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半细毛羊产业发展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47.41 KB
- 文档页数:3
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威宁县绒毛用羊产业发展情况赵梅(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地建设工作站,贵州威宁556310)摘要:威宁县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县,2007年被贵州省列为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县,2009年又被列为贵州省百万只羊基地建设县。
近年来,全县大力发展半细毛羊的选育、培育和开发利用工作,以威宁县种羊场和高原草地试验站为主要的半细毛羊生产基地,在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毕节综合试验站关心和支持下,威宁县半细毛羊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威宁县;绒毛用羊;产业1产业发展现状1.1养殖现状半细毛可制成人们生活普遍需要的优质毛线与细绒线,长、匀、美观、结实、耐用,也是纺织长毛绒和针织品的重要原料,同时,半细毛羊兼有良好的产肉性能,具有饲养周期短、耐粗饲、耐寒等优势,在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持下及越来越旺盛的市场需求下,本县半细毛羊产业形势日趋见好,养殖户对半细毛羊的养殖也更加有积极性。
半县半细毛羊良种主要为贵州半细毛羊与考力代羊,截至2018年底,全县有半细毛羊养殖户3700余户,存栏120000只,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5%。
1.2基地建设威宁县目前的半细毛羊养殖场主要为威宁县种羊场和高原草地试验站,威宁县种羊场以养殖贵州半细毛羊为主,高原草地试验站以养殖考力代羊为主。
威宁县种羊场始建于1956年,全场占地面积667万hm2,与占地2.67万hm2的百草坪天然草地相邻,有人工草场350.3hm2,有漏缝地板羊舍0.7万m2、分羊栏600m2、公羊舍200m2、采精分装输配室32m2,常年存栏半细毛羊1200只以上。
种羊场始终把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作为重要目标,实行“以场带户”方式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提供种羊、技术指导、示范带动,从2011年发展农户38户,到2017年带动发展周边团结村、高峰村、新发村等村农户共368户1800多人。
农户户均饲养种羊30只,实现养殖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2020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田可川1*,肖海峰2,田月珍1(1.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本文主要从我国羊毛羊绒产量、进出口量、毛绒价格、养殖成本及国内外绒毛用羊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对2020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绒毛用羊;毛绒产量;毛绒价格;技术;趋势;建议中国分类号:F326.3;S82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10218-051 2020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特点1.1 细羊毛产量小幅下降,半细羊毛、羊绒产量小幅增加根据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团队在内蒙古、陕西、山西、贵州和甘肃等绒毛产区的抽样调研数据,2020年细羊毛产量小幅下降,半细羊毛、羊绒产量小幅增加。
其中,细毛羊调研地区(内蒙古乌审旗、甘肃天祝县、永昌县及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细羊毛产量合计为6 573.00 t,比2019年减少0.64%;半细毛羊调研地区(贵州赫章县、大方县和威宁县)半细羊毛产量合计为512.42 t,比2019年增长5.75%;绒山羊调研地区(陕西横山区、山西岢岚县和隰县)羊绒产量合计为1 099.30 t,比2019年增加2.56%。
1.2 羊毛、毛条进口量、出口量均同比减少,羊绒进口量、出口量均同比增加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我国羊毛、毛条进口量累计为18.32万t,比上年同期减少24.93%;羊毛、毛条出口量累计为4.12万t,比上年同期减少14.43%;羊绒进口量累计为5 849.15 t,比上年同期增加3.02%;原绒累计出口量为18.80 t,上年同期为0。
羊毛、毛条进口量同比减少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澳大利亚羊毛减产等因素影响,国内毛纺企业羊毛原料采购量有所减少,导致羊毛进口量减少。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10期进行部署和安排,落实防疫经费和处理经费,督办防疫进度和调配疫情处理相关人员;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防疫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情况的收集、上报。
镇动物防疫站应按照与镇政府签订的《防疫目标责任状》的要求,具体负责防疫工作的实施、技术指导、防疫登记,参与处理所辖区域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等工作。
镇政府应对各村制定防疫考核指标,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村组干部工作责任制考核,严格奖惩。
防疫时,各村必须安排1名干部带队,负责协助动物防疫,免疫证的填写发放以及防疫登记和消毒等工作。
防疫员按照规定的防疫要求具体实施防疫,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
【责任编辑:刘少雷】摘要文章阐述了国内外细毛羊产业现状、趋势和甘肃省细毛羊产业发展历史、现状;指出了甘肃省细毛羊产业存在的问题:优质细毛羊较少、羊毛品质及档次不高,细毛羊繁育体系不健全,羊毛价格不合理,饲养管理水平与技术推广落后,草场不同程度地退化、沙化,细羊毛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提出了发展对策:加大对细毛羊产业扶持力度,明确育种方向与目标,加快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种选育和扩繁进程,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加强细毛羊产业体系建设。
关键词细毛羊产业;现状;生产性能;发展对策;甘肃省甘肃省细毛羊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陈元德文亚洲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甘肃肃南7340311国内外细毛羊产业现状及趋势当前,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阿根廷等都是羊毛生产大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羊毛产量逐年下降,但是世界细毛羊向细型、超细型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细度66支以上细羊毛需求增大,价格也远高于一般羊毛。
