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003-06 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
- 格式:docx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12
HAD003/04 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制度HAD003/04 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制度(1986 年10 月30 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 引言72 / 163有秩序地建立和保持记录制度是提供充分可信度的基础方法之一,可借以证明对核电厂质量有影响的各项活动均已按规定要求完成,并已达到和保持所要求的质量。
为此目的,记录的内容除其他方面以外,还必须包括:(1)用于评价执行质量保证大纲有效性的现有基准;(2)核电厂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的质量保证方面的历史资料,包括过去的故障模式和异常运行;(3)有关产品或工作过程质量的定量和/或定性的资料。
1.1 范围本安全导则对有关核电厂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等方面的记录的标识、收编索、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理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本导则不包括记录编写的细节,也不包括在质量保证大纲管理中如何使用记录制度1.2 责任对核电厂负有全面责任的单位(以下简称责任单位)必须为建立、使用和贯彻执行记录制度,包括对所要建立记录的类型和内容作出规定。
这种记录制度必须遵守国家核安全法规的要求,并必须遵守在系统、构筑物和部件的设计、建造和运行中所使用的公认的有关规范、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
在与施工单位和其他物项和服务的供方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责任单位必须保证建立相应的记录制度。
在所有情况下,都必须明确规定每个单位在制定、贯彻记录制度方面的责任范围,并形成文件。
责任单位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制定实施措施或程序并提供人员,物项和服务,但必须对记录制度的有效性承担责任,2 记录制度的建立责任单位必须按书面程序建立并贯彻执行与工程进度相一致并与本导则相符的记录制度。
3. 记录分类必须建立两类记录:永久性记录和非永久性记录。
HAD003/04 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制度3.1 永久性记录73 / 163对已安装在核电厂中或贮存起来供今后使用物项的永久性记录由责任单位或其他单位妥为保存,保存期应不短于该物项的使用寿期。
HAD003/08 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8 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1986 年10 月30 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 引言120 / 163凡承担核电厂安全有关物项制造的制造厂,都必须贯彻质量保证的要求,但质量保证大纲的精细程度可因所生产的物项而有所不同。
在确定质量保证大纲工作的范围和深度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服务中的差错或物项失灵或故障对安全的影响,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有:(1)物项的复杂性或独特性;(2)物项的标准化程度;(3)工艺、方法和设备的特殊控制、行政管理方法和监督的要求;(4)可通过检查和试验证实的符合设计要求的程度;(5)质量史;(6)物项在电厂安装后,其维修、在役检查和更换的可达性(应考虑到物项本身和环境两个方面)1.1 范围本安全导则为承担对核电厂安全有影响的物项的制造单位制订和实施质量保证大纲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制造厂与质量保证有关的工作可包括,如:设计、购货、加工、装卸、运输、贮存、清洗、检查、试验、改进、修理和维护。
承担设计工作的制造厂必须遵循安全导则HAD003/06)1.2 责任制订和实施质量保证大纲,是参与制造对核电厂安全有影响物项的每一个单位的责任。
质量保证大纲的等级必须与所制造的物项对安全的重要性相一致,且必须在与完成工作的进度相适应的最早日期制订。
有关质量保证大纲的进一步说明见安全导则(HAD003/01)制订和实施质量保证的责任,除法规已明确规定者外,必须由买方和供方在签定的合同中予以规定。
责任单位对核电厂总的质量保证大纲的有效性负责,但这并不改变制造厂的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 组织2.1 概述《规定》HAD003/08 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02)《核电厂质量保证组织》。
121 / 163制造单位的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能是保证质量保证大纲的有效实施,并通过检查和监查等措施来验证已按文件和预先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
行使这些职能的人员,不得对制造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并必须向制造单位内不直接参与成本核算、进度控制和制造工作的这一级别的部门报告工作,以确保质量保证大纲独立和客观地实施。
安全导则 HAD003/04《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制度》(宣贯材料)根据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以下简称《安全规定》)中提出的原则和目标,本导则专门叙述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制度。
