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

任志鹏 13108224

逆全球化

任志鹏13108224

摘要:纵观近现代历史,从地理大发现后,全球贸易一直在不断深度融合。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加深、直至今天的互相依存、难以分割。然而,本世纪初却有一种“逆全球化”的声音不断加强。且不提早前的欧盟,美国发起并主导TTP (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并排斥中国,中国发起“一带一路”试图链接欧亚大陆贸易,“东盟”从雏形到不断壮大,更有“金砖四国”等诸多“区域经济组织”。全球贸易从“由分到聚”再到“由聚到分”。不难发现,全球贸易发展至今却有着逆历史潮流的趋势,这种趋势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全球化逆全球化TTP 一带一路滞胀

何谓逆全球化?顾名思义,逆全球化就是与全球化相反的过程,指世界各国及地区在经济、贸易、技术、文化及政治等各个维度方面的去整合化。2008年金融危机令各国突然退回到狭隘主义,这一狭隘主义凸显在地缘政治摩擦与反服贸等贸易保护行为,并绝不仅于此。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与全球金融海啸,表明国际金融机构没有跨境解决或处置的机制;欧洲银行联盟支离破碎,各国政府一面鼓励银行收缩资产负债表,一面却要求向小型企业提供更多贷款;美国用量化宽松来纾解自身财政危机,造成了国际间流动性过剩,迫使各国启动货币贬值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制。

全球过去数十年间贸易一体化,互联网的出现更让世界各地密不可分,但自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环球经济出现去全球化现象:出外打工谋生的人纷纷回流返国、外资大举撤出、贸易额大减、保护主义抬头等,令多个外向型经济体面临沉重打击。曾多次获选《时代周刊》百大最有影响力人物的经济学家萨克斯警告:20世纪的世界大战和大萧条后曾出现去全球化,今次亦有可能出现,各地民族主义抬头,各地政府只顾本地民众,全球化绝对有可能崩溃。全球化进程倒退迹象还出现在多方面。事实上,香港、韩国釜山等港口流量在过去4个月内已减少达双位数字,1月份全球航空载客及货运量大减5.6%及23.2%,外资撤出更令韩国及东欧各国陷于破产边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师约翰逊表示:过去20年来,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开始倒退,随着劳工、资本流动性降低,未来将出现失落的十年。

2014年4月7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题为《逆向全球化》的文章,作者是拉纳,福鲁哈尔。他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提出相反看法。他说,“至少从目前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在逆转”。理由罗列以下几点:首先是美国国内消费不旺,支出疲软,所有国家都有消费意愿与钱袋子不匹配的问题。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越来越不再是世界的最终消费者,表现在对外贸易中,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从2012年到2013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下降了12%。尽管其中有页岩气开发减少了进口化石燃料,但减少对电子产品、汽车等的消费,也是原因。其次,全球贸易增长也很缓慢,过去两年,全球贸易的增速低于GDP的增速,标志了经济的转折。欧美如此,新兴经济体也如此。宽松的信贷开始变得不宽松,许多经济学家和贸易专家开始讨论的问题,是转向“去全球化”时期问题。企业也在重新审视其扩展的价值链与供应链,讨论的是否需要迁移回本土。他还提到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等等,似乎也是“去全球化”的反映。“既然全球化常常被定义为商品、人和资金在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近来,所有这些都面临威胁”。

美国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不会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彻底地的反弹,甚至预计在2014年到2023年的10年里,联邦预算赤字达到7.3万亿美元,是目前GDP的一半。三轮“量

宽”结束,经济开始回升,但回升态势并不很稳。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也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从最初的1.1%调低到1%,经合组织给出的数字则是0.9%。虽然强刺激一度带动经济上扬,但增长乏力和“滞胀”的阴影笼罩了日本的经济,2014年10月底被迫进一步扩大“量宽”,启动了美国之后的又一场“货币战争”。欧洲的债务危机虽然开始结束,市场结构性的矛盾依然制约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经济增速是略超1%。欧洲央行同样不得不开始“量宽”的蹒跚步履,并投入3000亿欧元拉动经济。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态势里,主要国际机构已普遍下调年初给出的对世界经济增速的乐观预计。

