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学生的采访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Report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Shandong University of MedicineClass 3Team members: 王丽颖、王佳佳、王欣、胡俊芳、王文晗、罗钧文、库提曼Preparation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man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our campu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 and know more about their life, we plan to do the research.We have discussed it in an afternoon. And we come to the agreement-----the most useful method is the interview. To have the answer we need, we must have the most scientific question we can make. After our discussion, we get our question list:1. How much have you known about China before you came to China?2. What's the biggest impression China has made on you?3. Do you like Chinese food?4. What the impression Chinese students leave on you?5. What are the difference of teaching methods between your country and China?6.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students and Chinese students?7. Do you think Chinese students are shy to express love?8. Do you mind cross-border love?Interview resultIn this term we interview eight foreign student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ir lives in China. The foreign students we interview are Tish, Kholwani, Tenisha, Lulu, Snow, Ashley, Desika Pillay and Nerissal Sinter. Most of them are from South Africa, which is very turbulent. When we ask them how much they know about China before they come to China, most of them answer that they don't know much about China. Only Kholwani says that heknows a lot. He says that when he was at home, he often watched Chinese movies and ate Chinese food. He can say "Ni Hao" when meet with the Chinese people.Then we ask them the biggest impression China has made on you. They say China is peaceful and clean,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re warm-hearted and friendly. Once, she got lost in the suburbs, a young man put her straight to this campus. In addition, it is quite cheap to buy something in China with low prices. When talking about Chinese food, all of them think it the most delicious and tasty. To our amazing, Nerissal Sinter think China have a really good technology.Another question is the impression Chinese students leave on them. They answer with one voice that Chinese students are hard-working. Kolwani says that Chinese students can study everyday but he can't do that.After that, we talk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ir motherland about teaching methods. Tish says it is not very different in teaching methods but the language. While Kholwani says they study more in the hospital not the school. On weekends, there will be the teacher answer questions for you if you have something do not understand.They say they rarely communicate with Chinese people because of the language. But Tenisha says she wants to communicate with us for she hopes to learn Chinese and she is willing to help Chinese students to improve spoken English.Considering the cross-border love, Tish says it is too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hile Kolwani answers that some people mind cross-border love because of the color of the skin, but he doesn't care about it.