本导则共包括6章和1个附录,它们分别是:1. 引言;2. 记录制度的建立;3. 记录分类;4. 记录制度;5. 贮存、保管和保卫;6. 检查。
附录列出了记录内容及保存分类。
本安全导则对有关核电厂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等方面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索引、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理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本导则不包括记录编写的细节,也不包括在质量保证大纲管理中如何使用记录制度。
1 引言记录是指为各种物项或服务的质量以及影响质量的各种活动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本章对下列方面作出了说明和(或)规定。
1.1 《安全规定》要求每个核电厂必须按书面程序和指令建立和执行有关质量保证记录的编写、标识、收集、编索、贮存、保管及处理的制度。
1.2 有秩序地建立和保持质量保证记录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是提供充分臵信度的基础方法之一,该制度可以证明,对核电厂质量有影响的各项活动均已按规定要求完成,并已达到和保持所要求的质量。
1.3 质量保证记录(以下简称记录)的内容,从总体上说,至少包括下列方面:(1)用于评价执行质量保证大纲有效性的现有基准;(2)核电厂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的有关质量保证活动方面的历史资料,包括过去的故障模式及异常运行;(3)有关产品或工作过程质量的定量和(或)定性的资料(例如:审查、检验、试验和材料理化分析等项的报告;工作情况的监督报告和(或)签署完毕的质量计划;电厂设备运行日志和有关的资料;人员培训资格和资格授权等资料)。
1.4 在确定所要求记录的内容时,应对每一种记录的必要性进行仔细评价,以避免文件过于繁琐。
1.5 质量保证记录内容根据情况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质量要求文件a 、质量保证大纲文件;b 、设计准则;c 、适用的法规和标准;d 、设计资料交付程序;e 、工作程序或细则;f 、投标要求;g 、采购技术要求;h 、材料、零件和部件的标识体系;i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j 、检查和试验计划;k 、检查程序;l 、标定程序;m 、吊装、贮存和运输程序或细则;n 、建造、调试和启动试验程序。
(完整版)HAF核安全法规目录体系简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规体系简介二○一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规体系简介一、核安全法规文件体系包括:第一层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二层次:由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共7个;第三层次:由国家核安全局及相关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共21个;第四层次:由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核安全导则”,共约70个;第五层次:由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技术文件”,近百个。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层次的文件通称为“核安全法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规——法规是必须遵循的1995年国家核安全局出版过核安全法规汇编1998年国家核安全局对1995年版汇编进行了补充和修订,重新进行了编号。
目前的核安全法规共分8个系列:HAF系列HAF 0xx/yy/zz——通用系列HAF 1xx/yy/zz——核动力厂系列HAF 2xx/yy/zz——研究堆系列HAF 3xx/yy/zz——核燃料循环设施系列HAF 4xx/yy/zz——放射性废物管理系列HAF 5xx/yy/zz——核材料管制系列HAF 6xx/yy/zz——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系列HAF 7xx/yy/zz——放射性物质运输管理系列目前我国共有五个行政法规(核安全法规)HAF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1986)HAF002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1993)HAF5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1987)HAF400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1)HAF600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2007)HAF700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2009)HAF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每个核安全行政法规下又有若干实施细则、实施细则附件等部门规章,目前共有24个部门规章通用系列:HAF0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HAF001/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附件——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颁布发和管理程序HAF00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核设施的安全监督HAF001/0