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416.20 KB
- 文档页数:4
导尿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工具,在术后患者中广泛应用,尤其对于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如手术后的患者、昏迷、瘫痪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等。
留置导尿管可以有效地收集尿液,避免尿液对手术部位的污染,同时也有助于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等,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留置导尿管也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
因此,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一、护理原则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 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尿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尿管扭曲、受压。
4.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5. 定期更换导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二、具体护理措施1. 环境与个人卫生(1)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干燥,定期通风。
(2)患者需卧床休息,尽量保持床单整洁。
(3)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皮肤清洁。
2. 导尿管护理(1)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脱落或扭曲。
(2)定期检查导尿管,观察有无阻塞、出血等情况。
(3)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尿液滞留。
(4)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集尿袋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3. 尿液观察(1)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尿量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有利于冲洗尿路。
(3)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监测尿路感染情况。
4. 导尿管更换(1)一般情况下,留置导尿管时间不超过1周。
(2)更换导尿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更换导尿管后,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疼痛、出血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5. 心理护理(1)向患者解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倾听患者的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3)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6.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保持会阴部清洁、多饮水等。
(2)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3)定期复查,监测尿路感染情况。
总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尿路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精选文档留置尿管护理惯例一般护理惯例妥当固定1、气囊灌水 10~15ml 可起到固定作用。
2、固导尿管及集尿袋低于耻骨结合,翻身及出门过程中防备牵拉和滑脱。
3、浮躁、欠合作病员,遵医嘱予以拘束带拘束双上肢,松紧适合。
专科护理准时察看1、察看尿流状况。
检查连接部位能否密切,尿道口有无溢尿。
尿袋的地点,尿管有无波折、压迫、闭塞、脱出。
2、依据病情准时察看尿的颜色、性状,记录每小时尿量,结算12 小时及 24 小时尿量。
保持引流畅达1、防止导尿管及引流管歪曲、受压。
2、引流袋一直低于膀胱水平,防止接触地面。
3、应该使用个人专用的采集容器实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按照无菌操作原则,防备尿袋开放活塞接触未灭菌的集尿容器预防感染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尿道口、导尿管与尿袋的连接部位、尿袋的排尿口。
1、布置及改换导尿管一定按照无菌操作原则。
2、保持外阴及床单元洁净,每日 2 次外阴冲洗。
3、按期改换尿管及尿袋, 3 天一次改换尿袋, 14 天改换导硅胶尿管。
4、防备尿液潴留、逆流,搁置储尿袋时应低于膀胱,并提早发现导尿管歪曲堵塞等异样状况。
5、在病情同意状况下,适合多饮水,每日2000ml 到 3000ml 以稀释尿液。
6、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
所以在尿液清明和无尿路感染时,防止冲刷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时机。
留取尿标本采集标本时应履行无菌原则。
1、假如只要要少许的标本行尿液检测(尿惯例、尿培育),应在使用消毒剂洁净导尿管接头后,用去针头的注射器从导尿管接头处抽吸尿液。
2、如需大批尿液标本,则从尿袋中抽取尿液。
拔管导尿管拔掉时间依据病种、病情而定;1、危重患者病情安稳后;2、肾损害病情稳固后即可拔掉,恢复自行排尿;3、膀胱破碎修理术后8~10 日拔掉;4、前尿道符合术后2~3 周,后尿道会阴复位术后3~4 周拔掉健康宣教1、向患者及其家眷解说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性。
留置尿管护理常规留置尿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在许多疾病和手术中经常使用。
它能够确保患者的尿液正常排空,并减轻因尿液滞留而引起的不适和可能的并发症。
然而,留置尿管的护理非常重要,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
1.术后和留置尿管安置后护理:-检查尿管是否安置正确,包括固定设备是否牢固,并确保尿液排出通畅;-每天至少观察尿液的量和颜色,以及尿液中是否有血块、异物或白浊物;-每天观察尿管出口周围的皮肤是否有红肿、破损或感染等迹象;-确保患者的饮水量充足,避免尿液浓缩和尿路结石的发生;-合理安置尿袋,避免袋子太满或过重,以免拉扯尿管;-定期更换尿袋,通常为24至48小时一次;-翻身或移动患者时,确保尿袋不受压迫或扭曲;-注重患者个人卫生,定期清洁阴部和尿袋连接处。
