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40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1、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
2、以线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3、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4、山水画萌芽。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
5、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王微《叙画》、谢赫《画品》和,宗炳《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第一批画家出现”士大夫”三国: 曹不兴(佛画)西晋: 卫协、张墨(人、佛)东晋: 戴逵父子顾恺之三绝1、画出人的内在2、传神(眼神)3、高古游丝描4、“春蚕吐丝”般的线描5、画法画理:体现了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烈女仁智图>“顾陆” 密体”张僧繇(南朝) ——吴道子(唐)” 疏体陆探微”秀骨清像”“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书法“二王”:王羲之《兰亭序帖》王献之《中秋帖》唐代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人物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山水”尝试由2D 转向3D 构图金碧山水王维创破墨“泼墨山水”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花鸟画薜稷(鹤)、韩幹(马)、韩滉(牛)书法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P148五代十国1、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2、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3、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宫廷画院■始于五代,盛于两宋。
中国美术史汇总一、魏晋南北朝-隋唐绘画1、张僧繇(yóu ),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2、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创造了水墨山水派。
3、李思训,唐代书画家。
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
4、吴道子,唐代画家。
5、张萱,著名作品是《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6、周昉,传世作品《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7、阎立本作品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8、韩滉代表作《五牛图》。
9、韩干,唐画家。
代表作《照夜白图》《牧马图》。
10、卫贤《高士图》。
11、荆浩,开创以描绘高山峻岭为特色的北方山水画派。
“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
12、关仝五代后梁画家。
13、周文矩,五代南唐画家。
存世作品多为摹本《宫中图》、《苏武李陵逢聚图》、《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图》、《太真上马图》。
15、顾闳中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16、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
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
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
17、黄荃:五代十国西蜀画家代表作《写生珍禽图》。
18黄居寀:〔五代〕代表作《山泽惊鹊图》。
19董源:中国五代南唐画家。
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
画史上把董源、范宽、李成,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代表作《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
20巨然,五代南唐、北宋画家,僧人。
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层崖丛树图》等。
二、两宋画家1文同:苏轼的表兄。
代表作《墨竹图》2刘永年:《家鹅图》轴相传为其所绘。
3许道宁: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4李公麟:他善画人物,尤工画马,苏轼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
《五马图》为其代表作。
5、王诜:字晋卿,代表作《溪山秋霁图》6、李成:五代及北宋画家,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摘要: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2.夏商周美术3.秦汉美术4.魏晋南北朝美术5.隋唐美术6.五代十国美术7.宋元美术8.明清美术9.近现代美术正文: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中国美术史是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以丰富的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原始美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有彩陶、岩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为后来的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夏商周美术夏商周美术以青铜器、玉器、壁画等为主要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形式美和工艺技巧,呈现出神秘、庄重的风格。
3.秦汉美术秦汉美术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汉画像石、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4.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以书法、绘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个性表现和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隋唐美术隋唐美术以壁画、雕塑、书法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形式美和技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6.五代十国美术五代十国美术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笔墨技巧,推动了美术的发展。
7.宋元美术宋元美术以文人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强调意境、意趣,注重笔墨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明清美术明清美术以版画、年画、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9.近现代美术近现代美术以油画、中国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创新和个性,吸收了西方艺术手法,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2.先秦美术3.汉代美术4.魏晋南北朝美术5.隋唐美术6.五代十国美术7.宋代美术8.元代美术9.明代美术10.清代美术三、结论正文中国美术史是对中国历史上美术发展的研究和总结。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美术经历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美术史,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时间排序,以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各个时期的美术特点。
