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导学案9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①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③运用一元一次不等(组)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方法:①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②在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教法指导】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最后一个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不等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研究不等式。
讲学内容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逐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会用不等式解决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你还记得吗?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探究新知☆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宽为70m,如果它的周长大于350m,面积小于7630m2,求这个足球场的长的取值范围. 思考:该如何解答这个题目呢?答:按照题意设未知数,设足球场的长为x m,那么它的周长就是2(x+70)m,面积为70x m2.根据已知条件,我们知道x的取值范围要使2(x+70)>350 和70x<7630上面所列的方程,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吗?能给它们下定义吗?答:它们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次数是1的不等式,我们称之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根据题意,要使这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用大括号把上述两个不等式联立起来,得⎩⎨⎧<>+763070350)70(2x x ,这样的方程组,我们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思考:怎样确定上面的不等式组中x 的取值范围呢?答:第一步,我们先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763070350)70(2x x 先解不等式①,得x >105.后解不等式②,得x <109 通过上面的解答过程,你能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吗?答:①去分母(同乘负数时,不等号方向改变)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 1(同乘或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方向改变).有上面解答可知不等式组⎩⎨⎧<>+763070350)70(2x x 的解集就是 x >105与x <109的公共部分,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确定呢?答:第二步,我们可以在同一数轴上把x >105与x<109表示出来(如下图)由图容易发现它们的公共部分是105<x <109,这是不等式组 ⎩⎨⎧<>+763070350)70(2x x 的解集.也是题目中足球场的长x 的取值范围。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求法。
3、会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其解集。
2、难点(1)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2)正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三、知识回顾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 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若有分母);(2)去括号(若有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 1。
四、新课导入某班同学准备去公园游玩,门票每人5 元。
如果人数不超过25 人,那么门票费用不超过 125 元;如果人数超过 25 人,那么每增加 1 人,门票费用降低 1 元,但门票费用最低不低于 4 元。
设该班去公园游玩的人数为 x 人,那么 x 应满足怎样的不等式关系呢?五、新课讲解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把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例如:\(\begin{cases}2x 1 > 0 \\ x + 1 < 4\end{cases}\)\(\begin{cases}3x + 5 < 8 \\ 2x 1 \geq 0\end{cases}\)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将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例如:解不等式组\(\begin{cases}x 1 > 2 \\ 2x < 8\end{cases}\)解不等式\(x 1 > 2\),得\(x > 3\)解不等式\(2x < 8\),得\(x < 4\)将两个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 0 1 2 3 4 5 6〇───────●──────```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 < x < 4\)4、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1)同大取大例如:不等式组\(\begin{cases}x > 2 \\ x > 1\end{cases}\)解集为\(x > 2\)```-1 0 1 2 3 4 5 6〇─────●```(2)同小取小例如:不等式组\(\begin{cases}x < 2 \\ x < 1\end{cases}\)解集为\(x < 1\)```-1 0 1 2 3 4 5 6●─────〇```(3)大小小大中间找例如:不等式组\(\begin{cases}x < 2 \\ x > 1\end{cases}\)解集为\(1 < x < 2\)```-1 0 1 2 3 4 5 6〇─────●```(4)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例如:不等式组\(\begin{cases}x > 2 \\ x < 1\end{cases}\)解集为空集,即无解```-1 0 1 2 3 4 5 6〇───────●```六、例题讲解例 1:解不等式组\(\begin{cases}3x 1 > 2x + 1 \\ 2x \leq 8\end{cases}\)解:解不等式\(3x 1 > 2x + 1\),得\(x > 2\)解不等式\(2x \leq 8\),得\(x \leq 4\)在数轴上表示解集:```-1 0 1 2 3 4 5 6〇─────●```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 < x \leq 4\)例 2:某工厂要招聘 A、B 两种工种的工人共 150 人,A、B 两个工种的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 600 元和 1000 元。
中考复习导学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应用 龙美中学 初三数学备课组第一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一、知识点:1.不等式的有关概念:用 不等号 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使不等式成立的 未知数 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 未知数 的不等式的解的 全体 叫做不等式的解集.求一个不等式的 解集 的过程或证明不等式无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1)若a <b ,则a +c <c b ; (2)若a >b ,c >0则ac >bc (或c a >c b ); (3)若a >b ,c <0则ac <bc (或ca <cb ).3.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 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一次 且系数 不等于0 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4.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恰当的选择未知数,通过分析把实际抽象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对解的结果进行解释和检验。
