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栽培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4.84 KB
- 文档页数:5
《花卉栽培》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60学分: 3.5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课适用专业:园艺技术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院部2013年8月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花卉栽培学是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性、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职业技术课,属于专业技能平台。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花卉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各类常见花卉繁殖与栽培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从而为生产实践服务。
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前导课程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可为后续课程如《园林工程》、《园林规划与设计》、《插花与花艺》等课程的学习以及顶岗实习与生产实践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园艺专业学生具备园艺技术岗位群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
对本课程来说,花卉的识别是前提,了解花卉的生态习性是基础,掌握花卉的栽培管理技术是关键,花卉的园林应用是目的。
本课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从而为生产实践服务。
其具体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花卉分类、花卉繁殖、花卉栽培及花卉应用能力目标:花卉识别能力、花卉繁殖能力、重点花卉的栽培管理能力、花卉繁殖、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能自觉贯彻执行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模块一花卉的分类及识别(8学时)(一)教学内容项目一花卉栽培学概述(1学时)项目二花卉分类(1学时)项目三花卉识别任务一常见露地花卉的识别(2学时)任务二常见温室花卉的识别(2学时)任务三常见切花的识别(2学时)(二)基本要求要求理解花卉的涵义,了解花卉栽培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01003031《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01003031 花卉栽培学(Flower Plants Science)二、开课对象园艺、园林本科专业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花卉学是关于花卉植物的生长发育、栽培管理和应用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讲述花卉的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生长发育、繁殖、栽培管理以及在园林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四、教学目的及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我国及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趋势和主要任务,系统掌握花卉种苗、切花、盆花的栽培理论和生产技术,以及花卉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花卉造景应用原理与设计思想。
五、基本要求1.了解花卉学涵盖的广泛内容以及花卉学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了解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概况;2.掌握各类花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3.掌握各类代表花卉的栽培管理要点,了解花卉在园林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具备进行花卉生产、经营和造景的能力。
六、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及普通遗传学等。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学分:4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24。
(一)花卉学概论(理论学时2)1.花卉学的定义及范畴;2.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3.我国及世界花卉业的概况及世界花卉生产发展趋势。
(二)花卉分类(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2)1.了解花卉的各种分类系统及分类标准;2.了解世界的主要气候型及各气候型地区分布的主要花卉类型;3.实验内容:花卉分类。
(三)一二年生花卉(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8)1.掌握露地一二年生花卉和温室一二年生花卉的定义和特点;2.识别主要一二年生花卉和五十余种主要一二年生花卉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3.掌握4种典型的一二年生花卉的生长习性及栽培特点;4.实验内容:常用花卉种子质量鉴别;5.实验内容:常用花卉扦插繁殖;6.实验内容:草本花卉育苗;7.实验内容:草本花卉定植。
花卉栽培技术教学大纲(审定稿)《花卉栽培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种植类注册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也可供花卉栽培爱好者、花卉生产者学习。
课内学时90,实习45学时,电视授课8学时,学分5。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以花卉栽培,特别是草本花卉的栽培为主要内容,但也包括水生花卉、温室花卉、亚灌木及木本花卉、观叶植物、草坪与地被植物等。
花卉栽培可分为生产栽培、观赏栽培和标本栽培等,因为花卉的生产栽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本课程以生产栽培为主线进行介绍。
课程内容包括露地花卉、水生花卉、温室花卉、亚灌木及木本花卉、兰科花卉、观叶植物、草坪植物与地被植物。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习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最好先修园艺基础,掌握园艺学(果树、花卉和蔬菜等)共性的、基础的内容,学习者最好具有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三、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习者掌握或了解各类主要花卉形态特征、栽培技术、繁殖方法与园林应用等方面内容,并能根据所学知识推论并自学教材未涉及的一些花卉大致的栽培方法等,能根据不同地区、条件及用途安排和指导花卉生产。
各章具体教学要求按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三个层次安排,重点掌握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主,基本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考,或仅占很小部分。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教学以自学文字教材为主,根据学习者工作或居住的区域,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
录像教材分为重点串讲型和专题型两类。
重点串讲型录像讲解各章的重点、难点,专题型录像以技术演示操作为主。
学习者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中央电大的教师联系。
有问题也可以由教学点的辅导教师为学习者辅导、答疑。
学习者应按时完成作业、实验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在实验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各章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第一章露地花卉(9学时)第二章水生花卉(4学时)第三章温室花卉(9学时)第四章亚灌木及木本花卉(5学时)第五章兰科花卉(5学时)第六章观叶植物(7学时)第七章草坪及地被植物(5学时)实验实习(45学时)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拟选用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辅以录像教材(VCD)、流媒体课件等媒体。
