椴木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食用菌栽培技术一、菌种的选择。
段木黑木耳优良菌种应具备:菌丝活力旺盛,有特别抗杂能力及适应性,易出耳,易展片,片大,肉厚,高产,色泽褐黑。
我公司选育的森耳1号和黑单9号,除具备以上特性外,还分别具有森源1号菊花型,朵大色黑,开片好,生长快,耳根小,早熟高产。
黑单9号,单片型,朵大,不流耳,无耳根,适半高山栽培,是目前出口的理想品种。
二、耳场选择。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耳场宜选在背风向阳、温暖、湿润、水源方便且排水良好的沙壤缓坡地,长有草皮的荒地较为理想。
耳场选好后须在冬季清除耳场内及周围的枯枝落叶并烧除干净。
三、耳木准备。
一般阔叶树都能生长黑木耳,但以栎树为最好,选择5-10年树龄,耳木直径在5-12cm的幼树,其树皮为灰白色,裂口内呈红色(耳农称“白皮红口子”),土质肥沃的阳坡地生长的树,其木耳产量高、质量好。
耳木砍伐以元月中旬至2月下旬(三九至五九)为宜,砍树后半月左右剃枝,剃枝时离主干1cm左右砍光砍平(俗称铜钱疤,有利出耳),不能砍破砍伤树皮。
剃枝后即集中到耳场附近,按1m或1.2m长度断筒,边断筒边堆码成井字形架晒,架晒时间根据耳木粗细和气候情况一般40-50天左右即可。
架晒的标准为:两头的木质变黄,有明显的“鸡爪”丝裂,使木质细胞充分失去活性。
对于砍杆较晚的,可以在耳木上先钻孔再晒干燥,但打孔后晒耳木须防止雨水淋湿,生长杂菌。
四、耳木点种。
黑木耳点种季节一般在2月中旬以后至3月底,当气温稳定在5?以上,同时耳木自砍树起经40-50天左右时,即可开始点种。
应尽量提早点种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点种时若耳木过于干燥时,应提前一至两天淋足水,但要让表皮水份吹干,达到内湿外干的要求后即开始点种,这样黑木耳菌丝成活快,生长也快。
同时也可选择雨后天晴时抓紧点种。
耳木点种切忌在雨天和太阳直射下进行,太阳过大时应转到荫蔽处。
打孔时用Φ12-14mm的皮带冲,孔深要达到2)5cm,一般孔距5-7cm,行距4-6cm,行与行之间交叉打孔呈梅花形,点种密度应视耳木的粗细,木质的软硬,点种时间的早迟来掌握,耳木较粗,较硬或点种时间过迟的应适当密点,反之则适当稀点。
椴木木耳种植技术椴木木耳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目前,椴木木耳已成为市场上的热门食材,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由于椴木木耳的生长环境比较特殊,种植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椴木木耳。
一、选择合适的种植场地椴木木耳生长的环境比较特殊,需要选择具有良好通风、充足阳光、土壤肥沃、水质清洁的场地进行种植。
在选择种植场地时,要避免选择高寒、湿润、潮湿的地方,因为这样容易导致椴木木耳的生长受到影响。
二、选购优质的种子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椴木木耳的生长和品质,因此选购优质的种子非常重要。
优质的椴木木耳种子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颜色均匀、大小一致、表面光滑、无虫害、无霉变、无杂质。
三、准备种植基质椴木木耳需要在适宜的基质上生长,因此准备种植基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种植基质可以选择棉花籽壳、麸皮、玉米芯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可以为椴木木耳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四、进行种植操作种植椴木木耳的操作比较繁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
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将基质材料放入大桶中,加入适量的水和麦芽糖进行混合,然后进行蒸煮,使基质材料变得软化。
2、将蒸煮好的基质材料放入塑料袋中,加入适量的椴木木耳种子,然后将袋子扎紧。
3、将扎好的塑料袋放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地方,等待椴木木耳生长。
4、对椴木木耳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控制温度、保持湿度、定期通风等。
五、收获和储存椴木木耳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在种植后30-40天左右即可收获。
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清洗、晾干和包装,然后储存于阴凉干燥的地方,以免发霉变质。
总之,种植椴木木耳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椴木木耳。
希望本文所述的种植技术能对广大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椴木木耳种植技术范文椴木木耳是木耳科椴木属的一种真菌,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食用菌,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椴木木耳种植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非常重要。
