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1)
- 格式:pdf
- 大小:204.08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环,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能力。
语言艺术是指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表达的艺术,包括语言的表达能力、修辞技巧、语音语调等方面。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素养,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就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进行探讨。
一、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语文教学,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语言清晰、流畅、准确。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清晰地表达知识点,流畅地讲述故事和课文,准确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只有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还应该注意掌握不同的表达方式。
语文教师能够运用文字、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语文教师的修辞技巧修辞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技巧,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反复等多种手法。
修辞技巧的合理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运用修辞技巧,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解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比喻、排比等手法来描绘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在解释语文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强调某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修辞技巧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三、语文教师的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语言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语言的语音和语调的准确与美感。
语文教师的语音语调必须准确、标准,同时还要具有美感。
标准的语音语调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语音,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而美感的语音语调则可以给学生以愉悦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在审美理论中,所有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与诗有关系,根据中国古典审美理论,诗的最高境界是“有味”,即有“诗味”。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有味”,那就是“语文味”。
在语文课上,教师动人的语言至关重要,它有如一缕花香,让人沉静,让人动容,让人留恋,使语文课别有意味。
我一直为追求有“语文味”的课堂语言而努力着,略有所得。
一、精炼的开课语言“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精炼的开场语言能使一节语文课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学《看戏》,我的开场语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海茫茫的剧场安安静静,大幕已经拉开,演员陆续登上了舞台,最精彩的演出就要开始。
想不想去看看?”仅寥寥几语,简明扼要,回顾了上节课所学,拨动了学生心弦,将学生带进文本学习的情境,对新课充满期待。
上《黄河的主人》一课时,我的开场白是:“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中国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黄河。
”这句歌词简短而有力,熟悉而深刻,将我们的思绪引入深远,为主题的升华埋下伏笔,注定了这节课的不平常。
这两个课例的开课语言非常简炼,每一个字用得恰到好处,没有多余的话,甚至没有多余的一个字,这是一节好课良好的开端。
二、精到的过渡语言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完成的目标不止一个,课堂教学是由好几个部分组成。
过渡语言是一座桥梁,承上启下。
它要连贯、自然、吸引人,否则就很有可能立刻让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气氛之外,降低或打消学生的听课兴趣。
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引导学生品味到老天鹅的品质后,我是这样过渡的:“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众天鹅被老天鹅的举动惊呆了,当它们看到冰层一条条地裂开了缝,就渐渐地醒过来了……”虽是一句过渡语,却扣人心弦,它感动着学生,也感动着我自己,它是有生命的,我和学生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
三、精妙的提问语言“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论文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论文新课程改革理念中较为鲜明的一个变化,应该是教师话语方式的转变。
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亦须明确。
一节语文课,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说多少,这都是课前要充分考虑的内容,这也是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所谓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
那么,语文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一、言之有“路”每节课前,对本节课的大致内容要做到胸有成竹。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一次成功,或者接近成功,还有待课前的模拟“演练”。
从毕业踏上工作岗位起,教师每天备课都会分几步走:先熟悉文本,了解教学内容;参阅相关资料,请教有经验的教师,融合自己的思考感悟,在备课笔记中形成详案;接着由繁到简,将详案梳理成提纲式的简案,理出大致思路;最后再由简到繁,在脑海中实时“预演”简案思路,有时还会自言自语、自问自答。
根据预设的时间长短,增删内容、调整思路。
所以每次上课铃响之前,教师都会处于一种紧张的备课状态。
现在想来,这样的紧张是值得的,正是这一次次的紧张为工作之初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言之有“情”与数、理、化严密的逻辑性相比,语文的人文味儿要浓一些。
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似乎更喜欢和符号、数字打交道。
在我们抱怨学生不听话的同时,或许也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可能是我们的专业情意还不浓。
所谓“专业情意”,即指从事语文教育的情感态度。
细细观察能发现,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
有一生挚爱语文教育的教师,像于漪、钱梦龙等;有将语文教育作为维持生计的教师;也有不得已而误将语文教育当作职业的教师。
于漪、钱梦龙视语文教育为自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们是中国语文教育的脊梁。
这份专业情意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责任。
1.激情投入,以情带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
论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
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达意及情的准确性准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
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
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
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
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自己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讲解《风筝》,学生大都能感受到笼罩全篇的浓浓的“悲哀”,但他们眼前看到的只是“我”因“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无法补过的“悲哀”,我在准确深入地分析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我”对中国儿童教育制度的“悲哀”,对儿童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深沉感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了文章中的情感。
二、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语文课要想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除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外,授课语言的形象性是关键。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对于语言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水平,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