那么,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否真的出现了逆转?如果只从美国的经济转变的视角和世界贸易多边谈判的波折来看,表面上有点道理,从美国国内一些人的观点来衡量,“全球化”也早已寿终正寝。如果全视角全方位地去观察各国各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总体走势,结论另是一样。

第一个结论,尽管全球贸易谈判发生了多边受阻双边缓慢的现象,但其原因既不是什么“民族主义”,也不是谈判中发生的分歧和时有所闻的贸易摩擦和倾销与反倾销的一些案例。由于经济一体化中的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遭到忽视,谈判过程中多边受阻双边缓慢,在一个阶段里会成为一种“常态”。不断消除不平等和无差别现象,建立平等磋商的新规则。一体化进程就会加快而不是停滞。

第二个结论,经济全球化并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互动中的全球化,参与经济一体化就有相应的话语权,各种话语权的最大公约数才是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因此,全球化有两种,一种是一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一种是包括所有经济体在内共同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化。

第三个结论,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进入新阶段,在全球化的新阶段里,发展中经济体正在逐步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世界贸易组织在2014年11月初发布《2014年世界贸易报告》,预测2014年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增长率仅为3.1%,低于近20年5.3%的平均水平,主要是欧洲表现但不尽如人意,但除了中、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增长仍将领先。从长远看,世界已经进入贸易与发展相互关联的时期,贸易仍将是21世纪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世纪贸易发展呈现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发生更多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的新趋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国家产出的份额已占一半,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33%上升到48%。

第四个结论更为重要,就在世界经济与全球贸易发生新变化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构想出现了,“一带一路”发展构想从贸易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开始,勾画出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包括商品流通、货币流通、政策和文化沟通重要元素的新图景,并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扩大贸易的实际举措,无论在宏观还是在微观上都迅速产生了现实与深远的影响。“一带一路”已经不完全是战略理论构想,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转折关头游历地推动了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能量,指出新方向。

诚然,推动世界贸易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也离不开发达经济体,特别在各个经济体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必须紧密合作。中国在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美国也并不希望全球化发生扭转与倒退。2008年金融危机给出的教训,是美国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与金融、资本市场监管的缺失,并不是经济全球化产生了什么负面影响。美国促使制造业回流,在对外贸易方面优先选择性加强,意味着美国也在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对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同时出现了“再平衡”,但美国从资本流出转向资本流入,2013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数量再居全球第一,本身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也预示着美国没有任何理由选择“逆向全球化”。

今年英国脱离欧盟的声音不断高涨。也可为“逆全球化”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几十年全球化迅猛发展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经济繁荣与发展,但毋容置疑,全球化非但没有解决贫富差

距问题,反而拉大了国家之间和一国内部的贫富差距,社会矛盾因此扩大和激化。资本的逐利本性、资本与劳动的收益严重不对称,以及全球化条件下资本更加自由流动使得“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都使全球化弊端更显突出。换言之,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有赢家,也有输家。赢者自然欢天喜地,而输者则心存怨恨。

在世界经济遭遇周期性困难而整体下行的情况下,中产阶级财富缩水,底层蓝领工人就业减少,受全球化竞争“挤压”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对全球化的“怨恨”和抵御情绪和力量随之上升。据经合组织(OECD)数据,自2000年以来英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了近1/3,而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减少大约20%。各国或多或少都遇到了类似的政治生态的变化,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有一点带有普遍性,那就是对全球和区域一体化产生了质疑,往往把一国遇到的困难归咎于外来因素,如移民增多、外来商品增加等等。

中美是当今世界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也视彼此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为围堵打压中国在军事上先后挑起“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在经济上组织起TTP并排斥中国,在金融上一直在施压人民币。中国也先后发起“一带一路”和AII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进行着自我解围与战略反击。这种竞争客观地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的时期,各种矛盾和冲突势必愈演愈烈,而政治、文化、宗教之间的冲突也势必影响“贸易全球化”。更有贫富差距增大、饥饿、环保等问题也或多或少将矛头指向全球化。究竟“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发展的一个小插曲,还是一场浩大的逆潮,现实正在见证着,而未来历史将会给出答案。

参考文献:

郭树清(2004):《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和经济》, 《中国外汇管理》第9期。