2.留置尿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至少两次清洁尿袋和尿袋连接处,使用清水和无刺激性润肤剂或肥皂来清洁;-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洗涤液或肥皂为患者进行泡浴,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定期清洗尿管,使用生理盐水或温水进行冲洗;-定期更换尿袋,通常为24至48小时一次;-每天观察尿液的量和颜色,并记录到护理记录中;-每天至少观察一次尿管和尿袋连接处的固定器是否松动或脱落;-不要拉扯或移动尿管,以免引起不适或尿液倒流;-帮助患者保持尿液排空的位置,如抬起尿袋;-当需要进行活动或体位改变时,确保尿袋不受压迫或扭曲。
3.感染预防和控制:-手术前和插入留置尿管时,要认真执行解剖部位清洁和消毒;-每天至少一次检查尿液的颜色、浑浊度和异味,观察尿液中是否有血块;-定期清洁尿袋和尿袋连接处,使用无刺激性洗涤液或温水进行清洁;-定期更换尿袋和尿袋固定器;-避免尿袋接触地面或污染物,确保清洁且不受污染;-避免尿液倒流,患者应保持适当的体位;-床单和衣物要定期更换和清洗。
总的来说,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包括对留置尿管和尿袋的日常观察、清洁和更换,保持个人卫生和预防感染,并确保尿液的正常排空。
留置导尿护理总结引言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用于缓解患者因尿液排出困难或失禁而引起的问题。
对于患有膀胱功能障碍、手术后康复患者或需要临时管道引流的患者而言,留置导尿管是一项常规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对留置导尿护理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和介绍。
步骤一:理顺护理环境在进行留置导尿护理前,首先需要保证护理环境整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具体操作包括: - 洗手:护士应该在接触导尿管及相关护理用品之前,彻底洗手,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 建立无菌场:将所需的护理用品摆放在整洁、干燥的工作台上,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
步骤二:评估患者状况在留置导尿护理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膀胱功能和导尿需求。
评估内容包括: - 尿液情况:观察尿液性状、颜色、澄清程度等。
- 膀胱状况:检查膀胱是否有过度充盈或尿潴留。
- 导尿需求:了解患者导尿的目的和持续时间。
步骤三:准备导尿用具在进行留置导尿护理前,需要准备以下导尿用具: - 导尿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 导尿包:选择容量适当的导尿袋,确保连接良好,避免尿液溢出。
- 消毒剂:选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导尿管进行消毒处理。
- 干净的手套:佩戴干净的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步骤四:进行导尿操作进行留置导尿前,需要进行以下操作:- 倒立尿袋:打开导尿袋的负压排气孔,将导尿袋倒立放置,确保导尿管内无空气。
- 润滑导尿管:使用适量的润滑剂涂抹导尿管的前端,减少患者不适感和防止组织损伤。
- 逐渐插入导尿管:护士应轻轻地将导尿管插入患者尿道,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以防止插入过程中疼痛或出血。
步骤五:稳固导尿管成功插入导尿管后,需要进行以下操作以稳固导尿管: - 固定导尿管:使用适量的导尿管固定带或胶布将导尿管固定在患者的大腿上,避免导尿管的脱落或移位。
- 维护导尿袋位于低位:确保导尿袋位于患者以下的较低位置,以促进尿液顺利引流。
步骤六:定期观察和护理留置导尿后,护士需要定期观察导尿管和导尿袋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的尿液情况。
留置尿管护理常规留置尿管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主要用于解决尿潴留、手术前后尿液引流、监测尿量等问题。
然而,留置尿管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尿道损伤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
因此,正确、规范的留置尿管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留置尿管护理的常规要点:一、留置尿管前的准备1、评估患者在留置尿管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心理状态等,以确定是否需要留置尿管以及选择合适的尿管类型和型号。
2、告知患者及家属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尿管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物品准备准备好无菌导尿包、一次性尿袋、无菌手套、消毒用品、润滑剂等物品。
4、环境准备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有良好的照明条件。
二、留置尿管的操作过程1、患者体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膝外展,充分暴露会阴部。
2、消毒使用碘伏棉球依次消毒尿道口、小阴唇、大阴唇,自上而下,由内向外,每个棉球只用一次。
3、插管护士戴无菌手套,将润滑后的尿管轻轻插入尿道,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 5-7 厘米(女性)或 20-22 厘米(男性),然后向气囊内注入适量生理盐水,轻拉尿管有阻力感,表明尿管固定妥当。
4、连接尿袋将尿管与一次性尿袋连接,妥善固定尿袋,保持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逆流。
三、留置尿管期间的护理1、观察尿液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清亮,若尿液出现浑浊、血尿、脓尿等,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问题。
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尿管扭曲、受压、堵塞,定期挤压尿管,防止尿液沉淀堵塞尿管。
如果发现尿管堵塞,应及时冲洗。
3、尿道口护理每天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 2 次,保持尿道口清洁。
女性患者应注意清除会阴部的分泌物,男性患者应注意清洁包皮内的污垢。
4、尿袋护理每周更换尿袋 1-2 次,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留置尿管护理常规一、目的: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2.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使膀胱持续保持空盈状态,避免术中误伤。
3.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
4.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病人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5.为尿失禁病人行膀胱功能训练。
二、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①乳胶尿管气囊内一般注入10-15ml无菌溶液,硅胶尿管应根据尿管上注明的气囊容积注入等量的无菌溶液,轻拉尿管有阻力感,即证实尿管固定于膀胱内。