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result, we find out that most of the foreign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circumstances of China and they are fond of Chinese food and people. Especially Chinese students are hard-working which is impressed on them. However, the biggest obstacle i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Chinese people. They hope to talk but have no opportunity. Besides, they hold different views of the cross-border love.In addition to these questions, we learn undesignedly that there is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ir country. What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why they came to China is that there is no university willing to accept them because their black skin. They need more care and respect than we have imagine. As the host country, we need give them more pardon and more care. What we should do is communicating with them as much as we could and helping them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fter this research, we know that living in a peace and harmonious social is very precious.。
【日本生活】日本一桥大学中国留学生访谈学校名称:日本一桥大学 Hitotsubashi University所在位置:日本,〒186-8601東京都国立市中2-1 TEL 042-580-8000学费:520800 人民币录取率:0.626人物介绍:薛晨,河南郑州人。
在国内时候日语自学过一级,2008年10月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大三中退,来到日本国书日本语学校留学。
2010年4月考入日本一桥大学商学部。
记者:您好,首先按照以往的惯例,请先自我介绍一下可以么?薛晨:好的,我叫薛晨,河南郑州人。
2008年10月来日本留学,进了日本国书日本语学校。
2010年4月考上了一桥大学商学部。
记者:谢谢,您是高中毕业就来日本了么?薛晨:不是,我是大三中退来的日本。
记者:哦?为什么不再等一年大学毕业以后再来呢?能和我们说一下来日本的契机么?薛晨:好的,我从高中的时候就一直喜欢日本,看过很多日本的书,也很喜欢漫画和动画。
上大学以后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太喜欢,对中国大学的教育方式也不适应,觉得中国大学的教育太死板,我总想接触更多的东西。
就决定来日本留学,再重新体验一次大学生活,并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但我的留学之路并不是很顺利,2007年我大二的时候第一次办日本留学被拒签了。
当时就觉得前途挺灰暗的,就算自己明年去了日本年龄也大了。
有亲戚就建议说你就别去日本,还有一年多就能大学毕业了,想出国也可以去加拿大之类的。
但我觉得这也许是上天对我留学决心的考验。
所以我就用心学了一年日语,2008年10月我终于顺利拿到了签证来到了日本。
记者:你的情况和我当年比较相似,其实我当年也是大三中退来日本的。
您国内哪个大学?专业是什么?薛晨: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记者:那应该是理科吧。
我个人觉得不管从考大学的竞争难易度来说,还是从今后的发展来说在日本都是理科更有利一些,为什么到日本放弃理科转学文科呢?薛晨:首先,当然是我对理科并不敢兴趣,觉得自己不是走技术路线的料,在国内学理科其实是逼不得已。
独家专访大学生分享留学经历与心得大家好,我是一名在写作领域有着超高水平的作者。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篇令人期待的独家专访,邀请到了一位经历丰富的大学生,与我们分享他的留学经历与心得。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很多学子追逐梦想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学生活,我有幸采访到了李明(化名),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大四学生。
通过与他的深入交流,我不仅看到了留学生们所付出的努力和体验到的困难,也分享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感悟。
李明告诉我,当初决定出国留学是因为他对国外教育方式的向往和对国际化背景的追求。
在面对留学的诸多选择时,李明建议学子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留学目的和就读意向,然后积极准备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在谈到留学准备的过程中,李明强调了留学文书的重要性。
他回忆说,留学申请时的个人陈述、推荐信以及申请文书是决定录取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建议学生们积极寻求指导和反复修改,以便在留学申请中充分展示个人特点和潜力,并突出与所申请学校的匹配度。
在留学过程中,李明认为适应环境和融入当地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他建议学生们要勇于接受新事物,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扩大社交圈子,结交更多的朋友。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还能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成长。
除了享受外国文化的同时,李明也告诫学生们要时刻保持对自己国家和文化的认同。
他说,“在异国他乡要时刻记得自己的根和文化背景,这样才能真正融合而不是迷失自己。
”通过保持对中国的深情和对家乡的思念,李明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惑,坚持自己的方向和信念。
在采访的最后,我向李明询问了他作为一名学术圈新锐的研究生的计划和目标。
他表示,他将继续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在留学期间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并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独家专访,我们不仅了解了李明的留学经历和心得,也感受到了他对于学术和成长的热情。
李明的分享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留学生活的酸甜苦辣,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经验。
大学生留学意向访谈提纲
一、采访目的
1.了解大学生留学对就业前景的分析
2.了解当代大学生留学对当前社会形势的认识
3.了解大学生留学对以后工作生活的态度
4.了解当代大学生留学对自己人生的规划
5.对大学生留学的就业规划做一个总结
6.为大学生留学今后的工作提针对性的推荐
3.专访相关专业人士对当代大学生留学的看法,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
二、采访时间
xxx年xx月xx日。
三、采访对象:
1.在校的大学生。
2.公司领导。
3.相关专业人士。
四、采访问题
1.请问你在大学里学的是什么专业?
2.你认为你此刻所学的专业是一个前景良好的专业吗?
3.你明白与你专业对口的一些职业与公司吗?
4.你清楚当前社会的留学就业形式吗?
5.你对未来的留学就业有什么规划吗?