钟伟(2000):《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危机》, 《国际金融研究》第4期。

钟伟(2003):《美元危机和人民币面临的挑战》, 《国际金融研究》。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极其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极其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其实质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全球化,是指二战以后全球的由物资、劳务和资本构成的国际市场的融合。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现象,其表现为贸易、直接资本流动和转让。 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如同其他历史发展阶段一样,具有自己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基本内涵。这便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政治的多元化和各国民族文化的世界化等。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萌芽: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加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什么是全球化?美国联邦政府给我们每个人六美元的退税,如果我们拿这笔钱在Wal-mart 消费,这笔钱就等于给了中国;如果我们花在汽油上,钱就流到阿拉伯;如果买一部电脑,钱就给了印度人;如果买蔬菜水果,钱就会落在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人手中;如果买一辆好车,那就给了德国人;如果拿来花在一些无谓的东西上,钱就会去到台湾。当中可说没有一样,能够帮助到美国经济。 ——美国人语录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 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 2.贸易的全球化 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 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 3.金融的全球化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 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重要标志: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各国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经济发展方面,而且经济安全、社会安定、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国逐步认识到进行经济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和平与发展逐渐取得共识,它们的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首先,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重大进展及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压缩了国与国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降低了国际间的交易费用和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便利了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联系,从而加快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其次,新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着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促使各国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更加趋于完善化和高效能化,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打下基础;最后,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有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经济活动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力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出现滞胀现象,新自由主义兴起。它们为了摆脱经济衰退和扩大世界市场,采取减少国家干预、放松经济管制的自由化政策,掀起了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浪潮。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也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从而进入经济振兴时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无疑,各国国内市场化改革以及对贸易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促进了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流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于一体的经营实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者。近20年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奉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以争夺全球市场份额为目标,在世界各地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带动了资本、技术和服务在各国间的流动,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特别是近几年跨国公司大量兼并与收购,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再加上交易内部化和本地化经营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试题: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案: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相关阅读】 经济全球化 一、含义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 二、实质 发达国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

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 三、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四、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利剑 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带给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五、我国的对策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用心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持续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

2019届二轮:热点九 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专题卷】

热点强化练九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做法() 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 C 解析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材料中“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相符,故C项正确。 2.(2019·孝义高三模拟卷一,35)1948年1月,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生效;同年4月,英、法等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这有助于西欧() A.对抗经济互助委员会B.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 C.经济进一步走向联合D.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从“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到“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说明西欧各国加强经济的联合,故C项正确。 3.(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35)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这说明()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迅速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扫清 C.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 D.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 答案 D 解析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长期的贸易协定,说明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故D 项正确。 4.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先行工业国家的增长模式由单纯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这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逆全球化

APEC要对“逆经济全球化”说不 在刚刚结束的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世界银行的联合年会上,大家将讨论的焦点集中于如何应对全球化进程中所遭遇的各种逆流,即应对“逆全球化”的趋势上。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英国脱欧及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公然反对贸易自由化,均与一直以来所倡导的“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背道而驰。这种“逆全球化”趋势之所以卷土重来并被推至风口浪尖,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持续低

迷密切相关,全球化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它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全球化不仅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也有利于科技的全球性扩张及促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当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既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会给各国经贸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甚至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果说全球化就是“无障碍”的话,“逆全球化”则正好相反。“逆全球化”一般发生在经济停滞甚至倒退之时,因为经济不景气往往会激发出激烈的民粹主义情绪,使他们更倾向于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设置种种新的限制和关卡,以优先维护自己的私利。这种现象在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后表现尤为明显。