椴木木耳的生长环境要求比较特殊,主要取决于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椴木木耳适宜的温度是20-30摄氏度,相对湿度在70%-85%之间,光照需保持在500-1000勒克斯,并且需要保持通风良好。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我们需要在种植环境中进行适当的调控。
首先,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可以选择在温室、大棚或果蔬大田等地种植。
在温室或大棚中种植,可以更好地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其次,种植介质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椴木木耳适宜于各种木质基质,如麦秆、稻草、玉米秸秆等。
种植介质的选择应基于本地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成本的考虑。
选用耐水分解的木质基质,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然后,种植过程需要注意的细节是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
椴木木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湿度,但过度湿润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定期喷水或使用喷雾设备保持适宜的湿度。
同时,要确保种植环境通风良好,防止霉菌滋生。
可以通过设置通风设备或合理调整温室或大棚的通风口,使空气流通。
最后,椴木木耳的采收时机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椴木木耳的生长周期为15-20天左右,当木耳菌盖散出胶体且菌盖呈波浪状时,可开始采收。
采收时应将整个木耳菌体剪断,保留一定长度的菌柄。
总结起来,椴木木耳种植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种植过程中要注意调控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介质,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以及掌握采收时机。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培育出优质的椴木木耳,提高产量和品质。
黑木耳栽培技术一、栽培技术1、栽培时间:栽培时间的选择是栽培黑木耳成败的关键,与产量高低、质量好差密切相关,制袋应选10月上旬至11月,高山地区可适当提早,这段时间比较理想,此时室温在28—15℃,空气对湿度65%左右,且气温渐低,杂菌活动处于低潮,有利于黑木耳菌丝定植吸取养份,也有利于早春出耳。
2、原料配比:黑木耳是木腐菌,用木屑作为培养料,其营养成分能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需要。
适合栽培香菇及木耳的树种均适宜栽培袋料黑木耳。
松、杉、柏等由于含有油脂、醇、醚等物质,樟科和安定香料的树种也含有芳香性物质,这些树种木屑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栽培黑木耳,否则不宜选用。
木屑以8毫米的筛孔一次性粉碎成粒形为好,棉籽壳、稻壳粉也是理想的栽培料。
麸皮、米糠等辅料组成培养基。
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
其配方如下:(1)杂木屑80%、麸皮18%、石膏粉1%、蔗糖1%、水适量。
(2)杂木屑68%、稻壳粉15%、麸皮16%、石灰0.5%、糖0.5%、水适量。
(3)杂木屑65%、棉籽壳24%、麸皮15.5%、石灰0.5%、水适量。
二、制作工艺流程袋栽黑木耳拌料时的含水量比袋栽香菇稍干,以50%—55%为宜。
因黑木耳菌丝纤细,发菌较慢,培养料稍干,空隙大,氧含量较充分,可使木耳菌丝明显加快,对后期(出田管理)有利。
装袋、灭菌与袋料香菇(15×15筒料)相仿。
接种应用接种箱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每袋接四穴,适当加大接种量,用整块菌种接入,让黑木耳菌丝迅速恢复生长,占领接种口。
接种后用套袋扎好口,转入培养室培养。
培养室应事先打扫干净,用硫磺薰蒸消毒或用5%的苯酚或过氧乙酸喷洒墙壁、空间及地面。
待药剂的气味散发后,再搬进接种后的菌袋堆成平行堆或“井”字型。
适温培养:温度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影响极大,为使黑木耳菌丝正常生长,必须按照不同的生长期区别掌握室温。
菌丝体生长阶段分为:萌发期:即接种后15天内,室内温度头10天以26—28℃为宜,使菌丝在最适宜的环境中加快吸取养份,定植蔓延,占领培养料,成为优势,减少杂菌污染,但不宜超过30℃,10天后随着菌丝的生长发育,袋内温度逐渐上升,一般袋温会比室温高2—3℃,因此要把室温调节在22—24℃。
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之木耳的栽培技术篇————————————————————————————————作者:————————————————————————————————日期: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之木耳的栽培技术篇(一)生物学特性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
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
