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社会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消费行为的变化的比较

——浅析瑞士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社会组织)

瑞士,一个因为瑞士手表、雀巢咖啡、班得瑞的音乐而让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国家,全国人口为773.9万人,国土面积41293平方公里,2009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5355.678亿瑞士法郎,折合为4932.33亿美元,2009年瑞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3733美元。一个人口仅仅相当于浙江省温州市人口(779万)的国家,却创造了4932.33亿美元的GDP,相当于温州2009年GDP(2430亿人民币,折合363.77亿美元)的13.55倍,相当于中国13亿人口09年GDP(335353亿人民币)的十分之一。其中的巨大差距不得不让我们倒吸一口冷气。作为一个没有出海口、多山、资源贫乏的经济区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瑞士国家经济的巨大生产能力,为什么瑞士经济实力在长期的经济历史发展过程中能不断焕发出亮丽的风采?面对中国的经济转型问题,同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一个问题,瑞士成功的经济发展经验,其中远远不是雀巢咖啡一种商品可以概括的,瑞士的金融业、精密机械、医药、珠宝加工、贵金属交易、纺织业、化工行业等等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都有居住轻重的分量,值得我们中国经济转型认真思考、学习,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改变我们的原有经济增长模式,其中的“奥妙”才是我们未来的“经济管理知识金矿”。笔者管中窥豹,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模式做一个比较研究分析。

一、教育体系差异导致的消费行为之比较

(一)瑞士教育体系特点

瑞士的教育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小学和初中是强制性教育,一般为9年。一般是儿童在六七,岁时开始上学,接受强制性教育。在绝大多数州里,小学为6年:有4个州是5年,另有4个州是4年;初中阶段,瑞士就开始按学生的智力分校或分班。对较差的学生,重点是巩固或提高知识,将来从事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对中等的学生,重点放在实际知识的传授,日后的出路是作为学徒学习手工技艺。对较好的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教育,强调外语和自然科学,最后考取大学或其他高级学院。经过强制性教育之后,是否继续求学全要看学生及家长的意愿。有一小部分人不再升学,到法定年龄后便就业谋生在继续求学的学生中,绝大部分都选择当学徒或上职业学校,学得一技之长,以便日后从事一种实际操作的职业。这实际上是瑞士教育体制中的主流,也是瑞士教育的最大特点。还有一部分人继续上三年制的一般高中,毕业后或升入非综合大学的高等学院,或升入师范以及其他初级的专业学校,毕业后担任教师或从事其他工作。初中毕业生中的尖子,约占10%,经过考试可升入重点高中。这类学校主要为大学培养、输送学生。4年高中毕业后,经过考试如符合联邦标准,便可得到大学入学证书,无需入学考试就可升入大学。

目前瑞士的大专院校数目不多,但教育水平普遍较高。瑞士的大学,都是由国家创办的。其中有两所是国立大学,其余的都属高等教育,但是人们还是认为,综合性大学要比专科院校高出一筹。瑞士10所综合大学的在校学生总数目前每年约在75000人左右。各级教师共有6000余人。国立大学的经费由联邦政府拨给,而8所州立综合大学的经费主要由各州负担(每年16亿法朗),另由联邦资助40%,约6亿法朗。其实,瑞士的大学学费在西方国家中算是很低的,学生每学期交大约400法朗的学费。但是,各种实际需要的消耗性物品(如化学试剂等)要由学生自己购置。每个大学生上守大学,联邦和州政府要在他身上补贴约3万法朗的教育经

费。瑞士的大学在组织结构方面也与众不同。各大学不分本科及研究生院。如苏黎士大学的各专业不称“系”,而称“所”,分为历史所、哲学所、生物化学所等。每个所既有本科学生,也有攻读博士的研究生。大学学制从8个学期至12个学期不等,要看专业而定。

(二)我国教育体系特点

我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在政策和法律层面一直受到高度重视。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造就数以亿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积极贯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办学职责、管理体制等都做出了规定,确立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这部法律用“职业教育”取代了过去“职业技术教育”的称谓。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002年,国务院做出《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职业教育看做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把职业教育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联系起来,要求高度重视并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4年,国务院批转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05年10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求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央财政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同时,着手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机制、师资队伍、办学方式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教育水平影响消费行为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而言,在各个方面都领先于我国。从教育水平来看,两国均具有自己的特色,但从消费行为来看,教育水平越高的国家的消费水平无疑越合理。

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消费力的大小。而消费力的提高,无论是整体社会的还是个体的,都依赖于教育。从个体消费力发展水平来看,个体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消费水平也越高,这是由个体所受教育积蓄与其收入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所决定的;从整体社会来看,个体消费力的提高从而也提高了社会消费力。

其次,文化教育可以提高个体消费的品味和层次,个体的消费需要层次的发展不是自发的,高层次的消费需要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结构。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具有高水平的欣赏力及享受能力,使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教育可使消费者掌握消费管理常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冲动消费的问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