①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②找: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不等关系;③设: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④列:根据这个不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不等式(组);⑤解:解所列出的不等式(组),写出未知数的值或范围;⑥答: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题意,写出答案(包括单位).二、典型例题:考点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例1若a <b ,则下列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1<b-1; (B )3a>3b;(C )-a <-b ; (D )ac <bc (柳州市2009) 考点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例2、(1)3x+2≥5的解集是 (北京2009) (2)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有 (山东2007) 例3解不等式3121215+≥++x x 并把解集用数轴表示出来考点三、不等式的实际运用例4、甲乙两家超市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为了吸引顾客,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出300元之后超出的部分按原价的8折优惠。
(1)12(2)-210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学案班级 姓名学科 数学课题 不等式及其解集 课型 新课 时间 2013年 月 日 人教版 七年级下学习目标 1.了解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2.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重点 难点 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引入】小磊和他的妈妈、爸爸的体重分别为30kg 、55kg 和75kg. 春节期间,一家人去游乐场玩跷跷板,小磊和妈妈玩时,谁会向上跷?若小磊和妈妈坐一头,爸爸坐在另一头时,谁会向上跷?这说明:因为30kg 55kg (填写“>”或“<”),所以 会向上跷;又因为30kg +55kg 75kg.(填写“>”或“<”),所以 会向上跷.【归纳一】不等式:像30kg <55kg 、x >50,x +2<48、a ≤100、3y ≥10等, 叫做不等式. 【练习一】1、找一找:下列式子哪些是不等式?哪些不是不等式? (1)25-< (2)30x +> (3)420x y -< (4)2a b - (5)2210x x -+<(6)2y ≠- (7)538m +=(8)6x y +≥-解:不等式的有2、用不等式表示:(1)a 是正数; (2)b 是非负数; (3)c 是负数; (4)d 不小于2的数. 【归纳二】与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练习二】1、下列式子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有(1)314x -≥ (2)1263x +>(3)11x<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不等式的例子?不等号有哪些?说明: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4)377x y +>(5)703y +>(6)244x +≥ (7)2x ≠-2、 322426m x --+>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 =【归纳三】与方程的解类似, 叫做不等式的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导学案1.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2.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借助数轴准确表示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的解集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以不等式为工具,建立符合题意的数学模型----不等式组 4.通过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解集的确定,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类比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1. 一元一次不等组的解法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三过程1. 温故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__________________ 。
2. 知新用每分可抽30t 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 1200t而不足1500t ,那么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的范围是什么?分析:“不足” 和“超过”是什么意思?解:设x 分钟能够将污水抽完,则 x 的值应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怎样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集的确定是借助 _____________ 来完成的。
3. 例题见PPT4. 当堂练习 见PPT5. 例题见PPT解: (2x-1)/3> (3x-2)/4去分母 :6. 小节:你学到了什么?你悟到了什么?7. 课后练习见课本。
⼋年级数学下册(新版北师⼤版)精品导学案【第⼆章_⼀元⼀次不等式和⼀元⼀次不等式组】第⼆章⼀元⼀次不等式和⼀元⼀次不等式组第⼀节不等关系【学习⽬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增强学⽣的符号感,发展其数学化的能⼒。
3.通过观察、分析、猜想、独⽴思考的过程感受不等式这个重要的过程,发展学⽣归纳、猜想能⼒。
【学习⽅法】⾃主探究与⼩组合作交流相结合.【学习重难点】重点: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怎样建⽴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学习过程】模块⼀预习反馈⼀.学习准备1.⼀般地,⽤符号“<”(或“≤”),“>”(或“≥”)连成的式⼦叫做。
注意:⽤符号“≠”连接的式⼦也叫不等式。
2.列不等式:列不等式类似于列⽅程,列⽅程依据的是等量关系,列不等式依据的是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的关键是找不等关系。
⼤于⽤符号表⽰,⼩于⽤符号表⽰;不⼤于⽤符号表⽰,不⼩于⽤符号表⽰。
3.阅读教材:第⼀节不等关系⼆.教材精读4.例题:如图,⽤两根长度均为l cm的绳⼦,分别围成⼀个正⽅形和圆,(1)如果要使正⽅形的⾯积不⼤于25cm2,那么绳长l应满⾜怎样的关系式?(2)如果要使圆的⾯积不⼩于100 cm2,那么绳长l应满⾜怎样的关系式?(3)当l=8时,正⽅形和圆的⾯积哪个⼤?l=12呢?(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改变l的取值再试⼀试?分析:正⽅形的⾯积等于边长的平⽅.圆的⾯积是πR2,其中R是圆的半径.两数⽐较有⼤于、等于、⼩于三种情况,“不⼤于”就是等于或⼩于. “不⼩于”就是⼤于或等于。
做⼀做:通过测量⼀棵树的树围(树⼲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离地⾯1.5m的地⽅作为测量部位。
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少⽣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只列关系式)归纳⼩结:⼀般地,⽤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叫做不等式。
实践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不等式,哪些既不是等式也不是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求法。
3、会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求法。
2、难点(1)利用数轴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2)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形如“$ax + b > 0$(或$< 0$,$\geq 0$,$\leq 0$),其中$a \neq 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 2 或 3);(2)去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3)移项(根据不等式的性质 1);(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 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 2 或 3)。
(二)新课导入问题:用每分钟可抽30 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 1200 吨而不足 1500 吨,那么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的范围是什么?设需要$x$分钟才能将污水抽完,因为积存的污水超过 1200 吨而不足 1500 吨,所以可以列出不等式:$30x > 1200 \quad (1)$$30x < 1500 \quad (2)$像这样,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1、定义: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例如:$\begin{cases} x 1 > 0 \\ 2x + 1 < 5 \end{cases}$,$\begin{cases} 3x 2 \geq 0 \\ 5 x > 0 \end{cases}$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1、定义: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2 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学习冃标:1、知识与技能: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岀解集。
