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37.50 KB
- 文档页数:9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形码。
2.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时期“田里不鬻,墓地不请”,没有土地买卖。
到了战国时期,土地买卖的记载已较多,如《史记》载赵括之母言:“今括一旦为将……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
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这说明()A. 土地兼并日渐普遍B.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C. 地主阶级掌握政权D. 变法改革成果显著2. 秦汉时期取名呈现出新取向。
以武字、勇字命名的有蒙武、苏武等;以霸字、雄字命名的有王霸、杨雄等;以胜字、广字命名的有陈胜、李广等;以兴字、奋字命名的有阴兴、张奋等;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命名的有赵广汉、张安世等。
这一现象体现了当时()A. 战争频发改变社会价值取向B. 社会思想多元化发展的趋势C. 尚武和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D. 军功爵制得到百姓普遍接受3. 唐德宗时,宰相杨炎主持财政改革,将租庸调改为两税法。
两税法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纳税人家庭资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改变了过去按纳税人家庭人丁数平摊赋税的办法。
这一改革旨在()A. 完善税收制度B. 放松民间控制C. 推动商业发展D. 增加财政收入4. 明初,设通政司负责拆分、整理、通交各类奏章,使奏章不经各部门审阅,直达皇帝。
但在明代中后期,重臣权宦对通政司封入内廷的密疏内容进行实质性处理的事情时有发生。
历史试卷第I卷(共48分)(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 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 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 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 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AB不符合史实,周代王权与神权没有实现脱离,上述史官定位的变化不会影响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故排除AB;C错在了“取决于”,应该是先有周代政治理性化的思考,才有史官角色意识的转变,故选D。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题干中提到了两个关于史官职责的信息,要求根据两者的不同(即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考生需要从变化的角度思考其影响或者评价是否符合史实或者符合逻辑,符合的即为正确答案,所以这是一个发散思维的题目。
2. 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材料表明()A. 周幽王违背宗法原则不得人心B. 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正义进步力量C. 申侯通过与诸侯联盟展开称霸争斗D. 申侯僭越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答案】A【解析】题干说到“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才引起后面的一连串的事情,最终周幽王身死申后父亲,这说明宗法制在当时影响很深,周幽王违背它才导致了众叛亲离,故选A;BCD均不是题目的主旨,故排除。
点睛:宗法制是我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在夏商周时期就非常受重视,尤其是在王位继承问题上,这一题提到的周幽王之死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的权臣对宗法制的维护,这一题既是考查考生对宗法制的理解,也通过这个史实使学生增加对这一制度的感性认识。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2014.11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8页。
第II卷为第8页至第10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2小题,每小题1分,共42分)1.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3.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 D.明代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5.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
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6.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 B.行政C.监察D.司法7.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
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时间都有错误8.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氮能使织物褪色,对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B.亚硝酸盐属于食物防腐剂,可以适量地添加于食物中C.漂白粉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可用于漂白纸张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描述均正确的是A.Na2O2是碱性氧化物,只含离子键,能与CO2、H2O反应作供氧剂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可用铝罐盛装C.SO2与Cl2均具有漂白性,两者混合使用可以增强漂白效果D.硝酸具有酸性,可用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备氢气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少量液溴可用水封存,减少溴挥发B.浓硝酸用带橡胶塞的细口、棕色试剂瓶盛放C.实验室可以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备NH3D.实验室中用加热方法分离碘和食盐的混合物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HC1、H2S、NH3都是电解质C.强酸强碱都是离子化合物D.FeBr3、FeCl2、CuS都不能直接用化合反应制备5.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1.2L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是0.5N AB.在氯气参与的反应中,22.4L(标况)氯气完全反应得到的电子数一定为0.2N AC.1 mol 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共转移2N A个电子D.l L l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小于N A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C.得到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D .要实现Fe 2+→Fe 3+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7.在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Na +、K +、MnO 4-、SO 24- B .K +、NH 4+、NO 3-、I -C .Mg 2+、K +、CO 23-、NO 3-D .Fe 3+、Ag +、NO 3-、Cl -8.16O 和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6O 2与18O 2互为同分异构体B .16O 与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 与18O 间的相互转化D .等质量的H 218O 和D 216O 含有的电子数相等9.下列性质和解释正确的是A .某学生用pH 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 值,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Cl 2有强氧化性B .向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C .向沸水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得到红褐色液体,原理是:D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10.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再加入KNO 3固体B .SO 2通入Ba(NO 3)2溶液中C .CO 2通入CaCl 2溶液中D .稀盐酸滴加到Fe (OH )3胶体溶液中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级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2017.11)
一、选择题答案
二、材料题答案
41.(25分)
(1)进步性:反对封建特权;注重维护个体发明人的利益;注重维护新技术发明创新。
(6分)
意义:明确了科学技术的产权;有利于调动科技发明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技术前提。
(6分)
(2)背景:辛亥革命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挽救民族危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4分)
原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辛亥革命后又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状态;而英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社会稳定。
中国资本主义只是得到初步发展;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近代科技发展缓慢;而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近代科技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的专利法制定粗糙,权益保护不明确、充分。
而英国的专利法内容科学合理。
(9分)
42.(12分)略
43. (15分)
(1)特点:集中在江南,主要商品为农副产品(依托农村手工业发展);直接联系国内市场,从事长途贸易;吸引大量外地资金,利用中介进行间接贸易。
(5分)
(2)新变化:以通商口岸为中心、面向世界市场的贸易网络;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产生发展。
(6分)
原因:西方列强入侵,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中国被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4分)。
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以下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表达上述观点的有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中华民族起初不过、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
