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

识和经验,为促进学员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

为方式,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

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

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

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灵活性、开放性的高级技能,是教

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被人们称为是“太阳底下

最光辉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无私的春蚕”等等,这众多的美誉都表达了对教师

的崇敬,同时,也对教师在各个方面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其中,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教师的专

业技能成为了我们综合学科教师的首要问题。

一、教师应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课前)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和“程序”;而创设教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

是对学生达成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精心安排。

(一)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新课程根据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某方面的素质要求,制定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并推行“一纲多本”的教科书编写制度,“教材”不限于“教科书”,还包括了其他的课程资源。

1.学习课程标准。

目的是弄清楚自己所教学科应秉持的教学理念,清楚目标与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编排体系和内容安排,明白学科特点和教学建议以及对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要求,为制定好学期(或学年)教学工作计划打下基础。

2.钻研教材。

第一步,通读教科书,了解教材体系的安排,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研究它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便向学生传授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步,根据各部分教材的不同属性和特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确定整个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第三步,通览课本的插图、例题、练习、实验、注解、附注和索引等,研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确哪些内容尚缺乏完整性,需要加以补充;哪些内容应当进一步拓展,需要强调其

特殊性;哪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加深认识;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思想教育、发展什么能力等。

钻研教材的三个要求:

一是“懂”,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概念,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

二是“透”,即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即对教材精读细钻。

三是“化”,即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如同蜜蜂酿蜜一样,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到了“化”的境界,整个教材内容已经了然在胸,变成了有机整体。

总之,钻研教材要做到既能钻进去,又能走出来。钻进去,即要领会教材的精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走出来,即要全面审视、整体把握,做到讲课时能够深入浅出,灵活运用。

3.获取其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如:教学指导书、参考书、配套练习册、相关的光盘、课件、软件包、网上材料等。

(二)深度解读教材

1.全方位把握教材的内容和内在特征

一是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弄清前后教材的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

二是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即教材的结构关系、类型特征、所涉及的技能与能力。

三是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按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发展的观点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的。

2.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1)突出重点,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的具有统摄性、概括性、能举一反三、广泛迁移的知识。

(2)排除难点,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复杂技能。难点的形成一是教材的原因,二是学生认识和接受能力的限制。

(3)抓住关键,关键是教材中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后继学习最有影响的知识。

3.做好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任务分析是教学过程的“路线图”,是一项“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技术,它可以决定与实现教学目标相关的三个重要问题:

——教什么?(教构成教学目标的子成分);

——按什么顺序教?(按安排好的子成分的顺序教);

——用什么方法教?(根据教学目标涉及的心理学类别及其习得规律选择教学方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按照终点目标(终点能力)——过渡目标(使能目标)——起点目标(起点能力)的层级进行排序,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和途径最有效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

(三)对教材进行精细加工

1.教材的取舍,从内容质量、深度、广度(容量)三方面考虑。

2.教材内容的增补,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增补背景性材料、经验性材料、活动性材料、练习性材料、扩展性材料。

3.教材内容的调整,如顺序、时间、素材等方面的调整。

4.教材的合理组织。

一是排“序”(教材本身的“序”、学生认识的“序”),二是定点(抓住知识关键点、找准最佳结合点、确定教学起讫点、考虑教学切入点、把握课堂兴奋点、凸现教学着重点、突破学习疑难点、精心组织训练点、设计教学收束点、预留课外延伸点)。

5.教材的创造性加工,包括教材的认知性加工、情趣性加

工和操作性加工。

二、教师应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课中)

上课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上课实际上是教学设计付诸实施的过程,备课的意图要在上课中贯彻实施,同时根据上课中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调整。教师上好一堂课,需要多方面的素质,要在正确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把握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效激励和引导劳教人员学习;教师要善于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情景和开放灵活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调控,要运用恰当的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艺术去促进劳教人员行为矫治,课堂教学集中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一)·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研究教法要提倡改革,鼓励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开展创新教育,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坚持摒弃“保姆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大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能力和创新精神并重”的教学原则。熟练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技能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经常开展校与校的听课活动,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重视教材内容的研究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课改意识,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课程资源观审视、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以更宽、更高的眼光设计教学,看待学生,不再局限于教材,只求一时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在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研究和解决学法是教学面临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