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第七章国际贸易的政策工具重点讲述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工具等第一节关税概述一、关税的含义和起源1、关税的含义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2、关税的起源3、关境与国境二、关税的特点和作用(一)关税的特点1、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2、关税是一种间接税3、关税的执行者是海关(二)关税的作用1、财政收入2、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三、关税的种类(一)依据征税商品的流向1、进口税2、出口税3、过境税(二)按征收关税的依据:正税和附加税1、一般附加税2、特殊附加税(1)反补贴税(2)反倾销税(3)差价税(三)按征税的优惠程度,普通税、最惠国税、特惠税和普惠制税1、最惠国税2、特惠税3、普惠制税(四)依据关税的征收方法,1、从量税2、从价税3、选择税4、混合税第二节关税的经济效应一、小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一)局部均衡分析1、价格效应2、生产和消费效应3、税收效应4、净福利效应(二)一般均衡分析二、大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1、贸易条件效应2、大国的净福利效应第三节关税结构一、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1、名义保护率的含义名义保护率是相对于有效保护率提出的。
世界银行研究保护结构时,给名义保护率所下的定义是:“对一商品的名义保护率是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2、有效保护率的含义有效保护率是指整个关税制度(其他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种给予净增值的影响。
具体地说,就是整个关税制度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有效保护率主要是关税制度(和其他保护措施)对加工工业的保护。
分析6:美国、欧盟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政策分析杨兴友、米世超、赵宇第八章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主要熟悉贸易政策概述、贸易政策的类型和贸易政策选择的内在逻辑等第三节国际贸易的政策实践第九章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重点分析贸易条约和协定、经济一体化与区域贸易集团的建立和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等相关知识分析7:我国对纺织服装进、出口的政策分析郑兆祥、赵彩、张寅江。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率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2.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现了()。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3.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抬头。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保护的是()A.幼稚工业B.成熟工业C.国内高度发展的工业D.夕阳工业6.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与自由贸易学说相对立的是以()为代表的保护贸易学说。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7.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A.保护国内的幼稚工业B.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C.获得贸易利益D.巩固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8.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各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的产品。
A.两优取重、两劣取轻B.两优取轻、两劣取重C.具有优势条件工业所生产D.具有劣势条件工业所生产l A 2 A 3 A 4 C 5 A 6 C 7 D 8 A二、多项选择题1.对外贸易政策由下述内容构成()A.对外贸易总政策B.进出口商品政策C.国别对外贸易政策D.自由贸易政策2.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是()A.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关税率B.经济贸易集团内部逐步取消关税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遍优惠制D.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缔结《洛美协定》 E.发达国家放宽进口数量限度,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3.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有()A.对外贸易总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C.进出口商品政策D.保护贸易政策4.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体表现在()A.保护本国的市场B.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市场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D.积累资本或资金 E.维护本国的对外政治关系5.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B.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非关税壁垒转向关税壁垒C.加强了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税行为D.管理贸易日益合法化、系统化E.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鼓励出口转向限制进口,促进商品输出6.为实现进口替代的目标,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保护和鼓励政策,包括()A.执行贸易保护政策B.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C.执行自由贸易政策D.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7.进口替代贸易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A.改善国际收支的困难B.使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C.促进经济结构的构造D.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立程度8.进口替代贸易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A.未能促进经济结构的改造B.加剧了国内的两极分化C.忽视了对基础工业,尤其是农业的建设D.未能改善国际收支的困难9.实行出口导向的贸易发展战略的国家主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有()A.在外贸政策上,主要是放松贸易保护,大力鼓励出口B.在外汇和汇率政策上,许多国家实行本币对外升值的办法C.在投资政策上,对出口导向的企业提供优惠D.在外资政策上,一些国家实施鼓励外国投资和自由化的政策10.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A.对外贸易增长加快B.增加资金积累C.不易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D.制造业的比重显著上升11.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的问题是()A.容易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B建立的工业自主性性C.债务负担加重D.对外贸易增长不快1ABC 2 ABCDE 3 BD 4 ABCDE 5 ACD 6 ABD 7 BCD 8 BCD9 ACD 10 ABD 11 ABC三、判断题1.汉密尔顿认为,新的工业在早期发展中效率不高,不能和经验丰富的外国生产商进行竞争,因而需要用关税壁垒进行保护。
第七章国际服务贸易政策(A)主要内容⏹国际贸易政策的回顾⏹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问题⏹服务贸易国别政策(一些国家对服务贸易的管制)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回顾政策工具政策目标1.主要的贸易政策工具2.主要政策目标保护幼稚产业论⏹基本论点:一些国家工业刚刚起步,像初生的婴儿,而其他国家的工业处于鼎盛时期,若自由竞争,前者必然会被扼杀。
如果政府实施一段时间的保护,则可能使新工业成长并有能力参与竞争。
主要理论有美国的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和德国的李斯特(Friedrich List)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保护衰退产业论⏹保护衰退产业主要是保护生产和就业。
例如美国对纺织业的保护。
据美劳工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7月美纺织成衣业平均每天有587人失业,单月失业人口达1.82万人。
