磁场中,使导体棒和磁场方向垂直,如图所示若导体棒中的电流I=2.0A,方向向左,则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F=__________N,安培力的方向为竖直向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34.(7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两根相距0.5m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和PQ,它们的电阻可忽略不计,在M和P之间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导体棒ab长l=0.5m,其电阻为r,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4T.现使ab以v=1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1)ab中的感应电动势多大?(2)ab中电流的方向如何?(3)若定值电阻R=3,OΩ,导体棒的电阻r=1.OΩ,,则电路电流大?35.(9分)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装置的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3.Om/s的恒定速率运行,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A=0.45m.现有一行李包(可视为质点)由A端被传送到B端,且传送到月端时没有被及时取下,行李包从B端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lOm/s2(1)若行李包从B端水平抛出的初速v=3.Om/s,求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和飞出的水平距离;(2)若行李包以v。
=1.Om/s的初速从A端向右滑行,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要使它从B端飞出的水平距离等于(1)中所求的水平距离,求传送带的长度L应满足的条件.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综试卷参考答案17.B 18.C 19.C 20.A 21.C 22.A 23.C 24.C 25.D32.(共4分,每空2分) 2.0(或2) 1033. (共4分,每空2分) 3.0×103- 下34.(共7分)(1)ab 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① 代入数据得:E=2.0V ②(2)ab 中电流方向为b →a(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回路中的电流 E I R r=+ ③ 代入数据得:I =0.5A ④ 评分标准:本题7分,其中第(1)问2分,第二问2分,第三问3分。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 理第一卷(选择题 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 ”表示中子的是(A )94Be+42He →126C+X (B )147N+42He →178O+X(C )20480Hg+10n →20278Pt+211H+X (D )23992U →23993Np+X2.为了强调物理学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纪念爱因斯坦,2004年联合国第58次大会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发表了5篇重要论文,内容涉及狭义相对论、量子论和统计物理学,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某人学了有关的知识后,有如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所谓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C )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之增大 (D )质能方程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有简单的正比关系3.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α粒子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 )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 )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 )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4.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摩尔体积为V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和V 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A )N A =0V V(B )N A =m V ρ (C )N A =m M (D )N A =0V M ρ5.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
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 1慢慢变到r 2,用E k1、E k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则(A )r 1<r 2,E k1<E k2 (B )r 1>r 2,E k1<E k2(C)r1<r2,E k1>E k2 (D)r1>r2,E k1>E k26.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
已知中子质量m=1.67×10-27kg,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10-10m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A)10-17J (B)10-19J (C)10-21J (D)10-24J7.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
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与质点B相距1m,A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t=0.02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
由此可知(A)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m/s(B)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从t=0时起,经过0.04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迁移了1m(D)在t=0.04s时,质点B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负方向9.分别以p、V、T表示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初始状态表示为(p0、V0、T0)。
若分别经历如下两种变化过程:①从(p0、V0、T0)变为(p1、V1、T1)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T1=T0);②从(p0、V0、T0)变为(p2、V2、T2)的过程中,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在上述两种变化过程中,如果V1=V2>V0,则(A)p1>p2,T1>T2(B)p1>p2,T1<T2(C)p1<p2,T1<T2 (D)p1<p2,T1>T210.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F拉绳,使滑块从A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
若从A点上升至B点和从B 点上升至C点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W2,滑块经B、C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B、E KC,图中AB=BC,则一定有(A)W1>W2(B)W1<W2(C)E KB>E KC(D)E KB<E KC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10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
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
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
12.(12分)将满偏电流I g=300μA、内阻未知的电流表○G改装成电压表并进行核对。
(1)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G的内阻(图中电源的电动势E=4V):先闭合S 1,调节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闭合S 2,保持R 不变,调节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32,读出此时R ′的阻值为200Ω,则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R g = Ω。