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
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
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
(二)栽培技术黑木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等多种,现主要介绍段木栽培。
①制种: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
②耳木准备:栽培场地选好后就应准备耳木,常用的耳木种类有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选胸高处直径10~12cm的耳树,砍伐后截成1~1.2m长段,截面用新石灰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③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
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如用锯木屑菌种则应填满穴,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
枝条菌种插入接种孔后用锤敲紧,使之与段木表面平贴、无孔隙。
④定植管理:首先应上堆发菌,将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
堆内温度以20~28℃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
在南方3~4星期,北方需要4~5星期,当菌丝已伸延到木质部并产生少量耳芽时,应及时散堆排场。
一般采用平铺式排场,用枕木将耳木的一端或两端架起,整齐地排列在栽培场上,经过1个月左右即可起架。
搭架一般采用“人”字形方法,先埋两根有杈的木桩,地面留出70cm高,杈日上横放一根横木,耳木斜立在横木两侧。
黑木耳栽培技术一、选场为了获得黑木耳高产,必须要有满足黑木耳生产的场所,首先要选好场地,场地好坏,是直接关系到木耳产量高低的问题。
选场应在耳林附近背风向阳的地方,场地要求要有浅杂草,地势比较平坦,日照较长,日夜温差小,早晚有雾罩,靠近水源,湿度比较大。
不要选在石角坡上或山顶上,更不能选在浸水窝里作耳场,最好选在有少量的树林中,要有花花太阳照为好。
二、选树能栽培黑木耳的树很多,除松柏树以外,其它树都可以栽培黑木耳。
我省主要以青杠树、桤木树栽培为主。
树的大小一般以7?8年的树龄为好,直径一般在5?20公分为宜,但以10公分左右的树产量最高。
三、砍树砍树时间:一般从叶老枯黄到新叶初发时间内砍伐,这叫收桨树。
也就是冬至以后到立春以前砍的树,虽然木耳生长较猛,但后期产量不高,树皮容易脱落,对木耳生产有很大影响。
四、剃枝树砍倒后,不要立即剃枝,树枝叶可加速水分蒸发,使树杆含有适当的水份,一般要在砍倒后10天或半个月进行剃枝,剃枝要齐树杆,削平“铜钱”不要伤害树皮,以免杂菌浸入。
五、段木为了运输和管理方便,最好段成3尺长,可用刀或锯子锯成齐头,锯成段木后,堆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架晒,架晒的目的是为了使段木尽快死去,有利于木耳菌丝生产发育,若段木过干,必须经过浸泡,否则,菌种的水份很快就会被段木吸收,对木耳菌丝发育不利。
六、接种接种是木耳成活的关键工作,也是直接影响今后产量问题,所以接种这一环非常重要。
接种时间:根据木耳生长的温度和季节结合看来,最适宜在3?4月之间,这时自然气温也上升到15?20度左右,菌丝虽然在5?36度都能生长,但以20?30度最适宜。
接种方法:当前采用两种方法打眼接种,总之,不管是啄斧或打眼机,窝距每隔2?3寸打一个眼,行距1寸适宜,过深容易积水生虫,过浅菌种不进去,总之不能过深、过浅,以菌种接上去和树棒平整为好,但关键注意一条,眼的大小要与菌种块大小配合紧密。
菌种块小颗两块一起打进去,菌种块与眼的大小相似更好,一定要与眼打紧,不易脱掉,千万不要把菌种放歪斜在菌种眼上,以免失败。
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具有清涤胃肠、清肺益气、滋润强壮等功效。
1椴木的培养技术段木栽培方法主要是将黑木耳适生的阔叶树枝干,截成适宜的木段,将黑木耳菌种接种在木段上,放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培养。
1.1耳场选择与清理耳场是人工栽培木耳的场地,其条件应以满足木耳的生活条件为依据。
只有满足木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光照条件才能获得丰收。
①耳场的选择:耳场要选在耳树资源丰富,温暖,潮湿的地方,位置应座北朝南,海拔高度以500~1000米的半高山地区为宜,地面有短草,空气流通和靠近水源的缓坡地,这样的场地比较暖和,云雾多,湿度大,冬暖夏凉,有利于黑木耳的生长发育,管理也省工方便。
有回头山的地方,阴沟边或山岗上下不宜选作耳场。
前者日照不足,通气条件差;后者风力过大不利于保湿。
耳场上方要有树木遮荫。
②耳场的清理:耳场选好之后,要割去刺藤杂草,保留地皮草,浅草和苔藓等,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利于耳场保湿。
还可以避免泥土污染木耳。
郁闭度过大的要剃掉部分树枝,创造合理的透光条件。
上方和两边要挖排水沟,以防耳场积水。
场地清理结束后撒些石灰和杀虫剂,进行耳场消毒。
1.2段木的准备耳树的选择:耳树的选择包括树种、树龄与直径和立地条件等内容。