实施贸易保护,设置贸易壁垒,用反倾销手段干预正常贸易成为“逆全球化”的重要手段。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GTA)》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各国正加速实施“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措施。2015年全球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数量为736个,较上年增加了50%,是此期间实施的促进自由贸易措施的3倍。2016年前四个月实施了150个,而此前每年前四个月的这一数值仅在50-100之间。可见,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势头十分明显。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77549798.html,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 作者:程文丽 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2016年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 选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频发,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同时世界贸易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而这些事件的出现都标志着“逆全球化”趋势的凸显。本文通过对当前贸易增长形势的具体分析,分析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所带来的影响,并将对中国的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做出深入探讨。 【关键词】世界贸易;逆全球化;中国战略 一、世界经济萎靡不振,出口贸易负增长 几十年来,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由跨国公司控制的世界经济股份增长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但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开始急剧下降,并持续低迷,且这种低迷已经超过了经济学家的预期。 作为促进世界增长的首要动能:出口贸易。已经连续5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在2017年1月份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2016 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 3.1%, IMF报告预测显示,未来两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仅有小幅度的加快,预计的全球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4%和 3.6%。2016年,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1.6%, 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1.7%,而日本经济增长率为0.9%;而势头正盛的新型发展中国家经济体,2016 年的经济增长率则为4.1%。作为新型市场的“龙头”,中国2016年经济增速约为 6.7%,而2017年将下降至6.5%。 整体看来,近年的全球贸易整体显示疲软态势,经济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在这种经济大背景下,一种逆全球化现象逐渐凸显。 二、“逆全球化”事件集中爆发,引发人们思考 全球化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兴起,市场力量成为推动全球生产贸易的主要力量。第二阶段是2008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 的崛起,试图通过建立TPP等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增强竞争优势,与此同时 欧盟也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政治经济格局紧张。上述现象让已经在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受损的人民感到了更大的恐慌,引发了公众对于自由贸易和移民运动的不满。而各国政府并没有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公共政策,让全球化趋势进一步逆转。

逆全球化

核心提示:过去几十年全球化是一个全球大潮流,而且全球化确实也给全球带来巨大利益。中国跟美国尤其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而“逆全球化”就正好是全球化的相反。详细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凤凰卫视1月6日《石评大财经》,以下为文字实录: “逆全球化”形势将更明显 杨娟:对,说反了。其实石先生,今年是2011年的一个开始,而且也是21世纪的第二的十年的开始,那对未来一年你有什么样的观察? 石齐平:1月1号其实两个含义,一个是一年的开始,一个是第二个十年的开始。所以我们通常讲时间分析的话,一年叫做短期分析,十年以上叫长期分析,十年基本上就是一个中期分析。所以我们今天就来一个中期分析,就来谈谈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究竟怎么看。 姜声扬:好题目,21世纪的新的十年,我们究竟如何看待呢? 石齐平:我觉得这个21世纪未来这个十年,基本上有三个大形势要注意,就是三个大趋势,这三个大形势其实有三个主要的旋律,第一个最主要的大形势跟大旋律,就是记得以前我们常常提过的,“逆全球化”的大形势。 杨娟:“逆全球化”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全球化的反面? 石齐平:没错,全球化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过去几十年全球化是一个全球大潮流,而且全球化确实也给全球带来巨大利益。中国跟美国尤其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而“逆全球化”就正好是全球化的相反,“全球化”什么意思呢?我曾经下过一个定义,全球所有生产要素,包括人、财、货、资本、技术、信息在全世界各国跟各地之间更自由方便的移动进出,简单的说全球化就是全球的贸易的管制越来越减少,全球的市场越来越开放,全球的管制越来越松绑。有一本书叫做《世界是平的》形容就是全球化的。 刚才讲的“逆全球化”就是倒过来了,“逆全球化”现在是移动越来越困难了,市场越来越紧缩了,管制越来越多了,这就叫“逆全球化”,“逆全球化”肯定是未来这十年主要的大趋势。 姜声扬:此话如何理解,什么叫做“生产要素的进出流动从方便回到不方便”这样的现象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石齐平:这个应该说从本世纪一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了。2001年的时候,第一个事情就是“911”,“911”之后你看全世界都在反恐,美国尤其反得厉害,铺天盖地的反恐,反恐之下人的进出是不是不方便了,货的进是不是不方便了。 姜声扬:对。 石齐平:OK,越来越如此,现在还如此,将来更如此,再一个就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金融海啸到现在两年多了,你可以看到,整个形势出现了什么,汇率战、贸易战、资源战、货币战,一大堆战争,都造成所有商品资源进进出出移动的不方便。所以我看到现在只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刚开始而已,接下来十年应该继续往这个方向走。这个趋势继续要走的话,对全球的发展环境是一个空间的压缩,一定会增加各国之间彼此更多的竞争的压力跟矛盾。