目前,我国羊毛生产居世界第二位,但细羊毛约生产12万t ,仅能满足市场20%~30%的需求。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养羊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是很落后的,既没有数量,更无质量可言,育种工作可以说是个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和大面积的杂交改良工作。
首先于1954年培育出“新疆细毛羊”,随后又相继育成了东北细毛羊、敖汉细毛羊、甘肃高山细毛羊等。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3期摘要本文对国外细羊毛产业现状及趋势进行了阐述,对我国细羊毛生产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品种选育与推广、推行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转化力度、实现羊毛生产科学管理、合理谋划育种方向、加大草原保护力度等发展途径。
关键词细羊毛;生产现状;健康发展;国内外我国细羊毛生产现状及健康发展途径李岩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兰州730000收稿日期:2017-12-22李岩,女,1985年生,畜牧师。
细毛羊在草食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我国中西部广大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羊毛呈现“三多一少”的情况,即羊的头数多、毛纺产量多、进口羊毛多,自给率少。
截至2016年,我国的优质细羊毛产量仅为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0%,是世界羊毛大国澳大利亚的30%,年产优质细羊毛仅为12万t 左右,与毛纺所需的35万t 相差甚远。
羊毛目前一直成为我国依赖进口的大宗畜产品,国产羊毛在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毛纺工业的需求,还不能与国际上的澳毛相竞争[1]。
我国细羊毛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产羊毛毛丛长度偏短,油汗偏少,色泽偏黄,羊毛受污染严重,净毛率低,草杂、异性纤维、粗腔毛含量高,套毛质量差异大,混等混级现象严重等。
另外,值得引发“羊毛人”深思的是,当前我国的羊毛生产整体质量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够,相对于澳大利亚等羊毛生产强国来说,在羊毛生产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低,缺乏羊毛价格的“主导力”。
1国外细羊毛产业现状及趋势细羊毛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天然纺织纤维之一。
当前,随着我国纺织行业的不断推进式发展,羊毛开始在现代纺织工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现实作用。
世界羊毛行业亦开始全面快速推进式发展,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百个国家开展了羊毛工业。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阿根廷等都是相对较为重要的羊毛生产国。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世界上较为重要的6个细毛羊生产国,中国、乌拉圭、南非、阿根廷及澳大利亚、新西兰主要都分布在自身所处半球的南北纬30°左右。
新疆细毛羊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措施陈开阳,苗启华,王际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局,乌鲁木齐 830002)1 新疆细毛羊地位突出,发展意义重大111 历史上细毛羊发展最早,水平最高,规模名列前矛新疆在30年代开始细毛羊杂交改良,1954年育成了我国第一个细毛羊品种———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羊,结束了我国没有细毛羊品种的历史。
1972年育成军垦细毛羊,1985年育成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和新疆军垦型),1989年建成垦区中国美利奴羊繁育体系。
中美羊育成及其繁育体系建立,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种羊基地,累计向区外、国外提供种羊30余万只,羊毛累计提供近百万吨,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促进了毛纺工业的发展。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疆细毛羊已发展到1100多万只,细毛单产约315~318kg,其规模、生产水平和羊毛综合品质均居全国首位。
112 新疆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养羊业是新疆畜牧业的主体1999年末全疆牲畜存栏4396154万头(只),其中羊占全区牲畜总数的81171%,绵羊毛61496万t,羊肉33157万t。
1998年新疆存栏羊数占全国养羊总数的12181%,绵羊占全国的22196%,绵羊毛占全国的22147%,羊肉占全国的13185%。
充分反映出养羊业不仅在自治区畜牧业中,同时在全国养羊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时期,突出细毛羊的发展对新疆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满足当前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全国毛纺工业380多万绽,年需净毛约30万t,而我国所产羊毛原毛不及30万t,仅能满足40%左右,尤其是高支细毛几乎全靠进口。
1997年进口31万t,花费外汇十数亿美元。
历史上新疆羊毛一直畅销,年代以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轨,由于无序竞争,中间环节无视国家羊毛分级收购标准,同时沿海毛纺工业档次升级,原料要求苛刻,外毛从各种渠道进口,导致国毛市场疲软,价格下跌。
绵羊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绵羊毛概述绵羊是常见的饲养动物。
身体丰满,体毛绵密。
头短。
雄羊有螺旋状的大角,非常有威严但其实是起好看的作用,雌羊没有角或仅有细小的角。
毛色为白色。
根据生产方向分类,绵羊可分为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裘皮羊、羔皮羊、乳用羊以及肉用羊。
绵羊毛是一种天然动物毛纤维。
具有角质组织,呈现光泽,坚韧并有弹性。
通常指绵羊毛,因其产量高、种类多,可生产多种毛织品,是主要的毛纺工业原料。
根据毛的粗细,可以分为细羊毛、半细羊毛以及粗羊毛三类。
二、绵羊毛行业发展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1-2015年我国绵羊毛产量呈现增长趋势,从38.65万吨增长至41.31万吨,增长幅度为6.9%,而从2015年开始,我国绵羊毛产量逐渐下降,从41.31万吨下降至34.11万吨,下降幅度达到17.4%。
