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本原理》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美学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5题共30分)

1、自上而下的美学:现代美学实现了其哲学观和方法论的转变,不再遵循传统

思辨的路子,而是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实际,从人生本位出发,按照“自下而上”的方法去建立其理论体系,突破和超越了传统古典美学,从实践到理论,实现了美学发展的新的方向

2、美在理念说:拉图的美学思想是以理念本体论为基础的,他认为,任何具体

的事物都是变化的,也都是虚假的,只有“理念”才是永恒的,也都是真实的。在他的观念中,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理念”世界。在他看来,“理念”世界是最真实的,现实世界摹仿“理念”世界。他进而指出,只有存在于“理念”世界中的美(即“美本身”),才是真实而永恒的美。而现实中任何具体事物的美,由于分享了作为理念的美,才成为美的事物,

“美是理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

首先,美的理念先于具体的事物,是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而独立的存在。他把美分成美本身(即美的理念)和美的事物两个层次,后者由前者决定。不同事物的美有许多,但美的理念只有一个。

其次,具体的事物的美只有“分有”了“美本身”,它才能成为美的东西。他认为,世间万物的美,都是由于分享了美本身(理念),然后才成为美的东西。

再次,理念的美是绝对的、永恒的,不包含半点杂质。

柏拉图的关于“美是理念”的论述开创了对美作理性思考的先河,也开创了从精神领域探讨美的思维导向,为后来者进行美的探讨拓展了新的视域

3、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虽然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但他们的基本特征却是相同的。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包括三方面内容: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4、审美感受美感受:是指主体把握审美对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各种具体的美感心理形式,主体面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对象,进行审美体验的时候审美主体所产生的一种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状态,也就是过去常常说的狭义的美感,实质上就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的自由感受。

5、喜剧性:是表现对象的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矛盾倒错所引起的不合情理而引人发笑并进而以笑为手段对社会生活作出否定或肯定评价的美学范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

1、简述形式美的法则。

答:1、整齐一律。整齐一律是形式美最简单的法则。它表现在物质材料量的方面重复一致、整齐划一,即同一种形状、同一种色彩、同一种音响重复出现时无所变化。整齐一律在生活和艺术中十分常见。

2、平衡对称。平衡是整齐一律的发展和变化,指审美对象两部分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空间关系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这两部分既存在着差异,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平衡主要有三种,即对称平衡、重力平衡和运动平衡。

A、对称平衡。它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将物体分为形体和数量上相等的两部分,并同中轴线保持相同的空间距离,从而达到平衡。

B、重力平衡。在审美活动中,人们不可能(也没必要)用物理方法去测试重力平衡,而主要依靠人的感觉和心理经验。一般情况下,人的视觉对于大的、色彩浓的、光影暗的部分,就会产生重感,反之就产生轻感。绘画构图的平衡大多采用这种所谓“代替的平衡”。

C、运动平衡。它是指处于平衡关系的两极有规律地交替出现,使平衡不断被打破又重新形成,即所谓“不平衡之平衡”。

3、比例、节奏

A、比例。比例源自数学。在形式美中,它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搭配得当、协调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医学家噶伦认为,人的身体美就“在各部分之间的对称”。达·芬奇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的神圣比例关系上。”我国古代画论也早有“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之说。

B、节奏。节奏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有秩序、有规律的反复连续。它由速度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两种因素构成。节奏在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

4、对比、主从

A、对比。对比是把具有鲜明对比关系的因素统一起来,互相映衬,从而更加突出各自特征,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效果。对比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它反映在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领域。

B、主从主从又叫“主宾”。如果说对比中的两部分各自处在平等的两极位置的话,那么主从则要求形式美的各个部分之间要区分主次,尽量突出主体部分的统筹性、覆盖性、主导性,而让次要部分作为陪衬、烘托和辅佐,只可烘云托月,不可平分秋色,更不能喧宾夺主。

5、多样统一。多样统一,又称“寓变化于整齐”,它是形式美规律中最高级表现形式,是和谐的最完美体现。多样统一不同于上述各项形式美法则主要处理局部之间的关系,它着眼于全局整体,往往具有宏观调控的意味。它要求美的对象的各部分之间,既保持各自的个性特征,呈现出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变化,又要求它们彼此之间保持内在的有机联系,消除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简述生命的机械化。

答:生命的机械化应该要从狭义和广义上去讲,狭义上是从机械化去思考即就是简单的躯体锻炼和血液循环及内脏的活动等一切生命的活动,而广义上将讲一切生命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综合。

3、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答:快感和美感都是一种美好的心理感受。快感,畅快的感觉,多指身心积郁得以释然后的感觉。美感多指审美产生的美的心理感受。现在,快感已成了因精神刺激而产生的快

意,局限性较强。美感的适用范围则更广泛。

区分美感与快感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感是不沾实用的,快感则是实用欲望的满足。

二、快感是被动的接收,美感除了被动的接收外还有主动的创造。

三、美感产生时,主体忘记了自己的存在,物与我完全融合,不知我是物,还是物是我。快感产生时主体则明显地感觉到快慰。

4、简述意志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答:1、意志使人集中注意力去从事审美创造与欣赏,将自发的审美活动转化为自觉的审美活动。

2、意志促使审美主体克服以日常实用的态度对待对象,自觉、自由地进入审美

状态。

3、意志调节人们的情感活动,使情感由感官快感向超功利性精神愉悦升华,确保审美性质的实现。

4、意志调节人们的审美观念,以适应变化着的审美对象,避免主体的审美偏见。

(三)论述题(每题30分,1题共30分)

1、谈谈你对悲剧性的理解。

答:1、悲剧性是表现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并通过人生有价值意义的东西在矛盾冲突中遭受毁灭使人产生审美愉悦的美学范畴。

2、悲剧性的审美特征有:

(1)、悲剧性是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悲剧性。

(2)、是矛盾冲突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超前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与滞后的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相互碰撞,形成矛盾冲突。

(3)、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遭受毁灭。这里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符合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的要求、理想及其相联系的行动。“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必然遭受到挫折、失败和牺牲。

(4)、是悲剧性的效果是使人产生审美快感。悲剧不仅是对悲剧主人公不幸遭遇的同情、怜悯,它同时还应当是对人类高尚品德的肯定,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对崇高精神的歌颂,从而激发人为正义、真理而斗争的勇气。

(5)、悲剧人物具有某种正面素质。悲剧的主人公一般都是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