6.你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态度?。
-位M I T中国留学生采访札记栗子5岁写诗,6岁发表作品,7岁获全国 儿童诗竞赛一等奖,17岁出版诗集《文 者天下》,已发表作品100余篇,曾获 冰心作文奖等全国文学竞赛奖项十余次,18岁加入杭州市作协,19岁成为浙 江省作协会员。
三年完成本科数学专业及两个辅修专业,不到21周岁被麻省理工学院(M I T)斯隆商学院录取。
文、理、工、商都擅长,还喜欢滑雪、帆船、网球、旅行。
他,就是来自中国杭州的王艺杰。
就是要把所学和资源应用于人类文明,反哺社会。
N01:领导力王艺杰高中就读于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城市的气息蓬勃滋润,创业的氛围随风涵养。
王艺杰高二时就以“投行CEO身份”获得“中国未来商业领袖挑战赛”优秀投资奖,并在中国《金融时报》发表金融文章。
他还是学校的小小“活动家”,担任校团委活动部部长,主持学校大型活动、接待英国伊顿公学学生来访,接待杭州市市长访问等;担任学校“桃李文学社”社长及刊物主编,组织省内几所顶尖高中文学社开展文学采风、交流活动,并竞聘成为杭州市首届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
赴美读本科期间,王艺杰辅修领导力专业课程,参加学校领导力社团和其它社团。
在领导力社团,他每周都要策划培训计划、活动方案,在校园内外对学生进行培训、交流;参加著名的“BIG10”大学联盟领导力峰会并发表演讲;给校长写信,向学校建议:大学如何在州政府、学生之间构建“绿色之桥”,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圈。
2017年5月,21岁的王艺杰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荣誉学院发表毕业演讲。
演讲结束后,在座许多长者纷纷起立鼓掌。
这次王艺杰演讲的题目叫《一‘直向前》(Always Forward),王艺杰在校园。
W a n g Yijie w earing c a p a n d gow n poses for picture on his c o m m e n c e m e n t d a y.2018年1月22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 IT)学生王艺杰给在中国杭州的父母发来一段他在佛蒙特州滑雪的视频,轻盈的身姿在白雪覆盖的高山间穿梭、俯冲,活力四射。
【⽇本⽣活】早稻⽥⼤学中国留学⽣访谈学校名称:所在位置:⽇本学费:535800 ⼈民币录取率:0.615学校中⽂⽹址:⼈物介绍:丁瑞,江苏扬州⼈,2008年12⽉来⽇本留学,2010年4⽉早稻⽥⼤学政治经济学部⼊学。
记者:您好,丁瑞同学。
⾸先,能谈⼀下您来⽇本的契机么?丁瑞:好的。
我是江苏扬州⼈,扬州和⽇本神奈川县的厚⽊市是友好城市。
我⼩学三年级的时候作为⼩学⽣的代表来⽇本访问过⼀周,当时⽇本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亲也有⼀个很好的朋友在⽇本,所以我上了⾼中之后就留学⽇本了。
记者:原来如此,也就是说上了⾼中就开始做留学⽇本的准备了?丁瑞:其实是到⾼三快毕业的时候才决定去⽇本留学的。
我原本准备在国内考⼤学读⽇语系的,但是因为我⾼中是理科,很多国内⼤学都是只有⽂科才能选择⽇语系,所以当时我就想既然是要学⽇语还是到⽇本留学最⽅便,这才萌发了去⽇本留学的念头。
记者:那您那时候⽇语⽔平如何呢?丁瑞:完全不会,我是⾼考结束以后才开始学⽇语的。
记者:那为什么要12⽉份来⽇本呢?我记得语⾔学校⼀般都是4⽉和10⽉⽐较多,12⽉份⼊学的⼈很少呀。
丁瑞:是的,有些语⾔学校是4季招⽣的,4⽉和10⽉最多,7⽉和1⽉算是插班,⽐较少。
尤其是1⽉⽣,是在语⾔学校呆的时间最短的。
所以⽇语必须有⼀定基础语⾔学校才会收。
我决定留学的时候已经很晚了,10⽉⼊学那⼀批没有赶上,如果等到第⼆年4⽉的话有拖得太长,所以就决定1⽉插班了。
为此我苦学了三个⽉的⽇语,达到了差不多三级⽔平的样⼦通过了语⾔学校的考试之后来了⽇本。
记者:后来是⾃⼰办的留学么?丁瑞:也不是,⽗亲有⼀个朋友是办⽇本留学的,就委托给他办了,替我申请了⽊下⽇本语学校,⼀个在⽇本东京江东区的⼩语⾔学校。
记者:⾃费留学和⼩学时的交流访问感受有什么不同吗?丁瑞:上次来⽇本去的是神奈川的厚⽊市,只是⼀个地⽅⼩城市⽽已。
这次来的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之⼀,踏上东京之后就感觉⾃⼰⾮常的渺⼩,仿佛是沧海⼀粒。
留学⽇本:⽇本庆应义塾⼤学法学部中国留学⽣访谈学校名称:所在位置:⽇本学费:535800 ⼈民币录取率:0.728学校中⽂⽹址:⼈物介绍:孙梦頔(本⽂由⽇本店铺编辑整理https://riben.)。
2008年毕业于北京第101中学,2009年4⽉来⽇本,⽤了半年多时间准备托福考试、留学考试、⼤学校内考,11⽉留考中取得⽇语393分+6,⽂科综合197分,数学197分,总分787分的成绩。
同时被⽇本庆应义塾⼤学法学部、商学部、早稻⽥⼤学的社会学科录取。
记者:你好,孙梦頔⼩姐。
⾸先恭喜你考上庆应义塾⼤学。
第⼀次见到留学考试能考出787分的⼈才,我相信这应该是今年⽂科的状元成绩了,作为曾经在庆应⼤学学习过的我也倍感荣幸。
你能简单地做⼀个⾃我介绍么?孙梦頔:(本⽂由⽇本店铺编辑整理https://riben.)好的,我叫孙梦頔,来⾃北京。
2008年⾼中毕业,2009年4⽉来到了⽇本留学。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来⽇本留学呢?孙梦頔:我的⽗亲原来在⽇本九州熊本的⼤学念博⼠,所以我很⼩的时候就来过⽇本,在⽇本读过3年半⼩学。
当时在⽇本的那段经历给我很好的印象,因为这个原因,我就考虑等⾼中毕业就来⽇本留学。
所以我⾼中毕业后就通过北京⾦东⽅留学中介到了⼤阪国际教育学院。
记者:您来⽇本留学的过程和很多⼈⼀样。
不过,我想很多⼈包括我⾃⼰很感兴趣的是,您是怎么考出787分的留学考试成绩的?对于准备留学⽣考试,您有什么特殊的⽅法和诀窍么?孙梦頔:其实也没有啦。
我刚到⽇本的时候,最先准备的是托福,我的英语并不是很好,所以在4⽉份来⽇本到8⽉份托福考试这段时间⾥⼀直以托福为主。
8⽉份考完托福以后我回国了⼀段时间,9⽉份开始正式准备留学考试。
⽇语是我的优势,因为我很⼩的时候来过⽇本,所以对于⽇语的听⼒我倒不是太担⼼。