改善国际收支⏹若出口<进口,则有逆差,反之是顺差。
顺差是外汇净收入的增加,逆差是外汇净收入的减少。
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
在WTO的有关谈判中,发展中国家保留较高关税的理由85%都来自平衡国际收支。
增加政府收入战略性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
⏹这种干预政策把市场竞争看作一场竞赛成博弈,双方的反应都具有¡°战略性¡±。
另一方面,象通信产品、计算机、飞机制造等知识密集性的高技术产业,存在外部经济,若一国对其扶持,将有利于这些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
其他贸易保护理论⏹国家荣誉,民族自尊,使用国产品的自豪⏹收入再分配。
关税的税负人是富人阶层。
对农产品的保护使国内农产品增加。
⏹国防。
经济安全。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政策工具1.服务贸易政策工具1.税收歧视⏹歧视性的国内税费,对外来服务征收过高或额外的税。
第一章绪论二、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和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B、汇率决定C、国际收支平衡D、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配置2、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
重商主义B。
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
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3、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A.企业B.个人 C。
政府 D.国家 4、生产者剩余是指()A.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B.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 C。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 D。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 5.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A.企业 B。
个人 C。
政府D.国家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二、单项选择题1、在绝对成本说和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 ) A、不变 B、递增 C、为零 D、递减2、关于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交换比价和国际贸易利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能进行B、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对两个国家都有好 C、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给两个国家带来的好处就相等D、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增加世界总福利 3、下列哪个理论不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的思想基础之上的()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D、用规模经济来解释贸易原因的新贸易理论 4、“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A、亚当?斯密B、赫克歇尔和俄林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 5、属于“贸易三角”构成部分的几何图形是( ) A。
国际比价线 B.提供曲线 C。
第七章对外贸易政策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一)贸易政策的定义: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按时期内对进出口进行打点的原那么、方针和办法手段的总称。
包罗以下几个因素:1.政策主体: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指各国当局。
2.政策客体:贸易政策尺度、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和个人。
4.政策内容:贸易政策涵盖的方面和内容5.政策手段:实施政策内容时所采用的对外贸易打点办法。
(二)目的1.市场目标:庇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物的出口市场;2.财产目标:庇护国内财产的开展,促进本国财产布局的改善;3资金目标:外贸活动应有助于为本国经济建设堆集成本或资金;4.整体目标: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和利益。
5.其他目的(三)贸易政策的构成1.总贸易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比方中国1949-1978年之间实施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的庇护贸易政策;1978中国提出鼎新开放,其贸易政策:开放型的适度的庇护贸易政策;比方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后有提出科技立国等2.商品和效劳贸易政策:按照总贸易政策、国内经济布局与市场供求状况针对不同商品和效劳别离制定政策。
3.国别、地域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国别政策是按照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域政策。
如过去西方国家制定的限制或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与军事有关的科技产物就是这种国别政策的表达。
我国过去首先开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已经成功入世,我国的对外贸易国别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方国外对中国的兵器出口的限制等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底子类型国际贸易开展的历史就是自由贸易与庇护贸易政策交替开展与变化的历史,这两种政策既彼此对立又彼此依存和彼此转化。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由贸易程度与庇护贸易程度也有所不同,纯粹的自由贸易和庇护贸易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不存在的。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一、单选题1、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 )A.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B.为资产阶级服务C.为世界各国服务D.为少数团体服务资本主义2、自由竞争时期美国和德国先后推行:( )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贸易政策C.新贸易保护政策D.超贸易保护政策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开始转向实行: ( )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贸易政策C.新贸易保护政策D.超贸易保护政策4、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于: ( )5.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5、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倡导( )A.贸易自由化B.保护贸易C.进口替代D.贸易区域化6、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
A.新贸易保护主义B.超保护贸易主义C.贸易保护主义D.贸易自由化7、早期的重商主义又称“重金主义”,其理论基础是()。
A.贸易差额论B.货币差额论C.比较成本论D.保护幼稚工业理论8、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倾向是()。
A.自由贸易B.贸易自由化C.贸易保护主义D.超保护贸易主义9、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西欧国家普遍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是()。
A.自由贸易政策B.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C.超保护贸易政策D.新保护贸易政策10、保护贸易政策,简而言之,即_________政策。
()A.奖出限入 B奖入限出 C奖励出口 D 限制进口11、只有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是增加一国财富的唯一源泉。
这是()的观点。
A.自由贸易主义B.重商主义C.超保护贸易主义D. 保护贸易主义12、欧盟通过()政策保护农产品。
A差价税B 流转税 C 固定税D 滑动税13、当今欧盟和美国()三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实力最雄厚的集团和国家。
A日本 B 德国 C 英国D瑞士14、通过实施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完全转变为以()的现代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