(2)将该表改装成量程为3V 的电压表,需 (填“串联”或“并联”)阻值为R 0= Ω的电阻。
(3)把改装好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进行核对,试在答题卡上画出实验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
三(第13小题)、本题满分14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4分)A 、B 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h=15m 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 0=10m/s 。
A 球竖直向下抛出,B 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10m/s 2。
求:(1)A 球经多长时间落地?(2)A 球落地时,A 、B 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 四(第14小题)、本题满分1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2分)如图所示,R 为电阻箱,○V 为理想电压表。
当电阻箱读数为R 1=2Ω时,电压表读数为U 1=4V ;当电阻箱读数为R 2=5Ω时,电压表读数为U 2=5V 。
求:(1)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2)当电阻箱R读数为多少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值P m为多少?五(第15小题)、本题满分14分。
按要求作图,并保留作图过程。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4分)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
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
(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为单色光源,M为一平面镜。
试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在答题卡上画出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
(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和L,光的波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x的表达式。
六(第16小题)、本题满分16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6分)如图所示,固定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处在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放在导轨上,导轨与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
初始时刻,弹簧恰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
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
(1)求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
(2)若导体棒从初始时刻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则这一过程中安培力所做的功W1和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1分别为多少?(3)导体棒往复运动,最终将静止于何处?从导体棒开始运动直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为多少?七(第17小题)、本题满分16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16分)如图所示,M、N为两块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S1、S2为板上正对的小孔,N板右侧有两个宽度均为d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分别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向里,磁场区域右侧有一个荧光屏,取屏上与S1、S2共线的O点为原点,向上为正方向建立x轴。
M板左侧电子枪发射出的热电子经小孔S1进入两板间,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初速度可以忽略。
(1)当两板间电势差为U0时,求从小孔S2射出的电子的速度v0。
(2)求两金属板间电势差U在什么范围内,电子不能穿过磁场区域而打到荧光屏上。
(3)若电子能够穿过磁场区域而打到荧光屏上,试在答题卡的图上定性地画出电子运动的轨迹。
(4)求电子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坐标x和金属板间电势差U的函数关系。
八(第18小题)、本题满分16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16分)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弹性小球用两根长均为L的轻绳连成一条直线而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现给中间的小球B一个水平初速度v0,方向与绳垂直。
小球相互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轻绳不可伸长。
求:(1)当小球A、C第一次相碰时,小球B的速度。
(2)当三个小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时,小球B的速度。
(3)运动过程中小球A的最大动能E KA和此时两根绳的夹角θ。
(4)当三个小球处在同一直线上时,绳中的拉力F的大小。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全题40分,每小题4分。
1.AC2.BD3.C4.BC5.B6.C7.C 8.AB 9.A 10.A 二、全题22分,其中11题10分,12题12分。
参考解答: 11.(1)(2)0~4.9,25.0 12.(1)100(2)串联,9900 (3)三(13小题) 参考解答:(1)A 球做竖直下抛运动h=v 0t+21gt 2 将h=15m 、v 0=10m/s 代入,可得t=1s(2)B 球做平抛运动x=v 0ty=21gt 2 将v 0=10m/s 、t=1s 代入,可得x=10m y=5m此时A 球与B 球的距离L 为L=22)(y h x -+将x 、y 、h 数据代入,得L=102m四(14小题) 参考解答:(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 1+r R U 11① E=U 2+r R U 22②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解得E=6V r=1Ω(2)由电功率表达式P=R r R E 22)(+ ③ 将③式变形为P=r Rr R E 4)(22+- ④ 由④式知,R=r=1Ω时P 有最大值P m =rE 42=9W五(15小题) 参考解答 (1)(2) △x=λd L 因为d=2a ,所以△x=λaL 2 六(16小题) 参考解答:(1)初始时刻棒中感应电动势E=Lv 0B ①棒中感应电流I=RE② 作用于棒上的安培力F=ILB ③联立①②③,得F=RB v L 202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2)由功和能的关系,得安培力做功W 1=E p -2021mv 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 Q 1=2021mv -E p (3)由能量转化及平衡条件等,可判断:棒最终静止于初始位置Q=2021mv 七(17小题) 参考解答:(1)根据动能定理,得eU 0=2021mv 由此即可解得v 0=meU 02 (2)欲使电子不能穿过磁场区域而打到荧光屏上,应有r=eB mv <d 而eU =221mv 由此即可解得U<meB d 222(3)电子穿过磁场区域而打到荧光屏上时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4)若电子在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穿过磁场区域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坐标为x ,则由(3)中的轨迹图可得x=2r-222d r -注意到r=eB mv 和eU=21mv 2 所以,电子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坐标x 和金属板间电势差U 的函数关系为x=)22(2222B e d emU emU eB -- )2(22meB d U ≥ 八(18小题)参考解答:(1)设小球A 、C 第一次相碰时,小球B 的速度为v B ,考虑到对称性及绳的不可伸长特性,小球A 、C 沿小球B 初速度方向的速度也为v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