但我最弱的就是汉字,我在⽇本只上过⼩学⽽且也忘了很多,所以⼀开始⽇本汉字反倒是我最吃⼒的地⽅,所以我到⽇本主要是加强汉字和⽂章的阅读。
J(俞书敏) N(刘亚杰) J:welcome to nwpu. First may I ask your names P: pallise Isak ; isak N: what’s your major and grade P: our major is English we are taking language study I : I am a bachelor and she is a master N : oh we are English majors too J : can you give us some brief introductions about your daily in college? I : oh a big question. As for daily life, we go to classes and try different Chinese food. After class, in my spare time I also play some instruments. P :I have lessons three days a week. I have lunch after class. I think the canteen is cheap and good. Because in Sweden we just don’t want to go to the canteen, food there is expensive. I came there maybe once a year. Now that’s good here, we don’t need to cook.. we try 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canteens. We also study and do our homework in free time. I : we try to know our neighbors and in weekends we make long trips in downtown to some famous attractions. N : have you found some difficulties in adjusting into the new life in china? P :nothing in the university but maybe in china. because almost no one speaks English, that’s the difficult thing. Life is limited because o f the language. We go to downtown and we worry that we can’t go back home. I :it’s hard for us to know the routes P : yes, we are very depending on the guides, that’s will be less freedom. J : how do you meet with the culture shock? P : we think Chinese people are a bit more quiet but we are more out spoken. And I also think Chinese people are friendly and warm-hearted. I :yes, it is easy to get Chinese people to help you. And it is quite easy to make friends with Chinese people. I think getting good friends is very hard in Sweden. P : maybe everything is not like that in Sweden, so we need to accept Chinese differences and try to learn a lot. Try to be open-minded, that will help a lot. I : try to find the common things we have. J : and so much for this topic, then we change to another question. Why do you chose nwpu to accomplish your further education? P : in our department we had exchange project with china. We also had us and England. I : Canada, too P ; but I am not interested in England, because it is much similar with Sweden. It’s noting new. And the us is the same, too as well as the Canada. But china is quite different. I : so we are curious and I want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life in china. N : so you want experience something new. I and p : yes. N:what is nwpu like in your mind before you came here?and after you came, is it the same as your imagination? P :before, I was thinking that Chinese student will be very motivated and very hard-working. And study here is harder. In Sweden, it is much softer. And I though that teachers are very strict, but they are not that strict. So I think I have higher expection.