花卉苗木栽培技术教学大纲第一篇:花卉苗木栽培技术教学大纲《花卉栽培》教学大纲一、教学背景培养具备园艺科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事花卉栽培、植物栽培、良种繁育、盆景技艺、植物造型、城市绿地养护、商品化生产、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结构与要求⒈ 具有必需的文化知识⒉ 掌握园艺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园艺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管理的基本知识。
⒊ 掌握园艺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⒈ 掌握园艺植物分类、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技能。
⒉ 掌握花卉栽培,苗木生产技术的基本技能。
⒊ 掌握盆景制作与插花技艺的基本技能。
⒋ 具有园艺场生产管理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单元花卉苗木的分类一、教学内容: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和水生花卉的特性及包含的品种。
二、教学要求:1.了解草本花卉是一种茎干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观赏植物。
2.知道每种花草的名称、归属的类别及特性。
3.掌握其种植价值。
三、教学环节:集中授课、实地讲解。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二单元繁殖一、教学内容:花卉繁殖及其方法。
花卉繁殖可分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营养器官繁殖),其中无性繁殖又分为分株、压条、扦插、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
二、教学要求:1.掌握播种繁殖时种子的采收、贮藏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播种时间、播种方法及播种后的管理。
3.掌握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分株繁殖及嫁接繁殖的时间、方法和管理。
三、教学环节:集中授课与实地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三单元花卉的露地栽培管理技术一、教学内容:花卉的露地栽培管理技术。
二、教学要求:1.学习如何整地及作畦。
2.学习直播的方法和直播后的管理操作。
3.学习定植的方法和定植后的管理操作。
4.掌握花卉的水分管理技术。
5.掌握不同花卉的施肥要求与方法。
6.学会花卉的中耕和除草的方法。
7.掌握花卉的整形修剪时期与方法。
《花卉栽培》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访问、实践,使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知道部分植物的作用及种植的方法。
通过实践,掌握粗浅的种植技术,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劳动的兴趣,激发留心生活、注意观察的学习观念,产生探究的欲望与创新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主要依托学校的花坛及各班花卉进行种植实践、观察了解、劳动体验等,进行劳动教育、科学意识的激发、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渗透。
三、活动安排:第一周:前言、第一部分:花卉栽培设施设备使用和维护第二周:第二部分:单元项目训练训练一花卉识别第二周、第三周:训练二常用栽培基质的配制第四周、第五周:训练三花卉上盆、翻盆和换盆第六周、第七周:训练四花卉常用繁殖方法第八周、第九周:第三部分:综合项目训练项目一兰花的栽培管理----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文心兰的栽培管理第十周、第十一周:项目二室内观叶植物的栽培管理---竹芋、肾蕨的栽培管理第十二周、十三周:项目三时兴切花的栽培管理---红掌的栽培管理第十四周、十五周:项目四年宵花卉的栽培管理---一品红、仙客来的栽培管理第十六、十七周:项目五水培花卉第十八周:展示成果,评比、奖励、总结本学期学习状况。
四、实施建议: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与体验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和广泛的社区资源,鼓励广大家长担当指导,同时强调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该课程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善于捕捉活动中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课程的价值主要在于体验,而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
五、评价建议:1、评价原则: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
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2、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2)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实践活动的评价相结合。
(3)以定性评价为主。
园林花卉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园林花卉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园林花卉栽培的兴趣和理论基础。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园林花卉栽培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园林花卉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园林花卉的栽培技术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园林花卉的栽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合理布局和设计园林花卉。
三、教学内容1.园林花卉栽培概述1.1园林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1.2园林花卉的生长特点和需求1.3园林花卉栽培的基本原理2.园林花卉的选材与繁殖2.1园林花卉的选材原则和方法2.2园林花卉的繁殖技术: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等3.园林花卉的育苗技术3.1育苗基本设施和条件3.2常见园林花卉的育苗技术3.3育苗中的病虫害防治4.园林花卉的栽植技术4.1栽植土壤的选择和准备4.2栽植季节和时间的选择4.3栽植方法和注意事项5.园林花卉的养护管理5.1浇水和施肥的原则与方法5.2剪枝和修剪的技巧和要点5.3有害生物防治和病虫害的治疗6.园林花卉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6.1常见园林花卉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6.2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7.园林花卉的美化与设计7.1园林花卉的美化作用和设计原则7.2园林花卉的搭配和布局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园林花卉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并进行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实验实践表现等;2.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考核。
六、参考教材1.《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叶志伟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2.《园林植物学》杨瑞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3.《园林花卉养护与病虫害防治》张明海著科学出版社2024年以上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教学大纲》的简要概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园林花卉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园林花卉栽培工作打下基础。