2、过程与方法:在类比小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充分应用数轴这个直观工具來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类比方法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1.学习重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重点;不等式性质3在解不等式中的运用是难点。
%1.学貝准备和学法指导:活动一探究——交流——建够%1.学习过程:1、自主学习:复习:(1)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什么?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不等式基木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 a的形式:一 1 . 4 11® x -4 < 6 ;② 2x>x-5;③一x - 4 < 6;④一一xN — + —x3 5 3 5(3)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温馨提示:解方程的的R的是使方程最后转换成x=a的形式,同样解不等式的F1的也要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 v a]2.合作探究:(1)、_元_次不等式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是:ax + b>0或ax + b<O(a H 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解_元_次不等式.(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把不等式化成a>0或a<0的形式。
2.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导学案班级: 设计者: 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常规方法。
2、感受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必要性,逐渐熟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1、学习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定义及其意义;2、学会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求不等式组的解和解集的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学习]:一、学前准备:1、不等式的有关概念:用 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使不等式成立的 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 的不等式的解的 叫做不等式的解集.求一个不等式的 的过程或证明不等式无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 <b ,则a +c c b +;(2)若a >b ,c >0则ac bc (或c a cb ); (3)若a >b ,c <0则ac bc (或c a c b ). 3、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 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且系数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 或ax b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 、移项、 、系数化为1.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 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 ,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5、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已知a b <)x a x b<⎧⎨<⎩的解集是x a <,即“小小取小”;x a x b>⎧⎨>⎩的解集是x b >,即“大大取大”; x a x b>⎧⎨<⎩的解集是a x b <<,即“大小小大中间找”;x a x b <⎧⎨>⎩的解集是空集,即“大大小小解不了”. 二、典型例题例1 设a 、b 、c 表示三种不同物体的质量,用天平称两次,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三种物体的质量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 .c <b <aB .b <c <aC .c <a <bD .b <a <c例2 解不等式32x -1>2x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例3 解不等式组:⎩⎨⎧6x +15>2(4x +3),2x -13≥12x -23.例4 关于x 的不等式组⎩⎨⎧2x <3(x -3)+1,3x +24>x +a 有四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14<a ≤-52 B .-114≤a <-52C .-114≤a ≤-52 D .-114<a <-52例5 若不等式组⎩⎨⎧x >3,x >m的解集是x >3,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例6 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扣5分,小明得分要超过90分,他至少要答对多少道题?例7 为支援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某市民政局组织募捐了240吨救灾物资,现准备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将这批救灾物资一次性全部运往灾区,他们的载货量和.三、课堂学习:四、小结与反思(学生自己完成):五、课后作业:必做题:选做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班 学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导学案9
课前准备.
重点:巩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难点:讨论求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中出现的所有情况,并能清晰地阐述。
学习准备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是什么?
课中导学 阅读感知:
1.阅读教材第30页——第33页 小组活动:
在什么条件下,长度为3cm,7cm,xcm 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合作探究
探究1:如何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1.解下列不等式组
(1)⎩⎨⎧+>++<-145123x x x x (2)⎩⎨⎧<>-6
211
13x x
探究2:完成下面的解不等式组
(1)⎪⎩⎪⎨⎧<->+x
x x 987121 )2()1(
解:解不等式(1),得
解不等式(2),得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1),(2)的解集
图1-33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2)⎩
⎨⎧+>++<-1451
23x x x x )2()1(
解:解不等式(1),得
解不等式(2),得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1),(2)的解集
图1-34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3)⎪⎩⎪⎨⎧-≤-+>-x x x x 23712
1)1(325 )2()1( 解:解不等式(1),得
解不等式(2),得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1),(2)的解集
图1-35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
⎨⎧<>-621113x x )2()1(
解:解不等式(1),得
解不等式(2),得 .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1),(2)的解集
图1-36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熟记口诀:大中取大,小中取小,不大不小,中间正好,大的大,小的小,解集没法比大小。
课后巩固
比一比,每题20分(步骤全面,用数轴表示),共计100.得分:
(1)⎩
⎨⎧>-<+81353x x (2)⎪⎪⎩⎪⎪⎨⎧
+>-<+523
)1(212x x x x
3.⎪⎩⎪⎨⎧->+≥--13214)2(3x x x x
4.⎪
⎪⎩⎪⎪⎨⎧+>+<+3
32
21)4(2
1x x x
5.⎩⎨⎧-<->+x x x x 410915465
6.⎪⎪⎩⎪⎪⎨
⎧+<-+<21
5
1251
2x x x x
反思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共有 种情况,用语言表述为: 。
解不等式组:
{x-2<6(x+3)
5(x-1)-6≥4(+1)
{x x x x 3
2
1334)1(372-≥+-<-
自我检查
1. 本节课的内容都学会了吗?
还有哪些不懂? 2. 做错的题目有:
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