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的得与失的主要表现

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得与失的主要表现 一、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因素 1、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利用世界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根据“区位优势”理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存在劳动力超额供给和劳动力成本普遍偏低现象,外资进入得以安排大量的工资低廉的过剩劳动力从事有效就业,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具有国际分工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产业。 二、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的弊端 1、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市场会受到冲击 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里,中国仍是处于国际分工体系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其产业结构总体上还是低层次产业,还主要是垂直分工,其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不良影响,国内科学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市场容易被跨国公司控制;而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控股与技术垄断,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优惠对国内同行业企业发展的压抑,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2、中国的金融安全会受到潜在威胁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着许多危机: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所占比例比较高,尽管外债规模总体上尚未达到警戒线水平,但其增高速度与结构性问题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和资本外流影响到我国国际收支;内部体制转变与金融对外开放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等等。因此,一旦国内经济出现问题,或者外资进入骤然减少,或者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乘机涌入,都会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

逆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

逆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加速阶段,作为多边体制的受益者,美国不愿再维持既有的多边规则体系,而转向对自身更有益的跨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三是重塑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全球化。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谈判,目的就是用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高标准规则限制和约束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将退出以TPP为代表的高标准贸易规则谈判,但其遵循的高标准理念不会就此废弃。相反,一些新协议可能将以更加有利于美国的方式进行“建设性的重新定义”,未来新制度的塑造权之争仍然是大国博弈的焦点。 什么是逆全球化呢?顾名思义,逆全球化就是与全球化相反的过程,指世界各国及地区在经济、贸易、技术文化及各个维度方面的整合化。2008年金融危机令各国突然退回到狭义主义,这一狭义主义凸显在地缘政治摩擦与反服贸等贸易保护行为,并绝不仅于此。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与全球金融海啸,表明国际金融机构没有跨境解决或处置的机制;欧洲银行联盟支离破碎,各国政府一面鼓励银行收缩资产负债表,一面却要求向小型企业提供更多贷款;美国用量化宽松来纾解自身财政危机,造成了国际间流动性过剩,迫使各国启动货币贬值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制。 逆全球化趋势对全世界来说与全球化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作用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中国来说亦是如此。 逆全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呢? 逆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方向和利益分配上的诉求将对中国产生一定的益处。随着逆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会使得经济全球化变得比较平衡,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在逆全球化趋势的强大压力下,近年来“减少发展中国家债务”、“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社会信息鸿沟”等被列为各种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无疑将成为此举的受益者。逆全球化为中国在国际上加强与发张中国家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情况虽各不相同,但都反对由西方主导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和游戏规则,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也普遍存在警惕和不信任感。从反全球化者提出的问题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反全球化还与反国际经济旧秩序、反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力求推动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这有利于我国国际环境的改善,尤其有利于加强与东亚、拉美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和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使得全球化的多样性变为可能,全球化不能只有一个版本,一种模式,通向全球化道路也应有多条。中国应融人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去,根据本国国情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不是照搬照抄西方的模式。 那么对中国又会产生那些消极的影响呢? 首先,逆全球化更容易被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来攻击中国,损害中国的利益。一是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很可能借口国内的逆全球化或在逆全球化组织的直接要求下,针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二是在一些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三是还可能利用反全球化者们在民主、自由、人权、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影响 第一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材料,以讨论、问答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利与弊,了解中 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利与弊,了解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举例、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环节。 经济全球化三大特征 1 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2 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材料介绍】(一)全球化对我国民主政治的挑战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来,全球化不仅仅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全球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所谓的“民主政治”全球化。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国家里凭借全球化趋势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的强势地位,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美国国务院1999年人权报告导言》鼓吹,在全球化过程中至少存在三种世界性语言:金钱、因特网以及民主和人权。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宣扬“人权高

于主权”,将所谓“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扯在一起,借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 (二)全球化对爱国主义的挑战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热爱祖国的河山、文化、民族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独立与尊严的一种深厚感情。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是西方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形成的爱国主义的非难与责备。毋庸置疑,经济全球化顺利进行的秩序保障是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然而,这种主权的让渡从一开始便产生了异化的倾向,即少数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分割、攫取。在这场主要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订立规则的游戏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和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规则、国际运行机制协调甚至于妥协和让步。西方的战略家们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屈服于西方的压力、维护自身独立和主权的正义行为诬蔑为“极端民族主义”。 【板书】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育人价值实践】学生对全球化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全球化的发展机遇方面。要引导他们认识到无论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而言,全球化都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点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可以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全球化发展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趋势。这部分内容以后可以考虑加入。