花卉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花卉栽培学实验
二.英文名称:The cultivation of flower
三.课程编码:0210940
四.实验课性质:单列实验课
五.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学分: 80/5 实验学时:22
六.适用专业:
观赏园艺专业:总学时80个、实验22学时
园艺专业:总学时48个、实验12学时
种子专业:总学时32个、实验6学时
设施园艺:总学时32个、实验6学时
七.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目的:花卉学实验是《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验证,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实验内容的安排以实用性为宗旨,以提高实践技能为目的,做到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承,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基本要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花卉学实验》实验分为7个项目,22学时。
通过花卉学实验方法或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的花卉的分类、识别、生长发育特点、繁殖方法、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和实践技能,为从事花卉生产栽培和经营管理打下基础。
八.主要仪器设备:
九.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实验报告成绩
七.实验教科书:孙伯筠《花卉栽培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参考书:
杨祖衡《设施园艺技能训练及综合实习》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志华《花卉生产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劳动与社保部《花卉工》中国劳动与社保部出版社。
孙吉雄《草坪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花卉栽培》课程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本课程为广播电视大学园艺学专业重要专业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花卉分类(二)、花卉栽培与环境(三)、花卉栽培设施(四)、花卉的繁殖(五)、切花栽培(六)、花卉盆栽(七)、露地花卉栽培(八)、名贵花卉栽培(九)、年宵花卉栽培(十)、花卉的应用(十一)、花卉的经营与管理二、本课程的目的任务(一)、使学生掌握花卉分类、花卉繁殖、栽培管理及花卉应用、花卉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为学生从事花卉园艺生产经营及园林绿化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的基本教学和要求(一)、以“花卉分类、花卉繁殖、花卉栽培管理及花卉应用”为重点,使学生识别多种花卉,并掌握这些花卉的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措施及园林用途。
(二)、通过讲课和实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及花卉生产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通过实习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各种花卉的繁殖方法、露地花卉栽培管理、盆花栽培管理、切花栽培管理、年宵花卉栽培管理等花卉生产技术。
(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认识了解我国丰富的花卉植物资源和科研成就、花卉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拥护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媒体的选择与分配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选用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并配合实验及文字辅导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录像教材配套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其声、像优势,更直观地强化教学内容。
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1)、主教材:根据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科体系编写,力求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每章后有小节和习题。
(2)实验教材:包括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录像教材采用系统讲授、专题、期末复习辅导。
本课程多媒体以优化设计,重点体现在录象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和编辑制作的优化。
内容选择根据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录像课的特长,不搞全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再现。
《花卉栽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编制依据本课程以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针对山东省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潍坊区域花卉发展实际以及花卉行业企业岗位要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围绕花卉生产管理应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依据真实工作任务要求,经过调研和反复论证,参照高级花卉工、绿化工、插花员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本课程标准。
二、课程的性质《花卉栽培》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花卉栽培立足潍坊(全国13大花卉产业区之一)区域,辐射环渤海城市群花卉产业,针对本区域花卉生产布局和消费需求,以花卉生产企业工作岗位对人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需求为内容,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培养学生掌握花卉繁殖、栽培管理和园林花卉应用技术理论与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相关企业行业花卉生产管理、先进理念,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生产管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花卉识别、繁殖育苗、栽培养护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花卉生产、养护和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考取高级花卉工(或绿化工、插花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突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注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重视校内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对接,工学结合,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花卉的分类知识,识别常见花卉,明确其类型及基本习性,熟悉花卉繁殖方法,掌握不同花卉的繁殖技术;会利用各种栽培设施进行花卉栽培养护;掌握各类花卉栽培与养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根据具体情况完成从花卉育苗、栽植到养护管理及应用全过程的方案制定和实施;具备园林产品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对花卉的认知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FLOWERS CULTIV ATION TEACHING PROGRAM )执笔者:洪宇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编写日期:2017年8月二、课程简述花卉栽培学是园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以植物学、土壤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以草本花卉为主要对象,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研究花卉生长发育规律、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原理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花卉分类、花卉栽培与环境因子、花卉繁殖等基础理论知识。