首先,原始美术是中国美术史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美术主要以实用为目的,如原始陶器艺术,早期的陶器简单粗劣、种类少,到第二个时期,陶器开始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品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到第三个时期,陶器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使得陶器艺术更加精美。
其次,先秦美术是以青铜器艺术为主要代表。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铭文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如商代的神秘、周代的严谨等。
接着是汉代美术,汉代美术以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为主要代表。
这些作品以写实手法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魏晋南北朝美术以佛教艺术为主要代表。
佛教的传入,使得美术创作队伍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士大夫画家。
佛教艺术作品寓教义于艺术形象,直接去感化芸芸众生,对后世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美术是中国美术史上的辉煌时期,以绘画、雕塑、建筑等为主要代表。
在这个时期,美术创作繁荣发展,绘画技法更加成熟,如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阎立本的《步辇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五代十国美术以文人画为主要代表,这一时期的画家多为文人士大夫,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注重表现个性和抒发情感。
宋代美术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宫廷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代表。
在这个时期,绘画技法更加成熟,艺术风格更加多样化,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清照的《夜泊牛渚怀古》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魏晋南北朝从事绘画⼯作的主⼒仍然是⼯匠,但史书缺乏记载,⽆从查考。
⽂⼈中乃⾄帝王从事绘画者,画史记载不下⼏⼗⼈。
三国始帝王将相善画,表明绘画⾝价已不同于以前。
其中吴曹不兴在绘画史上最为知名。
两晋画家⼤增,晋明帝司马绍善画佛像。
西晋画家最有名者当推卫协,葛洪称之为“画圣”,其主要贡献在于创⽴了时代新风,“古画皆略,⾄协始精”。
东晋王?、王羲之、王献之三代,皆善书画,是⾃觉地将书画⽂结合在⼀起的书画家,王⽒的理论与实践对⽂⼈画的发展⽆疑具有深远的影响。
⼀、主要画家及其作品 戴逵(?-396年),字安道,谯郡铚(今安徽亳县)⼈,后移居会稽剡县(今浙江嵊县)。
聪明博学,好谈论,善属⽂,能⿎琴,⼯书画,精雕刻,巧艺靡不毕⼯,堪称⽂艺全才。
戴逵特长于铸造和雕刻佛像,是最早创造使⽤夹纻漆塑像的艺术家,还是有名的⼈物画家和⼭⽔画家。
戴逵的理论,为以后王微、宗炳、谢灵运等⼈继承,成为⼭⽔画创作的指导思想。
戴逵之⼦戴勃、戴顒,也是知名的画家和雕塑家。
南北朝绘画以南朝为盛,画家地位亦较⾼,南朝画家中名声最著者为陆探微,陆探微特善肖像画,其⽤笔“笔迹劲利,如锥⼑焉,似觉⽣动”。
与顾恺之、张僧繇齐名。
宗炳(372-433年),字少⽂,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县)⼈,著名⼭⽔画家和书法家。
终⽣隐居,不乐为官。
好⼭⽔,爱远游,妙善琴书,精于⾔理,所著《画⼭⽔序》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画理论⽂章,影响深远。
这篇画论提出了⼀些很重要的理论问题:⾸先,他提出了哲学与艺术殊途同归说:“圣⼈以神法道⽽贤者通,⼭⽔以形媚道⽽仁者乐”,都是为了净化⼈的⼼灵,“澄怀观道”;第⼆,⾸次明确提出⼭⽔画透视原理的运⽤:“竖画三⼨,当千仞之⾼;横墨数尺,体百⾥之远”;第三,强调艺术对⾃然加⼯提炼;第四,把“畅神”即陶冶情操的作⽤视为⼭⽔画的⾸要功能:“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王微(414-453年),字景⽞,⼭东琅琊临沂⼈。
少好学,⽆不通览,善属⽂,能书画,解⾳律、医⽅、阴阳术数。
中国美术史重点总结(一) 新时代石器时代美术:1.仰韶文化彩陶 : 半坡类型庙底沟马家窑:舞蹈彩纹陶(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1.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2.曹仲达以画“梵像”著称。
创造出一种薄衣贴体、衣纹稠密、如初水中的“曹衣出水”式绘画风格。
3 谢赫他的《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绘画理论专著。
六法论:(1) 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
(2) 骨法用笔,指国画钩线、点戳,用笔应有动物的“骨力”,以比拟用笔的功力。
(3) 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4) 随类赋彩,是指画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5) 经营位置,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和故事情节的变化,将不同场景、不同时间与空间处理在同一的时间与空间之中。
(6) 传移模写,指的是临摹作品。
传,移也;或解为传授、流布、递送。
模,法也;通摹、摹仿。
写亦解作摹。
(二)绘画吴道子创造的宗教风格绘画风格,被称为“吴家样”作品:《送子天王图》《搜山图》《观音图》张萱,《贵公子夜游图》《宫中七夕乞巧图》《按乐仕女图》临摹作品:《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青绿山水派 :展子虔唐朝时期的李思训及他的儿子继承和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青绿山水一脉。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它也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张璪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谈到的,他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理论基石。
(二) 书法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东方画赞碑》《颜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三) 五代绘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指的是黄筌和徐熙。
(四) 赵佶《瑞鹤卷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南宋四家: 李唐、马远、刘松年、夏圭元四家:倪瓒、吴镇、黄公望、王蒙(五)、明代美术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六)、清代美术四僧:朱耷、石涛、弘仁、髡残 ( 朱耷又称八大山人)清初四王:王鉴、王翚、王原祁、王时敏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中国美术史重点总结。