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附件一——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01/0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附件二——研究堆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01/0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附件二三——核燃料循环设施的报告制度HAF001/0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三——研究堆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规定HAF002/01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核动力厂系列:HAF101 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HAF102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3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01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附件一——核电厂换料、修改和事故停堆管理研究堆系列HAF201 研究堆设计安全规定HAF202 研究堆运行安全规定核燃料循环设施系列HAF301 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规定放射性废物管理系列HAF401 放射性废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核材料管制系列HAF5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规定HAF5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实施细则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系列HAF601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监督管理规定HAF602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管理规定HAF603 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管理规定HAF604 进口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规定放射性物质运输管理系列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许可管理办法(部令第11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系列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总局令第31号)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部令第3号)三、核安全导则——指导性的文件、推荐的实践,以便满足法规的要求1992年国家核安全局出版过“核安全导则汇编”1998年国家核安全局对1992年版汇编进行了补充、修订并重新进行了编号核安全导则也是按8个系列分类的HAD系列约70个导则其中:核动力厂系列中对应于HAF101 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有:HAD101/01 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HAD101/06 核电厂厂址选择与水文地质的关系HAD101/12 核电厂地基安全问题等12个安全导则对应于HAF102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有HAD102/01 核电厂设计总的安全原则HAD102/02 核电厂的抗震设计与鉴定HAD102/07 核电厂堆芯的安全设计HAD102/13 核电厂应急动力系统等15个导则对应于HAF103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有HAD103/01 核电厂运行限值和条件HAD103/02 核电厂调试程序HAD103/06 核电厂安全运行管理HAD103/08 核电厂维修等9个导则在通用系列中,对应于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有:HAD003/01 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HAD003/06 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8 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3 核电厂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等10个导则四、核安全技术文件、技术报告这类文件是专家们的技术见解、推荐的建议,甚至有一些是方法探讨,不是必须遵循的,可以参考使用,这类技术报告往往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报告的翻译稿。
安全导则HAD003/03《核电厂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宣贯材料)根据《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以下简称《安全规定》)中提出的原则和目标,本导则专门叙述核电厂安全重要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
本导则包括11章。
它们分别是:1、引言;2、采购计划的制定;3、采购文件的编写、审查、分发和变更的管理;4、对物项和服务供方的选择;5、评标和签定合同;6、买方对供方工作的评价;7、买方的验证活动;8、不符合项的管理和纠正措施;9、物项和服务的验收;10、质量保证记录;11、采购大纲的监查。