此外,通过实例介绍,让学生了解鲜切花、观叶植物、小盆花、多肉多浆植物以及草坪与地被植物的栽培技巧。
重点让学生了解鲜切花的花期调控理论与技术措施,为学生将来从事花卉生产和经营管理打下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坚实基础。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花卉的农业生物学分类方法,掌握各环境因子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熟悉各种花卉栽培设备及应用,了解花卉的繁殖类型,掌握不同类型花卉栽培技术特点,了解常见的鲜切花、观叶植物、小盆花、多肉多浆植物以及草坪与地被植物的栽培技术。
(二)考核方式1、以闭卷考试作为期末考核。
2、考试着重考察基本知识,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 。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六、学时分配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陈发棣, 房伟民. 花卉栽培学(第一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6.[2]柏玉平, 王朝霞, 刘晓欣. 花卉栽培技术(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二)主要参考书目[1] 曹春英, 孙日波. 花卉栽培(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2] 刘晓红. 园林花卉识别与实习教程(第一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3]包满珠. 花卉学(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八、其他说明平时作业将布置 2 次,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以此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三年制)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学时:96学时(讲课学时:50;课内实践学时:46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花卉栽培学》是园艺和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主要教学目的是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植物保护》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介绍花卉业的情况,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花卉发展动态,掌握花卉分类、繁殖、栽培、养护管理技术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是园艺和园林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也是其它专业的的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针对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力图将本课程的基本原理讲解得清晰透彻易懂,使学生通过理论教学,能够掌握本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实质和要点,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现场操作及参观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以增强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2.掌握:花卉的分类及繁殖手段3.熟练掌握:花卉的栽培管理的技术措施4.应用:花卉的繁殖以及布置应用5.重点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绪论知识点:1・花卉栽培的意义及发展;2. 花卉栽培生产的现状与展望;3.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重 点: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
难 点:花卉栽培今后的展望。
教学方法:专题理论讲座。
课时分配:理论2实训2花卉分类1. 花卉常见的分别类型2. 按照生物学性状分类3. 按照观赏部位分类4 •按照开花季节分类5 •按照栽培方式分类 各种分类方式的特点 常见的代表花卉 理论和实训理论3实训4 课时分配:理论4实训4(四)第三章 花卉栽培的设施与设备知 识点:1•温室的主要类型与结构;2. 其他栽培设施的结构与性能;3 •花卉盆栽常用的工具及其材料 重 点:温室的结构与性能 难 点:覆盖材料的类型、结构与性能。
绪论本章 2 学时(理论课 2 学时)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一)理解花卉的涵义;(二)了解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花卉产业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三)明确花卉栽培在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四)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花卉的基本概念;2.学习花卉栽培的意义。
(二)难点:1.区分狭义的花卉、广义的花卉;2.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在世界园林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内容(一)花卉的定义和花卉栽培的内容1.花卉的定义2.花卉栽培的学习对象3.花卉栽培的学习内容(二)花卉与人们生活的关系1.保护环境,增进健康2.美化环境,丰富生活3.创造效益,促进发展(三)花卉栽培的地位与学习方法1.花卉栽培的课程地位2.花卉学栽培学习方法3.花卉学栽培学习资源( 四 ) 花卉业的历史与发展四、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本章为理论课。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结合往届毕业典型事例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与思考1.简述花卉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2.花卉常识知多少: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花草四雅、园林之母、花卉王国等等。
第一章花卉的分类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一)明确花卉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二)掌握花卉生产及应用中的主要分类方法;(三)能运用不同的标准对常见花卉进行分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花卉的综合分类难点:1.区分一年生花卉和二年生花卉;2.区分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三、教学内容(一)按观赏特性分类(二)按栽培方式分类(三)按应用方式分类(四)按生活类型分类(五)其他分类方法四、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本章为理论课 + 实训课。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实训课在教学实习基地进行。
五、作业与思考1.花卉分类的意义是什么?2.比较累分类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花卉栽培与环境花卉栽培与温度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一)掌握花卉生长发育对湿度的要求;(二)明确湿度环境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园林花卉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了解园林花卉的基本知识,包括种类、生长特点和养护要求。
2.掌握园林花卉的繁殖方法,包括播种、扦插、嫁接等。
