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水利发展新机遇推动水文事业新跨越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发展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几点思考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长江水利的发展现状 (2)1. 长江水利的重要性 (4)2. 当前长江水利发展的状况 (5)三、新质生产力在长江水利中的应用 (6)1. 信息技术在长江水利中的应用 (8)2. 节能环保技术在长江水利中的应用 (9)3. 现代管理科学在长江水利中的应用 (10)四、发展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思考 (12)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13)(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14)(2)培养高素质人才 (16)(3)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 (17)2. 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 (18)(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9)(2)推进信息化管理 (20)(3)加强团队建设 (21)3.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2)(1)强化环保意识 (23)(2)推广绿色技术 (24)(3)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25)五、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策略 (26)1. 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27)2. 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29)3.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30)六、结语 (31)一、内容概述分析当前长江水利建设发展现状,评价传统模式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阐述实现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涵盖技术创新、生态保护、管理模式转型、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
探讨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效益和预期成果包括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恢复、保障水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期望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为长江水利建设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引,更好地发挥长江水利资源的重大作用,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长江水利的发展现状长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前,长江水利事业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与挑战,需要深入探讨和分析发展现状,以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省水文局党委书记xxx年全省水文工作会议讲话稿省水局党委书记年全省水工作会议讲话稿同志们: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水工作会议,就是要以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导,把握水改革发展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推行新举措,团结一致负重前行,努力推动安徽水事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总结回顾年各项工作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水利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水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五大发展行动,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服务提升建设加快管理有效改革加速,全省水事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一实现一大跨越。
在十个项目办和全省水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小河流水监测系统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我省水站雨量站站网密度增加了约倍,所有雨量水位测验项目均实现了自动测报,初步形成覆盖江河湖库布局较为合理观测项目齐全整体功能较为强大的水站网体系,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根据测算,我省中小河流水监测系统已产生水测报经济效益x亿元。
二取得两大突破。
一是水监测改革取得新突破。
年月,我省全面启动水监测改革准备工作。
经过两年的积极探索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年月《安徽省水监测改革实施方案》获省水利厅批复,宿州局编制完成宿州淮北两个测区水巡测方案并通过审查,水监测改革试点工作在系统内全面推进。
二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取得新突破。
围绕水站网水监测能力建设水情报预报水资质量监测水信息化等七个方面,编制完成《安徽省“十三五”水事业发展规划》,为推进“十三五”时期水事业发展指明目标规划路径。
三服务三个大局。
一是服务防汛抗洪大局。
面对年严峻汛情,省局及时启动水应急测报预案IV级Ⅲ级Ⅱ级响应,主动有效应对。
局直各单位扎实做好汛前准备水测报和情报预报工作。
滁州局汛前对水情系统进行更新升级,芜湖安庆局应急抢测队圆满完成应急监测任务,马鞍合肥局及时完成暴雨洪水调查工作。
年,全省水系统共施测流量x次,水测报效益达亿元。
2009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编2009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是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快推进的一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各级水利部门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在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利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全社会共落实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计划1702.7亿元(含南水北调143.0亿元),较上年增加6.1%。
分投资来源看,中央政府投资657.1亿元,较上年增加0.8%;地方政府投资785.4亿元,较上年增加12.3%;利用外资3.5亿元,较上年减少80%;国内贷款192.1亿元,较上年增加7.9%;企业和私人投资37.5亿元,较上年增加21.0%;其他投资27.1亿元,较上年增加3.8%。
分投资方向看,防洪工程建设投资744.2亿元,较上年增加12.1%;水资源工程建设投资732.6亿元,较上年增加2.6%;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投资66.4亿元,较上年减少20.7%;水电及专项工程投资159.5亿元,较上年增加12.1%。
全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592亿元(不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45亿元),比上年增加166.61亿元,增幅达39.2%。
其中:国家预算内拨款480亿元(含南水北调45亿元),较上年增加37.4%;水利建设基金12亿元,与上年持平;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0亿元,较上年增加20%;中小河流近期治理20亿元。
全年正式施工的水利建设项目10715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7821亿元,较上年增加17.1%。
当年中央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4593个,较上年增加26.1%,在建投资规模3340.6亿元,较上年增加2.2%。
当年新开工项目5992个,比上年增加35.6%,新增投资规模2048.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一倍。
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894.0亿元,较上年增加805.8亿元,增幅达74.0%。