本文将从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入手,探讨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应当具备的内容及其培养方法。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求其能够用精准、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
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语言来向学生传递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语文教师要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概念,让学生易于理解。
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还要具备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通过语言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引导学生认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文学修养。
文学修养是指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
语文教师首先要积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文言文、现代小说、散文等,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教师要善于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传授。
语文教师要能够通过文学作品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开展创新教学活动,突破教学常规,寻求更有效的教学途径。
在语言艺术方面,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并应用新的语言艺术手段和技巧,以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富有个性和特色。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批判精神。
语文教师要学会对语言进行批判性思考,不仅要善于欣赏和传承优秀的语言艺术,还要能够对语言进行辨别和评价,挑选出对学生有益的语言艺术素材。
语文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辨别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接受语言艺术熏陶的能够对语言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需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语言艺术是他们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本文将从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入手,探讨他们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他们需要有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把抽象的语文知识通过具体的语言讲解给学生听。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活泼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课堂上的内容产生兴趣。
通过言传身教,语文教师将语言艺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还表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上。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短剧表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段,给学生呈现更具艺术感的语文世界。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习的效果。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还能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得到体现。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学生的文字表达,还能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他们懂得如何通过用词、句式、排比等手法让文字更加生动、鲜明,让学生的作文更具有观赏性和感染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也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
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的阅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
他们可以向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参加一些语言艺术培训班,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
语文教师还可以多参加一些语文教学方面的比赛和活动,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
在这些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与其他语文教师交流经验,吸收他们的优点,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良好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S OCCUPATION2013 01118方法KILLS等完整工作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学到习惯知识与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又有利于良好职业态度的树立。
比如外贸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建立商务关系、商品交易会、商务安排、商务谈判、询问价格、讨价还价、签订合同、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手续、运输保险、索赔等环节,教师可以针对能够提高学生口语沟通能力的部分,如报盘、还盘和商务谈判等外贸流程中最为重要的沟通部分,设定相关项目加以练习。
2.情景教学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商务环境中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其教学应有自己的特点,情境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强调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尤其强调人际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情景教学是种有效教学模式。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具有一定感情色彩、以形象为主导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在模拟场景中扮演和体验不同角色,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参与、不断思考,从而熟悉商务操作的各个流程,更能学会寻找需要的语言表达商务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情境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例如在接受商务英语谈判时,首先教师应针对所教授的内容设计相应的商务情境,并设计情境中所需要的人物,然后教师将全部人数按所需模拟的人数分为若干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随后教师应给予每组一定时间准备,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应给予相应指导。
最后小组模拟阶段是整个情境模拟的关键一步,这一步骤是情景模拟的运作。
各个小组轮流演示模拟项目成果,模拟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总结本次模拟,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评议,评分方法上可以采用小组内部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关于教师评价,要提供总体评价意见,并反馈给学生,达到指导的作用。
商务英语口语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将语言和沟通技巧的学习过程变成实践演练实际工作过程,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基本商务英语口语,而且通过对语言知识介绍和口语沟通技巧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极大地提高在商务活动交流的效率和个人素质提高。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语言艺术修养的重要责任。
在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功底,以及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
本文将就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展开探讨,从文字表达、课堂教学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展示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语文教师的文字表达是语言艺术的重要体现。
语文教师需要具备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才能够在教学中将知识传授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启发。
文字表达不仅意味着语言运用的熟练,更需要有情感的渗透和思想的准确表达。
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时,准确地把握用词的韵律和音乐感,在书写教案和批改作业时用简洁有力的表达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只有文字表达得当,才能够让语文教师所传达的信息清晰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体现。
