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加剧,绿色建筑设计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绿色、节能、环保等建筑设计理念贯穿设计始终,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特点及原则进行探讨,对未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施;发展

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1 可持续发展理念

绿色建筑,即可持续的生态建筑理念,最早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概念就是指建筑在其全部的寿命周期内,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空间,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这样的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们便称之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真正地实现了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处,既满足了人们对舒适生活空间的追求,又很好的保护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1.2 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

任何建筑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物化表现,无不存在时代的烙印并反映时代特征,而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的综合作用又影响着建筑设计思想。从原始社会的巢居到现代的高层单元式住宅,从历代帝王的宫殿到现代的摩天大厦,从远古的“空间”建筑到现代的“智能建筑”,其设计理念都经历了无数的变迁,也涌现过一次又一次的建筑思潮,同时反映着

时代发展过程,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建筑历史史书。在走过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已经步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信息社会,面对社会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建筑设计理念及建筑特征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见表1)。

2 绿色建筑设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围绕后工业社会的诸多因素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思想,如伊安·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理论,西蒙茨的“大地景观”与“增长极限”设计理论;“形态与自然过程”与“生态循环”理论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则正是以上诸多理论的综合,可以肯定,“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必然成为今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其设计理念体现在多方面的,下面主要介绍3种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

3 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

3.1 注重环保原则

3.1.1 保护环境:保护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及水资源,防止大规模“人工化”,合理利用植物绿化系统的调节作用,增强人与自然的沟通;

3.1.2 利用环境:利用一切自然、人文环境和当地材料,体现建筑的地域性与文化内涵,注重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联络;

3.1.3 防御自然灾害:通过“可靠度”分析方法和优化设计实现“集约型”建筑使用过程。

3.2 注重节能原则

3.2.1 当地材料与环保材料:对自然材料的使用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宜,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3.2.2 降低能耗:按“环境承载容量”的原则建立建筑过程的“共同体”;

3.2.3 长寿命化:实用、耐久、抗老化,将近期建设与长久使用有机结合。

3.2.4 “低技术”:运用传统的“低”技术手段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3.2.5 “高技术”: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实现建筑人工空间环境和使用条件的改善是现代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方法。

3.3 注重低碳原则

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严峻挑战与后果时,低碳理念如潮而至。“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都意味着,降低碳排放是国际关注之大事,国家发展之大事,经济增长模式之大事,产业兴衰之大事。“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这是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对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在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形势下,中国让全世界瞩目。温室效应、气候异常、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影响着我们的

地球和生活时,绿色建筑设计行业也应该为全球的低碳经济作出巨大贡献。

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再到低碳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对建筑“可持续”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4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4.1 采用“外闭内敞”的总体布局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指出:“因为气候在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的建筑物和城市,首先是直接影响建筑物外表的阳光照射角度,遮阳设施,能量节约方式等问题。其次是间接影响:通过文化影响,由于气候对任何社会的礼节、礼仪及生活方式起决定性作用。在干热气候区,我们把热空气堵住并使之湿润,在这个过程中降低它的温度”。

4.1.1 “外闭”:即对外部气候环境的考虑,体现了设计中的“气候意识”;

4.1.2 “内敞”:体现了人们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这种标准单元即成为一个“模”,以独立的方式通过“组合”形成建筑群落的有机整体。

4.2 改善建筑结构

从生态建筑学的角度看,作为人“第三层皮”的建筑自产生之初就是为了庇护各种气候条件下人们的生活环境,但这种关系却往往受到人们思想观念和滥用技术的影响而被忽视,“顺天应人”的

良性循环受到破坏。所以形态的构成必须符合整体与城区环境,“外包式”绿色屏障即在建筑外围采取保温与隔热措施,形成建筑外部气候的屏障。这种构成方式对改善建筑室内环境有明显作用,对高寒与炎热地区更是难能可贵。

4.3 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

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认为:“只有根植于当地地理、文化环境中的本土建筑,才是一个社会建筑的真实表达。”运用人文主义思想探求地域特有的经验和技术,并科学的利用气候学原理,是建筑方式的本质所在。太阳能恰是我们可利用的自然能源。

4.4 复合式的空间布局方式

现今,人们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关注可归结为三方面:①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满足人体热舒适及健康要求);②尽可能地获得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的能耗);③最大限度地获得自然通风。三者之间互为影响,必须通过高效的人工技术达到积极要素之间的平衡。复合式空间组合方式也是人们对自然气候的反应,使人们根据不同季节进行垂直式生活转移,达到“自然舒适度”和节能的目的。

4.5 以科技手段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介于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微观环境,它的存在本身既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也作用于人类,并将持续地影响周围的环境和使用者的生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产生危害的发展”这一成为世界普遍接受的原则。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曾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