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旅游发展数据统计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哈尔滨市旅游业开展状况和开展标的目的第一局部哈尔滨市旅游业开展状况鼎新开放以来,哈尔滨市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展壮大,财产地位逐年提高,旅游财产初具规模,对处所经济的奉献率不竭增加。
2002年旅游总收入76亿元,占全市GDP的%。
各级当局及社会各界对旅游业遍及存眷,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财产的支柱财产来培育,旅游业呈现出快速、持续开展的良好势头。
进入21世纪,我市又提出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目标,全市旅游业已进入大开展时期。
一、底子状况〔一〕旅游业开展的自然、人文资源交相照应、旅游产物独具特色1、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开展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根底哈尔滨辖7区12县〔市〕,总面积2万平方公里。
冬季寒冷漫长,降雪期长达半年,结冰期190天摆布,素有“冰城〞之称。
夏季凉爽多雨,避暑胜地。
哈尔滨1月平均气温-19.4℃,7月平均气温22.8℃,年平均温差高达42.2℃,是年均温差最大的省会城市。
西部是平原,中东部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55%,平原占45%。
松花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哈尔滨中部,流域广阔。
全市地盘资源、矿产资源、丛林资源、草场资源、动物资源、淡水资源丰富,是开展旅游经济的物质根底。
2、厚重的历史和城市开展是开展旅游业的人文积淀哈尔滨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公元1097年,满族的祖先女真在此成立古代城市雏形—“阿勒锦〞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哈尔滨是金源文化的发源地。
1903年中东铁路修通,哈尔滨作为铁路枢纽和打点中心逐渐开展成为一座国际性商埠城市。
曾有16个国家在哈设立领事馆,有来自33个国家的侨民在此定居,人数最高时曾达到17万,仅犹太人就达2.5万人。
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哈尔滨曾遭受沙俄、日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留有不成辩驳的罪证。
同时,哈尔滨又是一座具有荣耀革命历史的城市,哈尔滨人民在近半个世纪的对抗侵略、抵御外侮、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英雄人物,留下了大量遗迹、遗址。
第一章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
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
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
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
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
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
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
·山地森林型:桃山、丹清河2处风景区,北国山林特色,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天然湖泊型:兴凯湖风景区,中俄界湖,天然景色极为秀美。
·江河洲岛型:太阳岛、明月岛、柳树岛3处风景区,均位于大城市近郊区,景区内开发建设有娱乐、度假等旅游服务建筑,特别是太阳岛风景区已出现“城市化”建设形态。
一、黑龙江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
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城市郊区和农村有农业旅游示范点50余处,130多家乡村旅游目的地,并拟在“十一五”期间创建1000多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在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中,游客或登山踏青,或采摘野菜,或徜徉水边,或欣赏民族歌舞,品味农家炖菜、山珍野味、民族特色菜,体验农家土炕、少数民族帐篷或木屋,能够尽情享受世外桃源的放松和恬静,清新朴实的山野民舍风格,北方少数民族风格,边境异域风格,大森林山居风格,大湿地休闲小屋风格。
这些乡村旅游点服务设施基础较好,吸引了大批游人参观游览,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黑龙江乡村旅游已成为一些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
二、黑龙江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分析(一)缺乏整体规划与管理近年来,黑龙江的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经营者纷纷扩大规模,但由于多数经营者凭借自己经验经营,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旅游点地域分布远近、组织线路的难度大小等都欠缺考虑,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最佳利用。
目前,黑龙江乡村旅游主要在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低层次、低水平的自发而粗放的模式上徘徊,而时下我国“旅游法”尚未出台,当地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管理和保护,这使得乡村旅游发展欠缺总体规划,造成在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的情况下就匆忙上马,开发旅游项目中只重视规模不讲质量,只考虑眼前不顾长远,粗制滥造,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二)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不尽完善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导致了客源的可进入性、安全、供水、农家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黑龙江省的大部分乡村旅游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一定区域范围内缺少必要的医疗点和医疗设施,游客多,用水量大时,自来水龙头数量明显不够,厨房、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
村里对苍蝇、蚊子、老鼠等缺乏有效控制。
黑龙江经济发展现状
黑龙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以下是关于黑龙江经济发展现状的一些信息:
一、经济总体情况
黑龙江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2019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666亿元,比上年增长
5.5%。
其经济总量在东北三省中居于首位。
二、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黑龙江省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其中,农业是黑龙江的传统支柱产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导,同时也发展了畜牧业和渔业。
工业方面,黑龙江以能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导,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体系。
服务业发展较快,尤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创意等为主要领域。
三、特色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有许多特色产业,其中林业是重要的一项。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林产品加工、木材生产等领域具有优势。
此外,黑龙江还发展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四、对外经济合作
黑龙江省积极参与对外经济合作,与俄罗斯等邻国开展经贸交流合作。
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距离较近,双方在能源、农产品、汽车等领域的合作交流频繁,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带
来了机遇。
总体来说,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等。
因此,黑龙江将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综合处日期:2012-03-19(2012年3月9日)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努力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50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5.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6317.3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4481亿元,增长13.1%。
三次产业结构为13.6:50.5:35.9,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53.6%和40.0%。
市场物价仍处于高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5.8%,高于年初调控目标(4%左右)。
其中,城市上涨5.6%;农村上涨6.4%。
从商品类别看,呈现“六升二降”:食品上涨12.4%(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1.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5.9%)、居住上涨6.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4.5%、烟酒及用品上涨3.6%;衣着价格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2%、交通和通信下降0.2%。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0.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5%。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7.3万人,下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62.7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员27.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8%,比调控目标低0.22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
我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05.6亿元,总量比上年增加4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