①耳树的种类:耳树的种类很多,但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而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由于质地和养分不同,产耳量也有很大的差距。
耳树一般选用树皮厚度适中,不易剥落,边材发达,树木和黑木耳亲和力强,不但能出耳,且能获得高产的树种为宜。
常用的有麻栎、栓皮栎、青杠栎、朴树、枫香、白杨、枫扬、榆树、椴、赤杨、白桦、槭树、刺槐、桑树、山拐枣、洋槐、黄莲木、悬铃木等。
凡含有松脂、醇醚类杀菌物质的阔叶树如樟科、安息香料等树种不能用来栽培黑木耳。
在适宜栽培黑木耳的树材中,木质疏松,通透性能好又容易接收水分和贮藏水分的树种,接种后出耳早、多、长得快。
当年秋天便可长较多的子实体,能采收几次。
工艺方法——段木黑木耳种植技术工艺简介一、耳场的选择与处理耳场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缓坡、土质厚又为砂壤的空旷地带,场地选好后,清除场内杂草及腐枝烂叶,再撒上一些生石灰做场地消毒。
二、段木准备适宜黑木耳生产的树种有青栎、麻栎等,树龄10-12年,直径6-10cm。
伐树的季节最好在12月上旬至1月底进行,采伐后连枝带叶干燥10-15天,再剔树枝,促使枝叶上的养分回流到主杆。
在搬运过程中,要避免损坏树皮。
在接种前10-15天,按1-1.2米的长度将树杆截段,待截面出现放射状裂纹时,即可打孔。
三、接种管理接种时间以3月中旬至4月上旬,按海拔高低确定接种时间,海拔在1200米以下可在3月中旬接种,海拔1200米以上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接种。
用14mm电钻打孔,行距6cm、穴距10cm、孔深4cm为宜,不同行、穴成“品”字形错开,边打孔边接种。
接种时要保持手、接种工具、菌种袋清洁,接种时选择无风晴天早晚接种,阴天全天接种,雨天不能接种。
菌种要根据孔的大小掰成块状,填入接种孔,松紧适度,接种掌握的好可以不封口。
如若把握不好,易使发菌造成感染,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封口,任选其一,第一种方法:适合香菇生长的同类树种锯末、黄泥、石灰按1:1:1比例调成糊状,用刷子刷在接种孔上。
第二种方法:玉米芯浸泡水中,充分吸收水分后,纵横切成四块,用锤子砸进接种口。
全部接种工序要当天完成。
四、发菌管理早春气温低,将接种后的耳木堆成立码堆或条码堆,条码堆底层用横木支离地面,用农膜覆盖发菌,促进菌丝尽快定殖。
发菌期间堆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同时注意通风,以免造成烧堆,晴天中午揭膜换气,晾干耳木上的滴水,防止杂菌发生。
发菌10天后,结合翻堆喷水,以后每10-15天翻堆1次,喷水后待表面水分晾干后再盖上农膜。
雨天不能翻堆,天晴后应及时翻堆,翻堆时要将上、中、下三个部位耳木调换位置。
五、养菌管理发菌到5月份气温回升后,即可排棒养菌,排棒时将耳木移到出养菌场,一根接一根平排在草地上,并在两头加垫枕木。
椴木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黑木耳是一种黑色、胶质、味美的食用菌,营养丰富,口感好,具有清肺润肺、益气补血等功效。
现结合生产经验,将黑木耳椴木栽培技术作以介绍。
耳场生产中应选择靠近水源、背风向阳、空气流通、温度较高、交通方便、无污染源、防涝的田块或草坪作栽培耳场。
耳木阔叶树的木材在人工条件下都可以生产出黑木耳,常用的耳木有壳斗科的栎类树种。
宜选离地10-15厘米处、直径在5-12厘米的树体,砍伐后做成1-1.2米的长段,截面最好用5%的石灰水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制种菌种有锯木菌种与枝条菌种。
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石膏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通常用直径1厘米的枝条切成1.5厘米长,加入蔗糖、米糠、石膏等装瓶(袋)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后在25-28℃条件下培养1个月。
接种接种要选晴天在阴凉处操作。
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厘米垂直打深1.5厘米的穴。
如用锯木菌种的应填满穴,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采用枝条菌种的,菌种插入接种孔后用锤敲紧,使之与段木表面平贴,无孔隙。
上堆发菌已接种的段木按树种、粗细分类,以“井”字形上堆,堆高约1米,段木间留一定的间隔。
此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2-28℃,堆内空间相对湿度大于80%为宜。
接种20天后,检查发菌情况,如发现漏点或菌丝坏死,应及时补种。
散堆排场耳木上堆发菌4-5周后散堆排场,使菌丝在耳木中迅速发生蔓延。
同时翻动耳木,使耳木能均匀受光、受潮,一般每7天翻1次。
此时需定期喷水,初期每5-10天喷1次,以后每2-7天喷1次,若后期遇高温环境,应每天傍晚喷水1次。
1个月后,当有80%左右的段木产生耳芽时即可起架。
起架管理起架后菌丝进入子实体形成、生长阶段,此时管理重点为湿度与温度。
一般每天喷水卜2次,天气阴凉可减少喷水量,夏季炎热时应早晚喷水,当年接种的段木可一次喷足,第2、3年的段木要增加喷水次数。
采耳前1天停止喷水,采耳后先停止喷水3-5天,再行喷水。
采收晾晒当木耳子实体颜色由深转浅、耳片腹面产生白色孢子,有80%成熟时即可采收。
采收时抓住整朵子实体,连耳根一起摘下。
采收后要及进晾晒,大剁的要将耳片撕开成单片状晾晒。
晾晒要用网状物,以保证上下通气。
最好一次性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