1引言采购是指由买方或买方指定的代表为得到物项和服务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它从提出要求开始,到买方验收该物项或服务为止。
HAF003(91)《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对采购控制的要求《安全规定》第6章“采购控制”主要对下述三方面提出了说明和/或规定:(1)采购要求必须包括(但根据情况不仅限于)的方面(共包括10个方面):(2)买方对供方的评价和选择;(3)对所购物项和服务的控制。
对于采购要求,《安全规定》提出了供方要制定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并不要求所有的供方都要有符合本规定所有条款的质量保证大纲,但采购文件必须根据需要的程度,要求承包者或分包者提出符合规定有关条款的质量保证大纲。
”按照上述说明和/或规定,建立和实施对整个采购过程的管理,并采用本导则给出的具体实施办法就可以为所有采购活动都符合《安全规定》的质量保证原则、所采购的物项和服务都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提供了信得过的基础。
1.2 范围本《导则》对各种采购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在核电厂的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各个阶段中,与整个系统个别物项(包括备件和更换件)、服务(或这些的组合)的供应有关方面,均属于采购活动的范围。
可以涉及设计、购买、加工、装卸、运输、贮存、清洁、装配、安装、试验、检查、维护、修理、初始装料、换料和改进诸项活动中的一项或若干项。
HAD003(04)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制度安全导则 HAD003/04《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制度》根据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中提出的原则和目标,本导则专门叙述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制度。
本导则共包括6章和1个附录,它们分别是:1.引言;2.记录制度的建立;3.记录分类;4.记录制度;5.贮存、保管和保卫;6.检查。
附录列出了记录内容及保存分类。
本安全导则对有关核电厂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等方面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索引、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理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本导则不包括记录编写的细节,也不包括在质量保证大纲管理中如何使用记录制度。
1 引言记录是指为各种物项或服务的质量以及影响质量的各种活动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本章对下列方面作出了说明和规定。
《安全规定》要求每个核电厂必须按书面程序和指令建立和执行有关质量保证记录的编写、标识、收集、编索、贮存、保管及处理的制度。
有秩序地建立和保持质量保证记录制度是提供充分置信度的基础方法之一,该制度可以证明,对核电厂质量有影响的各项活动均已按规定要求完成,并已达到和保持所要求的质量。
质量保证记录的内容,从总体上说,至少包括下列方面:用于评价执行质量保证大纲有效性的现有基准;核电厂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的有关质量保证活动方面的历史资料,包括过去的故障模式及异常运行;有关产品或工作过程质量的定量和定性的资料签署完毕的质量计划;电厂设备运行日志和有关的资料;人员培训资格和资格授权等资料)。
在确定所要求记录的内容时,应对每一种记录的必要性进行仔细评价,以避免文件过于繁琐。
质量保证记录内容根据情况可包括以下内容:质量要求文件a、质量保证大纲文件;1b、设计准则;c、适用的法规和标准;d、设计资料交付程序;e、工作程序或细则;f、投标要求;g、采购技术要求;h、材料、零件和部件的标识体系;i、特殊过程控制程序;j、检查和试验计划;k、检查程序;l、标定程序;m、吊装、贮存和运输程序或细则;n、建造、调试和启动试验程序。
HAD003/09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 (2)1 引言 (2)1. 概述 (2)1.2 范围 (2)1.3 责任 (2)2 调试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3)2.1 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文件 (3)2.2 质量保证大纲的实施 (4)3 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9)3.1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文件 (9)3.2 组织 (13)3.3 文件管理 (14)3.4 运行管理 (14)3.5应急管理 (15)3.6采购管理 (15)3.7 材料和设备管理 (15)3.8 检查、监督和试验 (17)I.9不符合项管理 (19)3.10 纠正措施 (20)3.1 评定、审查和监查 (20)3.12记录 (22)4 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22)4.1 概述 (22)4.2 范围 (22)HAD003/09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 引言1. 概述《质量保证规定》和《运行规定》列有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和行政管理要求。
为执行这两个《规定》的有关要求,本安全导则对这些要求加以补充,提出建议并叙述实施办法。
为便于调试人员引用,本导则用单独一章(第2章)叙述专用于调试的质量保证。
但应指出,调试和运行阶段不能截然分开。