水利部水文局局长xxx年水文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稿水利部水局局长年水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稿同志们:在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年水工作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结束。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作一简要总结。
一关于本次会议的主要收获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水利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水会议。
刘宁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年水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形势任务,明确了“深化水改革,全面提升水服务支撑保障能力”的目标和任务,部署了年水重点工作。
刘宁副部长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论述深刻,目标明确,任务具体。
部水局分别就防汛抗旱水测报水基础设施建设水监测改革及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大会交流发言特色鲜明启发性强,集中反映了一年水工作实践经验与成果,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
分组讨论发言踊跃气氛热烈,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普遍认为,会议安排紧凑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收获很大。
一是鼓舞了干劲,增强了信心。
会议总结回顾了一年的工作,各级水部门以新时期中央治水工作方针为指引,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提升站网功能和监测能力水服务能力行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水工作的良好开局。
刘宁副部长在讲话中,从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年水工作,成绩斐然亮点纷呈,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这是一份凝聚了全国广大水职工辛勤汗水的成绩单,是同志们共同奋斗的一份丰硕成果。
去年全国遭遇了年以最大洪涝灾害,与此同时各项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大家经受了重大考验,成绩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进一步鼓舞了干劲,增强了我们推进水事业发展的信心。
二是提高了认识,厘清了思路。
刘宁副部长的讲话围绕“深化水改革,全面提升水服务支撑保障能力”这个主题,从新时期治国理政新方略水利发展新举措和防灾减灾新要求等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明确提出了统筹规划改革创新强化服务的水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强调要科学谋划水发展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作用,努力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御科学水平和支撑能力。
在2023年全省水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事们:大家好!首先,我要对全省水文工作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肯定和衷心感谢。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的水文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乃至世界水文事业的发展中走在了前列。
这一切的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水文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是你们的辛勤耕耘,让全省的水文工作取得了如此显著和硕果累累的成果。
回顾过去,我们取得的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并且,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的水文工作只有站在未来的高度,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我们要继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工作做扎实、做实在,努力实现全省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
其次,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市场需求和落实中央政策,大力发展现代水文科技,并重点开展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更好的水文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推进水资源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最后,我要再次向全体水文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激情、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省水文工作的发展继续添砖加瓦,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我们的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水文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挑战。
全省水文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工作做扎实、做实在,努力实现全省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为保障全省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可靠的水文保障。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水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建立全省统一的水文数据库,实现水文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同时,建立数据挖掘模型,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指导,以及规范化的服务和监管。
把握水利发展新机遇推动水文事业新跨越摘要:水文即是抗旱防汛,水利建设和水力资源管理的“前哨”与“尖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报、整、算,而成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是人类防范自然灾害、控制洪水危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改善人水关系,构筑和谐环境的重要科学基础和技术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文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水利发展新机遇水文事业新跨越青龙县地处北温带,光照充足,气候宜人。
受海洋季风性气候影响,降雨和地表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721.4mm,年均来水量7.96亿m3。
降雨入渗形成第四季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喀斯特裂隙水也较为丰富,是发展农林畜牧各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1 水文气象1.1 气象特征青龙县地处中纬欧亚大陆东岸,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光充足。
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因此经常发生春旱。
夏季炎热,雨水集中。
经常因大雨造成山洪爆发,河水上涨,形成洪灾和泥石流。
秋季晴朗少云,气温适宜,平均昼夜温差在10℃左右。
冬季严寒干燥,降雪稀少。
最大冻土层深度在 1.10m一般年份冻土深度达0.8m至1.0m。
全县多年平均气温氏10℃℃~13℃。
1.2 降雨、径流降雨,青龙受燕山山脉和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雨量充沛,夏季多降大雨、暴雨,是河北省暴雨中心之一。
根据县内15个雨量站和县外8个雨量站降雨资料分析计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21.4mm,按全县3508.1km2面积计算,年降水量为25.31亿m3。