美国留学生访谈录作者:叶柳来源:《小演奏家》2013年第04期对于拥有特殊才能或在音乐的某个方面有所追求的学生来说,赴美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美国的音乐院校可选择的课程更为广泛,对音乐观念的限制相对较少,学生可以同时修读多个专业,同时师从多位教授。
宽松的环境和对西方艺术本源的学习将会给学生带来音乐观念的革新。
这次留学生音乐家访谈对象是今年刚来到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的研究生黄若愚。
他先后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美国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和茱莉亚音乐学院。
先后曾师从郑大昕、殷承宗、李普金(笔者曾分别采访过这几位教授,他们都对黄若愚这位学生赞赏有加),他们都是中国钢琴学子所熟悉的大名鼎鼎的钢琴教育家。
黄若愚考入茱莉亚音乐学院后,首先师从于麦克唐纳教授和系主任卡普林斯基教授。
黄若愚16岁时曾获得美国奥伯林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后又在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的决赛中因独立创作协奏曲《华彩乐章》而一鸣惊人。
黄若愚的艺术才华不仅限于演奏技巧的娴熟,还表现在现在越来越缺失的即兴创作上。
这一点笔者曾在他的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音乐会上得以见识,当时他请现场观众给出3个音,他根据这3个音现场即兴创作演奏,那是一首信手拈来却又极富逻辑与色彩感的即兴作品。
他的表现令现场观众赞誉不已,观众们起立喝彩数分钟之久。
黄若愚用他的修养和能力,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学子的本事。
留学生涯第一步——入学考试由于近年来中国青年钢琴家在西方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愿意到欧美国家的音乐学院尝试西方的教育并寻找发展机会,几所著名院校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音乐留学生来说,入学考试是他们留学生涯的第一步。
笔者请黄若愚介绍他曾就读的两所学校的入学考试要求,他说虽然柯蒂斯音乐学院入学标准严格,但入学考试曲目要求其实与大多数音乐学院相差无几。
黄若愚介绍,以2012年本科入学考试为例,曲目范围是一首完整的巴赫作品、一部莫扎特或贝多芬古典奏鸣曲、两首一快一慢的肖邦作品和一首时长10分钟以上的自选钢琴作品。
适合校园的采访主题
1. 大学生创业故事:采访一些大学生创业者,探讨他们的创业心路历程、创业项目的原始动力和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收获。
2. 校园文化与传统活动:采访校园内部的文化团体和学生组织,了解他们如何传承和弘扬校园传统,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的筹备过程和意义。
3. 留学生的校园生活:采访留学生,了解他们在校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对于跨文化交流和学习经历的感受和思考。
4. 校园教育创新:采访一些校园内部的教育创新项目,了解他们如何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体验来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5. 学生心理健康:采访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或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了解他们如何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
6.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采访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参与动机、经历和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以及通过实践和服务对自身成长的影响。
7. 资源共享和节能减排:采访校园内一些资源共享和节能减排的项目,了解他们如何通过共享共用资源和推行节能减排措施来提高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8. 学生社团活动:采访校园内一些有特色的学生社团,了解他们的组织运作和社团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以及对成员个人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9. 校园就业与创业指导:采访校园内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了解他们如何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支持,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社会职场。
10. 健康生活与运动文化:采访校园内的健康教育机构和体育