②使用“I”型胶布或导管固定器固定尿管,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避免接触地面。
③每周一次将气囊内无菌溶液排空,然后按规定容量注入无菌溶液。
2.尿管标识清晰,注明留置日期、时间,固定于尿管末端气囊注入支。
3.保持引流通畅:①翻身及下床活动时防止牵拉、滑脱、扭曲、受压及折叠。
②意识障碍、不配合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约束带约束,松紧适宜。
4.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手术后6小时内重点观察,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5.预防感染: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②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留置时间等情况选择合适型号、材质的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③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普通尿袋每周更换2次,抗反流尿袋每周更换1次;尿管的更换频率根据材质决定,一般硅胶尿管4周更换一次,乳胶尿管1周更换一次。
④每日用温开水会阴护理2次,保持尿道口与尿管清洁,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皮肤不良刺激及尿路感染机会。
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⑤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
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⑥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2000ml以上(包括口服和静脉输液等),稀释尿液,达到自身冲洗的目的。
⑦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拔管前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夹闭引流管,每3-4小时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
留置尿管照顾护士惯例之阳早格格创做普遍照顾护士惯例妥擅牢固1、气囊注火10~15ml可起到牢固效率.2、固导尿管及集尿袋矮于荣骨共同,翻身及出门历程中防止牵推战滑脱.3、急躁、短合做病员,遵医嘱给予拘束戴拘束单上肢,紧紧相宜.博科照顾护士定时瞅察1、瞅察尿流情况.查看贯串部位是可稀切,尿讲心有无溢尿.尿袋的位子,尿管有无直合、压迫、关塞、脱出.2、根据病情定时瞅察尿的颜色、性状,记录每小时尿量,结算12小时及24小时尿量.脆持引流利畅1、防止导尿管及引流管扭直、受压.2、引流袋末究矮于膀胱火仄,防止交触大天.3、应当使用部分博用的支集容器即时浑空集尿袋中尿液.浑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按照无菌支配准则,防止尿袋启搁活塞交触已灭菌的集尿容器防止熏染尿讲熏染的病本菌主要去自患者的尿讲心、导尿管与尿袋的贯串部位、尿袋的排尿心.1、安顿及调换导尿管必须按照无菌支配准则.2、脆持中阳及床单元浑净,每天2次中阳荡涤.3、定期调换尿管及尿袋,3天一次调换尿袋,14天调换导硅胶尿管.4、防止尿液潴留、顺流,搁置储尿袋时应矮于膀胱,并趁早创造导尿管扭直阻塞等非常十分情况.5、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合多饮火,每天2000ml到3000ml以稀释尿液.6、尽大概缩小导尿管与储尿袋交心的拆置次数.果此正在尿液浑明战无尿路熏染时,防止浑洗膀胱,也缩小尿路熏染机会.留与尿标本支集标本时应实止无菌准则.1、如果只需要少量的标本止尿液检测(尿惯例、尿培植),应正在使用消毒剂浑净导尿管交头后,用去针头的注射器从导尿管交头处抽吸尿液.2、如需洪量尿液标本,则从尿袋中抽与尿液.拔管导尿管革除时间根据病种、病情而定;1、危沉患者病情稳固后;2、肾益伤病情宁静后即可革除,回复自止排尿;3、膀胱破裂建补术后8~10日革除;4、前尿讲符合术后2~3周,后尿讲会阳复位术后3~4周革除健壮宣教1、背患者及其家属阐明留置导尿管的手段战照顾护士要领,使其认识到防止泌尿讲熏染的要害性.2、告知家属正在出门查看时注意没有要牵推,使尿管脱出.3、对付于急躁、短合做病员,告知其拘束的要害性,博得家属的明白及协同.。
留置尿管护理常规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留置尿管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妥善固定
1、气囊注水10~15ml可起到固定作用。
2、固导尿管及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翻身及外出过程中防止牵拉和滑
脱。
3、烦躁、欠合作病员,遵医嘱予以约束带约束双上肢,松紧适宜。
专科护理
定时观察
1、观察尿流情况。
检查衔接部位是否紧密,尿道口有无溢尿。
尿袋的位
置,尿管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
2、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记录每小时尿量,结算12小时及
24小时尿量。
保持引流通畅
1、避免导尿管及引流管扭曲、受压。
2、引流袋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
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尿袋开放活塞接触未灭菌的集尿容器预防感染
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尿道口、导尿管与尿袋的衔接部位、尿袋的排尿口。
1、安置及更换导尿管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保持外阴及床单元清洁,每天2次外阴清洗。
3、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3天一次更换尿袋,14天更换导硅胶尿管。
4、防止尿液潴留、逆流,放置储尿袋时应低于膀胱,并及早发现导尿管扭曲阻塞等异常情况。
5、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多饮水,每天2000ml到3000ml以稀释尿液。
6、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
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
留取尿标本
采集标本时应执行无菌原则。
1、如果只需要少量的标本行尿液检测(尿常规、尿培养),应在使用消毒剂清洁导尿管接头后,用去针头的注射器从导尿管接头处抽吸尿液。
2、如需大量尿液标本,则从尿袋中抽取尿液。
拔管
导尿管拔除时间根据病种、病情而定;
1、危重患者病情平稳后;
2、肾损伤病情稳定后即可拔除,恢复自行排尿;
3、膀胱破裂修补术后8~10日拔除;
4、前尿道吻合术后2~3周,后尿道会阴复位术后3~4周拔除
健康宣教
1、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
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性。
2、告知家属在外出检查时注意不要牵拉,使尿管脱出。
3、对于烦躁、欠合作病员,告知其约束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及
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