各流域径流量也分配不均,青龙县各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如下所示:(如表1)总之,青龙县各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总量为:县境内流域3508.1km2,年均降水量721.4mm县境内降水总量25.31亿m3,年均径流深226.8mm,县境内年径流量7.96亿m3,入境年径流量1.27亿m3,年径流总量9.23亿m3。
2 水文地质根据河北省水文地质分区,青龙县为山海关——马兰峪低山丘陵裂隙水亚区,出露地层以前震旦系为主。
水文现代化与水文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水文现代化是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水文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大力推动我国水文现代化,为我国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水文现代化的内涵、背景,对水文新技术进行简介,最后提出加快我国水文现代化的对策。
关键词:水文现代化;新形式;水温新技术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作为水文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把握好这一契机,乘势而上,加快建设步伐,加强管理,全面推进现代化。
所谓水文现代化是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水文信息为起点,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水文站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水文资料,用现代科技管理水文工作,全面提升水文信息服务整体水平,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支撑。
这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动态发展过程,体现了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1.推动水文现代化是的必要性水文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水旱灾害防御的安全性及良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快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补充完善水文监测网络;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需要构建与国家水网相匹配的国家水文站网;复苏河湖生态环境,需要以生态流量和地下水水量(位)水质监测分析评价成果作为依据;推进智慧水利建设,需要有实时动态水文信息作为基础支撑。
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都离不开水文的精准支撑和强力保障,水文现代化已成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
要实现“两个转变”,必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就要求水文部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水文监测站网的功能与布局;进一步加强水文监控工作,加强数据采集、数据传送等,以提升水文信息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信息传递的时间,尽量延长洪水的预测时间,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要围绕洪水调度、抢险救灾、灾后恢复等方面的需求,进行洪水预测和预测,为实现洪水资源化、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把握水利发展新机遇推动水文事业新跨越
摘要:水文即是抗旱防汛,水利建设和水力资源管理的“前哨”与“尖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报、整、算,而成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是人类防范自然灾害、控制洪水危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改善人水关系,构筑和谐环境的重要科学基础和技术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文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水利发展新机遇水文事业
新跨越
中图分类号:s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2)06(c)-0218-01
青龙县地处北温带,光照充足,气候宜人。
受海洋季风性气候影响,降雨和地表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721.4mm,年均来水量7.96亿m3。
降雨入渗形成第四季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喀斯特裂隙水也较为丰富,是发展农林畜牧各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1 水文气象
1.1 气象特征
青龙县地处中纬欧亚大陆东岸,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
分明,日光充足。
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因此经常发生春旱。
夏季炎热,雨水集中。
经常因大雨造成山洪爆发,河水上涨,形成洪灾和泥石流。
秋季晴朗少云,气温适宜,平均昼夜温差在10℃左右。
冬季严寒干燥,降雪稀少。
最大冻土层深度在1.10m一般年份冻土深度
达0.8m至1.0m。
全县多年平均气温氏10℃℃~13℃。
1.2 降雨、径流
降雨,青龙受燕山山脉和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雨量充沛,夏季多降大雨、暴雨,是河北省暴雨中心之一。
根据县内15个雨量站和县外8个雨量站降雨资料分析计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21.4mm,按全县3508.1km2面积计算,年降水量为25.31亿m3。
各流域径流量也分配不均,青龙县各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如下所示:(如表1) 总之,青龙县各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总量为:县境内流域3508.1km2,年均降水量721.4mm县境内降水总量25.31亿m3,年均径流深226.8mm,县境内年径流量7.96亿m3,入境年径流量1.27亿m3,年径流总量9.23亿m3。
2 水文地质
根据河北省水文地质分区,青龙县为山海关——马兰峪低山丘
陵裂隙水亚区,出露地层以前震旦系为主。
在隆起西部,构造线方向大体为东西向,到南迁安一带改为南北向。
与隆起的边缘,地下水以风化带裂隙水为主。
由于构造影响,往往有温泉分布。
就地下水储存条件划分,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潜水、喀斯特裂隙水等分布。
总之,青龙第四系潜水规律是:在沉积层上,主河流上游簿,中下游后厚,砂页岩层簿,灰岩层厚,在富水性方面,主河谷好,
支流差。
水位埋深,砂页岩层浅,灰岩层深,两者地下水贫乏,花岗岩层水量丰富。
3 水文事业新跨越
“十二五”期间,水文工作要以“大水文”观为指导,以全面提供水文服务保障为主线,以落实最严格的水文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城市水文”的内涵,彻底实现传统水文向“城市水文”的转变,将水文监测模式、管理体制、服务和支撑能力建设、水文队伍建设、水文科技建
设等工作做大做强,打造适合城市水文和水务特色的水文发展之路。
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加强水文监测体系建设
在站网布置上建立覆盖县(乡)两级行政区域的水量水质监测站点,建立并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节约用水、出境断面水量水质等主要指标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依据。
3.2 加大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设施保障能力
“十二五”期间,对原有站点进行标准化断面建设和改造,实现流量自动监测;为水文站点配备现代化水计量监测设备,加强城市雨
洪专用水文站的建设;在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增加报汛站点,并实现
自动监测;在岩溶水分布区,大型漏斗区,重要水源地所在区等重点区域补充地下水监测设施,提高水文监测站设施的保障能力。
3.3 加强水文管理体系建设
做到“市级管理规范、区县机构成立、法规制度落地、业务标准齐全”。
从管理、投资、政策、法规和技术保障等方面,研究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等措施。
3.4 加强水文服务体系建设
做到“根植水务、面向民生、面向社会、面向政府”。
在水务成果惠民过程中,水文要多提供好的“衍生品”。
4 结语
在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青龙水文不但要强化对水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支撑作用;不但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对水文信息的需求,在建设中国特色水文城市过程中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