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2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1、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
2、以线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3、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4、山水画萌芽。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
5、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王微《叙画》、谢赫《画品》和,宗炳《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第一批画家出现”士大夫”三国: 曹不兴(佛画)西晋: 卫协、张墨(人、佛)东晋: 戴逵父子顾恺之三绝1、画出人的内在2、传神(眼神)3、高古游丝描4、“春蚕吐丝”般的线描5、画法画理:体现了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烈女仁智图>“顾陆” 密体”张僧繇(南朝) ——吴道子(唐)” 疏体陆探微”秀骨清像”“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书法“二王”:王羲之《兰亭序帖》王献之《中秋帖》唐代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人物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山水”尝试由2D 转向3D 构图金碧山水王维创破墨“泼墨山水”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花鸟画薜稷(鹤)、韩幹(马)、韩滉(牛)书法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P148五代十国1、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2、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3、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宫廷画院■始于五代,盛于两宋。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心得体会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变化。
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史,我对这个时期的艺术表现形式、内容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时代氛围和审美情趣。
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传统礼制和儒家经典的信仰逐渐疏远,而在隋唐之前的古老艺术传统也开始发生变化。
艺术家们表现出了对于物质世界和人性的关注,追求自由、率真和真实。
他们的作品文雅而不拘束,富有个性和情感,舒展自如,表现出一种宁静、自然和恬淡的审美意境。
其次,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多样丰富。
绘画、雕塑和陶瓷等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有着各自的表现特点。
绘画方面,以山水画为主流,通过笔墨和线条勾勒出山水的壮丽和奇特,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雕塑方面,以佛像和墓室壁画为代表,富有神秘、宏伟和厚重的气息。
陶瓷方面,以青瓷和白瓷为主,色彩明亮纯净,形制简约而雅致。
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的艺术风貌。
再次,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于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和思考。
他们主张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追求人格的完善和内心的宁静。
同时,他们也关注社会的变革和民众的疾苦,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思想和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这种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使得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和文化的折射。
最后,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史,我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艺术不仅是审美享受和视觉的愉悦,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自己的审美观和创作理念。
通过观赏和研究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变化,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从而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考角度。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与人们产生共鸣,引发共同的思考和探索。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 06年山大硕考(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2。
)山水画开始萌芽(3。
)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4。
)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出现(5。
)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塑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
《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游丝描。
《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
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南朝人物画:陆探微的“秀骨清象”、“密体”,张家样(僧繇凹凸法疏体)。
谢赫“六法”谢赫的“六法”有什么意义?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六法”。
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
a、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骨法用笔:指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应物象形: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随类赋彩: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经营位置: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传移模写: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
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宗炳的《画山水序》有何意义?宗炳《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00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止,前后369年。
这是我国历史上的动乱时代。
这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代。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兴起,出现一批艺术石窟。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绘画题材扩大,绘画创作趋于成熟。
专业画家开始有了详细的记载。
山水画逐步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画种。
出现了在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00人物画的新发展001、艺术风格的演变同时代的更替未必是同步的,汉代艺术传统仍似滚动的车轮以巨大的惯性向前延续。
宣扬如家思想在三国、西晋仍占重要地位。
艺术被当做“成教化、助人化”的重要手段。
002、以世俗生活为绘画题材。
003、体现老庄思想与清淡玄学的佛教思想的绘画开始出现。
004、安徽鞍马山朱然墓的漆器彩绘描写贵族生活,狩猎、杂技等场景的表现,构图以平衡求变化,色彩华丽而鲜明,显示由汉朝向魏晋南北朝风范过度的特征。
00南朝谢赫千古“六论”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
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
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谢赫六论法为中国书画确立了千古不变的评判准则,我们学书画的都要仔细体会一下:一曰:气韵生动;00二曰:骨法用笔;00三曰:经营位置(即构图);00四曰:因物相形;五曰:随类赋彩(即设色);00六曰:传移模写(临摹)从排列顺序上看,书画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但气韵生动“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后五条。
其实谢赫的绘画六法,说到底,气韵生动并非作画的方法,而是指作品的总体艺术准则和境界。
所以作为视觉艺术的摄影,在创作和美学理论的探讨上都要正确地理解"气韵生动"这个传统的审美准则,切勿生搬硬套国画的艺术样式。