专业人员,探讨健康生活和运动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校园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举措。
中国留学生海外留学期间跨文化交流访谈研究,文学-1、前言为了获得国际教育,出国求学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流行。
近年来,亚洲学生逐渐成了国际教育的主力军。
本研究以访谈的方式了解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求学期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探究文化碰撞的影响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名分别在亚洲、美洲和欧洲求学的学生参与了本研究。
结果显示,在初到求学国家的时候,三人都感觉到在生活、学习方面的障碍和压力。
但经过一年的磨合,三人都掌握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技巧,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提高,生活、学业上的压力也明显减弱。
2、研究设计被试:三名西北大学本科毕业生,赵言理、党佩妮和张璐参与了本研究,他们本科毕业后分别去德国的大学、加拿大的大学和日本的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访谈形式收集了全部数据。
三名被试者分别接受了微信0.5-1小时的访谈。
访谈问题涉及背景信息、目标语水平、跨文化交际障碍、跨文化交际能力、人际交往等等各个方面。
研究问题如下:1)你为什么会选择来到德国/日本/加拿大求学?你初来德国/日本/加拿大时有什么感受?2)德国/日本/加拿大的生活符合你之前的期望吗?3)你认为你和德国/日本/加拿大当地的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4)请为你和德国/日本/加拿大当地人交流的质量打分(满分100分)。
5在人际交往中,让你觉得最具挑战性的是什么?6)你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3、采访过程党佩妮在本科阶段全面系统地学习过英语,对美洲文化也有所了解,来到加拿大一年以来,她对文化差异有一定的感受。
她给她和加拿大当地人交流的质量打60分,刚及格。
她表示,在她参加的舞蹈社团中,交流比较顺畅,因为大家拥有相同兴趣的东西,聊天内容大都集中在明星、歌曲等方面。
但是在和来到加拿大的印度人以及加拿大本地人有明显的交流障碍,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不了解对方所谈论的东西,听不懂对方的幽默而中止。
党佩妮表示中国留学生和加拿大土著学生的区别在于,中留学生在讲话前会习惯思考很多,但加拿大土著学生会想到什么讲什么,尽管说的话会得罪人,但双方都不会太在意。
“十一•五”期间,我校组织本科生和研究生赴赴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美国、加拿大、印度等与我校具有长期合作的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半年、一年或两年的留学、游学、实习等海外交流活动,带动学生获取海外留学经历。
学生在国外大学所获得的学分,经我校认可,可以充抵与其本专业相近课程的学分或选修课学分,与此同时,学校设立了专门的资助金为留学的学生减轻经济压力。
帮助了不少学生实现留学梦。
当采访到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曹克楠同学时,他很开心的提起自己的留学经历,在学校的资助下,他既紧张又好奇的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通过学校的orientation day 和 open day,从各种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那里了解到关于留学生想要知道的信息,认识很多中国朋友还有热情的澳大利亚居民,学会了独立生活,自主的完成学校的课程的学习,不枉此行的他,收获了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
思绪还停留在枫叶国—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课堂的徐楠同学一边向我们倾诉卡尔加里大学充满大自然的气息,可以看到路边有野兔、松树等小动物,还有梅花鹿在闲逛;一边赞叹着在那里体验的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接触到的异国文化,看着她如此津津有味的谈及自己的留学生活,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突破难关,修满学分,还真是令人羡慕不已。
当然,这些都是已经结束学习的同学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总结。
我校除了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大学联系紧密外,也与德国布兰登堡科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和优秀在读硕士研究生赴德国免费攻读以上三个专业的硕士学位,并可申请德国企业西门子的资助。