2008年黑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面对我国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地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省上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克服国内外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国内外经济放缓带来的不利影响,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谋发展、促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较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宏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1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连续五年保持11.6%以上的增幅,整体经济继续在较高增长平台运行。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9.1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4365.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855亿元,增长12.4%。
三次产业构成为13.1:52.5:34.4。
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8%、55.7%和36.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727元,增长11.7%。
市场物价回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比上年上涨5.6%,涨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5.0%,农村上涨7.2%。
从商品类别看,呈现“六升一平一降”,食品价格上涨12.0%(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5%、鲜蛋上涨3.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9.6%)、居住上涨4.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4.3%、烟酒及用品上涨3.8%、家庭用品及服务上涨3.1%、交通和通信上涨0.6%;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衣着价格下降0.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22.7%,涨幅提高13.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4.0%,涨幅提高8.7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1%,涨幅提高9.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9%,涨幅提高4.5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效果明显。
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状况与方向哈尔滨市是中国黑龙江省的省会,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随着开放的进行,哈尔滨市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哈尔滨市的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将从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哈尔滨市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尔滨市就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此定居和经商。
这为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哈尔滨市开始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尤其是冬季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节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冰雪旅游盛事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哈尔滨市的旅游业也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迎合了游客的需求。
哈尔滨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首先是自然景观,如松花江、索菲亚教堂、太阳岛等自然景点;其次是历史文化遗址,如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南岗区等;还有哈尔滨市的冰雪资源,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雪大观园等。
这些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使得哈尔滨市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未来,哈尔滨市的旅游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首先,哈尔滨市可以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哈尔滨市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提升交通、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其次,哈尔滨市可以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目前,哈尔滨市的旅游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在品质和服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哈尔滨市可以注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推出更具特色和品质的旅游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再次,哈尔滨市可以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
哈尔滨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是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还比较低,宣传和推广工作有待加强。
哈尔滨市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展会和活动,提升哈尔滨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综上所述,哈尔滨市的旅游业发展状况良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1
黑龙江旅游业数据统计
根据网上统计数据
希望给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黑龙江省冬季旅游对游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冰雪旅游“亮点”凸显,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09年春节 “黄金
周”期间,黑龙江省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达40.5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5%和28%;接待入境游客
3.05万人次,旅游创汇1290.9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8%和
30%。
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黑龙江省旅游业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省外、国外游客双向增长。
省外传统客源市场保持活力。2009年春节期间,来黑龙江省旅
游的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地区游客大幅增加。龙塔景区接待的游客
中,省外游客占60%;龙珠二龙山滑雪场接待的游客中,省外游客占
接待游人总人数(人次) 同比增长 旅游总
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2011年 2.02亿 28.90% 1031.89 24.10%
2010年 1.59亿 44.50% 883.37 35.93%
2009年 1.10亿 28.45% 649.87 15.53%
2008年 8553.1万 28.50% 562.53 30.82%
2007年 6656.3万 25.56% 429.30 22.30%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2
32%,主要来自广州、上海、江浙、北京等地。除此之外,来自香港
地区的游客增长明显,香港至哈尔滨航线因需求旺盛由每周两班增加
为每周三班,上座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2月份的机票在月初已经
全部被预定。
外国游客成为黑龙江省冬季旅游新客源。春节期间,很多国外游
客来黑龙江省度期,品味中国年、观赏冰雪美景,入境国别由原来的
75个国家和地区增长为100余个,呈现出小团队、自助游、时间长
的特点,显示出黑龙江省冬季旅游产品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显著增
强。
二、冰雪旅游特色突出。
冰雪旅游向来是黑龙江省冬季旅游的亮点,加之大冬会即将召
开,冰雪旅游成为黑龙江省春节旅游的主题。
春节期间,黑龙江省推出了“看大冬会世纪盛事 游黑龙江冰雪
天堂”的春节黄金周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如冰雪迪士尼游园会、
“红磨坊”歌舞表演、“COOL•2009哈尔滨”冰上特技舞蹈秀、“海
之梦”牡丹江雪堡等,全省各地举办了近40项滑雪赛事和近百项冰
雪旅游项目,各景区游客络绎不绝。仅冰雪大世界就接待游客9.15
万人次,门票收入979万元。在举办大冬会的拉动下,滑雪旅游吸引
了大量游客。春节期间,大冬会主办地——亚布力滑雪场日接待游客
达5000人次,旅游收入上百万元;客房入住率明显提高,吉化滑雪
场春节客房入住率超过80%,部分滑雪场达90%;大型滑雪场平均日
接待游客达2000人以上。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3
三、游客出行方式多样化。
春节期间,游客自助游呈增长态势,游客出游方式更加个性化,
自驾游成为新兴的出行方式。调查显示,哈尔滨市区约有28万台私
家车,其中70%的车主选择冰雪自驾游。北京、天津、辽宁、吉林、
大连等地到黑龙江的自驾游也呈增长趋势。春节期间,哈尔滨冰雪大
世界每晚自驾游车辆都在500辆左右,北极村、五大连池、大海林雪
乡、东极抚远自驾游的游客增长了10%以上。
四、宾馆饭店生意爆满。
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延长了外地
游客的逗留时间,宾馆饭店生意火爆。春节期间,黑龙江省重点旅游
地区的宾馆饭店客房平均入住率达90%以上,哈尔滨市星级酒店的客
房入住率平均达95%,哈尔滨香格里拉、万达索菲亚、天鹅饭店、昆
仑饭店、大庆石油宾馆、牡丹江金鼎国际大酒店等宾馆大年初二至初
五期间客房持续爆满。