经济全球化逆流:挑战与应对

2016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稳中向好的势头,然而中国经济将面临一个乱象丛生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本文将当前国际经济的乱局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之下,认为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和世界各国经济严重分化引发了经济全球化逆流及全球化前景的不确定性。特朗普试图通过进口替代战略和有控制的双边贸易,打乱正在发展中的基于多边协议和自由贸易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以强化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格局。面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巨大挑战,中国短期内应多管齐下,务实解决资金外流与汇率贬值问题;未雨绸缪,沉着应对局部贸易战可能带来的不利局面。长期内应深化改革,打造富有活力的大国增长模式;高举多边协议和自由贸易的大旗,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促进形成多元合作的全球化经济新格局。 2016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经济增速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零售消费平稳增长;进出口同比趋稳;投资增速企稳迹象进一步巩固;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改善。总体而言,中国经济虽仍处在下行筑底阶段,但增速下行的幅度在收窄,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逐步显现。然而,从国际环境看,以特朗普当选、意大利公投、英国脱欧等为代表的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洲频发的恐怖袭击、难民危机的挑战;日本执政联盟以多数优势在修改宪法这一议题上获胜;南海的紧张局势;等等。中国将面临一个乱象丛生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 正确认识国际形势乱象丛生背后的本质,有利于我们迎接挑战。本文将当前国际经济的乱局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之下,认为目前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正面临挑战,全球化逆流引发世界大国的路径博弈,特朗普为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不惜采用多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这将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较大冲击,中国必须做好战略应对的准备。 在经济全球化路径的大国博弈中,由于中国旗帜鲜明地坚持多边协议和自由贸易的合作共赢策略,因此必然成为美国推行贸易保护和双边协议策略、维护其全球主导格局的主要对手之一,美国中端制造的“进口替代”战略对中美贸易中处于顺差的中国是严峻挑战。同时,中国的汇率也将成为美国重点攻击的对象。对此,中国短期内的基本战略应是“汇率稳守,贸易反击”。从长期看,应对内深化改革,对外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经济格局的形成。2017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第一大风险来自于汇率。首先,汇率风险来自于美国的持续加息。特朗普上任之后,着力刺激经济,使美国的货币需求上升,而且美国失业率低,财政赤字却非常高,因此,美联储将会加快加息步伐。其次,汇率风险来自于欧洲,今年是欧洲的大选年, 由于欧洲右翼势力抬头,大选可能出现黑天鹅事件,导致欧元大幅贬值并波及人民币汇率。因此人民币仍存在贬值压力,一旦汇率贬值与资本外流的压力相互作用形成反馈循环,国内投资者必然将手中的人民币资产转换为美元资产以赚取收益。到时,中国21万亿美元的货币存量都将成为潜在的人民币供给,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与之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居民资产的外币化将剧烈地影响国内储蓄、投资平衡,对实体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打击,中国必须务实管理好汇率和资金外流的难题。 2016年中国资本外流的结构分析。2016年12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6.95,创出年内新低,较年初贬值6.56%,其中10-12月贬值幅度达到4.02%。据CCWE估算,2016年全年中国的广义资本外流约为5500亿美元。根据CCWE测算,假设低于货物贸易顺差的结汇部分以及超过服务贸易逆差的售汇部分均转化成私人部门持有的美元资产外流,那么2016年全年经常账户下隐藏了3526亿美元的资本外逃,约占总流出量的60%。按资产类别划分,资本和金融账户流出中的存款等流动性资产在2016年全年贡献了1269亿美元的资本流出,约占总流出量的22%;外币直接投资贡献了306亿美元的净资本流出,约占总流出量的5%;美元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贡献184亿美元的净资本流出,约占总流出量的3%。自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进入贬值区间以来,资本的外流仍然借助贸易为主要渠道,而金融项目下流动性资本的外流也是不容小觑的一部分。

“逆全球化”