鼓励我校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交流,赴该校进行为期一至二学期的交流并逐步过渡到双学位。
我们采访到的研究生潘逸琼就即将前往德国的布兰登堡科技大学进行长达一年的海外学习,现在的她,已经在自己的努力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出国的准备工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次出国留学的她很希望能够去体验异国风情,接触不同的文化,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开拓视野,满怀期待的她对这一即将开始的旅程充满了好奇,准备好去接受挑战的她信心百倍的整装待发了。
留学访谈方案简介对于许多希望留学的学生来说,了解其他留学生的经验和故事是非常有价值的。
通过访谈留学生,您可以了解他们的经验,了解他们在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成功。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留学访谈方案的建议和要点,帮助你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确定访谈的目的在进行留学访谈之前,您应该明确定义访谈的目的。
这可能包括:•帮助其他人了解到更多关于留学的信息•帮助学生决定是否要去留学•帮助新的留学生了解到如何适应和成功通过确立访谈的目的,您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尽可能多地了解所需信息。
确定访谈对象确定要采访的留学生后,需要以下步骤:•联系该留学生,并将目的告诉他/她;•决定采访的方式,例如电话访谈、在线视频访谈等;•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向对方提供您的联系信息,方便他们在访谈前联系您。
常见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留学访谈问题,帮助您开始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学校和专业•您在哪所大学或学院学习?•你是怎么决定去这所学校的?•你的专业是什么?为什么?你发现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在你的专业里,你最喜欢什么?•如果你可以回到留学前,你是否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适应生活•在新的国家和文化中适应起来困难或容易吗?你遇到了哪些挑战?•你在留学过程中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在你来到新的城市和国家之前,你做了哪些准备?•你是否有任何文化冲突或文化震惊经历?•你是如何处理想家和思念家乡的情绪的?学术压力和成功•你对留学的期望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你如何处理学业上的挑战和压力?•你最困难的一节课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有没有学术经验你特别在乎?•在你的专业中谁是你的榜样或者是你崇拜的人?•未来你有什么规划,是否希望通过留学为自己的人生做铺垫?个人成长•你在留学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新的技能和知识?•在留学过程中,你是否有任何个人成长的体验?•在留学期间,你认为自己变化了哪些方面?•怎样的经历最使你印象深刻?•在留学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总结进行留学访谈可以帮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为有意向留学的学生提供帮助。
来华留学生社会适应课题调查问卷及访谈大纲— A组微观维度 -- 问卷1.您的国籍是A、亚洲 B 、美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E 、非洲具体国家是 _______2.您的性别是: A 、男 B、女3.您的年龄是:A、20 以下B、20-24C、24-28D、28-30 F、30 以上4.有何宗教信仰A、基督教B、佛教D、伊斯兰教E、印度教F、无G、其他 ___5.您的教育水平:A、中等教育水平B、本科生C、研究生D、博士生E、其他 _______6.您的汉语水平:A、可以自由交流B、可进行一般性交流C、交流时有困难D、完全不能交流7.您的性格是:A、乐观阳光B、安静内敛C、自卑消极D、其他 _______8.来华留学前是否有过去其他国家留学、生活的经验:A、有B、否9.来中国前您对中国的了解:A、非常不了解B、不了解C、一般了解D、了解E、非常了解10.①在中国计划留学时间A、一年内B、1-2 年C、2-4 年D、4 年以上②已在中国生活多久A、<6 个月B、6-12 个月C、1-2 年D、>2 年11.①来华留学方式A、合作办学B、交换生C、通过留学中介(自费)D、单位、学校派遣E、其他_____②来华留学原因(可多选)A、获得高质量教育B、获得国际生活经验C、对中国文化向D、适宜的政治经济环境E、易于获得奖学金F、易于在华找到理想职业G、有亲戚朋友在中国H、其他 ____12.您在华的主修专业是:A、中文B、医学C、理工D、法律E、人文历史F、商科G、其他 _____13.