语文教师要求能够在枯燥的知识点中融入生动的语言,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教师应该擅长讲故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古文诗词,让语文氛围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弘扬。
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用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触动学生的心灵,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展现语言艺术的最佳平台,只有经过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语言的方式,才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语文教师的艺术修养是语言艺术的内在追求。
艺术修养是语文教师内心深处的熏陶和滋养,其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欣赏文学作品,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这样才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语文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文学知识和扩展自己的文化视野,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表现出内涵和高度。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不仅是对学科自身的追求,更是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语言艺术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不仅仅蕴含在教学过程中,更融入到了语文教师的日常生活中。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引路人。
他们的语言艺术不仅是指他们在语言运用上的功力,更是指他们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表现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能够使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形象的语言比喻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僻词汇,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来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还体现在他们批改作业和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语文教师应该在批改作业和指导写作中注重语言的优美与规范。
他们应该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夸奖学生优秀的作文,用细致入微的语言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应该能够让学生在接受批改和指导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激发他们对语文写作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还体现在他们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
语文教师应该能够用准确、清晰、丰富的语言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情况,明确学习目标,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应该能够在与学生及家长交流中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进师生之间的亲近感。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乎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修养,更关乎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素养提升。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努力成为一名言传身教的好老师。
【2000字】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到您,也欢迎您提供更多的信息。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引路人,他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指用语的美和表达的技巧,它包括语言的准确、美观、生动、细腻等方面。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素养,并能够将其传授给学生。
语言准确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
语言准确是指用词准确、语法正确、表达明确。
教师应该通过精心准备的讲稿和丰富的语言积累,确保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如何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和模棱两可的句子。
语言美观是语文教师的追求。
语言美观是指用句的美、词的美、章法的美。
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语言更具艺术感。
通过赏析经典名篇和优秀作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敏感度。
语言生动是语文教师的追求。
语言生动是指用语的生动、形象、丰富。
教师应该通过引用故事、描写细节、运用对比等手法,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名著、优秀作品,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从而使其自己的语言也更具生动性。
语言细腻是语文教师的追求。
语言细腻是指用词恰当、表述细致入微。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恰如其分的词语来描述事物,让学生能够更加细腻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感受。
教师还应该通过学习修辞、修饰等技巧,让学生的语言更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很重要的,他们通过自己语言艺术的修炼和传授,使学生掌握准确、美观、生动、细腻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语言榜样。
论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李兆群(常德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常德415000)摘 要: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指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以完美的语言为手段,去实行语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和一定的语文水平的技能技巧。
其基本特征是:文化的负载性、描述的文学性、表达的情感性、表述的规范性、运用的多样性。
运用时要富有美感,要协调一致,要灵活多变。
关键词: 语文教师;语言艺术;文化y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89X(2000)05-0100-04Speech Art of Teachers of ChineseLI Zhao-qun(Department of Chinese,Changde T eachers University,Changde,Hunan415000,China)Abstract: Speec h art of teachers of Chinese is a kind of skill and technique shown by means of perfect speech in Chinese teaching activ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ing rules and aesthetic principles,which aim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Chinese at a higher level.It is characterized by cultural transmission,literary de scription,emotional expression,standard formulation and diverse utilization.Sense of beauty,coordination and harmony,and flexibility and diversity are required in prac tice.Key words: teacher of Chinese;the art of speech;culture一艺术是个极富魅力的字眼。
语言艺术堪称教学艺术之最。
我国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曾对教师的语言作过精辟的论述。
礼记学记!有这样的记载:要求教师的讲解做到∀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
意思是说,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显达易解;要小处见大,精微优美;要精选譬喻,以明事理。
孟子尽心下!中写道:∀言近而旨远,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强调的就是高超的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艺术是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 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是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以完美的语言为手段,去实行语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和一定的语文水平的技能技巧。
如果我们把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比作钥匙,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比作春雨,它能滋润学生的心田;比作春风,它能拂得学生心智激荡;比作火炬,它能照亮学生的未来。