中国美术史纲要任务及相关介绍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1.曹不兴:最有声誉的画家,也是记载中最早以佛画知名的画家。
他所画的佛像被称为“曹家样”,这种被其弟子发扬光大。
2.卫协:作品常见著作有《诗北风图》《史记伍子胥图》《醉客图》《神仙图》《张仪像》《史记列女图》《楞严七佛》3.顾恺之:代表作品《洛神赋》《女史箴》《烈女图》顾恺之最大的成就不仅于此,还在于他提出的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新要求“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
他和陆探微是任务密体化风格的代表。
4.陆探微:师承顾恺之,在其画风上有所发展,用线“行笔紧细。
”人物造型“秀骨清象”给人仍觉生动之感。
五作品传世。
5.张僧瑶:绘画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人称“张家样”。
绘画艺术特色:○1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融合自己的东西○2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体现面关系的“凹凸法”与绘画中,塑造的人物和花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6.谢赫:他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角系统的美术史论专著,在画史上校友不朽的声誉。
他提出了标程千古的六法论,刘发的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臵、传移模写。
六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准则其余的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7.曹仲达:中亚至内地的域外画家,善画佛像有“曹衣出水”之说“8.宗炳:晚年着《画山水序》除了论述与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以外还提出山水画艺术“畅神说”的功能观9.王微:宋代画家著书《叙画》也是早起山水画的重要文献二、隋唐美术1、阎立本:贵族出生,供职于朝廷曾画过歌颂开国立业的勋臣肖像《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昭陵列像图》、今传为阎立本的作品有《步辇图》《职工图》《历代帝王图》2、尉迟乙僧:初唐时期来自西域的画家他和阎立本分别代表初唐时期西域和中原的两种画风,他们风别代表着初唐美术的新水平。
3、阎立德4、吴道子:流传于今的作品有《鬼伯》《搜山图》《送子天王图》因其画笔法早年长临摹顾恺之、陆探微的画,行笔相当细密中年一改顾恺之以来的线性自创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被人称为“吴带当风”。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涵盖了从220年到589年的长达三百年的历史时期。
这段时期的美术创作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的美术主要表现为奠基性质的新石器时代的瓮棺铭、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三国时期的壁画、魏晋的残卷、绘画艺术的萌芽,在彩绘陶塑和木雕方面均有所成就。
同时,由于佛教的传入,供品、佛教器物的繁荣,汉族与初期民族相融合的多元文化、多元信仰氛围,魏晋时期能使陶塑、壁画出现一定的宗教气息。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受到民族大移动的影响,造成了对文化和艺术的破坏和重建。
南北朝时期美术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南朝陶塑、佛像、壁画、织锦、绘画艺术世代相承,继承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成果,愈加成熟。
北朝壁画形式的连续性逐渐断绝,画风略显僵硬。
而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陶塑、饰品、佛像成为南北朝时期最为发达的艺术门类之一。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巅峰时期,处于全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央王朝时期。
在继承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加强官方艺术的统一规划。
继以宫廷陶瓷、细木雕、
佛像、壁画、绘画、刻石等。
另外,这个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开发,也为陶塑和壁画艺术提供了顶级的创作机会。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是具有多元化、变化、再生性、多方面综合性的。
这个时期的美术,不仅是中国美术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分水岭之一。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一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主要画人物,也是记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东吴)卫协西晋画家,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他的创作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绘画的特点被顾恺之概括为“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绘画理论家。
(《画云台山记》《论画》)a 顾恺之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注重眼神的描绘,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最大的艺术成就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传神写照”;b 在他的创作活动中,最为知名的是在瓦官寺绘制的维摩诘壁画;c 代表作《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是一幅插图画;《洛神赋图》(宋摹本)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列女传·仁智图》;d 提出了“形具而神生”迁想妙得的理论;e 艺术特点:注重线造型人物造型的准确;画面呈现“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感和飘逸气息,体现中国古代艺术的秀雅和高贵;把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也兼作风俗画和宗教画,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
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一笔画”的笔法,创造的人物形象“秀骨清像”(对崇尚玄学、重清议的六朝士人形象的概括)。
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被称为“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样式之一,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生动性和写实性。
顾恺之、陆探微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而张僧繇则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梁元帝萧绎精通绘事,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职贡图》(宋摹本)被认为出自他的笔下。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四大样之二)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