3.学会合理使用土壤改良剂、肥料和农药,保护花卉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4.培养学生对园林花卉的爱好和培育能力,提高其美化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园林花卉概述1.1园林花卉的定义和分类1.2园林花卉的生长特点和适宜环境1.3园林花卉的美化效果和应用价值2.园林花卉的繁殖方法2.1播种繁殖2.1.1播种方法和时间选择2.1.2基本育苗技术2.1.3幼苗定植和管理2.2扦插繁殖2.2.1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2.2.2扦插方法和条件2.2.3扦插后的管理与养护2.3嫁接繁殖2.3.1嫁接的原理和方法2.3.2嫁接繁殖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园林花卉的养护与管理3.1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3.1.1土壤改良剂的选择和施用方法3.1.2肥料的种类、施用量和施用时间3.2浇水与排水管理3.2.1浇水的方法和时机3.2.2排水的方法和措施3.3病虫害防治技术3.3.1常见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措施3.3.2常见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3.4剪辑与修剪技术3.4.1剪辑与修剪的目的和原则3.4.2剪辑与修剪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4.园林花卉的应用与管理4.1花坛和园林庭院的设计与布局4.1.1花坛的类型和设计原则4.1.2园林庭院的规划和组织方式4.2园林花卉的配植与配置4.2.1不同花卉的配植要求和注意事项4.2.2花卉组合的原则和效果4.3园林花卉的养护与管理4.3.1花卉养护的基本要素和方法4.3.2花卉管理的周期和措施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介绍园林花卉的基本知识和繁殖方法。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播种、扦插和嫁接等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园林花卉的了解和掌握技能。
3.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花坛、庭院等园林场所,了解实际应用和管理情况。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花卉生产技术实践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实验学时数:22 实验项目数:8实训周数:2天实训项目数:3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花卉栽培》是以绿化、美化环境,装饰、美化居室,提供市场服务为宗旨,以花卉栽培技术(含设施花卉栽培)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学习园林花卉的分类、形态特点、生态习性、栽培管理技术及其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坪草的分类及应用特性、草坪建植技术、草坪养护与管理技术、草坪应用草坪新技术等等。
培养学生具备园林花卉的识别、分类、繁殖、栽培、养护、整形修剪、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的能力。
二、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高等农业职业院校3年制园艺专业。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花卉栽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掌握花卉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及花卉繁殖、培养土的配制、上盆、换盆、整形修剪等生产技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花卉生产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处理、分析与总结。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作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从事花卉栽培工作的时候,能适应岗位的基本专业能力要求五、实践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实验一花卉识别(一)目的要求:使学生熟悉50种花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掌握它们的繁殖方法、栽培要点与观赏用途。
(二)材料及用具:常见50种花卉、直尺、铅笔、笔记本(三)实验地点:花卉市场(四)实验时间:一年四季(五)实验内容:1、10种常见露地花卉(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花灌木),25种常见温室花卉(观叶花卉、观花花卉、多浆植物、蕨类植物),7种年霄花卉,8种鲜切花。
2、学生根据实践、课堂、参考资料进行学习,熟练识别上述花卉,掌握花卉名称、科属,了解熟悉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要点、观赏用途等。
实验二花卉种子识别(一)目的要求:使学生熟悉20种常见花卉的种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能够熟练认知20种常见花卉的种子。
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主要授课内容是花卉的分类;花卉的生长发育规律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花卉的繁殖;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常见花卉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花卉的装饰与应用;花卉生产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花卉栽培学,是园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将要从事花卉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和科研的学生了解和掌握花卉生产、应用、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栽培的多种花卉,了解花卉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花卉生产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掌握花卉的繁殖技术及花期调控技术,熟练掌握多种常见栽培花卉的栽培技术。
学习中强调技术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时数32学时(五)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法,视频法(六)适用对象园艺专业二、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花卉的定义及花卉栽培学的研究内容,了解花卉的重要作用、我国花卉业概况、世界花卉业概况。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⑴花卉的定义⑵花卉栽培学的研究内容⑶花卉的作用⑷我国花卉业概况⑸世界花卉业概况考核要求:1明确花卉的定义及花卉栽培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花卉的重要作用、我国花卉业概况、世界花卉业概况。
2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国花卉业及世界花卉业概况;实验与实践内容:调查当地花卉业现状。
第二章花卉分类与识别教学要点:掌握花卉的分类方法;识别常见120种花卉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花卉的地理分布,掌握花卉的几种分类方法。
1教学重点与难点:花卉的分类。
2实验与实践内容:常见花卉的识别与分类。
考核要求:1. 自学指导:查阅并了解世界主要商品用花卉的种类及品种及花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第三章花卉栽培设施构造及设备使用教学要点:熟悉温室内设备的使用方法教学时数: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日光温室内外结构第二节花卉生产设备的使用⑴花卉栽培设施概述⑵温室的作用、类型、结构、设计、内部设备⑶塑料大棚的作用、类型、结构⑷荫棚的作用、类型、结构⑸其它栽培设施的作用、类型、结构⑹花卉栽培常用器具材料的种类及作用考核要求:1了解温室的各种类型及构造2了解温室建造设计的基本方法及要求3熟悉温室内设备的使用方法4掌握花卉栽培常使用器具的使用方法因为本章内容在上一学期的设施园艺里有详细的介绍,所以让学生下去自主复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