在第3章提出的质量保证措施有很大一部分也适用于调试期间;适用时,必须予以遵循。
概括性术语“质量保证”用于核电厂运行时,包括所有为保证核电厂按规定要求进行运行时所必需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活动。
这些活动由下述两类人员来进行: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和被指定从事验证该项工作是否全部和很好完成的人员或小组。
必须在各种活动开始之前建立已经批准的管理制度、有关的程序及组织机构。
必须采取措施使管理工作从设计、建造有秩序地转人调试和运行。
在核电厂从运行转入退役前,必须制定详细的退役大纲。
1.2 范围本导则对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阶段中用于安全重要工作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提出要求和建议,它适用于核电厂的下述工作:调试、检查、试验、运行、换料、维护、修理、修改、最终停闭和退役。
HAD003_10核燃料组件采购设计和制造中的质量保证核燃料组件是核能发电站中的关键部件,其采购、设计和制造要求严格,需要有高水平的质量保证。
本文将讨论核燃料组件采购、设计和制造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首先,核燃料组件的采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核燃料组件的采购过程中需要进行合格供应商的评估和备案,确保供应商具有必要的资质和能力。
采购过程中需要与供应商签订严格的合同,并明确质量要求、交付期限等关键条款。
在交付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核燃料组件的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其次,核燃料组件的设计需要符合严格的准则和规范。
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计算,确保核燃料组件的结构和材料能够满足安全和可靠性要求。
设计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参考现有的相关设计经验和技术标准。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审查和评审,确保设计方案没有缺陷和错误。
最后,核燃料组件的制造需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计划进行。
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确保核燃料组件的加工和组装过程能够满足质量要求。
制造人员需要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确保其具有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检验,确保核燃料组件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此外,为了保证核燃料组件的质量,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中需要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管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质量控制计划和流程文件的编制,以及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等环节。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监控和管理核燃料组件的质量,提高整个采购、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核燃料组件采购、设计和制造中的质量保证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严格评估和备案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严格遵守设计准则和规范、进行设计审查和评审、使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进行制造、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检验,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地保证核燃料组件的质量。
HAD003/09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 (2)1 引言 (2)1. 概述 (2)1.2 范围 (2)1.3 责任 (2)2 调试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3)2.1 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文件 (3)2.2 质量保证大纲的实施 (4)3 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9)3.1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文件 (9)3.2 组织 (13)3.3 文件管理 (14)3.4 运行管理 (14)3.5应急管理 (15)3.6采购管理 (15)3.7 材料和设备管理 (15)3.8 检查、监督和试验 (17)I.9不符合项管理 (19)3.10 纠正措施 (20)3.1 评定、审查和监查 (20)3.12记录 (22)4 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大纲 (22)4.1 概述 (22)4.2 范围 (22)HAD003/09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 引言1. 概述《质量保证规定》和《运行规定》列有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期间的质量保证和行政管理要求。
为执行这两个《规定》的有关要求,本安全导则对这些要求加以补充,提出建议并叙述实施办法。