以下地区属于自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①云贵地区②地区③岭南地区④东北地区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3.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
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
材料说明雅典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A.①②③④ 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4.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
”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15.1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C2.D3.D4.B5.D6.C.7.B8.B9.C 10.D 11.B 12.D13.D 14.C 15.C 16.D 17.D 18.C 19.C 20.C 21.D 22.D 23.D 24.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三道大题,共52分)25.(22分)(1)现象:唐朝任用外国人为官。
(1分)原因:外国人有一技之长;唐科举制提供途径;对外开放的态度;统治者的人才观等;唐朝国力强胜.(以上四点答出其中两点即给4分。
)(2)不同之处:①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表述不同:2003年版本表述失败原因为:片面抗战路线和国民政府的腐败。
2012年版本表述为敌强我弱。
(2分)②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表述不同:2003年版本表述不明确。
2012年版本表述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3分)③两个战场的各自地位与关系表述不同:2003年版本没表述。
2012年版本表述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各自发挥主导作用。
(2分)(任意两个方面就可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看待:前者比较片面,还带有革命史观的烙印,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分析问题。
后者比较客观公正。
能够客观公正的记录、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的作用。
(4分)(3)(9分)示例一主题: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2分)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1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共6分,每场战争签订的条约和影响各1分)示例二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
山东省实验中学 2011 级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英语试题2013.11 第 I 卷(选择题 100 分)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50 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20 分)从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年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On your way home, you’d better get the medicine at chemist’s; take the pill three times a day after meals.A、the;theB、the,/C、/,/D、/,the2、I prefer a college in Beijing to in Shanghai, because I like the climate in Beijing.A、oneB、thatC、itD、this3、A stranger started walking about in the hall, to find the main office.A、tryingB、to tryC、triedD、was trying4、I apologize for over-speeding, but my wife a baby and I had to rush her to the hospital.A、is havingB、was havingC、promotedD、motivated5、Mr.Wooden is expected to be to the director of our department soon.A、promisedB、improvedC、promotedD、motivated6、My mom once worked in a very small village school, which is only on foot.A、acceptableB、adequateC、accessibleD、appropriate7、I still can’t believe my eyes when I remember the scene the best player missed the pass.A、thatB、whichC、whereD、how8、Stella was disappointed to find her new plan and fell into great depression.A、put awayB、carried outC、turned downD、left out9、A police officer drove them back to the parking lot to see any evidence could be found at the scene of the crime.A、whatB、howC、thatD、ifhave done such a thing.A、wouldB、mustC、shouldD、might1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usic teacher?- she is an elegant lady, she can b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work with.A、WhiteB、WhenC、Even ifD、As12、Under no circumstances my bike tomorrow.A、he is borrowingB、is he to borrowC、he will borrowD、could he be borrowing13 、Mr.Li has some trouble sleeping, so drinking a glass of milk before going to bed e very night is his commonA、practiceB、knowledgeC、experienceD、duty14、the instructions on the packet when you take the drug and it, I think ,will work soon.A、FollowB、To followC、FollowingD、Followed15、I care about most is whether the company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education.A、WhetherB、WhatC、ThatD、Which16、I make a dinner for 7:30 . We have enough time to wash up and change clothes.A、personalityB、preservationC、reservationD、persistence17、Cao Cao’s tomb is reported in Anyang, which attracts nationwide attention.A、being foundB、to be foundC、having been foundD、to have been found18、We think that it’s love, generosity and perseverance make the world it is today.A、what; thatB、that; whatC、which; whatD、which; that19、When it was his turn to deliver his speech, ,he walked towards the microphone.A、nervously and embarrassinglyB、nervous and embarrassedlyC、nervously and embarrassingD、nervous and embarrassed20、-Mr,Li, Christmas Day is coming- ?Just occupy yourself in your study.A、How comeB、What ifC、So whatD、What for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 小题;每小题1.5 分,满分30 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 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含解析)说明: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8页,第II卷为第9页至第10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1.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
这说明A. 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 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 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D.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根据题干之意,血缘关系不仅国家产生的根源,还是等级分化的依据,故C项错误;题干述及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到‘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宗法制为基础,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对周王缴纳贡赋、定期述职、听候周王的调遣,而在封地内则享有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在秦朝地方长官不是世袭的,是皇帝直接任命的,是一种官僚体制,因此本题应选C选项。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2023年12月一、选择题答案:12345678910B C D C D A B B B A 1112131415A DB D C二、非选择题答案:16.(12分)(1)现象: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婚姻重视资财,婚姻观念较为开放;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2分)联系: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流动性加强,冲击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导致婚姻重视资财,并促使人们婚姻观更加开放。
(4分)(若回答,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开放或婚姻观念开放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亦可给2分。
)(2)示例一:宋代科举制发展的相关材料。
(2分)说明:推动科举制不断发展与完善,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传统门第观念日益淡薄,择婿更加重视才能(不再重视传统门第观念)。
(4分)(答出“阶层流动”得2分;答出“门第观念淡薄”得2分。
