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欧美代议制
- 格式:doc
- 大小:465.00 KB
- 文档页数:6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5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A . 两党相互牵制B . 美国法律健全C . 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D . 民主制的充分发展2. (2分) (2017高一上·淄川月考) 在2016年11月8日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获得超过270张选举人票,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将成为第58届美国总统。
这主要体现了()A . 人民主权原则B . 三权分立原则C . 直接选举原则D . 中央集权原则3. (2分)美国总统布什利用情报机关的“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虚假情报发动伊拉克战争,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他主要会被哪一机构批评?A . 最高法院B . 国会C . 国防部D . 国务院4. (2分)某介绍当时欧洲各国政治与体制的书籍指出:俄罗斯、法兰西、普鲁士等国盛行君主专制;荷兰及西班牙已无法维持海上霸权;而英国因开风气之先,实施君主立宪制度,君主与国会共治,国势蒸蒸日上。
该书最早可能出版于何时()A . 十六世纪初B . 十八世纪末C . 十九世纪末D . 二十世纪初5. (2分)对下图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A . 该国实行的是联邦体制B .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C . 遵循制约与平衡的原则D . 总统是实际上的统治者6. (2分) (2015高一上·延边期中) 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A . 总统控制议会B . 总统权大,议会权小C . 总统的权利受议会限制D .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7. (2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期中) 关于近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说法与评价,准确的是()A . 使德国皇帝处于虚君位置,首相掌握了神圣大权B . 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C . 帝国议会可以直接决定皇帝的人选D . 使德意志彻底实现了和平与民主,但阻碍了其发展,导致了落后挨打8. (2分) (2017高一上·莆田月考) 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①《德意志帝国宪法》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联邦宪法A . ①②③④B . ③④①②C . ③④②①D . ④②①③9. (2分) 2011年6月,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宣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专题03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学生版)一、选择题1、(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2、(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22)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曾几度更名,见证了法国革命的曲折历史。
1793年时它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名为“协和广场”,1826年又改名为“路易十六广场”,1830年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
将这些名称与下列历史时期相对应,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波旁王朝复辟时期②七月王朝时期③雅各宾派专政时期④督政府时期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3、(2012年高考文综北京卷23)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
下列各项历A.普法战争爆发B.第二国际建立C.两德统一完成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4、(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9)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
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5、(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6、(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21)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第7课时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和“光荣革命”(必修1 P118)(1) ________年,英国爆发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2)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此后,英国逐渐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
2. 了解《权利法案》(必修1 P119)(1) 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
(2) 颁布: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3) 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____________、财政权等权力。
(4) 影响;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使国王逐渐处于“______________”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 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必修1 P119)(1) 形成: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度形成,第一任首相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建立:议会下院大选→________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
(3) 特点:内阁对____________负责,首相掌握行政权。
阁员与首相共进退。
4.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必修1 P120)(1)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壮大。
(2)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5.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必修1 P119~120)(1) 概念: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
(2) 特征: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
②国家权力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③首相是政府首脑,对____________负责。
【历史】2013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①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作用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①德国的统一② 178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③ 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意义【基础知识梳理】1、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① 总统行使行政权,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而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 两院制议会行使立法权。
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由普选产生,选民实际上受财产资格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2)评价: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① 规定德国是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② 作为国家元首的皇帝,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帝国宰相是由皇帝任命,而不由议会选举。
③ 两院制的议会是立法机构。
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联邦议会长由帝国宰相担任。
未经联邦议会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帝国议会虽是立法机构,但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且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2)评价: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
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彻底、不完善。
【热点难点全析】法德两国代议制政体的异同点【点析】法国是比较完善的民主代议制共和政体,德国的代议制是不够完善和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新疆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8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图是1989年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是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确立的标志。
这部重要文献是()A . 《德意志帝国宪法》B . 英国的《权利法案》C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 美国的《1787年宪法》2. (2分) (2018高一上·蒙城月考) 近代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或民主共和政体。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相比,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A . 实行相互牵制的政党政治B .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C . 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约束D . 议会是权力中心并事实上拥有立法权3. (2分) (2017高二上·宁夏期中) 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中西政治体制异同点的分析最为准确的是()A . 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B . 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C . 都体现了集权于国家元首,不同的是地方权力的分配D . 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4. (2分) (2020高二下·明光开学考) 17世纪,欧洲贵族们形成了收藏古代雕像的嗜好,例如英国绅士到意大利旅游时逐渐带上了一种“发现”古代美术作品,并将它们运回国内以使自己的花园、居室四处生辉的期望。
这一现象反映了()A . 欧洲的社会生活风尚发生了变化B . 资产阶级新贵族经济地位有所提高C . 经济变革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D . 欧洲上流社会对古典文化重新审视5. (2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同因素是()A . 民族复仇情绪的增长B . 受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C . 法西斯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D . 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恐怖统治6. (2分) (2017高三上·湖北开学考) 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法律教化与国际法的发展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渊源,知道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知识点西方的文官制度1.背景(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后来出现专门服务于国王和权贵的官员。
(2)17—18世纪,欧美国家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①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②“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行政效率低下。
(3)工业革命后,国家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2.建立(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时间目的(原因) 内容18世纪初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1855年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强烈不满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①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