全球化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全球所有资源能在一个全球范围的市场机制下进行“优化配置”。然而,进入21世纪,人类却正在向着“逆全球化”这一灾难性的方向前进。 如果说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次凭着人类的理性与智慧推动的伟大合作,那必然就是“全球化”了。 上个世纪的下半叶,特别是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全球全面的全球化。必将是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一页之一。 “全球化”最浅显的定义,就是“无障碍”:垒球所有生产要素与资源,包括人、财、货、技术、信息,在全球各国各地区之间。自由地进出移动。因之,全球化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全球所有资源能在一个全球范围的市场机制下进行“优化配置”。全球化的结果,理论上能让所有的参与者获得或大或小的利益:当然,拥有较大核心竞争力的,获得的利益也就相对较大一过去的全球化的历程显示.美国应是这一波全球化的最大获益者,中国次之。 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之所以会出现史无前例的巨大的全球化浪潮,主要是源自于三个背景与驱动力: (二)1979年以中国改革开放为契机。启动的全球范围一连串的体制改革。这一连串的体制改革,使得几乎所有曾经是计划及公有的经济体制,从中国、苏联开始.到东欧、南欧,一个一个地转型为市场经济.终于使市场经济一统全球。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布列敦森林体制促成的是“市场经济半统全球”;中国的改革开放促成的是“市场经济一统全球”。 (三)1990年开始出现的互联网科技的突破,不但颠覆性地把时间压缩到了“零”,把空间压缩到了“零”,更把全球的每一部分,无论是天涯或海角.全都一“网”串连了起来这三个驱动力.无疑都源自于全体人类的伟大理性与智慧。全体人类都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遗憾的是,这一个美好的时代,在进入人类的2l世纪之后.即戛然而止.出现了变化。 (1)第一个变化就是出现在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开始对人的出入境设置了很多不方便的障碍。类似的不方便也存在于商品及资本的流动之间。 (2)更大的遗憾来自于2008年爆发的世纪金融海啸。首先,金融海啸使不少国家为了救市而深陷债务危机,也使不少国家不得不严格地进行财政收缩。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都导致全球(外需)贸易市场的萎缩。 (3)美国或许是唯一的例外,因为它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独占性的印钞权。它有巨大的财政危机.但它却可以用所谓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地印钞票来纾解其财政危机。但由于美元既是主权货币.又是国际贸易及储备货币,因之大量美元成了国际间大量过剩的流动性,使各国普遍面临了本币被迫升值的困扰。为了不使本币大幅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的弱化。遂不得不进行干预,结果是.各国竞相干预汇率引发了汇率战。 (4)也有国家如巴西,干脆进行资本流八的管制。 (5)汇率战如未能有效遏止,逻辑上就不排除引发贸易战。 (6)贸易战有两种,一种是限制对方时己方的出口,一种是限制己方对对方的出口,后者即是资源战。 (7)由于美元自毁长城,逐渐失去作为国际货币的威信,必将成为各国质疑、批评甚至挑战的目标,终不免走上货币战。 所有这一切可能的发展,就是“逆全球化”人类正在向这个灾难性的方向前进之中。

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新出路的中国方案

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新出路的中国 方案 张韦恺镝刘强 摘要 经济全球化浪潮在XX年的金融危机后逐渐遇阻,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开始抬头,全球地缘政治热点频发且冲突加剧,极端势力、民粹主义思潮卷土重来。XX 年以来,随着英国公投脱欧、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签署退出TPP的法令生效等事件的发生,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似乎要冰封原本就已萧瑟的全球经济。已习惯于享受全球化红利的民族国家,正面临着令人惶恐的不确定性。因而探究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背后的力量,拷问对全球化问题的回应,思考全球化的新的出路,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可行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全球化逆全球化资本扩张自由贸易规则人类命运共同体 日益深化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在XX年的金融危机后逐渐遇阻,贸易保护主义的身影无处不在,各种非关税壁垒盛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着极端势力、民粹主义思潮扑面而来。XX年以来,随着英国公投脱欧、美