气韵生动最初是针对人物画的,而后又发展到鉴赏山水画。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涵盖了从220年到589年的长达三百年的历史时期。
这段时期的美术创作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的美术主要表现为奠基性质的新石器时代的瓮棺铭、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三国时期的壁画、魏晋的残卷、绘画艺术的萌芽,在彩绘陶塑和木雕方面均有所成就。
同时,由于佛教的传入,供品、佛教器物的繁荣,汉族与初期民族相融合的多元文化、多元信仰氛围,魏晋时期能使陶塑、壁画出现一定的宗教气息。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受到民族大移动的影响,造成了对文化和艺术的破坏和重建。
南北朝时期美术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南朝陶塑、佛像、壁画、织锦、绘画艺术世代相承,继承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成果,愈加成熟。
北朝壁画形式的连续性逐渐断绝,画风略显僵硬。
而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陶塑、饰品、佛像成为南北朝时期最为发达的艺术门类之一。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巅峰时期,处于全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央王朝时期。
在继承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加强官方艺术的统一规划。
继以宫廷陶瓷、细木雕、
佛像、壁画、绘画、刻石等。
另外,这个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开发,也为陶塑和壁画艺术提供了顶级的创作机会。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是具有多元化、变化、再生性、多方面综合性的。
这个时期的美术,不仅是中国美术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分水岭之一。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一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主要画人物,也是记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东吴)卫协西晋画家,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他的创作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绘画的特点被顾恺之概括为“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绘画理论家。
(《画云台山记》《论画》)a 顾恺之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注重眼神的描绘,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最大的艺术成就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传神写照”;b 在他的创作活动中,最为知名的是在瓦官寺绘制的维摩诘壁画;c 代表作《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是一幅插图画;《洛神赋图》(宋摹本)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列女传·仁智图》;d 提出了“形具而神生”迁想妙得的理论;e 艺术特点:注重线造型人物造型的准确;画面呈现“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感和飘逸气息,体现中国古代艺术的秀雅和高贵;把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也兼作风俗画和宗教画,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
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一笔画”的笔法,创造的人物形象“秀骨清像”(对崇尚玄学、重清议的六朝士人形象的概括)。
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被称为“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样式之一,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生动性和写实性。
顾恺之、陆探微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而张僧繇则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梁元帝萧绎精通绘事,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职贡图》(宋摹本)被认为出自他的笔下。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四大样之二)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第四节中国绘画理论一、魏晋南北朝时期1.顾恺之(1)著作《魏晋胜流画赞》,是顾恺之对魏晋名流画家作品的评论。
《论画》,专谈临摹画知识,也涉及画论。
《画云台山记》,是一幅画的创作文字设计稿。
(2)论点第一,明确的提出传神的重要性;第二,提出反映生活的“以形写神”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第三,重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第四,提出体验生活的“迁想妙得”论。
2.谢赫著作:《古画品录》(《画品》),论点:(1)绘画功能:“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批图可鉴”(2)“六法论”①气韵生动:最高准则,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②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③应物象形:画家描绘社会生活或是描绘自然景物,必须按照客观对象具有的面貌来表现。
④随类赋彩:解决色彩的问题⑤经营位置:构图⑥传移模写:临摹画的技能地位:《古画品录》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3.孙畅之,《述画》是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
4.宗炳著作:《画山水序》-我国山水画论的开端。
论点:“畅神说”-“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5.王微著作:《叙画》论点:“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娱情作用二、唐代1.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
2.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3.张彦远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史著作。
论点:“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
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
”----绘画的教育功能4.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三、五代1.荆浩山水画论著作:《笔法记》-气韵思景笔墨2.民间画论①人物造型的夸张手法。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一、选择题1.创造“秀骨清像”风格的画家是()。
A.曹不兴B.卫协C.陆探微D.张僧繇2.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杰出的作品是在()。
A.宾阳洞B.古阳洞C.奉先寺D.莲花洞3.被谢赫形容为“六法皆备”的西晋画家是()。
A.卫协B.曹不兴C.曹仲达D.吴道子4.三国时期吴国画家(),曾为孙权做屏风,巧妙的将笔误的墨迹补救为苍蝇,让孙权信以为真。
A.曹仲达B.顾恺之C.张僧繇D.曹不兴5.敦煌莫高窟中的第()窟曾经发现大量的经卷画作等等。
A.26B.37C.17D.186.乾隆皇帝将王羲之()、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合称为“三希”,其书斋因此被命名为三希堂。
A.《儿女贴》B.《快雪时晴帖》C.《秋月贴》D.《兰亭集序》7.《职贡图》的作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
A.曹不兴B.曹仲达C.顾恺之D.萧绎二、填空题1.北魏时期云冈石窟最杰出的作品是()。
2.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家()、()被称为疏体,()、()被称为密体。
3.杨子华为北齐画家,传世作品为()。
4.山东青州的()内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可移动的石造像。
5.顾恺之的人物画作品《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的文学作品()而作;而《洛神赋图》则根据()的《洛神赋》而画。
6.南朝王薇的()为山水画理论著作。
7.南齐谢赫的()以()为理论核心。
8.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它被称为中国第一行书。
三、名词解释1.昙曜五窟2.张家样3.“曹衣出水,吴带当风”4.《洛神赋图》四、简答题1.简述顾恺之的绘画成就。
2.简述《画品》的具体内容。
3.简析云冈石窟的内容。
五、论述题1.论述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2.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