②二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3.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4.影响积极(1)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2)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1)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2)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知识点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1.渊源及发展进程内容渊源罗马法《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发展“日耳曼法”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颁布了“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普通法系(1)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2)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民法系(“大陆法系”)《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后来形成了以其为代表的“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1)共同特征①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四 近代欧美代议制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1688年“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是新旧贵族相互妥协的结果,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A、B、D三项为1689年《权利法案》的影响。 答案:C 2.(2012年济南模拟)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 B.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 C.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 D.英国女王的哀悼行为与国家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在君主立宪体制下,英王不能左右政府的行为,故A项错误;英国议会是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故C项错误;英王是国家的象征,对外代表英国,故D项错误。英王作为国家的象征,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 答案:B 3.有学者指出,一部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史,是议会逐渐取代国王统治国家的历史,责任内阁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这实际上说明了( ) A.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并与其实行“共治” B.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和政府无需接受议会的监督 C.内阁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无权作出最后的决定 D.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 解析: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在这一制度下,议会掌握最高立法权,国王“统而不治”,故A项不正确;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和政府都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排除B项;内阁的主要职权之一是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C项不正确;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是最高的立法机关议会产生内阁,内阁成员大都由议员兼任,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因此内阁制政 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D项正确。 答案:D 4.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首相可以在任何他愿意的时候去女王那里提出解散议会申请。但我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动提出放弃这一权力的首相,这是对首相权力的妥协,但我觉得是件好事。”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B.英国首相与议会相互制约 C.议会命运的最终决定权在女王 D.女王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解析:根据英国责任内阁制度,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议会与首相是制约的关系,故C项错误。 答案:C 5.学者白雪峰认为,美国联邦宪法长寿的秘诀在于“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平衡”。“美国的建国史是先有各州,后有联邦,宪法就不得不尊重各州已有的权力。除宪法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如外交权、宣战权、管理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权、货币发行权等)和明确禁止各州拥有的权力(如外交、铸币等权力)外,其余权力皆由各州保留”。这段材料所说的是( ) A.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制衡 B.地方(州)和中央(联邦)的制衡 C.联邦内各地区和社会利益集团的制衡 D.联邦内各个社会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平衡 解析:由材料中信息“除宪法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和明确禁止各州拥有的权力外,其余权力皆由各州保留”可知答案为B。 答案:B 6.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美国法院具有最高司法权,故B项的说法正确。法官的做法符合宪法规定,与爱国无关,故A项错误;C项的说法错误; 国会和法院之间属于互相制衡的关系,法院只能对违宪法律进行裁决,不能否定所有的国会立法,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2年广州模拟)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享利·格拉顿因美国革命的成功而受到鼓舞,他告诉自己的同胞:“在你们确定当奴隶的可行性以前,请始终朝美国看。”爱尔兰人可以看到美国( ) ①实行三权分立政体 ②制定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总统由国会两党联合选出 ④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联邦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美国总统由选举人间接选出,对选民负责。总统选举与国会无关,故③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D 8.“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又防止因中央政府权力的过分集中而出现的专制独裁,因此对联邦政府的权力实行分权,以达到制约与平衡的效果。 答案:C 9.“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人称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它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 A.不断对外扩张 B.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 C.强化中央集权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虽然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是共和派对君主立宪派的一票获胜,但是通过的1875年宪法明确规定法国实行共和制,而且1875年宪法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这样就用法律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图谋。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 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终于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关于这部宪法的颁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共和派力量壮大的必然结果和反映 B.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C.是工业革命后日益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统治的开始 D.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一直斗争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过程。在法国共和政体确立和1875年宪法颁布的过程中,共和派与君主派虽经过了一番斗争,但最终还是妥协了。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1.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 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解析:“统而不治”的英国国王也是国家元首,故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并不能说明德意志帝国是“政治跛子”。 答案:C 12.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下列对其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 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 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解析: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后,制定1871年宪法,确立德国为君主立宪政体,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A、B两项错误;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是因为统一德国的核心国家是普鲁士,而不是宪法的作用,法国的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对君主派的胜利,绝不是君主派的恩赐,C项错误。D项正确,德国成为联邦制国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法国通过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防止了君主势力的复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选举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活动,是民主政治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避免某些有财有势者操纵选举,长期占据某些重要职位,雅典人设计出一 种看似荒谬、实则十分有效的方法……雅典人认为,那些财大气粗、名声显赫的公民与那些不名一文、默默无闻的公民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都取决于神意或运气。 (1)材料一中“十分有效的方法”是指哪一民主方式?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材料二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 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在)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在选举方面发生的变化。这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在美国的政治选举活动中,拥有政党支持成为选举获胜的重要条件。人数较少的小党与第三党很难战胜以民主党和共和党作后盾的对手,在各种选举中,最后的角逐实际上是在这两大党之间进行。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这一现象对美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本题从选举制入手,考查古今选举制度的变化。第(1)问,根据所学和材料信息可知是抽签选举制;评价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第(2)问,“变化”从材料中“财产限制、妇女参政、工业资产阶级权力增大”等信息中不难看出;“趋势”要用概括性的语言归纳。第(3)问,“现象”从材料中归纳;“影响”应该从两党阶级属性的角度分析其积极方面。 答案:(1)方式:抽签选举。评价: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2)变化:财产和年龄限制逐渐降低;妇女取得选举权;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趋势:民主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 (3)现象:两党操纵政治选举。影响:维护了共和政体。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国歌《天佑女王》创作于18世纪40年代,是称颂英国国王的歌曲。其大意是:“上帝保佑女王,祝她万寿无疆,神佑女王。……愿上帝恩泽长,选精品,倾宝囊,万岁女王!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材料二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统治末年,普鲁士岁入700万塔勒(货币单位),其中的600万塔勒被他用在了军队上。……他终生坚信这样的信条:“朕乃国王,故可为所欲为。”……普鲁士是他的私人财产,要按照他的意旨来管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