留学居住方式是:A 、校宿舍B、租赁公寓C、借住亲朋家D、其他 _____14.您来华留学每年的学费是多少:A、 5000RMB 以下B、5000---10000RMBC、 10000—15000RMB D 、 15000RMB 以上15.①家庭人口数A、2-3 人B、3-5 人C、5 及以上②家庭年收入A. <50000RMBB.50000-100000RMBC.100000-300000D.>300000RMB16.您是否结婚了:A、是(如果选择该选项,请回答第17 题)B、否(直接回答第18 题)17.您的配偶是哪国人:A、中国人B、其他国家 _____18.您留学后打算在哪工作:A、中国B、回家乡C、其他国家 _____19.您认为来华留学对你未来找到理想的工作有多大的帮助:A、很大帮助B、有一点帮助C、很少的帮助D、几乎没有帮助微观维度 --访谈大纲责任编辑刘绚/郑诗凝1.请问一下你来自哪个国家,有宗教信仰吗 ?现在的年龄是多少?是否已经恋爱结婚?2.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性格?融入一个新的群体一般需要多久时间呢?你认为适应一个新环境最大的障碍是什么?3.你之前有去过别的国家留学或生活吗?如果有,和之前的经历相比你觉得在中国留学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吗?4.你为什么会来中国留学?之前对中国有了解吗?具体了解多少?5.你在中国生活多长时间了?现在的中文水平怎么样?6.在来中国留学之前,你有做什么准备吗?(比如参加一些跨文化培训班)7.你目前适应中国留学生活吗?是否结交中国朋友?毕业后打算在中国发展还是回国发展,现在就读的专业是否会和未来职业规划挂钩?8.你认为中国最让你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宏观维度—问卷责任编辑刘天翔/高杰需要了解的留学生基本信息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受教育程度(语言学习、预科、本科、硕士、博士)、学习的专业、在中国的生活时长,生源地或国籍(欧美、东南亚)、汉语水平(初级、中级、高级)、所生活的城市(大、小)、大学在城区位置(在城区或是在郊区)一、宏观层面因素对留学生适应性的影响:12345 表示同意以下 statement的程度, 5 表示非常同意, 3 表示一般, 1 表示非常不同意。
关于留学生的采访专题
假如你是一个留学生,生活在异国他乡,你会适应当地的饮食吗?你会怎么样和当地人相处?你会适应当地和你祖国完全不同的气侯吗?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办?让我们听听东北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宋达维和神奇是怎么看的。
宋达维,老挝万象人,资土学院08级留学生,很高兴接受了我的采访。
他说:“其实我不太习惯这里的饮食,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有点淡,我们那里其实是喜欢吃辣的,你问我学校里哪道菜我喜欢吃,我忘记了那道菜叫什么名字,但是那里面有好多辣椒,还有鸡丁。
我们那里主食是糯米,和这里的米还是有区别的,不过我今年大四了,早已习惯了这里的饮食了,呵呵(笑)。
”那么宋达维能听懂多少汉语呢,和同学们交流有没有困难呢?他说:“基本上没困难,我基本上听懂百分之九十的汉语,在来之前我先学一年汉语再加上在这里上了四年。
”宋达维的汉语说得很好,普通话也很标准,果然让人配服。
现在沈阳的天气已经变冷,那些外国留学生尤其是东南亚的留学生们,他们能适应这里的气侯吗?“这里的天气太冷了.”宋达维的同班同学,同时也是老挝留学生神奇说到,“我们家乡最低温度零下4度,这里太冷了,我不太适应。
只是穿厚点还强些,可是还冷。
我不习惯穿得厚厚的,太重了,行动不方便。
我第一次看雪是在天津,感觉好奇怪啊,我们那边没有。
我来已经四年了,我感觉中国学生挺好,他们对你特别好。
我的同班同学总给我很多帮助。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那么留学生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宋达维提起了上次过中秋节的情况了,在传统节日中秋到来时,来到中国已经四年的留学生宋达维用流畅的汉语吟诵了饱含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
中秋节,对中国人来说是团圆的日子,而圆圆的明月也映照了身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的思乡之情。
对于在辽宁省学阳市东北大学学习的留学生们来说,中秋节成了一个特别的“大家庭”的节日。
一些留学生们说,他们会一起去吃晚饭,然后带着月饼去公园赏月。
“我们用背中国古诗来分月饼,很有意思。
现在大家都在准备,如果晚上背不出来,就没有月饼吃。
”学生们开心地说。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团圆的气氛更加深了这些身在中国的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中秋节我们一点也不孤单,因为有很多中国朋友和我们在一起,教我们懂得了更多中国文化。
”神奇说。
但是,“想家”是留学生们说的最多的一个词,他们纷纷表示,在中秋月圆时,一定会给家里人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中秋节,我们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