夸美纽斯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老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在教学语言艺术的殿堂里,由于教师不断释放语言艺术的灵光,学生会感受到一种浓厚的语言艺术氛围,会感受到情绪的高度愉悦,从而沉浸在如鱼得水、海阔天空的美好意境中。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由教育工作的性质和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的。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
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语文教师理所当然更要把握∀语言#这个最重要的工具。
这个∀工具#的实际意义之所以能充分体现,就在于语文教师对它不断进行磨砺而使其闪耀出艺术的光辉。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舞台上演出培养人才的成功之剧,就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语言艺术的成功运用。
二语文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上要能显示出如下基本特征:(一)文化的负载性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特征是其文化的负载性。
新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2000年9月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Sep.2000第25卷第5期Journal of Changde Teachers Universi ty(Social Science Edi tion)Vol.25No.5y收稿日期:2000-07-06作者简介:李兆群(1937-),男,湖南常德人,常德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
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就揭示了∀语文#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关于∀文化载体#这一论断写进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和发展。
同时∀文化#与∀人文#是紧密联系着的。
∀文化#特指教育、科学、文艺等精神财富。
∀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所谓人文教育,即由文化到人的教育,它比通常所提的思想教育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就是说,∀理想、信念、人格、情感、性格、心理品质#等也蕴含其中。
因此,语文教育要高度重视文化意蕴和文化精神的发掘和阐扬。
基于这一认识,语文教师在组织和运用教学语言时必须着重考虑以下两点:1.拓宽文化视野,力求从文化的视角和取向来阐释和讲析课文。
高中教学阶段,更要讲究文学意味,更要突出文学、文化精神和特征。
在分析教材时,要避免从单一的政治角度进行考察和∀泛政治化#的倾向。
比如读解 阿Q正传!,从政治的角度考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阿Q与赵太爷属于两个阶级,二者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其间的对立与冲突十分尖锐。
显然,这种读解易于形成公式化;如果从文化的角度阐述,就会发现,阿Q与赵太爷文化心理上的内在一致性:阿Q 同样具有∀主子性#,也决不放弃统治别人、凌辱别人的机会。
而赵太爷失意的时候也是奴性十足。
实质上,阿Q与赵太爷具有同样的封建性和劣根性等农民心理。
鲁迅抨击的正是民族的这种劣根性,即失意时逆来顺受,甘于屈辱,得势时则以强凌弱,在兽面前显示出∀羊#性,在∀羊#面前显示出兽性,惟独缺少个性和主体性。
[1]2.在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语文教师的语文应该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应该成为密集型文化信息的载体。
在运用语言时,一方面要反映语文教材中所包罗的人类文化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另一方面要通过自身语言的文化底蕴(所承载的各种文化因素和社会文化信息)和个性色彩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更好地感化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文化气质。
(二)描述的文学性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虽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但因为语文教师所教的作品大多属于∀文学#一类,加上语文教学本身的实际需要,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与∀文学#融合,使之带有文学性或者说文学语言色彩。
学生要学习语言,固然离不开教师所教作品中文学语言的影响,但也离不开教师语言文学性的熏陶。
作品的语言好,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好,学生所受影响则是∀正数#相加;作品的语言好,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却不好,学生所受影响则会因其∀负数#而递减。
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文学语言讲文学作品,力求在语言上使学生备受其益。
如果语言过于粗俗,太不讲究,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似乎是大为逊色的。
事实证明,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文学素养高,就会使语言艺术大放异彩。
学生听课会因之而全神贯注,往往会感到∀惟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
有位学生曾这样由衷地称赞他的语文教师于漪:∀我们这些做学生的和她一接触,便感到她有一种吸引力。
她的和颜悦色的教态,清晰有条理的思路,妙趣横生、活泼生动的谈吐,好像信手拈来而实在是深思熟虑的语言,似山涧清泉,淙淙,潺潺流过,会一下子抓住你的心。
#学生的赞美,直接道出了于漪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文学语言的特点和作用,也间接道出了学生对老师使用文学语言的热切希望和需求。
下面不妨让我们看一看于漪老师运用文学语言教学的两个示例:教朱自清的 春!,在起始环节中,于老师说: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 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春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色描绘春色,歌颂春天。
∃∃[2]教杨朔的散文 茶花赋!,在分析∀心都醉了#时,于老师这样说:∀醉#,是传神之笔。
二月的南疆,花红水绿,春意盎然。
作者离开异国他乡,踏上春光明媚的社会主义国土,怎不像喝了葡萄美酒一样,甜美、喜悦、兴奋、陶醉?∀醉#,是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在这里却很不平常,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满腔热情满腔爱∃∃所以,∀醉#字用得绝妙,含义丰富,表现力强,在气势上牵动全篇。
作者置身于花的海洋中,沐浴在祖国的大好春光里,饱享着祖国现实生活的美,怎不∀心都醉了#?[2]这两段话的共同特点是描述性强,∀带彩#的语言十分鲜明突出。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者具有高度的文学语言素养。
从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中,我们会感到,教师的教学用语对学生有一种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以说,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修养的文学性、艺术性越高,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力量也就越大。
(三)表达的情感性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和一般语言有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它必须具有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感性。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强调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是因为:1.从语文教学的目标来看,其中有情意目标。
所谓情意目标,就是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的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是语文教学所肩负的独特使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感情的激荡,造成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过程中去求真、崇善、爱美,从而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
2.从语文教材的特点来看,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语文课中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生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有位语文教师成功地教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后情不自禁地说,他的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
这就说明语文教材中的∀情#,有着∀感人心#的特性。
因此,语文老师必须∀披文以入情#,使教学语言∀情#寓其中。
3.从语文教师的传情作用来看,语文教学中的∀三情合一#即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的同步流转,高度融合,要由教师的思想感情起中介作用。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应作传情人。
以火去点燃火,以心去发现心。
教师讲课极富感情表现力,充分发挥思想感情的中介作用,就会使学生的感情不断升华,并且促成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向理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