)示例二:宋代理学发展的相关材料。
(2分)说明:宋代理学兴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贞洁观念,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婚姻观趋于保守。
(4分)(答出“伦理道德”2分;答出“婚姻观保守”得2分。
)17.(14分)(1)清末新政:1901—1911年,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力图通过改革官制、发展工商业和教育、编练新军等举措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新政未能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5分)(时间1分;背景和内容2分;评价2分。
)(2)了解不同时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有助于发现前沿性(当前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能够拓展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分)(答1点2分,答2点4分。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3)(5分)示例1:(摘抄参考文献名称只得2分;若能归纳出“商法”、“刑法”和“民法”得4分;若能联系古代法律或写出新政法律影响得5分。
)第一章清末新政中的法律制度改革第一节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溯源第二节晚清法律制度的变革一、订立商律二、刑法的变革三、民法的编订第三节晚清法制的近代化示例2:(只写参考文献名得2分;若能写出“商部”、“工商业法规”和“社团组织”得4分;若能出现相关影响得5分。
1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历 史 试 题 第I卷(选择题5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中国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2.“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B.该制度防止各级政府决策失误 C.该制度能从法律的角度约束王权 D.目的是实现对天子和王侯的谏议 3.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4.《资治通鉴》载: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削弱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5.《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B.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2
6.《十二铜表法》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 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该规定的实质是 A.维护私有财产 B.公平公正原则 C.维护平民利益 D.法律至上 7.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批评的是 A.人民主权的虚假 B.直接民主的泛滥 C.轮番而治的弊端 D.行政官员的腐败 8.在古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 的福祉而努力。”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 B.雅典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雅典民主政治忽视个人利益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以权谋私的现象 9.比较下面德美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两国代议机关的权力相同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原则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10.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 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3
11.《辛丑条约》签订后,英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A.我们终于可以进入中国内地销售商品了 B.再有叛乱,我们就可以坐火车直接进入北京了 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12.1905年2月,陈独秀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宣称“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这表明岳王会 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 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 C.与同盟会目标相似 D.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13.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土豪,分田地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A.①②④③ B.③④①②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1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 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开辟农村根据地 B.进行武装斗争 C.领导城市暴动 D.建立统一战线 15.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4
A.1921年和1922年 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 D.1949年和1950年 16.蒋介石日记载:“敌人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刽子手,希望国内 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其所能事。” 据此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材料中所述“敌人”为美国 B.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C.蒋介石希望和中共合作 D.蒋介石能以民族大义为重 17.下列是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这次会议是
A.中国国民党“一大”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8.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景仰。”因为巴黎公社 A.用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19.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己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20.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5
C.“政协”的职能转变为参政议政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1.“这个宪法(1954年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2.“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 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出席日内瓦会议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23.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的相同点是 A.体现不结盟的原则 B.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C.顺应多极化的趋势 D.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4.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对毛泽东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 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文中“共同利益”指的是 A.遏制欧洲和日本的崛起 B.遏制苏联扩张 C.解决台湾问题D.抵抗经济危机 25.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 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B.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6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26.(16分)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载体,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又都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官制,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如汉、唐那样的地方分权时代,抑或明清那样的的高度集权时代,都没有改变帝王的独裁专制性质。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官制的主要特点。(1分)结合史实,列举汉唐“地方分权”、明清“高度集权”的表现。(每个朝代各举一例即可)(4分)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这表明,渐近改革已不是英国民族取得变革与进步的一种方式,而且成为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近代民主制确立的特点。(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6分)
材料三联邦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积极影响。(4分) 7
27.(16分)二战以来的美国对世界局势的走向具有较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人民抵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试图进行的征服活动。我相信.我们必须帮助自由民族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命运。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政策的核心内容。(2分)结合所学,指出战后初期美国推行这一政策的表现。(4分)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 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 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 原因。为此,美国亚洲外交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6分)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冷战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