为便于调试人员引用,本导则用单独一章(第2章)叙述专用于调试的质量保证。
但应指出,调试和运行阶段不能截然分开。
在第3章提出的质量保证措施有很大一部分也适用于调试期间;适用时,必须予以遵循。
概括性术语“质量保证”用于核电厂运行时,包括所有为保证核电厂按规定要求进行运行时所必需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活动。
这些活动由下述两类人员来进行: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和被指定从事验证该项工作是否全部和很好完成的人员或小组。
必须在各种活动开始之前建立已经批准的管理制度、有关的程序及组织机构。
必须采取措施使管理工作从设计、建造有秩序地转人调试和运行。
在核电厂从运行转入退役前,必须制定详细的退役大纲。
1.2 范围本导则对核电厂调试、运行和退役阶段中用于安全重要工作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提出要求和建议,它适用于核电厂的下述工作:调试、检查、试验、运行、换料、维护、修理、修改、最终停闭和退役。
HAD003/06 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1986 年10 月30 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 引言在核电厂设计中制订和执行质量保证大纲,是为了保证在设计中充分地体现全部有关的准则、规范和标准,并保证设计达到所要求的质量,达到信得过的程度。
在本导则中,技术和管理过程。
本导则中各项要求和建议的应用范围,主要决定于服务中的差错或物项的失灵对安全的影响。
需要考虑的其他因家包括:(1)所设计的物项的复杂性、独特性和新颖性;(2)物项的标准化程度;(3)物项被安装在电厂后,其维护、在役检查或更换的可达性。
1.1 范围本导则对核电厂物项的设计的质量保证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本导则的要求必须按需要程度应用于核电厂工程的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等各项活动。
这些要求和建议必须根据情况由责任单位或由它所指定的代表实施:当这些要求和建议涉及待制造物项的设计活动时,要由参与该活动的设计单位、工程公司或制造厂来实施;涉及现场的工程活动时,要由现场施工单位来实施;涉及电厂交付使用后,有关修改或备件选择、零件更换的设计活动时,要由电厂运行人员或其他单位来实施;涉及在核电厂工程的不同阶段会影响其他设计单位的任何活动时,要由相应的有关单位来实施。
本导则对核电厂物项的设计的质量保证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这些要求和建议将在核电厂不同阶段,根据具体情况由责任单位或由它所指定的代表实施,包括设计单位、工程公司、制造厂、现场施工单位、电厂运行人员或其他单位。
1.2 责任对核电厂负全面责任的单位(以下简称责任单位)必须对制订和实施核电厂物项设计中的质量保证大纲负责。
该单位可以委托其他单位来制订和实施设计中的质量保证大纲或其中的一部分,但必须对大纲总的有效性负责,并且不改变设计者的义务和(或)法律责任。
在电厂设计中,责任单位或其指定的代表负责确定适用本导则不同条款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及这些条款的应用范围。
每一承包单位的责任是:保证贯彻与本身所承担的责任有关的条款,并保证承担与设计有关的服务的分包单位也切实贯彻应负责的条款。
2 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必须在工程中尽早地制订并批准质量保证大纲并使大纲在任何应遵守大纲的设计活动开始之前生效。
当整个核电厂的设计由几个单位共同负责时,责任单位必须制定出总的设计质量保证大纲,以规定各单位之间必需的协调。
此总大纲必须明确各单位之间以及这些单位与责任单位之间的设计接口并明确各单位的特定职责。
每个分大纲必须规定实施各分大纲的内部组织机构,并划清负责设计或设计验证等活动的人员及单位的权责。
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足够的培训,并在所指定的职责方面经过充分的资格评定。
责任单位必须规定电厂工程设计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要求,或责成所属部门规定这些要求并由责任单位审查和认可。
设计人员的资格可根据下列一个或几个条件进行评定:1)专门培训;4)工作业绩;5)具有政府授权机构所授予的证书。
大纲必须确定质量保证活动的开始点,并规定各类设计活动所要求的质量保证的深度。
可根据设计活动的性质规定不同的管理等级。
因此,可考虑建立一个应用不同等级的设计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度。
对特定的核电厂进行这种分级时,应考虑的因素是:(1)所设计的物项对安全的重要程度。
进一步说明见安全导则HAD102/03《用于沸水堆、压水堆和压力管式反应堆的安全功能和部件分级》(2)各设计部门(例如责任单位、制造厂、工程公司和施工单位)所从事的设计括动的性质和相互间设计接口的特点;(3)不同部件、系统和构筑物的技术状况(例如实验、研制或标准设计)(4)设计阶段的性质(例如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或现场设计)为保证这些活动按有计划的、有控制的、有次序的、正确的方式进行,大纲中必须要求编制设计过程和设计验证的特定程序和可为执行设计监查所接受的基准。
附录I列举了应制订设计质量保证程序的典型领域。
3 设计输入的要求3.1 概述必须制订程序,以保证正确确定设计输入及其变更,形成文件并经批准和得到控制。
必须及时提出足够详尽的设计输入,以满足设计活动能正确进行的要求。
必须保证为作出设计决定、实施验证措施和评价变更提供统一的依据。
3.2 责任和要求责任单位或其指定的代表必须对确定设计输入及其变更负责。
需确定的设计输入的类型必须根据设计单位的责任范围来决定,并必须根据情况包括下列方面:(1)确定所遵循的总则性文件(核安全法规要求、工程规范和标准等)注明这些文件的特定部分;(2)特定输入(如技术数据、性能要求和接口文件等)设计输入的例子见附录III。
3.3 校核和批准必须按制订的程序校核和批准设计输入,以避免使用不准确的输入数据。
必须特别注意本导则第5章所阐述的各个单位间或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接口。