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签署并退出TPP事件交替登场,一股逆全球化的寒流对艰难前行的全球经济无疑带来极大的冲击。在被美国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称为“新病态”的现实世界,已习惯于享受全球化红利的民族国家,正面临着令人惶恐的不确定性。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逆全球化的纠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回应逆全球化难题的一条可行的出路。 一、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是怎样形成的 翻开《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的序言,斯塔夫里阿诺斯如是写道:“自1500年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就不曾停滞”。他将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确定在公元1500年,将此后的世界历史演进表述为“新兴的西方世界”“西方居优势地位的世界”“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三个阶段[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西方/欧洲中心论”论调,在很多西方学者看来,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5世纪欧洲开始的带有显著商业目的的全球探险活动。然而,全球化真的是如此形成的? 国家疆域扩张与全球化自古就交织在一起,或者说全球化最初是国家疆域扩张的自然结果。自罗马帝

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 任志鹏 13108224

逆全球化 任志鹏13108224 摘要:纵观近现代历史,从地理大发现后,全球贸易一直在不断深度融合。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加深、直至今天的互相依存、难以分割。然而,本世纪初却有一种“逆全球化”的声音不断加强。且不提早前的欧盟,美国发起并主导TTP (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并排斥中国,中国发起“一带一路”试图链接欧亚大陆贸易,“东盟”从雏形到不断壮大,更有“金砖四国”等诸多“区域经济组织”。全球贸易从“由分到聚”再到“由聚到分”。不难发现,全球贸易发展至今却有着逆历史潮流的趋势,这种趋势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全球化逆全球化TTP 一带一路滞胀 何谓逆全球化?顾名思义,逆全球化就是与全球化相反的过程,指世界各国及地区在经济、贸易、技术、文化及政治等各个维度方面的去整合化。2008年金融危机令各国突然退回到狭隘主义,这一狭隘主义凸显在地缘政治摩擦与反服贸等贸易保护行为,并绝不仅于此。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与全球金融海啸,表明国际金融机构没有跨境解决或处置的机制;欧洲银行联盟支离破碎,各国政府一面鼓励银行收缩资产负债表,一面却要求向小型企业提供更多贷款;美国用量化宽松来纾解自身财政危机,造成了国际间流动性过剩,迫使各国启动货币贬值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制。 全球过去数十年间贸易一体化,互联网的出现更让世界各地密不可分,但自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环球经济出现去全球化现象:出外打工谋生的人纷纷回流返国、外资大举撤出、贸易额大减、保护主义抬头等,令多个外向型经济体面临沉重打击。曾多次获选《时代周刊》百大最有影响力人物的经济学家萨克斯警告:20世纪的世界大战和大萧条后曾出现去全球化,今次亦有可能出现,各地民族主义抬头,各地政府只顾本地民众,全球化绝对有可能崩溃。全球化进程倒退迹象还出现在多方面。事实上,香港、韩国釜山等港口流量在过去4个月内已减少达双位数字,1月份全球航空载客及货运量大减5.6%及23.2%,外资撤出更令韩国及东欧各国陷于破产边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师约翰逊表示:过去20年来,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开始倒退,随着劳工、资本流动性降低,未来将出现失落的十年。 2014年4月7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题为《逆向全球化》的文章,作者是拉纳,福鲁哈尔。他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提出相反看法。他说,“至少从目前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在逆转”。理由罗列以下几点:首先是美国国内消费不旺,支出疲软,所有国家都有消费意愿与钱袋子不匹配的问题。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越来越不再是世界的最终消费者,表现在对外贸易中,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从2012年到2013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下降了12%。尽管其中有页岩气开发减少了进口化石燃料,但减少对电子产品、汽车等的消费,也是原因。其次,全球贸易增长也很缓慢,过去两年,全球贸易的增速低于GDP的增速,标志了经济的转折。欧美如此,新兴经济体也如此。宽松的信贷开始变得不宽松,许多经济学家和贸易专家开始讨论的问题,是转向“去全球化”时期问题。企业也在重新审视其扩展的价值链与供应链,讨论的是否需要迁移回本土。他还提到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等等,似乎也是“去全球化”的反映。“既然全球化常常被定义为商品、人和资金在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近来,所有这些都面临威胁”。 美国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不会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彻底地的反弹,甚至预计在2014年到2023年的10年里,联邦预算赤字达到7.3万亿美元,是目前GDP的一半。三轮“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