三、绵羊毛细分行业发展现状细羊毛以及半细羊毛整体上都呈现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十年的最高产量为2011年的13.29万吨,而2019年我国细羊毛产量为10.9万吨,对比2015年下降了18%。
而半细羊毛近十年的最高产量为2016年的13.8万吨,2019年的产量为11.33万吨,对比2016年下降了17.9%。
四、绵羊毛产量下降原因分析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化纤产量的不断上升,取代了毛纺织品,使得对于绵羊毛的需求不断下降。
化纤产品对比绵羊毛具有物美价廉,生产周期短等许多优势,因此化纤未来毛纺织品需求量逐渐下降是必然趋势,受此影响绵羊毛的产量也将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对于肉制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因此绵羊养殖将以肉用羊养殖为主。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我国绵羊存量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绵羊毛的产量却处于下降趋势,支撑绵羊存量上升的主要是肉用羊的养殖量不断上升。
贵州半细毛羊保种选育实效分析摘要在保持品种被毛细度的基础上,组织羊群继续开展半细毛羊的杂交选育工作,强化统一了被毛类型、提高羊毛细度、长度匀度,增加密度,缩短世代间隔,加速遗传进展。
推广培育中的贵州半细毛羊,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转移,为提高养羊业和经济效益服务、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及进一步选育提高、扩大数量、育成新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贵州半细毛羊;保种;选育;效果贵州绵羊属藏系山谷型粗毛羊,个体小,产毛量少,异质毛被,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贵州半细毛羊的培育经历了36年的时间,包括杂交改良、育成杂交、横交固定和自群扩繁阶段,找出了最优杂交组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随着贵州半细毛羊的推广应用,在贵州省畜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羊毛市场的低迷状态,贵州半细毛羊的培育工作也随之停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集体羊群已分散到千家万户。
根据山区农户居住分散、户养1~2只绵羊的特点,结合毕节市自然生态条件,进行专题研究,探寻在扶持专业户养羊中,推广培育中的贵州半细毛羊,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转移,组织羊群继续开展半细毛羊的杂交选育工作,通过提纯复种,选育出与贵州省环境条件有较好适应性、产品符合毛纺工业需要的毛肉兼用型贵州半细毛羊,为全省提供优良品种羊,推动绵改事业继续深入的向前发展,为提高养羊业和经济效益服务,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1-4]。
1 生产性能与羊毛品质提高通过对威宁种羊场、马干山牧垦场和赫章兴发乡等地内培育中的贵州半细毛羊现有水平的分析,并分别与贵州半细毛羊育种指标和全国考力代理想型羊鉴定标准间进行比较的结果,说明其主要生产性能和羊毛品质大部分场都已超过或达到了前者育种指标的要求,而与后者鉴定标准间仍存在一定差异。
但从贵州省牧草种籽繁殖场利用人工草地试养绵羊的效果及其与上述育种指标和鉴定标准间比较的结果来看,不仅大大超过了省内育种指标,而且仅除成年种公羊体重一项较代外,其他各项也都超过了全国鉴定标准的要求。
半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管理半细毛羊是中国的一种珍贵的羊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半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和有效管理其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了解半细毛羊的遗传特征是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对半细毛羊的基因组、染色体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其遗传特征、亲缘关系以及潜在的遗传问题。
同时,也可以根据遗传特征进行选择育种,促进羊种的进化和改良。
其次,建立半细毛羊的种群保护区和种群监测网络,是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种群保护区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助于保护半细毛羊的遗传纯度和基因多样性。
同时,建立种群监测网络可以实时监控各个种群的数量、分布和遗传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三,完善半细毛羊的品种登记和追溯体系,是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品种登记可以确保半细毛羊的纯种性和品质稳定,防止其他品种的杂交和混入。
同时,建立追溯体系可以了解半细毛羊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确保其产品质量和安全。
此外,开展半细毛羊的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也是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半细毛羊的绵羊毛和羊肉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提高其经济价值,增加保护和管理的可持续性。
同时,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提高半细毛羊的养殖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该羊种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保护和管理半细毛羊资源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可以共同研究半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和资源管理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进半细毛羊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保护和管理半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和资源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需要通过了解遗传特征、建立种群保护区和监测网络、完善品种登记和追溯体系,开展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共同保护和管理好这一珍贵的羊种资源。
只有确保半细毛羊种群的健康繁育和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对其遗传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