4 设计过程的计划和实施4.1 概述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设计活动。
必须制订管理措施并形成文件,以保证所确定的有关设计输入(例如核安全法规要求、设计基准、规范和标准等)都正确地体现在技术条件、图纸、程序、指令或说明书中。
这些措施必须包括各项规定,以保证在设计文件中阐明质量要求求,规定适用的质量标准并保证对质量标准的选择进行审查和批准。
对所规定的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任何修改和偏离,均须严格控制。
还必须制订相应的措施,以选择对构筑物、系统或部件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材料、零件、设备和工艺,并审查其适用性。
至少,对安全有重要作用的所有设计问题均必须有控制措施。
这些设计问题包括:1)辐射防护;2)物理、应力、热工、水力、地震和事故分析;3)材料相容性;4)在役检查的可达性和适宜性;5)维护和修理;6)检查和试验的可接受准则的说明;7)制造、检查、无损检验的要求。
必须编制文件、任务说明书、工作细则、计划表和程序手册等。
这些文件中必须列有由该方面有经验的人进行管理、校核和审查的规定。
必须将设计活动足够详细地反映在文件中,以便按本导则的要求进行验证和监查。
4.1 设计分析必须按已批准的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设计分析。
对设计的目的、方法、假设、设计输入、参考资料和计量单位,必须作足够的分析,以便于该技术领域内的合格人员进行审查,并验证其结果是否恰当。
分析必须能按照科目、原设计者、审查者、日期或其他资料进行标识和检索。
如使用计算机程序,则必须在使用前按已批准的方式对这些程序进行校核并形成文件。
对使用计算机程序的每个特定分析,必须校核输入数据、检验输出数据,以保证输出与输入数据相协调。
设计分析文件必须字迹清楚,其形式应便于复制、存档和查阅。
4.2 图纸必须制订绘制、修改和管理图纸的程序。
这些程序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制图标准;标准符号;标识方法;状态指示;校核方法;审批要求;发布和分发;原图和底图的贮存和管理;修订及过时文件的管理;竣工图;图纸要求方面的不符合。
4.3 技术条件和其他设计文件为对技术条件和例如安装说明书、必须制订程序。
这些程序应包括:(1)格式要求;(2)标识体系(适用于所有物项的统一体系);(3)状态指示;(4)审查和批准要求。
(5)发布和分发,(6)原稿和底稿的贮存与管理;(7)修订;(8)技术条件方面的不符合。
5 设计接口的管理5.1 概述为统一和协调设计,必须为设计阶段制订管理外部接口(设计单位之间)和内部接口(同一设计单位内的各个部门之间)的程序。
5.2 设计过程中的接口管理5.2.1 外部接口5.2.1.1 明确外部接口必须用书面形式明确从事对设计质量有影响的工作单位(提供准则、设计、技术条件和技术指导的单位)之间的外部接口。
5.2.1.2 责任必须足够详细地明文规定每个单位的责任,包括设计接口文件的编写、审查、批准、发布和分发。
可以用表格和作业图的形式规定责任,并附以适当的注释性的文件。
5.2.1.3 联络渠道必须制订系统的方法,以便在各外部设计接口之间交流所需要的设计资料(包括工作进展中的修改)文件中应表明联络渠道上的关键人员以及他们在做出决定、提供和审查资料及采取其他所需行动等方面的责任。
5.2.1.4 文件必须制订管理各单位之间资料传递的程序。
从一单位向另一单位传递的设计资料,必须是具有专用标识并由授权人员签发的技术条件、为进行相应的管理,必须标明所提供的资料的状态,必要处还必须标明尚需进一步评价、审查或批准等尚未完成的事项。
此程序中还必须有将设计接口资料向受影响单位传递以及在传递过程中提供所索取的资料的规定。
HAD003/06 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92 / 163对于要求提供资料或采取行动的文件,必须置于制度的管理之下,以保证要求得到响应并做到有据可查。
最初系用口头或其他非正式方式传递设计资料时,必须立即补上一份已置于管理下的文件予以确认。
5.2.2 内部接口5.2.2.1 明确内部接口为了对内部各部门间设计资料的传递进行管理,从事设计工作的每一个单位都必须明确其内部的各个接口。
5.2.2.2 责任对于与设计接口有关的文件的编写、审查、批准、发布、分发和修订等事宜,必须足够详细地规定每一组成部门的责任并形成文件。
5.2.2.3 联络渠道必须制订系统的方法,以便在内部各设计接口之间交流所需要的设计资料(包括工作进展中的变更资料)5.2.2.4 文件必须制订管理各组成部门之间设计资料传递的程序。
必须是具有专用标识的技术条件、图纸或其他相类似的已置于管理下的文件。
传递中所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状态的标识,并在必要处标明尚须进一步评价、审查或批准等未完成事项,以便于实施相应的管理。
最初系用口头或其他非正式方式传递设计资料时,必须立即补上一份已置于管理下的文件予以确认。
6 设计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联络必须制订设计单位与参与核电厂工程的其他单位之间联络渠道的程序,以保证顺利地通过各单位间的接口传递与设计有关的资料,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设计单位还应利用这些渠道得到有关核电厂运行经验方面的资料反馈。
程序应遵循本导则5.2的原则。
7 设计验证设计验证是审查、确认或证实设计的过程。
设计验证的目的是保证设计满足所有的设计要求,包括输入要求(见本导则第3章)接口的管理(见第5章)种或多种方法。
设计验证(包括校核)必须由能胜任的、未参与原设计的人员或小组来完成,但他们可来自同一单位。
他们必须能查阅全部有关资料。
验证可以由原设计者的主管人员进行。
但如果该主管人员限制了原设计的灵活性时(例如规定了单一的设计方法或排除了某些设计考虑等)(1)满足本导则中所有其他有关验证的条款,(2)原设计者的主管人员限制设计方法的理由记载在专门文件上,并经一个适当级别的、该主管人员的上级管理部门批准,(3)质量保证监督或监查中,对原设计者的主管人员验证的频度及其有效性的校核已作出规定。
对选定的设计领域的验证也可以由另一单位完成。
应着重指出,上级主管粗略的审查不能算作本导则所指的设计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